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提交时间: 2024-05-29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是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制约着竖立其上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与“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意识形态,侧重点是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解剖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社会历史理论,因而分析文学与哲学关系的反不如分析文学与经济学关系的多,倒是在从青年黑格尔派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分析文学与哲学关系的反而较多。马克思关于文学与哲学分析的深刻之处,在于消除异化劳动而将人类在审美中求得身心的愉悦作为普遍性。恩格斯在青年时代的文学批评中分析过很多当代作家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也曾将文学与哲学混而为一地相提并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5-24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着眼于大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历史主动性、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国际主义理念等对民族复兴进行考察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复兴思想既强调民族独立和民族统一这一民族复兴的核心要义,又强调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的互动这一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既关照民族复兴对单一制国家结构的政治诉求,又关照民族复兴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意识形态诉求,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和处理民族复兴问题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引。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复兴思想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制度体系,遵循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挥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作用。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8-28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思辨哲学是德意志民族参与世界现代化初期所形成的文化传统的集中表达。它既是当时德国经济和政治实践相对落后的表现,又蕴含着探索新型现代文明的历史愿景。恩格斯紧紧抓住德国哲学在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双重角色,一方面通过考察现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以把握德国哲学“神秘外壳”的历史根基,另一方面提炼与捍卫德国哲学的“合理内核”,以避免考察现代社会的中介手段遭受近代形而上学的束缚,最终锻造出指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理论。立足于文化现代化的主题审视恩格斯的实践经验,对于当前我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方法论上的借鉴意义:传播先进文化潮流应与本国具体实际尤其是文化传统紧密结合;提炼传统文化之精华应以时代脉搏作为根本尺度;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应着眼于其世界历史性意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4-25
摘要:列斐伏尔作为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探索和阐释马克思主义时,对恩格斯哲学也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提出不少所谓的“质疑”。总体上看,这些“质疑”包括,本体论层面对“哲学基本问题”提出质疑,方法论层面对“自然辩证法”提出质疑,认识论层面上提出“决定论与规律”问题。由于立场和研究视角的差异,导致列斐伏尔对恩格斯哲学进行了歪曲和误读。这些质疑,不仅没有任何说服力,反而进一步映衬出恩格斯哲学的科学性与进步性。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方式。作为中国农村实践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集体所有制理论表现为生产资料集体所有是实现劳动雇佣资本的重要形式,联合劳动是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有效过渡,集体所有制是超越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具有自身实践特征,其属于生产资料村域集体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形态,同时形成了集体成员合作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合理分配。理论解析和实践演化表明,马克思恩格斯集体所有制理论奠定了中国农村公有制经济制度,决定了农村联合劳动的基本经济性质;而实践过程中,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限定了马克思恩格斯集体所有制的界域范围,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集体所有制的原初功能,同时适应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同样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所有制的理论体系,由此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双向互动。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5-21 合作期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对有关中国问题的研究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发展中对人类解放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积极因素,高度评价了中国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文明成果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充分肯定了近代中国人民日渐觉醒的斗争精神在促进欧洲革命和开启亚洲新纪元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看到了沦为西方列强侵略对象的封建落后的近代中国存在的不利于人类解放的落后因素,指出近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已经成为过时的经济形式,并否定清朝腐败的政治统治及其在对外交往方面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基于政治解放的局限性和人类解放的必然性,批判西方列强对中国推行的殖民政策,斥责它们侵犯中国人权的罪恶行径。从为人类求解放的价值诉求来探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有关中国问题的论述,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他们“论中国”的核心内容和科学视角,也对当前从人类解放的高度深入理解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可以从世界历史的视角来理解。马克思之前的部分西方学者对中国抱有同情的态度,但大多数西方学者出于偏见,贬低或批判中国,将中国视为野蛮的“他者”。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以鸦片战争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为切入点,提出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和可能的出路。他们认为,资产阶级及其主导的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只能让中国从属于西方,只有通过革命予以扬弃和超越,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为目的、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定位的发展道路才是中国独立自主的现实前提。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观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7-18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批判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唯心主义思想,在基础上转向对费尔巴哈人本学思想的研究,进而在从“抽象的人”思想向全面阐述“现实的个人”思想。并对“现实的个人”进行五个基本内涵阐释,包括“现实的个人”是自然存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存在、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存在于社会关系中、处于发展变化的人。当前对“现实的个人”思想的研究对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导向。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5-11 合作期刊: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诺曼·莱文责难恩格斯的历史观未涉猎人的领域,是“人学的空场”。通过对恩格斯文本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恩格斯的历史观中从未忽视过“人”。具体来说:对“人的现实处境”的关注促成早期恩格斯历史观的直接转向;对“人的劳动活动”的理解构成恩格斯历史观中的“实践”观点;对“历史合力论”的阐述成为恩格斯破除“经济决定论”的有效证明;对“人的自由解放”的追寻是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逻辑旨归。这些重要认识构成恩格斯历史观中的人学意蕴,成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恩格斯提出了哲学现实化的时代任务,开启了哲学通达社会现实的思想道路,冲破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唯心主义的思想束缚,破除了其神秘主义的体系外观,批判性地吸收了其哲学中蕴含的改变世界的辩证法精神,将之改造为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唯物辩证法承载了这一新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功能与使命。它不是机械形而上学和非批判的实证科学,而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发展的历史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恩格斯将辩证法、唯物主义与认识论统一起来,扩展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空间和历史性内涵,开创了具有鲜明实践批判性特质的唯物辩证法,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是洞察资本主义本质和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武器。恩格斯的辩证法立足“自然—生命—劳动—人类”有机整体的大历史观和人类史观,澄清了观念范畴得以生成的感性前提,澄明了社会现实乃是过程的集合体,提高了人们理解事物矛盾运动本质的思维能力,把辩证法作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在人类认识史和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方面引发了重要的方法论革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范式的方法论革新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10-11
摘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恩格斯立足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相统一的批判视角,对生产关系本质、生产关系结构以及生产关系演进作出深刻分析,为研究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引。以此为理论基础,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不同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我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状况的现实国情为出发点,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关系理论中国化并形成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新的时代条件下,准确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关系理论的丰富内涵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于新发展阶段推进新质生产力发 展、塑造新型生产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构成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起点。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文明思想主要包括“实践—文明” “历史—文明” “辩证—文明”“革命—文明”四重意蕴。依循“实践—历史—辩证—革命”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内在逻辑,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文明研究方法,阐明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演变根植于现实的个人的物质生产实践;以物质生产实践的历史流变及其社会形态的更替为线索,揭示出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历程;把握历史与文明发展的辩证本性,在批判与扬弃资本主义文明中描绘共产主义文明的未来图景;又从历史与文明发展辩证本性的根源即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出发,洞察资本主义文明向共产主义文明跃升的基本手段与组织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文明思想不仅具有超越此前西方文明理论的开创性意义,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根基,为新时代新征程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现实启示。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7-24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社会关系”思想是唯物史观的深层理论内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经典文本中,“社会关系”思想清晰呈现出来。在理论范式层面,现实的人、物质生活的生产和交往活动等三大范式,共同架构起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关系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判断表达层面,“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的生产活动”“许多个人共同的活动”和“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等三个重要判断是对社会关系思想的经典表达。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关系思想中存在着批判性、公共性和方法性等深层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