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提交时间: 2024-10-29 合作期刊: 《创新人才教育》
摘要:随着2021 年“双减”政策的出台,面对“家长刚需、学生嫌弃、教师无奈”的课后服务现状,宁波市北仑区小港中心学校依托地域特色和育人环境,结合办学理念,注重“五育”并举,从学生内心真实的学习需求出发,访谈家长迫切的教育需求,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更新服务理念、革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评价等方面构建与实施课后服务新模式,更好地发挥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营造新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家校社协同共育。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9-20 合作期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我国基础教育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在此背景下,江西高师书法教育迎 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通过调研江西省师范类高校书法教育现状和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后发现:“双减”背景 下,师范类高校在书法师资、课程、资源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要从整合与优化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 活动、整合信息化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为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国家出台“双减”政策,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作业设计与管理、课后服务内容与形式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集中体现在智能辅导、智适应学习、数据决策、智能教育四类范畴。对标“双减”政策的内涵与需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基础教育体制减负提供空间和路径,如构建人机协同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学情诊断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为支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基于差异化的作业画像,实现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与管理;通过课程和智能化服务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与形式。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7-03
摘要:在教育“双减”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教育行政执法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过程中形成了新型的执法力量。传统意义上,教育督导等带有“柔性”规制效果的监督检查手段逐步朝着专项和综合执法转型。柔性督导主要表现在“行为模式”中对“法律后果”规制的“软性”规定。而教育行政执法是教育督导职能在特定场域的延伸。在现代执法“软硬共治”的理念转型下,教育的“软法”功能是市场资源配置规律的内在反映,而教育执法的“硬法”功能则是教育市场监管秩序规制的外在表现。未来立法应明确教育行政综合执法中的“软法”属性范畴,推动形塑教育行政“软硬共治”的综合执法模式,完善教育行政执法的规范依据以及优化教育行政执法的程序衔接规则。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提交时间: 2024-07-09
摘要:“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针对校外培训监管的教育行政执法成为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新型的执法力量。教育行政执法须同教育督导形成“软硬共治”治理模式,其法理依据可回溯政治德性理论、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和行政执法的程序法定原则。然而,教育行政执法的现实问题表现为执法执规依据不足、执法模式缺失具体标准以及组织架构和专业队伍建设程度有限等方面。教育行政执法须定位于综合执法的发展模式,其主要是指从执法效度上关注教育执法与教育督导的协同并行关系,适度延展批评教育、警告等柔性执法的适用场景,明确“自定”执法程序的合理空间。教育行政执法“刚性规制”效力的实现应以提前告知为基础,完善非现场执法的运行程序。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在新的历史机遇下,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文旅教”融合的新兴方式,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双减”政策,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系 统梳理江西省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与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实证分析与理论研究、综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研究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总体思路,以期推动具有江西特色的研学旅行创新发展。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7-05
摘要:“双减”是党在新时期构建基础教育良好生态的重要方针,事关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全社会应遵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宗旨,树立学生减负共同体意识,主动担当,协同履职,从源头治理、技术运用、责任筑牢三个层面,做实做透彻专项课题、实验课题、重点课题三项实践研究,实效、高效、长效推进学生减负工作,为实现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学生全面减负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开源赋能。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提交时间: 2024-09-06
摘要:中小学教师辅导学生撰抄书页笔记自主修业,应以主体间性教育哲学等理论为支撑,遵循整齐、精要、便捷、有用、趋新的原则,从注音释义、分层划界、设问标疑、订谬补缺、举要探精、发感作评、增材添料等7个方面帮助学生切实掌握书页笔记操作技法,令其助读促写、弼学益修的功效得到最大发挥;同时,还要虑及“双减”及后疫情带来的利害影响,让“立德树人”这一新时代教育精魂始终统摄其上,引导和教育学生不负少小年华,紧抓细小环节,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及日常行为习惯,坚拒文字书写之“脏乱”,力戒纸笔使用之靡费,远离处事接物之怠惰粗疏,从而实现学业修习与其习惯养成及心性涵育的一体统合、和谐共生。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技术学 提交时间: 2024-04-26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智能时代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更是涉及战略规划、文化转变和能力构建的系统性变革。 在“智能技术与教育数字化转型”专题论坛中,跨学科的专家学者立足于科技革命与教育变革的历史交汇点,分析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挑战、机遇和发展方向,提出构建智能化、包容性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的未来构想。 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科技革命浪潮,教育领域需要主动开展前瞻性探索和实践,塑造与科技革命深度融合、双向赋能、人机协同的新业态。 教育领域要警惕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带来的潜在风险,应制定前瞻性政策、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南,保障教育质量,遵循教育伦理。 同时,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应主动转变教育科学研究范式,挖掘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实践应用场景中的价值,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