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魏法制变革的印象线索、主旨取向与历史启示

    分类: 法学 >> 法律史 提交时间: 2024-10-23

    摘要:摘要:北魏时期的法制变革具有独特的样本价值,蕴涵着民族融合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法律共同体形成的历史实践进程与思想文化线索。鲜卑族及拓跋氏信守黄帝后裔的身份认同和华夏文化认同,为法制变革融合提供了先决条件。“宽严转替”是北魏法制的基本印象,也是法制变革的基本表现形式。君主与官吏的互相博弈,使得君主治道所彰显的秩序理想在官吏具体施法策略作用下遭遇挑战、形成冲突,此种冲突演化亦是新一轮法制变革的推动因素。北魏平城时期的法制变革实践彰显了理念上的“仁政取向”、主体上的“贤人治理取向”、内容上的“严惩谋逆贪腐、节制豪强取向”等思想主旨,奠定了传统法律的民族融合传统,推动了中华民族法律共同体形成的历史进程,开创了中华传统法律文明的新格局,对于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亦有重要启示。

  • 国际市场风险与A股预期收益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摘要: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日益加深,资产的风险来源由国家或区域市场扩展为国际市场。在完全市场假设下,本文利用2005年7月到2023年6月的A股及国际市场数据,研究了国际市场风险对A股预期收益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A股面临国际市场风险,并且可以获取相应的风险溢价。经过样本外检验及随机贴现因子模型回归后上述结论保持不变。行业组合、区域组合及国企与民企组合回归表明,进出口占比越高的行业、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的地域暴露的国际市场风险越高,民营企业的国际市场风险暴露程度高于国有企业。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内市场风险暴露较低的A股可以获取动量风险溢价,而国际市场风险暴露较高的A股可以获取动量风险溢价。上述发现为稳步推进A股市场对外开放及有效防范国际市场风险提供了经验证据。

  • 农村劳动力转移项目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作用研究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8-01

    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是促进农村人口就业、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富裕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对国家级贫困地区的一个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进行个案研究,发现:1.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具有政策优势、组织优势、资源整合优势和宣传优势;2.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机制在于,能够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合力作用: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既可以深入农村进行组织动员,又可以深度链接市场;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作用机制是在培训过程和就业环节能够关注农民需求,做到以人为本;4.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在学员选送环节和就业上岗环节仍存在不重视农民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应该采取切实的措施进行优化。最终提出既需要发挥政府和市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中的合力作用,又需要从农民需求层面出发提高农民的主观能动性,这才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促进共同富裕助力的根本动力。

  • “办事员”和“操盘手”:精准扶贫政策中村干部的角色分析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8-01

    摘要:村干部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构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以精准扶贫作为研究背景,运用乡村自主性的理论视角,分析村干部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及影响因素,进而说明乡村治理的出路在于发挥村干部主观能动性。研究发现,在国家权力逐渐延伸至农村的背景下,村干部的行动呈现出自利逻辑,往往倾向于选择消极被动应付国家下派的各项“差事”,沦为国家的“办事员”;然而,村干部同时又具备积极能动、游刃有余掌控农村事务的能力,成为农村事务的实际“操纵者”。经分析,在国家、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以及农村社会三者的共同作用下,村干部呈现出“可为”和“无为”的角色悖论。最后,本文提出具体措施以破解当前的治理困局:第一,行政放权,培育和扶持村级治理组织;第二,社会参与,提高村级组织的治理水平和能力;第三,畅通农村信息传播渠道,推进村务公开制度。

  • 环保税制改革对审计收费的溢出效应——基于环境风险治理和生产结构优化的双重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提交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摘要:选取 2013-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样本数据,研究环保税制改革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税制改革能够显著降低审计收费,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环保税制改革通过发挥“环境风险治理效应”和“生产结构优化效应”降低审计收费。异质性分析显示,环保税制改革对审计收费的影响随着审计供给方和需求方特征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同样随着宏观外部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环保税制改革在微观层面的政策效应研究,而且有助于审计师强化对环保税制改革的风险认知,为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商业信用融资—— 基于商业信用网络位置视角的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以2000-2022 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及商业信用网络位置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面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时,企业会途择提升商业信用酷资,企业的商业信用网络中心位置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多性商业信用融资。进一步研究表明,面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时,商业信用网络中心位置的企业是通过提升企业的议价能力与系统性风险地位进而提升商业信用融资的。面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升,商业信用网络中心位置会缓解企业对银行信用的依赖,但当企业自身能够获得银行信用青睐时,商业信用网络中心位置会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商业信用。因此建议企业在经济政策不确定高时充分融入商业信用网络,以商业信用资源弥补企业的银行信用不足,同时监营当局需要合理引导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避免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资源的过定倾斜。

  • 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韧性——基于组建党委审计委员会的准自然实验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基于组建党委审计委员会这一准自然实验,以 2007-2022 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构建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以组建党委审计委员会为重要举措的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韧性。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可以通过提高国家审计质量和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等路径提升国有企业韧性。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宏观层面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资源配置效率能够显著增强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韧性的促进效应。研究结论对于厘清组建党委审计委员会的微观治理效应、激发国有企业审计监督效能,提高国有企业韧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ESG评级软监管对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摘要:企业碳减排不仅事关共自身长远发展,更对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采用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数据,以资本市场第三方ESG评级公布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DID方法系统考察了ESG评级软监管对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软监管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影响机制检验表明,ESG 评级软监管主要通过提高媒体关注度与抑制管理者短视途径影响企业碳排放强度的治理。调节效应显示,ESG评级分歧度会削弱ESG评级的碳强度治理效果。上述关系在环境规制力度较强以及机构投资持股比例较高的样本中更显著。ESG评级软监管还会降低同城市、同行业中其他企业碳排放强度,呈现出一定的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资本市场ESG评级监管以及企业碳排放强度各自领域的相关文献与研究视角,也对完善优化资本市场ESG 评级监管及更有效促进企业碳减排形成有益启发。

  • 政府合规监管有效性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违规治理的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6-21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区别于以往政府监管方式,合规监管强调发挥公司的自我监管与治理作用。文章选取2011-2022年沪深 A股的样本数据,构建多期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合规监管对公司违规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合规监管能够显著抑制公司违规行为,促进规范运作;基于“压力-机会-借口”维度的机制检验表明,合规监管通过缓解经营压力、强化董事会监督和降低高管风险偏好来抑制公司违规;异质性分析发现,公司具备的合规管理能力越强、合规管理需求越大,合规监管的违规治理效果越明显。合规监管对公司价值的正向影响具有持续性,且受违规频率的影响。研究结论不仅为合规监管有效性提供了来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而且对完善政府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效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创业激情的前因组态分析——基于创业经历的对比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创新与创业教育》

    摘要:基于创业认知理论构建了创业激情的前因组态模型,运用fsQCA方法,对比分析了39位二次创业者与299位首次创业者产生高创业激情的组态路径。研究结果发现:对二次创业者而言,有四条路径可以触发其高创业激情,根据核心条件的分布情况将产生高创业激情的路径分为两类:动机−网络联动型和效能−网络联动型。对于首次创业者而言,有三条路径可以激发其高创业激情,分为两类:自我驱动型和网络−资源驱动型。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大多数没有创业经历的首次创业者产生高创业激情的核心变量;而对于有创业经历的二次创业者而言,创业网络是其产生高创业激情的核心变量。文章从创业认知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不同创业经历的创业者产生高创业激情的组态路径,为不同类型创业者激发或保持创业激情提供了实践启示。

  • 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资源配置效率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提交时间: 2024-09-30 合作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让收入作为担保和偿债来源能够放大其债务融资能力,而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首先,通过构建理论框架,揭示了金融摩擦异质性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加剧了资源错配;其次,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结合2009年中央政府放松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管制这一外生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对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资源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加剧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这一结论在经历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验证了理论框架的假设,即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相对更多的提高了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和资本边际收益产品,进而拉大了部门间价值生产率的离散程度,造成资源错配的加剧;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引发的资源错配最终降低了加总的全要素生产率。上述结论丰富了现有针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经济效应分析的文献,不仅拓展了理论支撑,还提供了详实的经验证据,对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宏观审慎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8-15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为应对系统性风险冲击,中国已经在宏观层面构建形成可供操作的监管体系,统筹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维持金融市场稳健运行。以2007-2020年193家商业银行经验数据,实证检验宏观审慎政策的收紧会促使商业银行直接减少流动性创造;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证实了“宏观审慎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流动性创造”这一间接传导渠道;“双支柱”调控的协同影响最终表现为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减少,充分发挥出宏观政策对银行微观个体的金融稳定效应;当考虑经济周期时,相比于经济下行期,上行期宏观审慎政策收紧对流动性创造的抑制力度更大,符合逆周期调控的政策方向。研究结论为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对相关监管机构把握“双支柱”调控的监管力度有较强启示意义。

  • 考虑TOE理论框架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性驱动路径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03

    摘要:摘 要: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廊道和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为了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性,在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内涵的基础上,基于TOE理论框架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规格法和熵权法对2021年黄河流域67个地级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性进行测度。本文结合NCA方法、QCA集合分析方法,基于组态视角从技术、组织、环境多方联动的总体出发,系统分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性实现的复杂因果关系和驱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单个前因条件并非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性实现的必要条件,但是高技术创新驱动条件对于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性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分析发现高水平的技术创新驱动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实现高水平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政策机制调控、技术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黄河文化交流、促进人水和谐和扩大对外开放条件“多因并发”,形成了驱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性实现的4条组态路径,4条组态路径分别为文化引领型创新驱动、政策助推下开放型创新驱动、生态发展并重型创新驱动、生态优先的开放型创新驱动,呈现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性实现的多元路径和复杂机制。(3)本文发现了3条会导致非高水平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与高水平结果的驱动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分析发现,黄河流域不同城市间存在本质差异,不同路径组合将有助于不同城市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性,为黄河流域各地级市政府研究制定发展策略、确定未来工作方向提供借鉴。

  • 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主观幸福感模糊评价 ———基于1250个搬迁农户的实证分析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易地扶贫搬迁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目前,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搬出,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目标,而农户是否由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构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活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陕南三市1250个农户数据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考察搬迁农户的主观幸福感现状。以因子得分系数为权重计算隶属度并与模糊集运算的标准交、弱交、标准并及简单算术平均、加权平均等五种加总规则求得的隶属度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搬迁农户生活满意度8个子系统的初级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补偿关系。进一步计算显示,农户生活满意度综合得分处于“一般”偏上层次,其中社会资本得分最高,参与权实现的满意度最低。最后,通过象限图考察8个子系统的满意度及其重要度分布,结果显示:搬迁安置房状况和政府公共政策是提高搬迁户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参与权实现、经济状况和工作状况是阻碍其生活满意度提高的重要原因,这几个方面应该成为提高后搬迁时期搬迁农户生活满意度的重要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