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 美学 提交时间: 2024-05-28 合作期刊: 《社会科学战线》
摘要:人机对话是人机交往的技术和思想基础。文章试图从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对语言的学习与生产出发,考察人机对话和机器语言的本质及文化内涵。首先,文章回顾了语言模型的发展历程,并从行为机制、生成目的等方面指出机器语言与人类语言的异同。其次,文章进一步从语言的复制和生产的角度,指出在技术与资本的双重驱动下,人机对话实质上是语言的智能工业化生产。文章还试图通过考察人机对话中的重复与反驳来修正图灵测试。此外,人机对话中,我们需要思考机器“他者”与主体的关系问题。从语言批判理论还可以审视机器语言的灵晕和中介作用。最后,文章指出,人机对话体现了知识的加速生产,以及机器语言可能会产生的潜在风险。我们需要从人机对话走向人机交往,从一种超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来看待人机关系,这样,我们才能不跌入新的主奴关系中。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建构中国自 主的知识体系”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重要任务。通过分析具体领域知识生,产的实践过程,有利于探索体系建构的一般性过程。以社会学领域为例,从重建社会学到本土化探索再到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一代又一代社会学人孜孜以求,进行着自觉的学术探索。循着这条线索,我们可以发现,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包含了范式重构、脉络重塑、体系重建三个阶段性任务。基于此,我们应在“回到历史”、挖掘内生资源的基础.上,打造内生性概念、建立逻辑体系,并推动“知识出海”。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摘要:[目的/意义]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参与知识生产、创造数据价值,这有益于推动知识生产主体的多元化,增强产出成果的个性化、多样化,推动数据信息的流通、共享,实现生产结构的协同化。对这一过程中的实践机理与法治机制的探讨具有必要性,能够为该过程的有效实施提供足够的制度保障。[方法/过程]论证ChatGPT参与知识生产的法治机制的前提在于明确其可能带来的问题隐患,ChatGPT参与知识生产可能弱化人类作为主体的创造性、自主性,消解相关内容的真实性、影响数据基本价值,破坏原有知识生产环境的同时干扰人类对知识传播秩序的有效把控,甚至危害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结果/结论]需要建立ChatGPT参与知识生产的体系性法治机制,在遵循价值理性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法律规范体系,完善全过程行政监管与司法救济手段,形成社会各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摘要:复杂议题的政策制定需要构建议题学习网络,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信息,促进知识生 产和应用,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正当性。从议题不确定性和知识需求两个维度,区分政策学习的四 种类型,分别是集思广益型学习、委托研究型学习、利益协商型学习、专家讲解型学习,解析每一 种模式的适用情境和功能定位。选择国家 “十四五”规划编制进行案例研究,剖析决策系统面对高 度不确定性的政策议题,如何通过有组织的学习途径增进认知,进而将知识生产转化为政策安排。 议题不确定性和知识需求直接影响着政策学习的组织模式,随着不确定性降低或知识需求发生变 化,政策学习的组织模式也要相应调整。开展政策学习需要区分议题情境,选择适宜的专家或公众 参与机制,提高政策知识供给的效率及适用性。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出版活动是人类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实践活动,出版的实践属性决定了出版学的实践品格。从出版现象出发,通过观察与思考,能够揭示出版现象的存在方式和运行规律,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知识飞跃。而在时间维度中梳理出版史,可呈现出版现象的动态演变,进而聚焦其中的推动因素,即具有能动性的实践主体。进入“现场”的实地调研,既可以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行检验,又可以发现并解决问题,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出版学研究,应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问题,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由“格物致知”达至“知行合一”,以学科共建为契机,加快中国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分类: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4-16 合作期刊: 《社会建设》
摘要:本文提出“有组织的学习”的概念,基于S 市Z 机构的实践案例,阐释社会工作行动中知识生产的实践逻辑,并总结其特点与优势。社会工作行动中的知识生产属于组织情境中的学习型实践,这一实践过程分为“建构研究问题—形成知识框架并行动—知识应用的验证—知识生产”四个阶段,其中蕴含行动者参与、实现反身性和对话的过程。此过程的展开依赖于促动性组织情境,表现为激发目标认同、凸显价值理念、提供交流空间三个方面。“有组织的学习”呈现着主体的能动性和团队的协同性,具有应对实践不确定性以及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和知识创新的优势,亦揭示出“组织”是理解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重要补充性理论维度。
分类: 法学 >> 法律史 提交时间: 2024-10-22
摘要:《法律评论》周刊是近代中国办刊时间最长的法学期刊。该刊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中华法系历史叙事由进化论向民族论转型的关键时期。载荷法律转型时代的需求,《法律评论》以实现中国法治现代化为鹄的,聚焦近代中国司法改革,努力调和外来学理与本土实践的扞格。面对近代中国法学知识生产自主逻辑缺失的窘境,《法律评论》以关注近代中国司法改革为线索,通过民族论语境下对西方法学的袪魅、救亡语境下对法治现代化目标的确认、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重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尝试等媒介手段,引领了民国时期法学期刊法学知识生产的主体自觉。尽管以《法律评论》为代表的近代中国法学期刊法学知识生产的主体自觉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其所发挥的知识建构价值、实践指导价值、理论创新价值等媒介功用,对当前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和新时代中国法学期刊以中国理论讲好中国故事仍具有很强的历史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