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在汉语学术语境中,“伦理”与“道德”通常被视作两个“相近相通”甚至可以互换使用的概念,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非一直如此。从“西学东渐”进程中的语汇翻译视角看,“伦理”与“道德”的关系呈现出三种形态:一是“道德”隐没于“伦理”;二是“伦理”与“道德”的关系相当于ethics与virtue的关系:三是对“伦理”与“道德”关系的理解,开始融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与“理”之关系的探讨。二者关系的演变,不仅反映了西方伦理学在中国的接受进程,也为现代学术概念的使用规范奠定了基础。“伦理”与“道德”的分译,对于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伦理”与“道德”关系演变历程的研究,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东西方伦理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也为我们进一步明晰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提供了历史依据。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9-10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1990年,木霁弘等当代学者在继承茶马贸易的历史内核、挖掘地方风俗和史料的基础上,在“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等概念的刺激和启发下,本着学术自觉的意识,提出了“茶马古道”学术概念。这一中国内生的原创性学术概念是对原有“茶马贸易”或“茶马互市”概念的革命,主要体现在概念涵盖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的扩大、所涉学科和研究视域的拓展、研究议题从国内民族问题到国际性议题的延伸、从单一的学术价值向多维价值的迁移以及从历史文献研究到文化遗产研究的转向等五个方面。“茶马古道”概念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是中国当代学者学术创造能力的体现,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典型例证。但在学术话语转型中,该概念存在语义场过于丰富和多元、地方本位主义和学术边缘化以及强势话语遮蔽所带来的失语等问题。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7-19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数据时代,“数据”不只成为社会热词,同时也成为若干学科的重要植入性概念。作为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 的名词术语,对其进行历史语言学的概念史的考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历史渊源角度看,“数据”(Data)应发源 于数学领域,是从几何领域欧几里得的“已知条件”而来。Data具有“已知条件”“资料”“依据”三义,汉语“数据”则 具有“以数为据”的涵义,两者具有一定的互通性。在“档案数据”的内涵争议中,将“档案”仅视为“数据”之定语与修 饰词,是一种对于计算机或计算主义的屈从,并产生了诸多歧义。从数据的档案属性和同义复词视角分析,数据即档案, “档案数据”中的“数据”,可视为对“档案”的重申。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编辑之友》
摘要:文章对知识建构、制度演进、文明交融三重脉络中的“全民阅读”概念史予以深度考析。通过研究,有三 方面发现:其一,在出版学“意义之网”中,“全民阅读”是一个连接诸多节点的重要纽带,这一标识性概念反映 了中国的经验和价值,具有特定的中国内涵,为出版学知识体系提供了新的知识增量;其二,“全民阅读”概念的 “制度化”进程,折射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探索经验和社会理念、文化生态之变化,体现了“全民阅读”概念在 中国经历的政策化乃至观念化的过程;其三,“全民阅读”是一个已经在中国社会被普遍接受并形成相当话语力 量、反映本土经验和价值、深入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标识性概念。归纳而言,这一概念具有三方面的特征:兼具国 际性和本土化两重属性;立足本土实践经验,反映本土社会事实;根植本土阅读文化,反映本土阅读价值观念。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提交时间: 2024-05-15
摘要:科斯赋予了交易成本概念两个任务,其一是解释约束的必要性,其二是解释人们的选择。本文以上述两个任务为线索,根据主流学界认识交易成本的过程回顾了交易成本概念史,指出了学界的诸多误解和前人的不完善之处。第一个任务对应着每个人都实现自身最大化所带来的成本,而第二个任务对应着每个人实现自身最大化的成本,概念内涵出现了矛盾。张五常将科斯的两个任务推到极致,提出了“交易成本、制度成本、租值消散”三者同一的概念框架,却仍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从质和量两个维度重新审视了租值消散与制度成本的关系,将制度成本理解为对租值消散的化简,给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可能答案。由制度成本的性质可知,社会总成本不等于个体成本之和、制度成本以原则和权力的形式存在、制度成本有自我强化的倾向、分析制度成本要考虑制度目的与制度收益。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10-29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变革引起概念巨变的“鞍形期”之中。就必要性而言,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离不开对于概念形成充分的理论认知、通过历史研究彰显学科厚度、经由概念史范式揭示术语革命精神。应当主要在学科本体概念、基础理论概念、学科重要概念这三个论域内展开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更好地应用概念史范式,应当在加强与唯物史观的融合中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制作用、在加快对相近学科的借鉴中形成合乎自身定位的方法与策略、在加深对同类概念的集成中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