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分有效利用水资源 保障“藏粮于地”战略定位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09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水在粮食作物生长中既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又关系到粮食生产投入、产出乃至粮食安全,近年来,水关联的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得到各界高度关注。本研究侧重于分析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难题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的水资源利用对策。主要研究结论是,粮食生产因“水”面临的多重风险,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禀赋存在着时空不匹配、粮食生产用水效率不高、灌溉水压力对粮食生产产生冲击。因此构建粮食生产节水利用机制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粮食生产节水利用上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水资源有效利用保障“藏粮于地”的对策框架,包括强化农田水利建设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推广节水利用保障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 论休谟的情感主义道德赞同理论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8-02 合作期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18世纪的英国道德情感主义者们在不预设道德判断的情况下提出了各自的赞同理论,而休谟无疑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与哈奇森一样,休谟认为道德上的赞同(或谴责)作为一种感觉(或情绪)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机制。然而,哈奇森“道德感官”的概念却不足以说明道德赞同的形成机制。由此,休谟在《人性论》中通过同情机制这一概念重新描绘了人性中的自然情感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论证道德赞同的形成。这一独创性观点的提出对情感主义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对同情机制的阐发,休谟在道德情感主义视域下为道德赞同所依赖的情感机制找到了新的表达形式,从而为此后情感主义道德赞同理论所必须解释的心理机制问题提供了理论范本。然而,当休谟基于人性中的同情机制来解释道德赞同的产生根源时,他认为,无论是自然美德还是人为美德,当我们通过同情对之表达赞许时,赞许的依据都是那种品质的效用倾向,这意味着休谟道德赞同理论中的同情机制始终处在效用的制约之下。

  • 基于随机的稻农有机肥替代化肥行为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鄱阳湖流域水稻主产区10个县(区)的571份有效样本数据,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行为分析框架下采用随机效用理论构建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期望收益、风险态度等因素对稻农用有机肥替代化肥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分组回归讨论技术培训和成本感知对这一替代行为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减施化肥和使用有机肥行为存在相关性,减施化肥的稻农使用有机肥的概率为0.56,使用有机肥的稻农减施化肥的概率为0.41,稻农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概率约为0.21。2)期望收益、风险厌恶、小概率偏好越高,稻农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概率越低,而损失厌恶程度越高,稻农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概率越高。3)参加过施肥技术培训的稻农更倾向于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化肥感知成本的提升会增加稻农使用有机肥的概率。据此,从保障绿色施肥收入、降低绿色施肥成本和加强技术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 情绪因素影响下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及政府应对研究——基于三方演化博弈视角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摘要:[目的/意义]针对情绪因素影响下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及政府的应对策略,构建网民、网络媒体和政府的三方博弈模型并仿真分析其演化趋势。[方法/过程]引入等级期望效用理论渊RDEU冤,建立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情绪因素对主体行为决策的影响以及三方在不同情绪状态影响下的舆情发展趋势,并分析情绪状态对主体决策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表明,情绪会影响主体的行为决策,主体不同的情绪类型和情绪强度会导致网络舆情不同的演化趋势。三方无情绪,或网民和网络媒体持乐观情绪、政府持悲观情绪的状态,更有利于网络舆情向理性演化的方向发展。另外,相较于网民和网络媒体,政府的情绪状态对于舆情演化博弈结果的影响更大;当政府处于悲观情绪时,政府会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监管治理网络舆情的举措。

  • 文化差异、就业平等性与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一个同时考虑非货币的分析框架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东北地区先行出现人口负增长,劳动力跨省迁出规模较大,而另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跨省迁移却很少,这无法简单地用劳动力迁移规律解释。本文同时考虑迁移的货币效用和非货币效用目标,拓展了托达罗模型,构建了一个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的决策分析框架,从区域间文化差异与就业平等性差异视角解释上述现象,并基于全国人口普查长表数据,利用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两两配对构建农村劳动力省际迁移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同时追求非货币效用的假设能有效解释经济欠发达地区跨省迁移少的现象;(2)就业平等性对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的重要影响能有效解释东北等地区劳动力大量外迁现象,它不仅影响劳动力工资水平、就业概率、岗位选择与晋升,也影响其迁移的非货币效用;(3)在控制经济水平和就业市场容量等因素后,以平等就业环境测度的区域就业平等性差异显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从就业平等性低的省份迁往就业平等性高的省份。

  • 数据要素驱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数据要素空间属性与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实现经济增长与区域公平发展一直是我国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重要研究议题。数据在驱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彰显出新的特征:数字化在显著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空间效应。基于数据要素从生产、存储与流通环节到应用环节的空间属性分析,进一步探讨数据要素如何驱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有助于厘清数字经济时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逻辑,还能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数据要素驱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数据资源权属问题、数据孤岛问题、数字鸿沟问题、虚拟集聚垄断问题等。为应对以上挑战,应加快释放数字技术创新红利和数据要素价值,加大后发地区新基建投入力度,加强数字化产业集群建设,促进数据要素在区域经济中的高效、安全、有序流动,更好地驱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人权治理的标识性概念塑造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在低生育率背景下,育儿经济成本及其差异问题已经成为家庭社会学和人口学领域的重要议题。利用2019年在西安市五城区针对955名已育一孩夫妇开展的“养育成本及生育意愿状况”专项调查数据,基于新家庭经济学和社会分层理论视角,讨论了家庭育儿效用和社会经济地位对育儿经济成本的影响及其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差异。研究发现:第一,育儿效用、社会经济地位与育儿经济成本之间更多表现为一种同向递增关系,并且家庭育儿经济支出在0~3岁、3~6岁和6~12岁家庭之间呈现出一种倒“J”型结构。第二,家庭育儿效用、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对育儿经济成本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以心理满足为主的情感效用、家庭的客观和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的上升有利于提高家庭育儿经济成本,且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向前推进也会促进家庭育儿经济成本的投入。第三,家庭育儿情感效用、社会经济地位对育儿经济成本的正向影响效应存在家庭生命周期阶段方面的分异,尤其在3~6岁和6~12岁家庭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建议出台差异化的家庭育儿经济补贴政策,降低育儿家庭尤其是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育儿经济成本。同时,加强儿童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幼有善育”的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不同特征家庭的共同育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