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本文以日本基层农业协同组合为例,探讨农民分化结构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路径,并对完善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农民在规模、年龄、地权关系、经营和产业链融合等方面出现显著分化,并且已成为常态。日本基层农业协同组合利用制度优势,在坚持合作经济原则不变的前提下,一方面,打造地区公共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降低农资采购成本和成员风险防控成本,通过降本增效的方法满足分化农民的共同诉求;另一方面,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年龄、不同经营方式的分化农民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有效满足分化农民多维度的个性需求,实现农民与基层农业协同组合的共同发展。鉴于中国国情,建议通过健全成员认定制度、完善内外监管制度和增强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促进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战略目标,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以新质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必然要求。农业强国的经营体系各具特色,但都形成了多元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机制、要素集约投入市场配置机制、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共赢机制以及战略企业支撑的产业安全保障机制。中国构建了以基本经营制度为根基的立体式复合型动态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呈现了多元主体共同发展、多元机制相互转化、多元路径区域交织、战略企业加速生成的特征。深化巩固和完善基本经营制度改革,统筹产业功能和兜底保障功能,处理好家庭分散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的辩证关系,形成在更大范围探索适度规模经营、要素集约配置、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的制度性成本,为未来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出了新议题。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适应农业从业人员结构变化、人口资源分离格局变化、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农业强国要求,调整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战略和资源要素集约配置机制,创新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培育战略引领型企业集团。对此,本文提出了沿着凸显“强”的方向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深化改革和实践探索思路。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方法)从劳动者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两个视角检验农业转移人口在实现户籍身份转换后(即农转非)是否更好地融入城市。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从实际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来看,户籍转换劳动者群体与城市户籍群体间的差异并不显著,户籍转换劳动者在实际收入和社会地位方面已较好地融入城市;其次,户籍转换劳动者群体的客观收入水平与实际社会地位平均高于农村户籍群体,劳动力市场上的户籍歧视依然存在;最后,从主观指标来看,农村户籍劳动者群体在收入水平及社会地位方面的主观评价高于户籍转换劳动者群体,而户籍转换劳动者群体的主观评价指标则高于城市户籍群体,原因可能是:与城市相比,农村户籍及户籍转换劳动者实际工作总收入及ISEI指数提升速度相对较快,心理上的满足度也较高,也可能是受“知足者常乐”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证实了尽管经过多轮户籍制度改革,但劳动力市场上的户籍歧视依然存在,农村户籍劳动者工资收入水平及社会地位仍旧低于城市户籍劳动者;农转非劳动者与城市户籍劳动者在收入水平及社会地位方面的差距并不显著,户籍身份转换劳动者群体已经基本融入城市社会,说明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确实有助于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收入水平及其社会地位。基于此,提出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市民化成本共担、收益共享机制等建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27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利用量化空间分析方法和 2000年、2010年、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的人口流动矩阵,分析省际 人口流动成本特征及其构成。研究发现:第一,2000年以来,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提升,总体流动成本表现出明显降低 的特征,2000—2010年降低7.85%,2010—2020年降低6.94%。第二,距离与流动成本显著正相关且影响系数不断降 低,流出地和流入地异质性特征变量显著影响各省份平均流出流入成本。第三,人户分离人口与5年间流动人口的 本地流动份额差别较大,但不同统计口径计算的流出地和流入地成本系数的省际位序基本一致,体现了量化分析 结果的稳健性。基于此,降低人口流动成本是促进福祉空间均衡、推动全域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应加快人口净流 入地的户籍和公共服务制度改革攻坚、加快人口流动大省体制机制创新并激发偏远地区人口流动活力。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摘要:[目的/意义]移动互联时代手机是最主要的信息接入工具,本研究从手机使用层面来考察并揭示农户信息获取行为,透视农村地区信息鸿沟状况,并对重点群体的信息获取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提出改善信息获取行为,缩小信息鸿沟的启示。[方法/过程]根据全国层面的农村抽样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与RIF回归分析方法,测度农户信息获取行为,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对提升和改善信息获取行为的作用。[结果/结论]农户信息获取行为评价结果中偏低的“长尾”群体,存在于高龄、初中以下教育程度等群体中,凸显农村地区存在的信息鸿沟现象。关键解释变量对信息获取行为评价结果偏低渊中位数以下冤群体的边际作用更为突出,提高老龄、受教育程度偏低等重点群体的手机使用效果,对于缩小信息鸿沟有重要贡献,这体现出数字包容理念的必然要求。在改善网络设施条件基础上,还需关注重点群体的手机功能使用和信息内容获取,强化信息供给精准性,激活重点群体的信息需求,提升这类群体在数字环境中的适应性。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04 合作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农业新质生产力既具有新质生产力一般特征,又兼具不平衡性、开发与保护的二重性、资源禀赋的先决性及创新主体多元性等特殊性。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一定基础,但要素错配、生产关系失调、人力资本不足、资源环境约束、观念冲突束缚等因素对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挑战。加快农业绿色转型、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畅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坚持技术研发与应用并重、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新质人才培养环节,有助于激发农业新质生产力潜能。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1-11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日本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属性主要体现在业务内容的社会价值和相应的组织形式上。 其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不排斥使用市场化的方式或者拒绝企业法人的形式,采取中央财政投资、地方政府 承建和监督、国营企业和商户共治的制度建构,通过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运营机制和监管机制体现公益性 属性并改善流通效率。建议我国借鉴日本经验,加快构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的法律体系,建立农业农村部门 为主体的一元化管理机制,打造节点型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为核心的流通体系,并创新市场使用费形成机制和 加强监督管理。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提交时间: 2024-01-11
摘要: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是日本二战以来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在消除日本社会两 极分化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日本政府以完善法律体系,明确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长期目 标,以政府为主导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并依法保障各项政策措施顺利落地,建立以行业和农民身份为基础的多层 次的社会保险制度和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制度,实现了将城乡收入差距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的政策目标。 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建议确立加强再分配制度建设,逐步缩小城乡社会差距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改革方 向,并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保障相关制度稳定施行,加大财政投入提升政策覆盖率和保障水平,在坚持以农民为主 体的前提下分阶段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提高家庭农场规范化管理水平是建立健全家庭农场规范运营制度的内在要求,亦是推动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基于2017-2018年种植类家庭农场面板数据,以家庭农场是否具有完整日常收支记录作为家庭农场规范化管理的代理变量,考察订单参与行为对家庭农场规范化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无订单参与行为的家庭农场,订单参与行为能够促进种植类家庭农场形成完整日常收支记录的概率至少提高6.94%,有订单参与行为的粮食类家庭农场形成完整日常收支记录的概率将提高7.14%。在采用PSM-DID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下一步,为加快促进家庭农场规范化管理,要不断强化订单农业与家庭农场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场主综合素质,发挥典型农场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家庭农场土地集中连片经营。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8-14
摘要:基于政策文本梳理和文献计量分析,本文系统探讨了2001—2022年我国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演变历程及阶段性特征,剖析了信息化到数字化研究的演进动态及前沿领域。结果表明:(1)我国信息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信息化萌芽、信息化深入推进和数字化转型三个阶段,相关政策演变体现了城乡统筹和区域均衡发展的顶层设计逻辑,以产业与治理的数字化为核心、各领域全面渗透的实践逻辑,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内生驱动逻辑,以及数据要素市场化的需求牵引逻辑;(2)研究呈现领域多元化、方向前沿性、重点突出、及时回应现实关切等典型特征,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赋能工业转型升级、智慧城市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和如何构建数字经济的治理体系成为过去一段时期的研究主线;(3)近期研究持续聚焦数字经济、数字乡村、数字金融、数字鸿沟、数据要素等方面,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特性、应用、影响和治理研究热度持续上升;(4)数字化实践面临数字城乡融合程度低、区域数字鸿沟明显、产业与治理数字化短板、数据要素治理滞后等多重挑战。未来研究和政策设计需更加关注县域数字经济与数字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小微市场主体的数字参与驱动机制及共富效应、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与高效能数字治理的协同、数字化转型驱动下的零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数据要素治理机制等热点与前沿问题。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24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着力提升农户韧性、增强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加快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测度农户韧性,采用 2020 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实证探究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对农户韧性的影响效果、作用机制及异质性。 研究结果表明,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能够提升农户韧性,尤其是改善了小农户的缓冲能力与学习能力;以采用电商与社会化服务表征的市场化衔接对农户韧性的提升作用大于以嵌入农业龙头企业或参与合作社表征的组织化衔接的影响。 机制分析发现,缓解融资约束、改善市场交易与促进治理参与是衔接现代农业提升小农户韧性的重要路径。 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衔接现代农业对位于不同粮食功能区小农户韧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对只种植粮食作物和兼种粮食与经济作物小农户的韧性有提升作用,且对于文化建设投入多、宜居水平高的村庄以及信息化条件好的家庭,衔接现代农业提升小农户韧性的效应更大。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探索构建农户韧性培育体系、完善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健全农村要素市场及交易机制等政策建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05
摘要:本文基于文献梳理及实地调研结果,分析了日本主粮保险制度的发展历史、制度特征和运营方式。研究发现,日本主粮保险制度依靠法律规范、政府引导、财政扶持以及以互助保险为主体构建三级服务体系分散大灾风险。在主粮保险经营方面,日本面对差异化的农民需求变化,丰富保险对象,提供差异化的承保方式,精准厘定保费、公正查勘定损加强宣传防范和确保保费保值增值,尽可能多地吸引农民参保以分散保险风险,把发生损失的概率降低到最小,减少农业财产损失,有力地保障了主粮绝对自给。日本的主粮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农业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建议加快推动粮食保险供给侧改革和产品创新,建立和健全一个广覆盖、多元化、多层次的粮食普惠保险服务体系。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管理层激励机制不完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以安徽省铜陵市开展的村级供销社实践为例,详细分析了管理层激励方式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影响效果及其演进逻辑。研究发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基本报酬+履职绩效+创收绩效”的管理层激励机制,实现了村集体、供销合作社和地方政府等各方的激励相融,显著提升了村“两委”收入水平,发展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议在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时要高度重视管理层的激励问题,探索建立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动态激励机制,并且要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层动态薪酬模式的合法合规性问题。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30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生态化转型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主动适应和主动式保护,通过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发展质量的升级及发展效益的提高。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为例,分析西部地区农业生态化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近年来在农业生态化转型方面的实践探索,总结农业生态化转型中的有益经验,提出逐步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支持制度、进一步推动小农户生态化转型、建立与农业生态化发展相适应的市场体系、在农业生态化转型中注重系统化思维等方面的启示建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角,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优质安全健康营养的理念引领、农业生产全链条的方式绿色化、以农业生产环境系统健康为核心、以系统科学的标准化体系为指导五个方面,分析了新型生态农业的内涵特征,从理论层面对新型生态农业的目标体系、措施体系、支撑体系、保障体系等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推进新型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向度。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地所有权归属集体以来,产权拆分及农民产权份额的扩大和强化是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思路。然而,理论上有效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却在农地流转的推动成效方面呈现时段上的异质性。随着时间的演进,改革对农地流转的正面作用渐衰,甚至表现出对农地流转的抑制。为解释理论与现实的偏差,聚焦改革路径的形成逻辑,重点阐述了政革历程及改革对农地配置的影响成效,提炼出改革成效不足的系统性成因。研究认为,产权理论的引入为确定改革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过去的改革经验为决策层延续产权赋予式改革提升了信心,规模经营路线的确立加强了坚持并推进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以后,农地产权制度朝着扩大集体成员权能的方向不断推进,却在现阶段表现出抑制农地流转并冲击农地承包权稳定性的负面影响。对此,构建了涵盖政策有效性农地多功能性以及中央决策层认知调整在内的解释框架。认为在追求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导向下,扩大集体成员的土地权能并不可取,增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统”的作用并以社会保障弥补农户对农地的非生产性寄托是关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加强和完善重要农产品应急保供体系是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保障。基于实地调研和资料整理,归纳了新冠疫情期间应急保供体系的若干表现,并由此反思了维系粮食高储备率及设置应急保供企业名录的合理性,也对理论界倡议的完善物流体系路径做出评价。对比应急保供体系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后发现:(1) 维系高水平的原粮储备既不经济,又无效用;(2) 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对不同类别企业的无差别统筹弱化了应急保供企业名录设置并分类管理的必要性;(3) 突发事件发生时急速强化的政府力量也让市场机制作用受阻,也对基于市场机制的供应链体系完善思路提出挑战。对此,文章认为,在应急保供体系的完善方面,短期内仍要重视行政的干预,只有意识到突发事件中行政力量的临时性强化,才能选择出更合适的应急保供策略。但长期看,构建系统性、重效率的农产品应急保供体系仍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