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事员”和“操盘手”:精准扶贫政策中村干部的角色分析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8-01

    摘要:村干部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构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以精准扶贫作为研究背景,运用乡村自主性的理论视角,分析村干部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及影响因素,进而说明乡村治理的出路在于发挥村干部主观能动性。研究发现,在国家权力逐渐延伸至农村的背景下,村干部的行动呈现出自利逻辑,往往倾向于选择消极被动应付国家下派的各项“差事”,沦为国家的“办事员”;然而,村干部同时又具备积极能动、游刃有余掌控农村事务的能力,成为农村事务的实际“操纵者”。经分析,在国家、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以及农村社会三者的共同作用下,村干部呈现出“可为”和“无为”的角色悖论。最后,本文提出具体措施以破解当前的治理困局:第一,行政放权,培育和扶持村级治理组织;第二,社会参与,提高村级组织的治理水平和能力;第三,畅通农村信息传播渠道,推进村务公开制度。

  • 乡村振兴中的政党:角色与过程——基于上海市J村“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项目的观察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08-15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摘要:乡村振兴是一个兼顾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复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国家资源的大量投入需要防范乡村发展中的科层依赖以及资源下沉与乡村自治之间的张力。消弭“国家-社会”的二元冲突,就需要重新认识和发挥政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基于上海市J村的调查发现,上海市党建办通过“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的积极倡导,吸纳了“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等基层治理的经验,主动“靠前一步”介入具体乡村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党组织借助高位势能跨越制度边界,引入市场组织、高校以及政府的行政资源,盘活乡村资产,并通过持续的评估对乡村社会展开政治化运作。政党介入乡村振兴并不局限于把政治逻辑嵌入乡村社会,而是强调地方党组织对于高校、市场及社会资源的再整合。这一超越“国家-社会”的政党行动,既摆脱了国家单边治理对于乡村自主性的束缚,也防范了乡村无力整合资源而陷入持续性的衰落。

  • 区域国别学的构建:以英美俄早期区域国别研究为例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7-26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摘要:区域国别学的自主性构建是各国区域国别学发展的必经阶段,社会需求逻辑和学术逻辑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社会自主性和知识自主性是英美俄三国早期区域国别研究发展为区域国别学的基础与条件。英美俄分别在殖民利益和保守主义政治传统、外交转向与实用主义政治思想、国家建设和重大政治变革的影响下,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国别研究的学术规范,其研究旨趣、研究导向、学科体制与此后形成的区域国别学一脉相承。借鉴并超越英美俄早期区域国别研究中自主性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国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中国独立自主的学科建设三大目标中寻找自主性发展方向与独特路径。

  • 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中的国家——基于美国经济制裁案例的研究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摘要:一国的国家安全,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建设实践上,其核心内涵或目标应该是使该国最主要政治决策力量具有决策上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构成了国家自主性的主要内涵。从理论上讲,这种决策自主性,不仅体现在对国内事务上,也体现在对国外事务上,主要指该国的最主要决策力量(不完全等同于现任执政者)所具有的可以作出让本国家或民族得以长期存续和发展而不被内外力量打断的英明决策的能力,其暗含的基础性条件是该国的最主要决策力量在制度上、物质上或合法性上得到了一定的支持或支撑。从实践上讲,对当代遭受外来经济制裁的国家进行案例研究可以发现,同等条件下,被制裁国家的决策自主性能力,往往是影响经济制裁效果,进而影响该国国家安全建设成效的决定因素,这在与发展核武器相关的经济制裁案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能否在政治制度上得到持续的和更高的支持,并满足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和获取合法性上民众的普遍支持,将决定一国国家自主性能力的高低,进而决定该国的国家安全成效的多寡。该研究对于广大发展中世界的国家安全建设具有较大和普遍的启示价值。

  • 人机交互下学习体验何以提升大学生学习效果——来自智慧教室的经验证据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7-16

    摘要:数字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学习情境中,如何在人机交互下提升大学生学习效果这一问题悬而未决。以学习自主性为中介变量,教师数字胜任力和大学生信息素养为调节变量,构建人机交互下学习体验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模型。基于智慧教室调研数据,研究发现:人机交互下学习体验通过学习自主性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数字胜任力调节学习体验与学习自主性之间的关系;大学生信息素养调节学习自主性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人机交互学习情境下提升大学生学习质量以及塑造师生价值共生群体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 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转型: 从 “求变”到 “求治” ———政治学学科史的视角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10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研究范式的重要资源,比较而言,西方研究范式因西方思想多变性而不断变化,“求变”是其不变的特征。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近代政治学,总结的是既定秩序之治; 作为既定秩序下的 “治国策”招致很多社会难题,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自然成为替代性范式。冷战时期,西方政治学把自己的 “治国策”建构成普世价值,“历史终结论”应运而生。改革开放之后,“求变”的自由主义民主一度成为中国政治学的一种重要范式,但是世界秩序让自由主义民主处于不堪之中,中国学人开始致力于建构民主和治理方面的自主性话语权,并以国家治理作为主要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经过百年喧嚣,政治学研究有望回到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