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政治学 >> 外交学 提交时间: 2024-05-16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美国全球卫生外交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和健全。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致力于应对全球艾滋病危机。2003年,小布什提出“总统防治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 (PEPFAR),作为史上最大规模针对单一疾病的倡议,其标志着美国全面开启全球卫生外交。虽然PEPFAR已经取得显著的成就,然而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和研究发现,PEPFAR已经处于下行阶段。不论是从健康层面还是从社会发展层面来看,当前艾滋病防治的效果并不理想,美国的全球卫生外交在当前明显陷入困境,这将对2030年终结全球艾滋病的进程产生巨大阻碍。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肇庆学院学报》
摘要:通过对散居外交中以美国国务院为代表的外交部门与散居社群间形成的多种组织间关系的比较分析,为散居外交的概念化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根据资源依赖程度和性质上的不同,将美国与散居的组织间关系分为斡旋咨询、依从、游说和公私伙伴四种。美国散居外交是将散居社群的意见纳入相关外交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加强和深化美国与世界各地外交关系的重要方式。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摘要:自从提出“印太战略”以应对“大国战略竞争”以来,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在印太地区军事基地体系的调整与建设,呈现出明显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更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日益浓厚的攻击性和一定程度的韧性等特点。推动美国印太地区军事基地体系调整与强化的原因主要包括应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强化军事基地以进一步打造印太盟友伙伴体系、军事基地的基本功能须由反恐转向“大国战略竞争”和大规模作战、军事基地体系内部存在张力、军事基地体系维持难度增加等,但其根本原因是美国要适应印太地区地缘安全环境的变化。为此,美国将从促使军事基地回归大规模作战和威慑功能、重塑岛链战略、高度重视大中小型基地的建设与合理配置、进一步寻求盟友或者安全伙伴的支持、更加重视基地获得和使用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等方面继续保持和强化印太地区军事基地体系建设。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本文从全球视角探究美国在世界政治潮流中的作用。从建国到冷战结束前,美国成为在全球范围内真正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全方位影响和引领作用的大国。冷战后的美国政治仍然对世界政治潮流产生重大影响。但近年来的美国扮演了“战略误导”“战略迷失”的角色。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全球声望急剧下跌。不过,美国需要应对的一些内外困境,也是其他很多国家所面临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当前中国正处在数字乡村与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契机,为探寻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路径,本文选取数字化成效明显但路径不同的欧盟、美国、日本为典型案例,重点阐述其数字乡村与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应用策略及其运行情况.研究发现,欧盟兼顾成员国差异性和数字市场统一性、实施多元协同路径,美国整合技术研发、人才培育、电子商务构建精准导向的数字链条矩阵,日本则把数字化建设重心放在应对老龄化和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智慧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同时,各国家和地区在完善顶层政策设计、支持技术精准研发、鼓励部门参与合作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值得借鉴.本文基于经验分析和中国现状提出重点关注数据基础、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三个领域的建设.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7-29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美国构建了大学网络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并发挥着积极作用,政府、社会组织和大学是三个质量保障 主体,将行政力量、社会力量和大学内部力量融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保障作用。政府是“多元保障主体”体系形成的 重要推动者,在大学网络教育质量保障方面主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社会组织在共同价值取向框架下,主要发挥着 连接政府与大学的“桥梁”作用和为大学内部网络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建设“指示”方向的作用;在政府和社会组织的 推动与指引下,大学通过不断加强内部保障制度建设,在大学网络教育质量保障中发挥着核心与基础作用。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提交时间: 2024-10-15
摘要:美国涉华移民管理政治化是中美战略博弈的产物,对两国关系发展和人员往来交流构成了消极影响。文章首先对政治化及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比较,并回顾了美国涉华移民管理政治化的具体表现,归纳其主要特征。随后进一步探明了美国涉华移民管理政治化产生的背景、基础和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涉华移民管理政治化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最后,就主动应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建议。中国政府应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进一步塑造和推进中美关系,积极保护中国在海外的合法权益。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中美经贸关系不仅涉及双边利益,还是全球贸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2001—2021年中国和美国对世界125个第三方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数据,将中美贸易共生关系分解为融合性、互补性、依存性与竞争性四个维度,并进行测度与数据分析。测度结果显示,中国正在通过中间品贸易与东盟形成新的产业分工格局,借由第三方市场与美国建立间接共生关系;中国与亚洲市场的贸易互补性和依存性下降,表现为与日韩共生程度的降低,与东盟的上升。最后,从关键零部件科技自立自强、深化东亚地区供应链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中美贸易共生关系优化的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摘要:本文使用2008-2016年美国国家选举研究(ANES)数据库,考察经济全球化如何影响美国劳动力市场的职业分化,进而加剧美国政治极化。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全球化显著加剧了美国的政治极化,且这一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经济全球化通过影响劳动力市场的职业分化加剧了美国政治极化。美国各地区的再分配福利政策越好,经济全球化对政治极化的影响越小。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非西班牙裔,特别是白人非西班牙裔美国人,以及美国中西部地区、低教育和低收入水平劳动者群体,经济全球化程度越高,越会加剧政治极化。
分类: 政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摘要:近年来,美国极右翼政治运动愈演愈烈。极右翼政治运动在美国已经成为一种重大威胁,进一步加剧其内部的不稳定。美国极右翼政治势力不断壮大,主要由国内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族群矛盾加剧、政治传播手段变化、政治制度顽疾难除等因素所致。美国极右翼政治运动注重向外扩展自身影响,与欧洲等地区的极右翼政治势力紧密勾连,力图编织极右翼政治运动国际网络。美国极右翼政治势力仇华反华情绪强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美关系的稳定。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近年来,美国西语裔/拉美裔依托高人口增长率,取代非裔黑人成为美国最大的少数族裔,推动美国社会、文化、政治面貌发生根本性变迁。从国别人口学和国际政治学的角度出发,基于美国人口普查数据与总统大选民调数据,分析西语裔/拉美裔人口结构性变动及其政治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证价值。研究结果发现,近40年来拉美裔人口规模持续稳定扩大,未来也将保持较高增速,正成为美国人口及少数族裔增长的首要动力。然而,拉美裔人口力量与政治声量存在明显错位,主要表现在政治参与和政治立场两个层面:一方面,受人口要素结构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作用,拉美裔参与选举政治的资格不足、意愿较低,且集中居住在特定选区,选民力量没能实现与人口规模的同步增长,严重影响其作为少数族裔的政治表达力量;另一方面,拉美裔涵盖子族裔众多,党派立场相异甚至对立,且群体内部呈现出鲜明的代际差异,族裔身份和政治取向比较模糊,没能形成类似其他少数族裔的归属意识和政治团结,造成政治声量的进一步分散。因此,从政治参与和政治立场两个方面可以发现,拉美裔的影响力和影响方向仍处于变动之中,其在美国选举政治中的角色表征正是人口要素与政治行为叠加的结果,探讨其政治力量与人口规模不匹配的深层原因,体现出国别人口学视角重要的研究价值。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4-10-08
摘要:摘 要:[目的/意义]文章通过对美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践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其共性,以期为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提供借鉴。[方法/过程]笔者采用网络调研法和文献调查法,选取了美国4个大型公共文化服务实践项目,发现美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具有实践开展前评估项目前景、寻找合作资源,实践过程中筛选项目对象、根据实际落实实践内容,实践完成后进行全盘评估、完善项目缺漏的特点。[结果/结论]借鉴美国的有益经验,我国可以通过开展持续性项目、寻求合作伙伴、形成特色项目、进行首尾式评估等方式,为基层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15 合作期刊: 《国际问题研究》
摘要:当下中美关系的演变既受到大趋势的影响,又受到小周期的作用。从2023下半年开始,中美关系进入一个以加强对话与交流、谋求稳定与缓和为特征的小周期。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出现小幅调整,加强接触和交往,在经贸问题上采取较为务实的态度,调整对华政策定位;中国对美政策在坚持斗争的同时,也根据形势变化引导与塑造美国对华政策。旧金山元首会晤对推动两国关系的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确立了构建稳定、健康、可持续中美关系的阶段性目标,并在管控分歧的基础上推动合作重返双边关系议程,有助于界定中美博弈的边界。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取决于美国能否务实确定其对华政策的目标,及在经贸与安全领域对华竞争的合理边界。中国处理对美关系,既要立足大趋势,又要用好小周期。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7-24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搜集梳理美俄两国数十年的档案解密统计数据,通过对美俄档案解密制 度及背景和动因的研究,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为完善我国档案解密和开放审核制度提 供参考。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建立符合党和国 家重大战略、服务于人民根本利益的档案定密、保密和解密体系;以新《档案法》为依 据,完善档案解密制度和档案开放审核制度;在解密过程中坚持保密与解密并重,绷 紧保密之弦;建立责任清单,监督落实到位。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7-08
摘要:为应对日益剧烈的大国竞争,美国产业政策日渐回归。拜登政府的新能源产业链政策呈现“去中国化”态势,试图通过一系列战略、法案达成兼具打压中国和增强自身产业链的目标。通过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国际能源署GEC模型数据,并综合对光伏产业领域企业个案的走访调研,本文认为,美国在新能源产业政策领域的“去中国化”措施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既存和短期影响均有限,但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仍然面临日益增长的国际压力和中长期风险。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 自“9·11” 事件以来,美国在阿富汗进行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战争。在美国因素的重要作用下,塔利班从建立政权到失去政权再到重新掌权,从反面见证了美国霸权的衰落进程。美国与塔利班的互动肇始于塔利班第一次执政时期,由于双方在塔利班的外交承认和“基地”组织庇护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最终走向决裂。“9·11” 事件后,美国对塔利班政策经历了从干预到妥协的转折,总体上是“遏压”和“接触”并用。美国政策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收益,还助推了塔利班的重新执政。在后撤军时代,美国彻底放弃使用武力手段来打击和颠覆塔利班政权,美国的政策底线是确保塔利班不走向反美的支恐政权,美国的长期利益是将塔利班纳入其中南亚战略的轨道。然而,美国在塔利班的国际承认以及反恐承诺等问题上存在矛盾,这为双方开展新型关系埋下隐患,也从根本上限制了美塔关系的高度。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提交时间: 2024-09-19
摘要:20世纪70年代发生在纽约州尼亚拉加瀑布城的拉夫运河事件是美国史上一场影响深远的化学污染泄露事件,其处理进程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初。一般而言,在环境危机事件中,政府于法于理均应采取积极的信息公开机制以贯彻其职能。然而,面对沉重的媒体和民众的舆论压力,美国政府采取了特定的信息发布策略以进行舆论引导从而减少行政阻力、获得更高的支持率。事实证明,以这种“部分的真相”建构而成的认知误区,对民众心理、社会舆论、决策执行等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效果不仅使美国政府有效解决了危机前期的环境危机和社会问题,也提前完成了对拉夫运河地区的修复与安置工作。本文将从信息公开机制的视角下重新审视拉夫运河事件,一窥美国政府政治虚伪与欺骗的真实一面,并综合该事件中民众-媒体端及政府端运作的被动和无力的原因,从监督机制、制度运作、权利优化、信息阐释、环境教育以及行政与司法间的关系调整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比较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如今已经走过十余年历程,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共建国家发展赢得新的机遇。随着美国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相关报道可以反映美国对该倡议的态度,便于中国做出有效应对措施。研究运用语料库文本挖掘方法,选取美国两大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中涉及“一带一路”的报道文本,从主题分布、主体建构、搭配词和索引行等维度考察美国主流媒体对该倡议的话语建构方式。研究发现,十年间美国两大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包括“一带一路”建设内容和中国影响力等多个主题。根据时间变化,报道主题存在三个阶段的差异:初期突出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合作,中期重点报道中国的世界影响力,近期涉及新冷战等主题。两大媒体通过勾勒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大国关系和中美贸易等内容建构“中国”和“一带一路”形象,对该倡议的认知从早期的中性态度转向中近期的消极态度。基于此,一方面适时开展舆论反击工作是应对美国舆论的关键,向美国媒体传递高质量“一带一路”信息以回击不实言论:另一方面事实胜于雄辩,继续坚持共建“一带一路”是长期发展之要义,展现大国的胸怀与担当,吸纳更多国家参与“一带一路”推动共建国家合作共赢,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摘要:联盟是美国“印太战略”的关键支柱。随着美国国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拜登政府着眼于构建印太复合联盟。印太复合联盟综合了联盟和同盟的属性,包含联盟构成圈层化、联盟议程多元化、联盟目标制衡化和联盟基础弹性化四个维度。印太复合联盟的产生主要基于分担霸权护持成本、发挥盟友主动性、重塑联盟关系和减少地区国家对“印太战略”的抵触等考量。印太复合联盟以美日韩印澳和欧洲主要盟友为“内核”,东南亚和南亚中小国家为“中间地带”,太平洋岛国为“外围”,综合了安全、经济和地区治理议题,借助议题合作的方式制衡中国,在所谓“民主”价值观下突出意识形态弹性化。美国构建的复合联盟导致印太地区内出现功能相似但成员相异的“平行体系”加剧地区阵营化态势,还使地区公共产品俱乐部化,甚至与地区国家的需求出现错位,并引发治理冗余和治理失衡并存的现象,削弱了地区国家的获益前景。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16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民粹主义已然成为21世纪的一股政治潮流。然而由于概念的空心和诉求的多变,民粹主义成为描述集群运动的一种命名标签和价值符号。本文结合政治经济学的集体行动理论,将非理性因素引入政治市场,认为民粹主义遵循集体行动的逻辑———民粹主义兴起于社会变革下人们舒适感普遍降低时期;民粹主义通过对社会问题的精准切割迎合大众需求,塑造“精英—民众” 的区隔;民粹主义依靠集团成员数目的增加通过民主制度攫取政治权力;民粹主义的发展受到议题替换以及现实成本增加的制约;民粹主义运动因民众及其领袖固有的集体行动模式而无法胜任政治制度化的要求。文章继而以美国左右翼民粹主义为案例,检验民粹主义运动的发展以及特朗普执政期间的表现,发现其过程基本符合民主制度下引入非理性因素的集体行动理论模式,其表现和衰退契合集体行动逻辑的推论。未来,民粹主义与政党政治存在着相互借力的需要,如果任由民粹主义发展,将加剧政治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