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廉政文化研究》
摘要:我国国家治理呈现“一核多元”、全域覆盖的特点,要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就必须构建党的全面领导下协同高效、分工明确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不仅是完善党的领导体系的战略制度保障,还通过党内监督进一步强化了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领导地位,而国家治理现代化又为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完善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两者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过程之中。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10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因应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政治哲学研究勃然兴起,取得了很可骄人的成绩和重要的社会影响,成为哲学理论发展的一个理论生长点和亮丽风景线。在政治哲学研究中,存在着对政治哲学的定位、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政治哲学与唯物史观的关系等问题的争论。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政治实践中存在多种政治力量的博弈,政治决策涉及多种重要价值的比较和权衡,伦理价值或道德价值仅仅是其中的一种特殊价值,如以伦理学为政治哲学的规范基础,或以某种理想的“好政治”“好生活”来推论出政府行为“应如何”,这种研究范式势必难以解释和揭示政治生活的复杂性,也难以起到指导性作用。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政治哲学,需要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与价值、批判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结合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聚焦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球治理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两方面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红旗文稿》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刻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其中重要一条,深刻揭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着力点,指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对进一步增强我国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和制度保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肇庆学院学报》
摘要:通过对散居外交中以美国国务院为代表的外交部门与散居社群间形成的多种组织间关系的比较分析,为散居外交的概念化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根据资源依赖程度和性质上的不同,将美国与散居的组织间关系分为斡旋咨询、依从、游说和公私伙伴四种。美国散居外交是将散居社群的意见纳入相关外交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加强和深化美国与世界各地外交关系的重要方式。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08-30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的创新创业政策,以吸引港澳青年进入大湾区内地发展。但是,这些创新创业政策以及政策执行实践中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与不足。运用政策工具理论视角和实地访谈方法对N区港澳青年文创政策进行研究后发现,现阶段港澳青年文创政策以促进人员要素流动为导向,政策工具的使用以供给型政策为主;在政策落实过程中,N区在青创平台搭建、人才集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由于政策宣传渠道窄、福利覆盖面小、社会适应难等导致的政策推动力有限等问题。因此,必须全面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政策工具,以打造更加具有人性化服务的社会文化软环境,实现港澳青年文创支持政策体系的动态调整与优化。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青年发展事务属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事务的范畴,因而青年发展政策应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之中。2021年全国两会在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年度安排和中长期规划的过程中,涉及广泛的青年发展领域和众多的青年发展事务,其中许多属于政策措施,具有政策价值,预示了中国青年发展政策的新走向。从两会上相关文件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话题看,这些青年发展政策新走向,集中体现在大思政课、考试分数、青年就业、青年婚恋、老人赡养、青年住房、青年科技人才、青年收入等八个方面。分析和阐明这些青年发展政策的新走向,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中国特色青年发展政策体系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利于克服目前我国青年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提升我国青年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青年政策是社会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的青年政策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在三次政党轮替过程中,台湾青年政策保持了部分连续性,但由于蓝、绿的意识形态对立,在历史认同、文化认同以及政治认同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国民党与民进党的青年政策因此有不同的侧重点。为了让青年“为己所用”,让青年政策更好地为政党意识形态服务,不同的政党尤其是在民进党执政时期,会在青年政策中注入更多的“台湾主体性”“本土化”内容,以达到改造青年的“中华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目的,这是中国政府不能接受的。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新时代共青团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既是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要求,更是共青团改革攻坚的自觉。新时代推进共青团制度建设的出发点要立足于激发共青团在密切联系青年上的巨大制度优势,在党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这三个重大关系中推动制度建设。新时代共青团制度建设的着力点是要把握党团关系和团青关系这两个核心,不断激发党领导共青团工作、共青团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和推进共青团工作管理科学化的五方面制度效能。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摘要:延伸——即时威慑是较为独特的一种威慑类型,指在盟友即将遭到对手攻击时,威慑发动方保护盟友免遭攻击之努力。其主要实施手段为密集释放威慑信号,迅速推进前沿部署巩固军力优势,并伴以灵活讨价还价和政治解决的尝试。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和美国对华战略打压升级背景下,延伸-即时威慑可能成为美国介入台海危机的主要战略方式。本文从延伸-即时威慑概念机理、历史案例入手,分析美国对华威慑战略的走向及可能效应,以此为全面应对美国对华战略施压、塑造未来地区安全形势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摘要:联盟是美国“印太战略”的关键支柱。随着美国国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拜登政府着眼于构建印太复合联盟。印太复合联盟综合了联盟和同盟的属性,包含联盟构成圈层化、联盟议程多元化、联盟目标制衡化和联盟基础弹性化四个维度。印太复合联盟的产生主要基于分担霸权护持成本、发挥盟友主动性、重塑联盟关系和减少地区国家对“印太战略”的抵触等考量。印太复合联盟以美日韩印澳和欧洲主要盟友为“内核”,东南亚和南亚中小国家为“中间地带”,太平洋岛国为“外围”,综合了安全、经济和地区治理议题,借助议题合作的方式制衡中国,在所谓“民主”价值观下突出意识形态弹性化。美国构建的复合联盟导致印太地区内出现功能相似但成员相异的“平行体系”加剧地区阵营化态势,还使地区公共产品俱乐部化,甚至与地区国家的需求出现错位,并引发治理冗余和治理失衡并存的现象,削弱了地区国家的获益前景。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摘要:叙利亚冲突的演进与美国的干涉密不可分,实际上美国早就成为此场冲突的重要一方。受主权原则及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等的限制,美国不得不为自己本质上完全非法的一系列对叙干涉活动提供规范性依据。但是美国原有的相关干涉话语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对叙干涉的需要,因此美国对其进行了更新发展。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亲民主干涉”话语体系的发展、“境外武力打击非国家行为体”话语体系的发展、“人道主义干涉”话语体系的发展。在叙利亚冲突背景下,美国发展上述三类话语体系的路径,分别是重构“合法政府”话语、重构“自卫”话语、构建禁化武新话语。美国对三类干涉话语体系的发展,本质上都是对其霸权逻辑的翻新,其中国际负面影响最大的是“亲民主干涉”话语体系的发展,另外两个方面则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亲民主干涉”活动及其话语体系的发展。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摘要:为更好地应对中美战略竞争的结构性压力,确保自身的中立性与-体性东盟试图在中美之间奉行“制度对冲”策略。在东盟看来,“制度对冲”策略是其稀释外部压力的“缓冲器”、处理与大国关系的中立方式、应对大国不确定行为的自助机制、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方式,更是东南亚政治文化中精英观念的自然产物。为此,东盟将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东盟防长扩大会议视为采取“制度对冲”行为的重要机制,旨在以有利于维护战略自主权与地区利益的方式约束中美在本地区的地缘政治行为。未来,东盟的“制度对冲”策略恐难以为继。从东盟自身来看,“制度对冲”策略的可取性取决于东盟成员国的一致性意愿,而东盟仍需克服“集体行动困境”。从美国方面来看,通过构建由其主导的小多边机制,美国试图减少对东盟规范影响力的依赖。从中国方面来看,中国反对任何势力挑拨并制造地区集团对抗,迫切希望能够与东盟共同应对地缘对抗挑战。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治理效能概念是中国式国家治理的最新理论成果。当前关于治理效能的理论认知基本上可以划分为“赋能论”和“衡量论”两种。赋能论聚焦于治理效能转化和治理效能提升两个方面,从研究内容来看差距不大,其实质是围绕着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衡量论将治理效能看作评价性概念,是对治理效率、治理效果和治理绩效的深化和发展。对治理效能的理解应该突破基本概念,走向理论构建,构建高效能治理理论要重点从治理理念、治理框架和治理特质三个方面形成对高效能治理的总体性认识。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摘要:一国的国家安全,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建设实践上,其核心内涵或目标应该是使该国最主要政治决策力量具有决策上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构成了国家自主性的主要内涵。从理论上讲,这种决策自主性,不仅体现在对国内事务上,也体现在对国外事务上,主要指该国的最主要决策力量(不完全等同于现任执政者)所具有的可以作出让本国家或民族得以长期存续和发展而不被内外力量打断的英明决策的能力,其暗含的基础性条件是该国的最主要决策力量在制度上、物质上或合法性上得到了一定的支持或支撑。从实践上讲,对当代遭受外来经济制裁的国家进行案例研究可以发现,同等条件下,被制裁国家的决策自主性能力,往往是影响经济制裁效果,进而影响该国国家安全建设成效的决定因素,这在与发展核武器相关的经济制裁案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能否在政治制度上得到持续的和更高的支持,并满足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和获取合法性上民众的普遍支持,将决定一国国家自主性能力的高低,进而决定该国的国家安全成效的多寡。该研究对于广大发展中世界的国家安全建设具有较大和普遍的启示价值。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传统左派陷入迷失之际,巴迪欧提出了“共产主义假设”并考察了其历史,进而指出现在的紧迫问题是要在组织和行动的新形式内部发现共产主义假设展示自身的新方式,开启共产主义假设的新序列。这一新方式就是其所倡言的“减法”政治,其核心要义在于与国家保持距离,而其实质,在巴迪欧自己看来是保罗•策兰意义上的一场新的“远征”,实则是一种弥赛亚主义式的狂热。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摘要:传统国际关系研究常常忽视技术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影响,仅将技术看作是经济和军事的天然附属。历经数十年的高速发展,技术特别是颠覆性技术深刻嵌入社会政治经济各领域,技术的“杠杆和重塑作用”不断增强,进而重构全球技术竞争模式,引发国际关系的深层次演变。当下,技术竞争呈现出参与门槛高、竞争对抗意识浓、产业链和价值链战略地位空前突出等特点。同时,新技术本身所呈现的颠覆性、快速迭代性和涌现性等特征愈发受到关注。美国对华在新技术领域的“切割和封锁”策略,在瓦解全球技术共享生态的同时,迫使技术竞争的双方主动和被动地进入更激烈的博弈状态,导致全球治理出现新难题,进而给国际关系与国际秩序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摘要:国际社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术界对这场变局的根源探讨众说摘 要纷纭竞争和对抗意识所取代,从而导致时代巨变。未来世界主的前景取决于国际社会了大变局的根源在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权力结构的变迁,使处于该体系的核心力量通过作为其“上层建筑”的现代国际关系体系,部分抛弃自由主义而试图阻止体系内的权力变迁的持续,尤其表现为基于主权原则的开放交流日益被保护主义和大国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和对抗意识所取代,从而导致时代巨变。未来世界秩序的前景取决于国际社会的共同选择。为结束国际社会大变局带来的混乱并重构一个更为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全球南方将承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通过非激进主义的方式改造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所依赖的新殖民主义,并促进开放性主权原则的发展。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如果不考虑原初样态等因素,仅从现存文本的分析出发,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可分为三个论题单元:第Ⅰ~Ⅱ卷为第一单元,论题为城邦;第Ⅲ~Ⅵ卷为第二单元,论题为政体;第Ⅶ~Ⅷ卷为第三单元,论题为教育。这三个论题之间为互涵、互摄的关系,可称之为三一结构:在第一单元,城邦等于政体;在第二单元,政体决定城邦;在第三单元,教育实现最好城邦和最好政体。教育是《政治学》全书的顶点,是古希腊政治文明传统的核心,是耶格尔所谓的“古希腊文化的理想”。如是理解,可以解决学术史上的一些难题。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背景下,战略性矿产成为大国关注的焦点。明晰不同国家或地区关于战略性矿产的定义、内涵和种类,对于及时有效应对和降低风险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因背景和出发点不同,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具有重要意义的特殊矿产所赋予的名称和内涵有所不同。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性矿产内涵最为接近,均同时关注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是一个全局性、地域性概念。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定义的关键矿产或关键原材料更加关注矿产资源对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日本定义的重要矿产则强调对高尖端产业的支撑作用和对低碳转型的推动作用。不同国家或地区战略性矿产的评估方法也存在差异,但矿种目录均已形成相对固定的更新机制和周期。鉴于此,提出政策建议:中国需完善战略性矿产目录的更新机制,确保战略性矿产目录科学、及时和有效;增强战略性矿产的勘查和储备力度,提升国内供应能力;加强科技创新,重点研发高端矿物材料;加强国际合作,重构全球矿业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