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实录与边塞:杜甫《前出塞》《后出塞》疏证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7-30 合作期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前出塞》和《后出塞》的创作时间旧注多有歧说,根据内容判断这两组诗当作于安禄山起兵到关中失陷之前,两组诗歌的创作时间相隔不远。突发的战事引起了杜甫对出塞、军事等问题的反省。杜甫放下士大夫的身份意识,自觉地站在从军者的立场上叙述出塞的经历,深入探寻出塞作战的心路历程,并对当时流行的建功受赏传统观念作了冷静的反思,对战争的真相做出了直接判断,这是杜甫对乐府诗歌艺术特色和社会功能的独特理解。旧注认为《前出塞》是为哥舒翰备吐蕃而发的,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如果按照诗史互证的思路来推求,杜甫笔下的出塞指向是西州为中心的安西北庭区域。但是杜甫本人从未有过出塞西域的从军经历,友人岑参从军西域的经历及其所作诗歌,可能对他合理掌握写实与想象之间的艺术张力提供了借鉴。

  • 从 1914 到 2021——对中国古代遗址的视觉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2021 年 3 月 18 日,由四川美术学院与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联合举办的“谢阁兰的中国印迹——中国古代遗址的视觉想象”展览在重庆南岸法国水师兵营旧址开幕。穿越百年,今天的我们重新回望这位曾走遍古代中国半壁山河的法国学者谢阁兰和他所留下的研究纪实文稿与影像,依然能够体会到他当年的视觉经验与感受。本文分别从谢阁兰先生在中国的旅程与考察成果总结以及本次展览整体内容呈现两个方面入手。

  • 论形象——一个观念史的视角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提交时间: 2024-08-08

    摘要:“形象”是一个视觉用语,指人们描绘或记录视觉感知的产物,人们却在各自不同的知识领域(例如,图像解释学、象征论、位相学)的意味上使用该词。“形象”观念在欧洲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衍变史:从古希腊时期到16世纪, “模仿”、“譬喻”等观念是文艺批评的主流词汇,而“形象”本身只是隐含的观念。在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和黑格尔进而把作为诗学、美学的理想观念,甚至是文学艺术中无所不包的精神存在。马克思主义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论述了形象的观念。20世纪理论家从原本的、引申的、比喻的意义上分析了形象的本质,尤其是对精神形象、词语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 中国的窗口:朝鲜汉籍中吴三桂形象的嬗变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朝鲜汉籍中的吴三桂形象大致发生三次变化,主要分为献关降清前后、反清起兵时期以及兵败之后,分别记录在朝鲜正史、野史、士大夫的个人文集与燕行录等。这 些 汉 籍 中对吴三桂的认识大体上经历了从惋惜、尊崇到唾弃,其原因在于获取有关信息不够正确、及时。通过对吴三桂形象嬗变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朝鲜的政治立场与真实情 感之间的碰撞如何被书写到文本中,剖析与政治利益相关的历史人物形象同政治权力的关系,了解朝鲜王朝各种政治势力对中国的想象。

  • 明遗民集序书写的纪传与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别集序在文体初创时期,就已经确立了传记写作的传统。明末清初的遗民通过诗文来回应国家和自我身份认同等问题。这种回应体现在别集序的书写中,使其中的纪传部分更加注重真实性的表达。然而,由于别集序的主观创作空间较大,真实与想象的成分在遗民的别集序中交织在一起,这无疑影响了通过“知人论世”的传统批评方法所得批评主张的有效性。此外,集序作者往往通过个人经历的想象和性情的投射来塑造遗民的形象。这种塑造可能源于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也可能出于对经典文本的模仿。因此,遗民集序中的人物形象可能与他们的历史行为存在差异,这进一步影响了集序所传达的文学批评要素的接受和传播。

  • 由情入理:1958 年牛文、李焕民藏族题材版画创作的叙事路径与图史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1958-1960年期间,身处西南重庆的牛文和李焕民在祖国边疆的广阔天地中深扎民族沃土,探索出一条“由情入理”的描绘藏区社会风貌的叙事路径。他们通过藏区之行的见闻与记忆来把握作品的内容与情感,记录、挖掘、提炼、再现了一个包含抒情性、纪念性和想象性的情动瞬间,既拓展了版画艺术的形式语言,也生成了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所共感、共享的边疆视觉与“民族-国家”的图史想象。

  • 力学实验室的工作实践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20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想象力学实验室为实验性艺术语言和非结果导向的艺术创作提供平台及支持。本文分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背景,并阐述了独立艺术机构的出现对中国艺术生态系统产生的积极影响。想象力学实验室资助并深度参与艺术家项目,鼓励艺术家探索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其创新性的艺术活动,如“月食”和“明日视线奖”,展现了它对于艺术生态的观察与反思。这些实践体现了想象力学实验室作为独立艺术机构在丰富艺术生态系统和挑战艺术界固有边界方面的重要作用。

  • 魔幻马克思主义:基于的政治理论和革命方案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魔幻马克思主义是都市马克思主义者安迪·梅里菲尔德在《魔幻马克思主义》中提出的一种政治理论,其主要特点就是对想象的强调。首先,面对资本主义都市化时代带来的城市空间景观化和非现实化、日常生活异化、个体丧失主观认知能力等问题,在充分吸收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梅里菲尔德建构了以想象为主要方法来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城市化的空间辩证法,以此作为颠覆性政治的理论基础;其次,梅里菲尔德主张以假想党作为政治主体,借助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日常生活革命以及与各种抵抗运动结盟的方式彻底颠覆资本主义;最后,梅里菲尔德描绘了他基于想象的理想社会。魔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表现在:丰富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没有充分论述的城市、空间问题,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在新的条件下,努力探寻超越资本主义的革命方案。但是,魔幻马克思主义是当代的空想社会主义,它背离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对想象的过于强调赋予了这种政治理论的空想性特征,使其最终不能成为指导假想党进行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假想党也不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和变革力量。

  • “朝夕”相处:群际接触视角下大学生对老年人的态度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7-04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老年歧视问题也愈发突出,尤其是年轻人的老年歧视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我国大学生对老年人的态度及干预策略,共进行了三项研究:(1)研究一采用问卷法、内容分析法,调查了大学生与老年人的代际接触经验,发现积极的代际接触经历居多。积极接触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外显态度,消极接触显著负向预测外显态度,并且相比外显态度认知维度,接触经历对情感维度的预测效果更好。研究还发现,消极接触对外显态度的预测作用明显强于积极接触;(2)研究二采用问卷法、单类内隐联想测验,结果显示,接触效价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对老年人的外显态度,但与内隐态度无显著相关,并且二者对外显态度的影响不存在不对称性效应。同时探究了接触效价影响外显态度的中介机制,发现群际焦虑和群际信任是重要的中介变量;(3)研究三采用问卷法、纵向干预实验,进行了时长一个月的想象接触纵向干预实验,结果发现积极的想象接触可以通过提高群际信任程度,显著改善大学生对老年人的外显态度情感维度,并且该提升效果在短期内保持稳定。以上研究结果初步揭示我国大学生的代际接触经验影响其对老年人群体态度的内部机制,丰富了代际接触的相关研究,为解决我国老年歧视问题提供了一定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