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基层人大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基底和服务群众的末梢终端,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主体与治理前沿。同时,数字技术作为网络民主活动的参与桥梁和网络群众路线的践行支撑,是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载体与治理工具。二者在理论上逻辑契合,在实践中系统嵌入,使数字技术赋能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可能。数字技术赋能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突出的实践优势,通过发扬“人民”底色使人民有更切实的民主参与,通过坚持实质民主使制度有更实际的民主效能,通过强调“全民、全域、全程”使过程有更完整的民主程序。但在数字技术赋能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实实践中,尚存在引导政策与示范机制规范缺失、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良莠不齐、诉求统筹与智能分析难以落地等现实难点,需要通过设置引导政策与示范机制、建设数字设施与数字平台、补足应用数据统筹与算法预测等实施机制优化实践路径。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8-09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摘要:"与重程序轻实质的西式民主相比’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它实现了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统一)在民主从价值理念向制度形态的转变中’将人民作为逻辑起点与核心的实质民主为程序民主提供了制度韧性(在民主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中’将人民纳入政治运行轨道的程序民主为实质民主提供了保障和支撑(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进程中’实现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统一发展’二者统一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6-12 合作期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的重要内容。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第八章内容,要从思想体系、实践体系、教材体系来认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定位,要依据“为什么”“是什么”“怎样办”的逻辑来把握本章的内容结构,要讲清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完善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等重难点问题,在学深悟透原文原著基础上,讲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道理学理哲理。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地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优势和鲜明特色。作为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的一次成功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在话语陈述、话语塑形、话语表达中生成。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创新体现在制度、价值和效能多重向度上。从其精神实质上讲,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源于中国传统政治话语的文化基因,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话语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延续了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话语特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构建民主话语新秩序的历史担当。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10-09 合作期刊: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摘要: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深刻的运行机理,表现为数字技术赋能民主主体全方位覆盖,强化了民主运行的动力支持;数字技术赋能民主环节全链条运转,完善了民主运行的过程支撑;数字技术赋能民主场域全时空延展,构建了民主运行的环境支托。同时,数字时代也暴露出数字技术的滥用掣肘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实现、数字利维坦的宰制造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制约、数字鸿沟的形成阻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运转等潜在隐忧和风险。我们需要从政治、价值、技术、制度等多个层面加强数字赋能的正向作用,通过坚持党管数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克服技术中心主义倾向、深化数字创新发挥数字新基建赋能、形成算法规制防范和规避数字风险,以此促进和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高质量发展。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6-04 合作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摘要:民主化作为现代化的重要维度,是各国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在追求民主化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现代化并进行百余年探索的历史,既是一部带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也是一部以民主化推动现代化的历史。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离不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通过发挥人民民主的全过程和人民性优势,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以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强化人民性的价值指引,健全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优化民主实践形式。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村支书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乡村流出性衰败的现实风险下,吸引精英返乡担任村支书成为普遍做法。以浙江省A县X村村支书2000-2020年的成长经历为案例,基于多轮深度访谈和档案资料,运用单案例研究设计,归纳发现:(1)指向个人和村集体的双重内部情感促进了精英返乡,共同体身份认同是其愿意返乡投身公共服务的主要因素;(2)通过社会化和外部化两个途径,返乡精英习得农村公共管理所需的默会知识、获得专用技能;(3)返乡精英的领导权威并不完全来自于正式职位,基于师徒传承的传统型权威和基于治理绩效的个人魅力是其获得领导权威的主要途径;(4)农村基层治理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选举前后都确保了返乡精英施政的公共性。通过进一步讨论农村基层治理中自治、法治和德治的关系,认为自治是农村基层治理中的主导逻辑。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有别于西式民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新表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是真正能够实现人民民主的新选择。作为人民当家作主最主要的途径,人民代表大会必须发挥好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优势,特别是推动基层人大更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人大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应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依法治国、以人民为核心和落实民主环节完整的四大原则,利用信息技术进步奠定的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拓展民主工作平台,推进民主工作平台建设的制度化、体系化、精细化和综合化。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中国式政治现代化开创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范畴,科学审视“全过程”的概念内涵,既是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走向深化的逻辑前提,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空间的认知基础。基于“微观—中观—宏观”的单元层次维度和“规范性—经验性”的内容结构维度构成的立体式分析框架的考察表明,微观层面公民基本权利的程序规定与实质保障过程、中观层面政治制度体系的科学构建与有效运行过程、宏观层面新型政治文明的价值整合与道路拓展过程,共同构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概念的丰富内涵,充分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10-18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民主是人类文明和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是一项战略举措和系统工程,需要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协商民主优势,健全基层民主制度、激发基层民主活力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提交时间: 2024-07-26 合作期刊: 《法学研究》
摘要:代表是宪法概念的预设逻辑前提。基于代表理论, 宪法学完成了现代国家主权论证和国家机构规范体系的建构。西方代表理论中的代表概念经历了从“ 作为统一人格体链条的代表”向“ 作为民主正当性链条的代表”的演进过程, 西方代表理论因之呈现形式代表论和实质代表论两种基本理论构造, 塑造了纯粹代表制和半代表制两种基本制度形态, 蕴含了代表制鸿沟和代表关系再生产两重基本逻辑。中国式代表制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代表理论基础上, 创造性发展出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主要载体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这种新型代表理论。中国式代表制与西方代议制民主在宪法构造上存在根本差异: 后者建立在代表制鸿沟的基础上, 将民主理解为一种摆脱不了周期性集会的代表场景;前者则发展出有机民主观, 将民主作为认识现代政治生活本质的一般框架, 为理解和发展人类代表理论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法学研究》
摘要:备案审查制度深嵌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过程中, 不仅是重要的宪法法律监督制度, 也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着力点。从备案审查的制度设计来看, 其以维护法制统一为切入点, 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格局, 塑造出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衔接联动机制和联合审查机制, 形成了沟通协商、刚柔并济的审查工作方法, 有助于治理碎片化问题的有效解决。从备案审查的制度效能来看, 其通过形成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利益表达、回应反馈和公正裁决机制, 有助于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及时有效地转化为权利主张, 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公平正义的更高要求。从备案审查的实践推进来看, 其适用差异化的审查强度, 秉持审查谦抑原则, 寓支持于监督之中, 有利于在统一的法制秩序下, 鼓励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的权力主体以立法方式推进改革发展, 夯实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根基。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17 合作期刊: 《长白学刊》
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是实现人民当家 作主的基本途径。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对广西17个典型案例进行系统观察与研究,揭示了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发挥效能何以可能的运行机制:自上而下的政治推动、自下而上的 问题驱动以及横向压力刺激形成动力机制;党建引领、社会协同、村民参与的多元共治是 民主效能得以发挥的关键;基础型、环境型和协同型工具是民主治理发挥效能的可靠保 障;民意反映、民智集中和民心凝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由此,基于解释模型的 演绎,归纳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发挥效能何以可为的内在逻辑:出发点是回应基层群 众的民主诉求,立足点是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落脚点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29 合作期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部署。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包括完善价值体系、制度体系、程序体系、机制体系,以及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等部分。其中价值体系发挥着引领作用,需要加强整合;制度体系起着制度保障作用,是主线;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结合是基本要求,二者统一;机制体 系是动力,需要全方位健全;实践过程是验证,需要不断创新。各个部分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共同推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逐渐走向整体化和系统化,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08-15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摘要:政党是民主实践的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领导核心。如何处理好党政关系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顺各类政治参与主体之间关系的关键性问题。对党政关系的分析需要从制度和过程的分析范式切入,运用总体性的观点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下新型党政关系的构建及其制度优势进行理论剖析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全过程人民民主下新型党政关系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特点。全过程人民民主下的党政关系既是国家政治体制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拥有独特的制度优势的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的治理经验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8-09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摘要:作为中国民主实践创新的独特标识与政治表达,民生民主具有特定生成逻辑、重要的类型学拓新意义与显著发展优势。在人民中心思想引领、民生与民主功能互构、美好生活目标驱动同向发力的共同作用下,民生民主得以生成并趋向完型。民生民主是生发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实践的新型现代民主,具有显著的发展优势,有助于维权与维稳深度耦合,持久有效地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有序扩大政治参与,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民生民主深化进阶不仅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实要求,也是迈向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应然之举。走好中国民生民主行稳致远的优化完型之路,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持续推动民生实事民主化治理,引导有序扩大实质性政治参与,发挥数智技术的赋权增能优势,完善民生民主的深化发展机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29 合作期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继承发展、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西方民主思想的批判反思构成了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的理论基础。关于人民民主地位功能、本质内涵、体系构建以及制度建设的思想是其主要内容。在深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地位作用的认识、强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优势特征的把握、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等方面彰显重要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