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应用经济学
  • 最低转售价格维持的竞争效果分析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23

    摘要:最低转售价格维持是一类广泛使用的商业行为,它同时具有促进竞争效果和反竞争效果。对于这类行为应采用合理原则的分析方式判断其合法性。上海一中院在强生案中判决对最低转售价格维持采用合理原则的分析方式,并列举了一些考察因素。但合理原则不是一个漫无边际的评判方式,在这一原则之下可以发展出更加专注的结构型合理原则,以此提高规则的可操作性和法律确定性。

  • 最低转售价格维持的结构型合理原则分析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23

    摘要:最低转售价格维持(RPM)是一类在商业实践中广泛采用的纵向限制形式,经济学分析发现它同时具有多种促进竞争效果和反竞争风险。欧盟和美国反垄断法过去对RPM采取严厉态度,这是没有根据的。2007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决推翻先例,采合理原则分析;欧盟近些年也通过判例和指南承认了一定的例外。最高人民法院反垄断司法解释及我国多数法院均对RPM采取合理原则分析的思路。然而我国行政执法机关仍然坚持对RPM适用本身违法原则。要避免合理原则分析沦为事实上的本身合法,并克服行政机关对合理原则分析的心理排斥,需要发展更加明确的结构型合理原则分析方法。本文结合国外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设计了一套适合我国《反垄断法》立法框架的RPM结构型合理原则分析方案。

  • 人力资本扩张与企业出口贸易方式——高等教育改革驱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提交时间: 2024-07-22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由间接出口向直接出口的贸易方式转变对出口企业长远发展极为重要,是中国能否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扩张能够提高企业的直接出口概率。渠道检验表明,人力资本扩张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降低企业的出口固定成本,进而促使企业更多地选择直接出口贸易方式。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扩张对民营企业、小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选择直接出口贸易方式的促进效应更大。最后,发现人力资本扩张促进了企业从间接出口向直接出口转变,并且这种转变还是人力资本扩张提升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和扩大出口规模的重要途径。从人力资本扩张的视角揭示了企业出口贸易方式选择与转变的驱动因素,对于理解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有效促进出口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 电商短期信贷息费优惠、降价与促消费:“分期免息”能带来好处吗?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提交时间: 2024-07-22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中国电商平台与消费信贷服务深度融合,使入驻厂商能够灵活地发起息费优惠,并将其作为一种促销手段与降价行为相联动。以京东商城2022年包括“白条”息费优惠、价格、销量、用户评论等多维度信息的电视机产品月度数据构建动态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电商短期消费信贷的息费优惠确实可以促进消费者购买,但商家在提供息费优惠时,相应产品的价格会被相对抬高。不过,结合现实市场利率与估计结果匡算息费优惠措施的综合效果,发现即使考虑价格相对上涨,消费者仍然能够以较低的代价获得分期付款服务,而商家代替消费者支付相应息费所得到的促销效果与直接给予等额降价基本相当。上述结论反映出电商短期消费信贷的优惠在促进居民消费中的积极作用。

  •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财政收入与GDP之关系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20

    摘要:1992年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截至2007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市场已经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笔者选取了2007年—2021年的指标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作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并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财政收入、GDP之间的关系。

  • 数字化供应链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与创新路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18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成为供应链发展的总体趋势,然而现有研究针对数字化供应链抗风险和恢复能力,数据协同研究较少。基于此,首先对数字化供应链已有研究做出总结,界定了数字化供应链概念内涵;其次,系统归纳出当前阶段数字化供应链发展现状,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展开,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进程日益加快,数字化供应链服务模式日益创新;再次,梳理了目前数字化供应链所面临的新挑战,如安全问题,数据共享问题,数字治理问题等。最后,针对数字化供应链新挑战提出创新发展路径。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供应链参与方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视性,进一步拓展了供应链数字化治理创新研究。

  • 数实融合的测度方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机理研究——基于全球71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18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数实融合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支撑。围绕数字产业和实体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尚待构建数实融合的测度方法,亟需探索数实融合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机理。立足产业间融合关系,本文围绕产业投入规模、产业产出贡献和产业技术投入,提出融合量度、融合强度和融合效度,探讨数实融合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机理。并利用2011—2020年OECD中71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实融合可以显著驱动经济,融合量度的驱动效应强于融合强度和融合效度,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2)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实融合对工业与服务业的驱动效应强于农业,对发展中经济体的驱动效应强于发达经济体,对低制度质量经济体的驱动效应强于高制度质量经济体;(3)中国数实融合发展水平在71个经济体中位列第8,其中融合量度优势明显,但融合强度和融合效度偏弱。进而,提出提升融合量度、强化融合强度和推升融合效度的发展建议。本文从产业融合视角丰富数实融合的驱动机理研究,从投入产出视角拓展数实融合的测度量化研究,并为深化数实融合推动经济增长提供有益参考。

  • 以劳动正义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探赜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12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劳动正义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深刻阐释劳动正义的内涵,把握劳动正义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探索以劳动正义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途径,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价值支撑与实践遵循。从主体维度、实践维度和历史维度三个层面对劳动正义的要义特征进行阐释,指出劳动正义以人民至上为价值旨向,以共建共享为根本原则,以渐进发展为基本方法。劳动正义契合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核,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基石、实践保障和内在动力,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新征程上,要以彰显人民中心地位凝聚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以建构和谐劳动关系夯实共同富裕的实践根基,以辩证扬弃资本逻辑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质进展。

  • “高频微调”能实现预期效果吗——低利率环境下货币政策调整模式优化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7-12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在利率下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探究如何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与有效性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基于菜单成本和信息效应理论,构建平滑局部投影(SLP)模型评估不同规模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与通货膨胀的非对称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冲击规模的非对称性,小规模货币政策冲击的实际产出效应更大;大规模货币政策冲击会在短期内产生更大的价格效应,而在长期其价格和实际产出效应均更小;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明显的利率相依性,低利率时期,货币政策冲击的实际效应更强。因此,央行在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时应坚持“高频、微调”的货币政策调整模式,现阶段中国尚未陷入“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有效性未受影响,但货币当局仍需充分利用央行沟通引导私人部门形成理性预期进而降低两者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 金融科技如何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12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面对新一轮数字技术浪潮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金融科技发展对于激活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通过运用文本挖掘技术,爬取百度新闻中关键词频年度累计次数衡量了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并运用沪深A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金融科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并梳理了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进行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能够从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代理成本、改善创新策略三个路径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立足企业所有权视角,金融科技能够显著促进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并未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立足于区域视角,相较于内陆地区,金融科技对于沿海地区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更强。研究结论为增强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效率、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有益启示。

  • 亲清政商关系、社会资本参与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提交时间: 2024-07-12

    摘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关系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地级市样本数据,运用改进后的CRITIC赋权法以及信息熵原理测度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并深入探讨了其与作为重要市场制度环境的亲清政商关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亲清政商关系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呈显著的“U”型非线性关系,该结果在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处理后仍然成立。(2)亲清政商关系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在经济水平较低、地方政府财政自主度较低和亲近政商关系更强的地区影响更为显著。(3)社会资本参与和地方政府经济发展压力是影响亲清政商关系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的重要机制,且二者主要是通过影响曲率来影响“U”型关系。本文研究为地方政府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全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发力途径。

  • 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农户增收:水平测度及实证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样本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10

    摘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能助力农户增收的重要着力点。本文基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特殊性内涵,从替代性要素与协同性要素两方面构建了农业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利用2009-2022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面板数据测度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探讨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户增收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时间演变上看,长江经济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稳步增长但发展差距逐步扩大,主要制约因素为农业生产组织管理智能化。从空间分布上看,地区间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分层集聚效应,但同样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打破信息壁垒、提升要素生产率与提高农村创业水平促进农户增收。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缩小了农户收入差距,抑制了粮食主销区农户增收,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建议打造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增长极建立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农业稳定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城乡信息要素流动提升农业要素生产率,探索“教研农”结合的农业新质发展新模式。

  • 大数据应用对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机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10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大数据应用对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随着企业数字创新导向的提升,大数据应用的环境绩效促进效应更为明显。大数据应用主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绿色创新效率这两个渠道实现制造企业环境绩效提升。在非国有企业、环境规制强度低和数字基础设施水平高的地区,大数据应用对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这对于揭示企业大数据应用的有效性以及提升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 财政防范化解风险:风险分配视角的理论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提交时间: 2024-07-10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从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角度,可以很好地诠释为什么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风险是在不确定性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风险具有时空属性和循环特征。私人风险与公共风险相互作用、相互交织,因此防范化解风险要有整体观。财政防范化解风险是通过其风险分配功能来实现的,其作用路径为:财政通过风险分配形塑治理结构,从而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的确定性。财政防范化解风险不仅只针对公共风险,也着眼于私人风险。一方面,要抑制私人风险外部化过程,避免公共风险的生成;另一方面,也要控制公共风险内部化过程,避免私人风险放大成为难以承受之重。基于风险分配的底层逻辑,财政防范化解风险思路上要把握风险的循环属性,并建立风险缓冲机制;操作上要构建面向未来的风险预算制度,并强化与其他政策措施的协同配合。

  • 美欧数据要素市场治理模式比较与中国因应——基于全球数字经济战略博弈的视角考察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10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据要素是指根据特定生产需求汇聚、整理、加工而成的计算机数据及其衍生形态:伴随着通信和数据技术的发展,其在相应产业背景的演变中逐渐成为促进生产的关键要素。从全球数字经济战略博弈视角而言,数据要素治理模式关乎数字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选择何种模式属于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战略决策。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逐步确立符合自身优势特点的数据要素市场治理模式,以获取全球数据要素治理规范标准的主导权。美国基于全球市场导向的国家战略和强大数字经济实力,整体上奉行以数据自由为基础的“开放、进攻型数据治理模式”,构筑美国主导的全球数据要素市场治理规范体系:欧盟基于人本主义传统和缺少强大数字科技平台企业的实际,选择以人权保障为基础的“强监管、全面防御型数据治理模式”推行欧盟版的全球数据要素市场治理规范体系。中国应直面美欧竞争态势,一方面深入研究美国和欧盟模式的竞争优势及不足,不断探究、揭示并恪守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应结合中国自身特点和优势,合理借鉴美欧经验,以期后中争先,提出以数据安全为基石的“开放、积极防御型数据治理模式”(即“中国模式”),持续不断地形塑有利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全球数字经济新格局。

  •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技术扩散——基于技术内容与网络结构的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10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技术扩散是强化国际经济与创新联系的有效途径,是构建高质量开放创新体系的重要方式。国际技术扩散作为两个主体间的技术扩散活动具有方向性,不同国家的创新政策和技术发展战略侧重点不同,在技术扩散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上均有差异。因而国家间需要构建高效、稳定的技术扩散网络,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补齐技术短板,进一步加大技术流动和增强创新能力。本研究基于技术扩散理论,运用专利引证数据构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技术扩散网络,分时段纵向分析共建国家技术扩散网络的演化,分技术领域横向分析共建国家间技术扩散的特征,探索中国与共建国家间技术扩散的内容和路径。研究认为:中国在共建国家技术扩散网络中的核心地位逐步确立,且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的核心位置更加明显、技术扩散范围更加广泛:但整体技术扩散网络密度低,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间技术扩散关系构建较少:不同技术领域的技术扩散网络形态各有不同,其中化学技术领域的技术扩散最活跃、网络复杂度最高;俄罗斯在化学、机械工程、仪器、其他技术领域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并且对中国的技术扩散强度很大,而中国在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更有技术扩散优势。

  • 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人口逻辑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09

    摘要: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本文对照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从中国人口规模、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三个维度,利用近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人的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在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导向下,应从生产、分配、生活三个维度,综合考察人口与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以及不同城市人口规模的综合福利效应。未来数字经济时代,生产组织方式扁平化、分散化,人口可以更多地聚集在县城等中小城市。本研究展现了数字经济时代,通过改进生产要素与公共服务配置引导人口优化地区分布的思路,揭示了从生产端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以及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 重大基础设施、要素结构匹配...布——基于中国高铁建设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09

    摘要: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促进劳动力与生产要素更有效组合,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劳动者收入,优化人口地区分布的有效方式。本文以高铁建设为切入点,利用近两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及高铁线路开通数据,系统考察了重大基础设施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建设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者收入,从而吸引人口流入、扩大城市人口规模。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铁建设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是非均衡的,不仅取决于初始禀赋,还取决于产业结构、公共服务供给和制度环境等因素。本文研究展现了高铁建设与人口地区分布的关系,揭示了通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口地区结构和激发经济活力的路径及实现方式。

  • 江苏经验:数字普惠金融助推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7-08

    摘要:社会主义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活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践行,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和阐释其重要意义。在理论层面,社会主义数字普惠金融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的创新发展,还是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选择。在现实实践中,通过对2011至2021年间江苏13个地市丰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事实性地表明了,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其三个关键的评估标准——服务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水平,均有助于减少城乡收入差异,但覆盖广度尤为突出,显示了其在促进社会公平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应提升互联网的普及率,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构建一个可持续的数字金融生态,为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

  • “三权分置”数据产权制度基本问题阐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对数据产权给予恰当的权利定位,有助于让数据成为创造和捕获价值的新经济资源。数据的价值在于使用,而传统数据产权模式在促进数据流动、体现公平分配、保障数据安全等方面存在局限,依循既有的概念术语和体系结构难以实现数据价值化的经济过程,立法规则的留白处理也导致学界对数据产权的理论界定逻辑和实施路径莫衷一是。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现有法律对新问题作出规范化解释。根据数据资源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特性,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被创造性提出,这摆脱了“权属决定流转”的桎梏。“三权分置”围绕数据价值形成和实现的过程建立了结构性产权分置制度,这与数据产业链的运行逻辑一脉相承:三权之间的结构性关系建构于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流转状态,因而更利于满足多元主体对高质量可再利用数据要素的需求。但“三权分置”数据产权制度采用的“产权”概念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财产权或产权概念,它的法理正当性、立法可行性等问题仍需详加讨论和细致分析。“三权分置”产权制度的理论逻辑可以从两阶层、内外部的立体结构体系加以理解,明晰该制度的基本问题将对我国数据产权制度体系的深入研究有较大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