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城市差距及其技术成因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提交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技术和新装备层出不穷,在碳排放“双控”的过程中,技术的重要性和关键地位必将愈发凸显。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城市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均存在较大差距,具有总量差距大、强度差距增长快的特征,这严重影响到整体推进碳排放“双控”的速度,其背后的成因离不开城市技术进步异质性。中国城市生产型技术进步异质性较弱,绿色型技术进步异质性较强,碳排放差距缩小源于前者,碳排放差距扩大源于后者。技术在减排中的作用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技术进步异质性在碳排放差距方面的解释力尤甚,其根本原因在于纯生产技术进步异质性较弱,而纯绿色技术进步异质性太强。从全国层面布局碳排放“双控”战略,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应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具体到区域层面有的放矢地发挥不同类型技术进步的作用。

  • 个人碳账户激励对碳消费决策的影响——基于干预实验的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06

    摘要: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双碳背景下,个人碳账户为居民端碳排放管控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核算方法与基础数据支持,但个人碳账户对于低碳消费决策的影响缺乏学理研究。本文从居民效用最大化假设出发,运用随机对照实验,通过对个人进行干预实验,研究不同激励组合对碳消费决策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经济与非经济的激励组合能达到更好的促减排效果,人均年减碳量平均下降约10.4%。异质性分析发现,消费者对于激励组合的确存在着个体特征的差异,但在不同的激励组合下,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有不同的响应程度。就个体而言低学历和碳意识较低的消费者减碳潜力更大。研究进一步肯定了关于个人碳账户对减碳行为的干预作用效果与机制分析,有利于促进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进绿色低碳经济。

  • 绿色金融政策对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9-20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绿色金融政策是推进经济低碳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但在减排降碳实际效果方面存在减少还是转移的争议。基于中国27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造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该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及作用边界,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政策对试点城市具有显著的减排降碳作用,且能通过空间溢出对周边地区产生邻地协同效应,其影响阈值约为300公里;区域资源禀赋过高、工业基础固化、碳中和进程过快三方面均不利于绿色金融政策促进降碳;绿色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调整是绿色金融政策减排降碳效应的两种作用机制,且后者贡献优于前者。基于此,建议持续优化绿色金融政策,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创新推动绿色技术升级,合理规划政策试点布局。

  • 数字经济对的非线性影响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数字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基于我国2013—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等方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碳排放总量。该领域产生的环境影响,尤其是碳排放问题引起各界关注。但是目前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探究数字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内在联系,促进“双碳”政策下实现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同时文章运用门限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测度以其二级指标与碳排放总量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抑制碳排放效果越强;数字化基础和数字化应用对碳排放的影响呈现倒“V”型关系。此外文章还使用了固定效应对模型进行稳健性分析,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强的解释力。

  • 绿色金融政策对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绿色金融政策是推进经济低碳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但在减排降碳实际效果方面存在减少还是转移的争议。基于中国27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造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该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及作用边界,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政策对试点城市具有显著的减排降碳作用,且能通过空间溢出对周边地区产生邻地协同效应,其影响阈值约为300公里;区域资源禀赋过高、工业基础固化、碳中和进程过快三方面均不利于绿色金融政策促进降碳;绿色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调整是绿色金融政策减排降碳效应的两种作用机制,且后者贡献优于前者。基于此,建议持续优化绿色金融政策,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创新推动绿色技术升级,合理规划政策试点布局。

  • 中国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26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经济规模与碳排放协同引入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测度中,刻画中国市域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水平及区域差异,采用核密度估计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的动态演化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和“东强、中次、西弱”分布格局。②低碳经济协同效率呈现多极分化趋势,多数城市的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水平有所提升,但各地区间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绝对差异增加。③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干预是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文章最后从加强顶层设计、树立“区域标杆”“精准施策”以及加强区域合作方面提出了提升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的政策建议。

  • “双碳”目标下湖南出口贸易发展路径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提交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近年来,湖南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但出口产品仍以高碳产品为主,碳排放量较高。“双碳”背景下,本文选取湖南省2005—2021年的数据对碳排放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出口贸易结构方面,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方式都会对湖南省的碳排放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加工贸易对湖南省的碳排放量影响最大,一般贸易次之。因此,本文提出了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推动无碳能源使用、加强国际合作推广绿色出口等路径,为湖南省出口贸易的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参考建议。

  • 中国31省农业效率测算和时空特征分析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根据当今时代气候变暖现象,农业碳排放的控制问题刻不容缓,提高农业碳排放效率是减少农业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2000—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农业碳排放量,构建SBM-DEA模型分析结果的区域特征,探究农业碳排放效率的真实影响,以供参考。研究发现,全国农业碳排放地区差异明显,各区域内部省份的农业碳排放量和农业碳排放效率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省份对农业碳排放效率提高的政策敏感性不同;低碳政策对减少农业碳排放量并提高农业碳排放效率具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农业碳排放量减排效果与政策落实程度有关。

  • 能源结构、绿色科技创新对碳减排的影响机制研究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当前,我国面临碳排放基数较大、能源消耗主要依靠煤炭的严峻形势,碳减排的压力较重。研究表明,能源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是推进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但现有研究缺乏能源结构、绿色科技创新以及碳减排三者之间的定量研究。本文拟构建包括4个准则层、13个指标层在内的指标体系,借助计量分析实证检验能源结构、绿色科技创新对碳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能源结构优化、绿色科技创新对碳排放均有抑制作用,且绿色科技创新在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低碳试点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效应——基于多维数据的实证研究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摘要:低碳试点政策是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提出低碳试点政策“目标—资源—信息”传导机制分析框架,利用城市层面的多维数据实证检验了低碳试点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研究发现:通过“目标—资源—信息”传导机制,低碳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试点省市的碳排放强度,不同类型数据的检验表明该结论具有稳健性。在目标导向传导机制下,目标通过层级压力实现传导,使得两批试点均取得显著降碳成效,且第一批试点的降碳成效优于第二批试点;在资源驱动传导机制下,碳排放交易试点与环境政策资源均在低碳试点政策的基础上产生了显著的叠加或交互效应,体现出政策资源的协同增效;在信息互动传导机制下,中央的有效指导与地方的积极反馈,实现了信息“传递反馈”良性互动,产生试点政策长期增强效应。本研究对于优化低碳政策传导机制、发挥低碳政策降碳效应,支持“双碳”目标实现有重要借鉴意义。

  • 数字经济赋能交通运输行业碳减排的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0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借力数字经济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的降碳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中国2010—202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多维度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IPCC方法计算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量,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及其关系。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和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利用门槛效应模型对其非线性关系进行了进一步验证;中介检验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优化交通运输结构降低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

  • OFDI与区域的非线性关系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随着我国外部市场的扩大和经济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对外直接投资(OFDI)呈现出迅猛增长的趋势。然而,由于过去采用粗放式增长模式,生态环境发展不充分,且由于“双碳”目标政策的实施,碳排放已成为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并被纳入总排放控制体系。基于此,本文选取中国2005—2019年30个省份(西藏、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技术创新作为门槛变量的情况下,整体上我国OFDI对本地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然而,在引入技术创新作为门槛变量后,处于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通过加大OFDI带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可以降低本地区碳排放水平;中等技术创新水平的地区增大OFDI反而会增加地区碳排放;较低技术创新水平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碳减排效应则不显著,OFDI对区域碳减排效应存在门槛。文章提出建议:技术创新水平较高地区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发挥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技术创新水平较低地区扩大OFDI规模,优化调整OFDI结构,坚持绿色导向型OFDI,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等问题。

  • 国内权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国内碳排放权市场价格波动的激励要素及其影响,在对相关参考资料进行深入梳理和数据探究的过程中揭示了影响碳排放权价值的核心要素,这些要素涉及国家政策导向、市场供求状况、经济增长状况以及能源配置等方面。在行政策略层面碳排放权配额的划拨机制、减排目标的确立及执行的严格程度等都会对碳交易市场的价值波动造成显著影响;而市场的供求状况则是决定碳交易基础的关键因素,诸如行业结构的优化、能源消费模式的改革等都将对碳排放权的需求与供应产生作用,从而作用于其价格;在更广阔的经济层面,经济增进程度与能源结构对碳交易价位施加着宏观影响,其中经济发展的速率和能源使用模式的演变将会直观地映射到碳排放权的价值之上。

  • 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环境规制与绩效

    分类: 理论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努力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与低碳经济发展双目标是中国面临的关键问题。基于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考察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可发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有助于碳排放绩效改善,其赋能效应在不同类型、技术水平以及污染密集度的行业中存在差异性;能源利用效率与能源消费结构是全球价值链地位作用于碳排放绩效的主要路径,同时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可以进一步增强其对碳排放绩效改善的正向作用。我国制造业应全方位、多层次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深化链条间行业的上下游合作,推动制造业内部的能源技术溢出效应转换,对不同行业进行差异化政策支持,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加强适时监督,规制行业的短视行为。

  • 沿海港口绿色效率测度与解析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新冠疫情影响下全面考量港口效率的变化有助于港口行业把握自身发展规律,实现进一步发展。本文基于2007—2020年15个沿海港口数据,使用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并分析港口绿色效率。研究发现:(1)非期望产出将会对效率测度产生负向抑制作用。(2)样本期内沿海港口绿色效率呈波动上升态势。(3)环境因素和随机噪声对效率测度造成的干扰作用显著,研究过程中有必要剔除。(4)与第一阶段对比,第三阶段中大部分港口绿色效率明显上升。(5)将港口置于同一外部环境条件下发现,“长三角”港口群效率相对最高,西南沿海港口群效率相对最低。本文将为港口效率提升与绿色港口构建提供科学证据与理论支撑。

  • 多维度视角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的影响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7-26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基于多维度视角,研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有助于促进区域一体化与碳排放协调发展,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文章采用熵值法和双变量Local Moran's Ii,分析2006—2020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碳排放时空特征,并考虑空间因素,构建空间滞后面板模型,分析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区域一体化和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空间格局相对稳定,总体上呈从省会城市向四周递减的空间格局。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南通、无锡和宁波的区域一体化水平和碳排放相对较高。②区域一体化与碳排放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且波动减弱,区域一体化与相邻市碳排放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且波动上升。长三角地区各市区域一体化和相邻市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关系较为稳定。③空间滞后面板模型结果表明:优化发展一体化结构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方式。同时,空间一体化、要素一体化、人均GDP和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例对碳排放具有明显的负向作用,单位GDP能耗对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

  • 命令型环境规制对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提交时间: 2024-09-26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在“双碳”目标和中国碳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梳理了命令型环境规制、碳交易价格及命令型环境规制影响碳交易价格的相关文献,分析命令型环境规制对碳交易价格的影响机制,通过文献探讨和机制分析,表明命令型环境规制通过碳配额和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碳交易价格的形成,并从政府、企业、公众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有效促进中国碳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