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政治学
  • 城邦、政体、教育: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三一结构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7-22

    摘要:如果不考虑原初样态等因素,仅从现存文本的分析出发,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可分为三个论题单元:第Ⅰ~Ⅱ卷为第一单元,论题为城邦;第Ⅲ~Ⅵ卷为第二单元,论题为政体;第Ⅶ~Ⅷ卷为第三单元,论题为教育。这三个论题之间为互涵、互摄的关系,可称之为三一结构:在第一单元,城邦等于政体;在第二单元,政体决定城邦;在第三单元,教育实现最好城邦和最好政体。教育是《政治学》全书的顶点,是古希腊政治文明传统的核心,是耶格尔所谓的“古希腊文化的理想”。如是理解,可以解决学术史上的一些难题。

  • 南非政党格局变迁与民族团结政府执政前景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7-15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2024年5月,南非举行新一届国民议会和省级议会选举。非国大在国民议会选举中所得席位不到半数,失去单独执政资格,被迫与民主联盟和因卡塔自由党等组建民族团结政府。南非政党格局由此发生重大变化,从非国大一党单独执政向多党联合执政转变。南非政治发展呈现执政联盟与“进步党团”反对党联盟并立态势,且政党碎片化问题愈发凸显。非国大得票率大幅下滑是其党内纷争、腐败问题、经济社会治理效能下降等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民族团结政府的建立为南非解决经济社会问题提供了契机,但其执政前景仍面临政权稳定性、施政协调和治理效能等方面的挑战。

  • 印度议会左翼斗争策略的调整与发展挑战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7-15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议会左翼是印度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其传统斗争方式实效较差及遭到印度人民党政府严重打压,在选举政治中逐渐衰退并跌至低谷。为应对印人党政府近年来的持续施压,议会左翼在党派关系、党群关系、党组织发展和竞选手段等方面调整斗争策略,在2024年大选中表现超出预期。尽管如此,议会左翼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扩大选民基础、巩固政治联盟稳定性等方面仍然面临复杂挑战。作为印度多元民主政治中的独特力量,议会左翼是对抗右翼的不妥协力量,其斗争策略的调整有利于谷底重生,但重振旗鼓仍任重道远。

  • 印度人民党、印度教民族主义与“印度教国家”的构建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7-15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2024年6月,印度执政党印度人民党赢得新一届议会下院(人民院)选举,成功蝉联议会多数席位。现任总理莫迪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二位三度出任总理的政治人物。印人党与印度教民族主义存在明显的相互促进关系,印人党借助印度教民族主义发展成为印度政坛的关键政治力量,而印度教民族主义大行其道则是印人党胜选根本原因。印人党政府将继续支持印度教民族主义,通过推动修宪、制定和实施《统一民法典》等方式着力构建“印度教国家”,但面临难获修宪所需议会多数支持、国大党等世俗主义政党更强掣肘、南印度“达罗毗荼主义”对抗“北印度中心主义”等因素制约。

  • 资源下乡与农村矛盾纠纷治理困境 ——基于鄂中C村的考察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07-15 合作期刊: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摘要: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是乡村有效治理的应有之义。基于经验观察发现,当前乡村矛盾纠纷的类型发生了重大变化,政策诱致性矛盾取代生活摩擦性矛盾成为乡村社会矛盾的主流。区别于内生性的生活摩擦性矛盾,政策诱致性矛盾为外生性矛盾,主要产生于国家资源下乡和项目进村过程中农民与国家政策的冲突。它表现为两种矛盾类型:一是国家政策意图与农民政策理解的冲突,二是政策对于利益的调整与村民对于利益的维护之间的冲突。由于缺乏必要的利益链接,乡村社会的多元纠纷调解体系失效,村书记不得不在行政压力下承担起矛盾调解的职责,出现了村书记调解中心化的现象。在政策诱致性矛盾的化解中,村庄社会面临着主体缺失、治权弱化、村庄秩序失衡的治理困境,这些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村庄公共性的消失。重塑村民与村庄的利益关联,将资源输入转化成治理有效,成为当前农村矛盾纠纷解决的重要方向。

  • 印度国民大会党的领导体制及其改革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自印度独立以来,国民大会党(下称“国大党”)的领导体制就与以尼赫鲁—甘地家族为核心的家族政治密切联系在一起,未能实现领导权更替的制度化。自索尼娅·甘地担任党主席以来,国大党家族政治下的领导体制呈现出双头领导模式的特征。双头领导模式分散了党的最高决策权,削弱了党的正式领导机构的权威和问责制,是2014年以来国大党组织力量不断衰落、选举相继失利的根源。国大党虽已尝试进行领导层的改革,但仍然面临如何处理同尼赫鲁—甘地家族关系的难题。

  • 巴勒斯坦派系矛盾的历史、症结与影响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巴勒斯坦派系众多、矛盾复杂,但主要矛盾体现在“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之间。法塔赫与哈马斯在政治意识形态、权力分配和双方关系等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最终演变为2007年巴勒斯坦内战,导致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割裂。巴勒斯坦派系矛盾受到中东地区矛盾的影响,二者叠加交织使巴以问题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结束巴勒斯坦派系纷争,需要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共同努力。

  • 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演进:一个新的理论表达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7-06

    摘要: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兴起于晚清王朝遭受西方工业化民族国家的强烈冲击的历史情境之中。1902年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概念。此后,以“中华民族”为共同想象的民族主义意识贯穿了近现代中国从政治观念、政治人、政治组织到政治制度的民族国家建构历程。换言之,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演进,可以划分为民族主义的观念化、民族主义的组织化和民族主义的制度化三个递进式强化的历史阶段。在以“中华民族”为共同想象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强烈催化下,近现代中国经历了从民族主义(者)的兴起、民族政党的崛起到民族国家的制度建构的历程。在这个意义上,近现代中国的民族国家建构历程可以概括为:始于中华民族主义(者)的兴起、成于民族革命政党的崛起,定于“政党—国家”的确立。这一历程可以高度概括为“民族主义(者)通过政党缔造国家”。

  •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三种秩序范型: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7-05

    摘要:从秩序的合法性建构及其维持的视角出发,以新加坡、美国和尼日利亚为经验证据,可以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秩序关系划分为一元化秩序、多元化秩序和碎片化秩序等三种理想范型。一元化秩序与国家中心论范式相对应,认为国家的权力来源于自身,因而国家的地位高于社会,其内部秩序的维持仰赖于一个高度严密化且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国家主导的规则体系下,所形成的从属性合作关系,即强国家-弱社会(如新加坡)。多元化秩序与社会中心论范式相对应,认为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个体自然权利的有限让渡,因而社会的地位优先于国家,其内部秩序的维持仰赖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共同认可和遵从的规则(宪政)体系下所形成的契约性合作关系,即强国家-强社会(如美国)。碎片化秩序与互动论范式相对应,认为国家缺乏足够的权力,因而与社会相互疏离,二者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取得压倒性优势来形成从属性的合作关系,又无法达成持久稳定的契约性合作关系,其内部秩序经常陷入无规则暴力的困境之中,即弱国家-强社会(如尼日利亚)。因此,从秩序的视角出发,可以建立一个更具有概括性的分析框架,来实现古典的市民社会理论与当代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在合法性建构与实证分析之间的统一性。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政治学阐释——以周秦之变对中国国家治理模式的塑造为中心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7-05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从中华传统文明发展转型而来的以政治为中心的伟大文明。理解其形成和发展,应当尊重历史连续性并高度关注国家治理模式重大变革。作为一场以国家治理模式变革为统领的中华文明全方位根本变革,周秦之变塑造了中华文明的核心结构和基本范式并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演进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坚持“两个结合”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继承古代中国的精华并进行全方位变革和升级,革故鼎新、返本开新,使中华文明实现了从古代形态到现代形态的伟大飞跃,成为世界现代文明的重要成员。不容忽视的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范式和诸多基本要素、标识性特征传承发展自古代中国,其关键历史起点就是周秦之变。周秦之变以其内涵深刻性、早发现代性和蕴含的人类普遍性,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结构和范式。

  • 论廉洁合规的理论溯源与范畴界定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07-03

    摘要:廉洁合规作为企业刑事合规的新生事物,廉洁合规的理论基础可通过“政治德性”的理论原点、“特别权力关系”的理论依托以及“软硬共治”的理论进路来寻根溯源。廉洁合规在履职行为层面涵盖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导向,在政治德性的内在要求层面涵盖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导向。通过营商环境和政治生态间的互动关系,判断企业廉洁合规的实施效度须围绕国家法律、党内法规来建构企业章程以及内部规章制度。廉洁合规的基本范畴有别于刑事合规、前置于反腐败合规,融贯于行政合规,其强调单位“出责”的全过程性,还应明确个人“担责”的阶段性。

  • 陈独秀对制定党的革命纲领的重要贡献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政治学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提交时间: 2024-06-26

    摘要: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中共二大通过了以陈独秀为主要成员的起草委员会拟定的大会宣言,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圆满完成了党的创建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陈独秀超凡的个人素养和丰富的革命实践为党的革命纲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他从共产党的崇高使命出发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和特点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还提出要依靠劳动阶级,分“两步奋斗”实现党的革命纲领。陈独秀的这些重要思想对中共二大制定出党的革命纲领起了决定性作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极深远的历史意义。

  • 人权文明的历史方位及其价值向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6-26

  • 压力与势能: 传导路径的构建、 逻辑及策略 ———基于 C 市巡察监督的分析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6-25

    摘要:政治压力深刻内嵌于中国的政治体制之中, 如何理解政治压力及其传导逻辑是政治体制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巡察监督中所形成的传导路径、 构建逻辑、 巡察主体的行动以及被巡察单位的回应与策略发现, 巡察监督中的压力传导路径在党内权威体系和职能部门的层级制与职能制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 多元协同的巡察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层级制的阻碍; 被巡察单位面对政治压力会基于“风险 - 收益” 的逻辑作出应对策略, 其积极应对在体现激励性竞争内因的同时展现了其将压力转为势能的行动逻辑。 此外, 巡察监督压力传导还存在路径依赖、 治理异化、 沟通不畅、 条块避责四个问题。 因此,本文提出净化政治生态、 构建转换机制、 建设参与平台、 严查避责行为等策略以优化压力传导。

  • 技术市场竞争与美国的技术安全化选择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技术市场竞争正成为大国技术竞争中最复杂、最重要和最突出的表现形式。作为霸权国,美国有着以不对称权力优势干预技术市场、重塑技术产业链的政治惯性,市场竞争与权力优势是美国技术安全化的动力追求与能力支撑。美国将技术与安全议题相联结,不仅能够挣脱现有规则与制度的束缚、阻断竞争国既有的技术扩散趋势,还可以动员和捆绑其他国家共同行动,达到最大化控制他国市场选择、保有和扩张国家市场份额的目的。因此,无论是美日半导体技术之争,还是在中美5G技术之争中,当处于崛起状态的竞争国使美国倍感技术市场竞争压力时,美国都以技术安全化手段,在国家和全球的技术市场选择中不断渗透意识形态与安全逻辑,动态持续对目标国进行安全化的塑造与打击。作为当下美国技术安全化主要的目标国,中国需要以更灵活的技术策略应对美国的技术安全化陷阱,从市场拓展、自主创新、企业管理和话语权提升等多方面对美国可能采取的安全化市场打击与压缩的行为作出应对。

  • 美国关键矿产安全的脆弱性识别与韧性操作逻辑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关键矿产安全是满足国防工业基础建设、助推清洁能源产业转型以及实现诸多高新技术研发与落地等国家安全需要的核心要素。供应链的安全则是关键矿产安全的核心,而生产与开发能力、回收技术发展、地缘政治竞争等因素皆会影响供应链的稳定性。存在严重对外依赖的现实使得美国为摆脱关键矿产安全的脆弱性,开始追求关键矿产的安全韧性。但在全球实力和地位相对下降的背景下,美国将地缘政治竞争视为影响供应安全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美国在关键矿产安全领域表现出双重叙事:一方面,美国秉持生存叙事,力图通过减少关键矿产供应链的脆弱性,增强韧性,以保障国家安全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美国又主张权力叙事,将关键矿产安全韧性视为操作工具,以谋求全球控制和主导地位。在双重叙事的交织下,美国通过政治化关键矿产评估、构建排他性供应链等策略,意图在国际舞台上塑造有利于己的格局。而此种刻意制造安全焦虑、拉动“小圈子”、分割全球发展力量的举措给全球安全韧性带来严重冲击,威胁全人类的福祉,中国要高度警觉其进一步的举措,并积极进行应对。

  • 绿色议题联盟与复合安全化实践:美国关键矿产联盟的构建逻辑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随着碳中和共识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主流认知,关键矿产作为支撑清洁能源转型的核心要素,对一国在世界低碳秩序转型中能否获得绿色竞争优势具有重要影响。面对中国等新兴大国的绿色崛起,美国对本国在关键矿产供应上的结构性劣势产生了浓重的霸权焦虑和不安全感。为此,美国选择对传统联盟体系进行调整,试图通过构建绿色议题联盟重塑对竞争对手的战略优势。为了解决联盟调整过程中的合法性约束和政策性约束,美国开启了复合安全化实践。其中,美国的安全化话语实践框定了联盟调整的合法性问题,针对国内民众和外部盟友塑造了关键矿产领域的不安全感,明确了议题联盟需要对抗的目标和具体做法。美国的安全化政策实践则在话语实践的基础上推动了与外部盟友之间在关键矿产问题上的政策协调,在双边和多边层面建立了一系列相互嵌套、兼顾多方位需求的合作机制。安全化话语实践和安全化政策实践相互交织,推动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关键矿产联盟不断成形。然而,美国关键矿产联盟在理念、分歧管理和资源支撑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其效力难以达到美国政府的预期。

  •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中国周边安全合作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中国总体国家安全的实现,不仅需要加强国内安全治理,也需要重视国际安全合作。周边地区对于中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践行的首要外部区域。十年来,中国积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等多领域与周边国家加强合作,谋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纵观中国与周边国家安全合作的历程,呈现出以下特点:统筹安全与发展、协调推进各领域安全、尊重差异与各有侧重、战略谋划与务实推进相结合。中国在周边地区积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可以更好地维护主权、安全、发展核心利益,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和推动周边安全共同体建设。但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周边地区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安全互信不足、泛安全化、系统效应受限等局限,需要中国与周边国家基于“求同存异”原则,循序渐进地推进周边安全共同体的构建。

  • “一带一路”、中间地带与美国对华战略博弈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基于争夺国际中间地带的地缘战略传统,美国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对华战略博弈的重要场域。自中国提出并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美国政府的反应策略可以划分为战略意图警惕、少边主义阻断和多边制度竞争三个阶段。美国对华竞争策略的演变逻辑集中表现为愈发强调争夺中间地带国家的重要性,以谋取第三方支持作为其“竞赢”中国的战略工具。美国对中国及其“一带一路”倡议的负面战略评估,以及美国国内外对华共识凝聚力的上升,为其对华竞争手段赋予了承诺扩大化、议题安全化和策略明晰化的特质。美方的举措破坏了国际多边合作机制的现有框架,也在美国社会层面扰乱了舆论生态和决策环境,加剧了国际安全环境中的不可控风险。跟踪分析美国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中间地带展开的竞争举措,不仅能够理解中美关系的演变轨迹与发展趋势,也要求中国通过战略研判、意图传递与制度对接等路径予以应对。

  • 理解当代中国的安全哲学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安全主体在安全政治中的思维逻辑和行为方式,可以抽象出其所信奉的安全哲学。以当代中国的安全哲学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基于自身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战略判断,中国提出与之相匹配和呼应的新安全观,并且分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以及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两个阶段。同时,中国所主张的新安全观与旧安全观在政治基础、安全结构、安全战略、争端因应、和平保障五个方面形成鲜明对比。以此为线索,当代中国安全哲学的具体内涵可以被理解和概括为一体安全、兼容安全和发展安全,倡导树立忧患意识与发扬斗争精神。当然,当代中国的安全哲学还面临包括启动成本、维持成本和机会成本在内的成本问题,包括不对称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在内的行动问题,以及包括安全感问题、实践转化及其效力问题和他者问题在内的竞争力问题等现实困境和理论困难,这也是当代中国的安全外交需要作答和完成的理论命题与实践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