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30
摘要:绿色转型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纽带效应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推动民族工作和群众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主线。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回族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通过保障回族群众的政治权利,构筑中华民族政治互信共同体;改善回族群众的经济状况,构筑中华民族经济互惠共同体;重视回族文化习俗和教育,构筑中华民族文化互融共同体;发展同回族群众的统一战线,构筑中华民族命运互联共同体。这些举措不仅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回族群众的广泛拥护,有效促进了回族群众的解放,而且调动了回族群众参与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凝聚了建立新中国的磅礴力量,为新时代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借鉴。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得益于族际交往关系的普遍化,因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有机统一的关系。各民族同胞通过更为广泛的交往实践活动,不仅使各民族间血脉相通、骨肉相连的亲缘关系更为密切,也强化了彼此在物质领域与情感领域中共同性要素的沉淀,从而使共同体意识在电影多元化的交往活动的叙述中得到进一步释放和发挥。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族际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容与形式上存在着多元化的建构与表现方法,研究这一影史阶段下的作品所投射出的人们“当下”对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追问与实践诉求,可以为今天共同体意识的聚合提供文化支持与历史依据。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民族地区作为我国反贫困发展持续性推进的难点与重点,与深度贫困地区存在大范围的重叠与交合,长期处于“返贫怪圈”的作用之中,相关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的内在逻辑需进一步厘清:在理论层面,应在充分认识其发展规律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明确规模性返贫与原生贫困的差异性,更新贫困测量路径和返贫要素甄别方式;在制度层面,保持当下制度优势,同时继续克服行政体系的科层制弊端,增强其可持续性和准确性;在技术层面,运用“数字化治理”手段替代“数目字管理”,建立阶段性动态调整机制和多层次监测渠道。由此,理论逻辑、制度逻辑及技术逻辑构成建立防止规模性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的三角形循环实践模型,三者互为依托,以理论支撑制度、以制度规范技术、以技术回馈理论,为巩固脱贫成果构建良性循环。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近代回族镖局在中国镖局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以北京的“贯市李”镖局最具代表性。“贯市李’镖局不仅承载着货物安全运送的职责,更是在经济活动、信息交流与民族互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镖局活动覆盖了多个民族区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联系与文化交流,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征。其在走镖过程中设立的住宿站,成为不同民族成员共同生活的平台,促进了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此外,镖局的信局服务构建了跨地域、跨民族的信息网络,加强了社会联结。其历史实践证明了经济活动与民族团结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中国社会稳定与民族发展的基石,为我们研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政治认同是确保国家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新时代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政治认同关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关系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本研究通过对西部宁夏地区青少年的政治认同展开调查发现,新时代民族地区青少年政治认同呈现出新特点:青少年政治认同总体水平较高:政治认知整体较好,但具体政治认识模糊:政治情感积极向上,但政治信念有待提高:政治参与意识强烈,但政治实践参与不足:政治认知与政治行为发展不同步。本研究从社会、学校、家庭三大方面分析影响新时代民族地区青少年政治认同的因素,并从课堂认知深化、团队信仰塑造、实践活动培养、家庭教育引导、网络新媒体巩固五大路径出发提升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政治认同。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在加快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中,以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来促进乡村人口空间转移、有效扩大就业岗位、切实增加人民群众收入,成为宁夏多年来促进发展的重要改革政策,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通过对2013-2023年期间银川市、固原市等5个地级市的城镇化率与义务教育阶段女教师数量变化的相关系数分析可发现,城镇化率与女性就业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城镇化率越高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女教师占比就越高。这一研究发现说明,作为位处西部地区的宁夏各地要促进就业特别是女性就业,就要继续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在短视频成为信息主要载体之一的全媒体时代,传播已经超越了传统“传递观”的“知”和“闻”的范畴,呈现出“仪式观”传播下意义分享和价值赋予的效果。当民族美食以纪实性方式,、情节性演绎、话题性导向在短视频中得到展现时,以“美食为媒”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场域也随之形成。受众通过浏览民族美食短视频内容形成了“视觉认同”增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自觉、价值共识以及行为期许,也激发了传受双方对涉及民族形象、民族情感、民族认同等内容的美食类短视频的“编码-解码”热情,为构建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路径提供积极借鉴意义。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清朝初年,宁夏的政治体制沿袭明代军事卫所制。稳定地方局势后,清朝出于适应新形势与巩固统治的需要,将原来的军事卫所制改为府州县制,通过建立满营、实行八旗驻防和设置专理蒙汉事宜的理事司员、妥善处理宁夏与周边蒙旗地界争端等举措强化边疆治理。在此基础上,清朝致力于发展经济,相继划拨帑银、调派官员督办农田水利事业,使宁夏经济社会得到空前发展,为中央集权的巩固和边疆的有效治理奠定了基础。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在媒介的视觉转向背景下,短视频成为新型的记忆媒介,创设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场域。短视频在民族间的在场想象、民族认知的重构、民族情感的共享三方面产生了意义建构。本研究从此三方面解析遥想记忆、流动记忆、共享记忆,探讨短视频从社会临场感建立到情感共同体的记忆沉淀“物”的历史重现与“魂”的精神传承,完成了社会临场感的建立和当下意义的策展;瞬时位移的流动和网络公共领域的群体参与,完成了民族间认知结构的重塑;情感叙事样态和审美共鸣,完成了民族间的同理、共情和跨文化艺术沟通。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算法推荐技术推动互联网传播方式的深度变革,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算法可以将社会意识形态思想融入其中,使算法成为社会思想理论的基因载体。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算法在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实现了信息匹配的高度集成,完成了话语、情感、技术等多方面的时代性布局。为新时代发展提供便利的同时,意识形态算法也面临着协同过滤、黑箱遮蔽、离心定位等时代挑战。因此,为应对算法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焦虑与难题,应在实践中做好技术改进、法治约束、人文弥补等相关规范建构工作,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中更好地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实效。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辽代韩、刘、马、赵四大汉人世家均与辽朝宗室和契丹贵族长期通婚,体现了民族交往的过程、交流的范围和交融的程度。双方的持续通婚对辽朝的政权巩固和契丹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不但带动下层通婚扩大了民族交融范围,而且在客观上加强了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认同。辽代汉族与契丹的持续通婚推动了血缘交融,将当时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向新的巅峰,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情感的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城子村夯实民族团结、互助友爱、和谐发展的历史传统,逐渐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形成了文化上求同存异、经济上互帮互助、情感上相互亲近的密切关系。城子村的故事为建立健全各族群众参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提供了基层经验。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明代西南边疆治理与茶马贸易,是互相包含又相互作用的关系。从积极角度看,明代西南地区纳入中央直辖促进了茶马贸易的顺利开展和商贸繁荣。在明代进行西南边疆治理的过程中,茶马贸易又作为重要的经济交往方式和文化介入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既促进了西南各族人民的通商互市和交往交流交融的加深;又在中央对西南藏区进行政治管控时承担了以物产资源吸引西南少数民族归顺的政治职能。对于云贵川和广西等地,茶马贸易构成的特殊经济网推动了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了当地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对明代改土归流的顺利推进产生了重要作用。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28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汲取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历史经验、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以及深刻总结新时代管党治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党建理论体系,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发展,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境界,将党的自我革命提升到了关乎政党兴衰存亡的新高度。它系统回答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等重大时代课题,其中围绕“九个以”的重大问题与实践要求,构成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保证、目的、遵循、战略目标、主攻方向、有效途径、着力点、抓手及动力的有机统一。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成人教育》
摘要:我国职业本科教育要实现稳步发展,理论上有必要构建凸显职业本科教育类型特征和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实中也急需深化产教融合的制度设计,由此探索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便成为一种逻辑必然。面对当前职业本科教育实施高层次学徒制面临的诸多现实困难,需博采众长,从提高职业本科专业供给数量和质量、畅通学徒准入通道、强化组织支撑、优化法律制度环境、提升学徒制标准的层级区分度等方面精准发力,以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高层次学徒制。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成人教育》
摘要:数字化转型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契机、引入新动能。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数字社会、领跑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塑职业教育新生态的逻辑必然。然而,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还存在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僵化、数字化师资匮乏、数字平台开发不健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现实困境。鉴于此,未来应创新“高素质”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聚焦“数字素养”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全息开放”的国家智慧职教平台、完善“软硬结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农村家庭在转型期形成的代际分工模式对促进妇女就业和提升妇女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代际分工模式将中青年妇女从家务负担中解放出来,缓和了妇女的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妇女持续参与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代际分工模式建立在亲代对子代厚重的责任伦理和家庭本位的生活逻辑之上,是转型期农民家庭应对现代性压力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表明,代际分工模式重塑了妇女与家庭的关系状态,妇女地位的提升不再完全是家庭内部权力斗争和权力博弈的结果,而是家庭功能性整合的产物,从而超越了家庭权力斗争的视野。因此,对妇女地位的研究要立足中国本土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促进妇女权利保障与家庭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妇女地位提升、真正通往美好生活的目标。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选取31个省级地方政府层面的73份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文本,从政策工具的视角,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研究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系统的时空结构、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的适配以及政策工具之间的协同状况。结果发现,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和政策主体行动之间存在着适配性、协同性问题:在一级政策工具的选择与使用上以权威性工具为主,其次是社会性工具,再次是经济性工具;在次级政策工具的选择与使用方面,各有侧重,政策系统内部结构呈现出不均衡态势;地区间在政策工具使用的时间和空间序列上存在不协同、变化差异较大、波动性显著的特性。因此,优化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工具的选择,需要充分发挥政策工具的整体性功能,保持政策工具的内部结构平衡,拓展与创新地方政策工具内涵。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城市化已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的焦点之一,城市群模式引领着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基于2003—2019年中国城市群层面的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群的多中心空间结构抑制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而城市群的功能多中心空间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城市群形态多中心空间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城市群的产业分工水平显著缓解了城市群形态多中心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负向影响,并促进了城市群功能多中心空间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正向影响;东部地区的城市群形态多中心和功能多中心空间结构抑制了经济增长质量,而在中西部地区,功能多中心空间结构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研究结论为理解城市群的经济动态提供了实证依据,未来应更加注重优化多中心空间结构,合理配置产业分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