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农业资本化的“横向集中”与“纵向集中”:重新理解马克思和恰亚诺夫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资本化农业如何改造小农,是农政研究中最核心的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最重要的两个理论--马克思主义和恰亚诺夫理论--都有不足:前者忽视了商业资本通过纵向一体化及各种商品关系对小农生产的资本化改造,以及在商品关系中发生的剩余价值的剥削,而后者则在微观层面忽视了劳动力商品化对小农家庭经济行为的改造。这两个理论恰好在这两点上分别对对方做了有益的补充。本文在重新批判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和恰亚诺夫理论的基础上,将两条理论路线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提出农业资本化的“横向集中”和“纵向集中”两条道路,并以当代中国农政变迁的实践来辅以阐述这两条道路所形成的多种资本改造小农农业生产及从小农家庭获取剩余的方式。

  • 数智赋能审计转型,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提交时间: 2024-10-17

    摘要:(Abstract):审计数字化,是数字化技术与审计工作的有机融合;内部审计数智化是内部审计数字化与内部审计智能化的统称。文中系统阐述了审计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实现内部审计目标,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有利于提升内部审计效能。介绍了企业审计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路径与要点,指出智能审计是未来审计发展的大趋势;介绍了智能审计的三种类型,以及数字李生在商业银行审计中的应用;简要介绍了江苏银行的研究型审计及其取得的成效。指出审计数字化转型也是组织和人才的升级转型,需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审计专业人才,才能支撑起审计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达成。

  • 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水平测度、动态演进与影响因素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从经济数字化转型、生活数字化转型、治理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转型基础4个维度构建城市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算2012-2020年城市数字化转型水平,并进一步对其分布动态演进趋势、差异来源及影响因子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数字化转型水平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各子维度城市数字化转型水平呈上升趋势,其水平依次是数字化转型基础、经济数字化转型、治理数字化转型和生活数字化转型。城市数字化转型呈现集中化趋势,地区间发展差异不断缩小;组间差异是造成城市间数字化转型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城市数字化转型水平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为数字化转型基础差异。城市数字化转型水平的主要影响因子分别为公共服务、新兴产业、智能制造、新业态就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创新水平。

  • 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价值、目标与路径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推进力量。按照价值挖掘、目标分析、路径阐释的递进逻辑顺序,探究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意义与方式。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价值创造方面,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具备三大优势:一是助推生产力全面升级,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二是自发完善商业信息流通,并在政府引导下健康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向公共服务领域产生正向外溢效应,积极改善民生。基于这些优势,设定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4个未来目标:一是主动布局聚焦创新前沿,把握数字科技发展方向;二是推动数字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数字创新的实用性;三是打造数字产业集群,优化数字创新的产业分工;四是提升数字创新的开放性,构筑完备的国际市场体系。为实现这些目标,提出以下4条发展路径作为政策设计与商业投入的参考:一是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协同发展;二是合理兼顾短期投入与长期战略布局;三是同步发展软件程序与硬件设备;四是确保创新收益与社会福利的相互促进。

  • 数字劳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与路径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要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明确其关键着力点。过去10年,数字劳动通过变革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如生产技术、数据要素),有效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数字劳动通过推动关键生产技术的创新(如自动化、智能化),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动力。为了充分释放数字劳动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需要在科技研发、教育普及和法治建设等方面提供全面且有力的支持。这包括加强数字生产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对劳动者的数字技能培训,以及完善与数字劳动者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 数字经济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基于城乡协调发展视角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提高经济韧性是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之举。基于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城乡协调发展这一全新视角解释数字经济和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借助函数分析法计算的经济韧性通过稳健性检验。为解决模型中内生性问题,以Bartik作为工具变量进行2SLS回归,结果依然稳健。区域异质性结果显示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明显优于西部和东部地区。作用渠道包括:数字经济促进城镇和农村的消费结构优化进而提高经济韧性;数字经济促进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进而增强经济韧性。因此,从城乡协调发展视角出发,数字经济可以优化城乡消费结构,提升城乡收入水平,促进城乡收入协调增长,实现经济韧性水平的提升。

  • 内部控制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重要的治理机制,与企业的经济绩效及环境绩效密切相关。内部控制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保障和环境保障。基于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内部控制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内部控制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能够通过提升企业的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来提高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效果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及制造业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对内部控制与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研究起到了增量作用,对推动构建智能经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启示意义。据此,提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内部权力运行机制与企业合法经营、提升管理效率和信息透明度、制定差异化的扶持政策等建议。

  • 新《环保法》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吗?——基于新《环保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以新《环保法》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17年A股上市工业企业绿色专利被引用数量,探究新《环保法》的实施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环保法》的实施能够显著促进重污染行业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新《环保法》的实施能够显著促进东部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成长期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而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国有企业以及成熟期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降低,新《环保法》的实施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为提升微观企业绿色创新质量,提出适当提升市场竞争水平、实施差异化政策、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创新等政策建议。

  • 数字经济、服务业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在数字经济引领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推动服务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的新动力,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数字经济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需要依托数字经济多方多元多维发展,数字经济通过赋能服务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数字产业化的本质在于提供平台服务,产业数字化的发展关键在于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数字经济是由数字技术引领的新发展,是推动中国服务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也是带动人民实现经济富裕的钥匙。数字经济从提高服务业效率、增大服务业效益以及帮助服务业多元扩张等方面帮助服务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在扩大服务业开放、增加社会财富的同时,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高服务业生产率、促进数实融合、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赋能服务业的高质与新质共同发展,协同推动共同富裕。基于此,提出提升数字经济对就业创业的带动、加快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缓解服务业供给抑制、构建数字经济新价值锚定指标、坚持包容审慎的监管态度等政策建议。

  • 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与审计延迟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背景下,ESG信息披露在企业管理和资本市场投资决策领域掀起一股热潮,但ESG信息披露对审计师行为的影响尚不明确。基于此,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析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与审计延迟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能够改善年报审计延迟;良好的ESG信息表现可以通过提高企业透明度、降低财务风险而缓解审计延迟;企业内部治理(高内部控制水平、低代理成本)和外部监管(高媒体关注、高分析师关注、高政府环境监管)能够增强ESG信息披露对审计延迟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ESG经济后果和审计延迟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为提升企业年报信息价值、完善ESG信息体系建设、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沟通效率提供了有效建议。

  • 企业战略差异、经营风险与审计师决策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为谋求长远发展,倾向于选择有别于行业常规的战略。但是企业战略差异可能导致经营风险增加、信息不对称程度加深,进而影响审计师的相关判断与决策。以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战略差异与审计师决策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战略差异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经营风险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战略差异通过影响企业的经营风险影响审计师决策。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性别特征会影响企业战略差异与审计师决策的关系,女性高管能够抑制企业战略差异对审计师决策的不利影响。

  • 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当前,我国正加速经济绿色转型的步伐,企业作为微观经济的核心与环境污染的主要参与者,承担着绿色创新的时代重任。随着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实体企业,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蔚然成风。那么,供应链数字化能否推动企业的绿色创新?是通过何种机制实现的?针对这一问题,以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供应链数字化确实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供应链数字化在企业内部治理层面通过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来推动企业的绿色创新;在企业外部治理层面,供应链数字化则通过提高媒体关注度来驱动企业的绿色创新进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及审计质量较高的企业中,供应链数字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为供应链数字化以及绿色创新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考,也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目标以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与参考。

  • 法治反腐的中国理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反腐理论研究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法治反腐是新时代中国的重要选择与生动实践。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反腐理论内涵丰富,深刻回答了中国语境下“为什么要法治反腐”“什么是法治反腐”“用什么样的法治反腐”“怎么法治反腐”“法治反腐怎么样”等问题,指导新时代法治反腐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反腐理论是法治反腐的中国理论,集中体现了法治反腐的中国智慧,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反腐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拓新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和“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的论断,阐明了经济新常态下生产力新的质态变化的经济根由和科学技术变革的内在规定;以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集成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凝练了新质生产力的精粹,形成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逻辑起点。新质生产力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也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最根本的势能;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的标识。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中实现的“术语的革命”,新质生产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术语的革命”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与发展——“鱼与熊掌”能否兼得?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与发展能否兼得?何以兼得?这对审视当下中国合作社发展路径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基于安徽省 423 家国家级示范社监测数据,探讨了规范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了何种权利安排能够实现合作社兼顾规范与发展研究发现:第一,规范治理对合作社经营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组织绩效的增进效应强于对社员绩效的增进效应。第二,盈余分配和民主决策规范对合作社经营绩效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相对于民主决策规范,盈余分配规范是提高合作社经营绩效的主要路径。第三,调整合作社权利安排、实现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有效匹配,是实现合作社规范与发展兼得的关键路径,而调整决策方式、设置优先股等是实现“两权”有效匹配的可行路径。本文对重塑合作社治理机制,探寻中国合作社发展路径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 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现状、不足与对策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经过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重庆在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但相较于传统金融中心,在总量规模与功能结构上仍存在一定差距。通过构建金融集聚辐射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重庆经济发展是支撑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因素。然而,要素交易市场和规模经济对重庆金融集聚的推动作用尚不明显,且区域集聚辐射能力仍有待加强。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以推进重庆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一是进一步强化重庆经济发展的基础,为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二是积极探索并形成与时俱进的金融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三是争取建设更高规格、更具影响力的金融交易市场,以提升金融集聚效应和区域辐射能力;四是加强跨区域的金融服务和监管合作,确保金融中心的稳健运行,并使其真正成为具有区域资源调节作用的金融中心。

  • 个人信息泄露次生损害的赔偿责任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个人信息泄露不仅可能导致受害人遭受风险与焦虑等原生损害,还会因侵权行为人实际滥用被泄露的个人信息致使其受到次生损害,具体包括算法歧视、关系控制、信息监控、身份盗窃等类型。次生损害的归责应采用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并在因果关系意外中断时免除个人信息处理者的赔偿责任。在第三人滥用被泄露的个人信息导致次生损害的场合,个人信息泄露的侵权样态可分为“处理者过失+第三人故意”“处理者过失+第三人过失”“处理者故意+第三人故意”三种情形,在具体场景中分别适用补充责任、连带责任、按份责任等责任形态。次生损害的赔偿范围包括积极损失和消极损失,可采用净利润标准和拟制的许可使用费标准计算获益赔偿,并在实际损失和获益数额难以确定时由法官酌定其赔偿数额。

  • 营商环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营商环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商环境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优化政务环境,有利于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优化市场环境,有利于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建设与完善;优化法治环境,有利于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实现公平竞争,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

  • 互联网使用与相对贫困缓解:作用机制与实证检验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相对贫困的有效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关键,互联网使用能够提升农户收入增加的能力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能力,缓解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是相对贫困治理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青藏高原农牧区1 104份微观调查数据,采用A-F双界线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和中介效应法,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能显著缓解西藏农户相对贫困,使用互联网农户比未使用互联网农户的相对贫困程度和相对贫困概率均明显下降,且老一代农户使用互联网的相对贫困程度下降更显著,有信仰、半农半牧区和牧区农户使用互联网的相对贫困概率降低更明显。(2)互联网使用通过促进非农就业减缓物质贫困而间接缓解农户相对贫困。(3)互联网使用通过提升奋斗幸福感减缓精神贫困而间接缓解农户相对贫困。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偏远农村地区信息通信设施,提高农户数字素养,缩小数字鸿沟;畅通互联网信息发布与传播,促进就业信息获取和非农转移,缓解物质贫困;积极宣传勤劳致富典型事例,引导农户塑造劳动幸福思想和共建意识,缓解精神贫困;发挥数字经济赋能和减贫作用,缓解农户相对贫困,促进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论敏感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机制优化——兼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条文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在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时代潮流的背景下,侵犯敏感个人信息的案(事)件频发,但依照现行法律法规却难以有效规制。我国刚颁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地区)的先进法律保护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在立法理念、界定标准、保护机制等方面有所发展和突破,对敏感个人信息特别关注,不过在具体法律条文上还有完善的空间。建议从进一步划分敏感信息类别、强化信息主体的权利、细化信息处理者的义务、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以及引入独立的第三方监管机制的路径出发,优化完善敏感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