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 美学 提交时间: 2024-09-02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本文立足于中国社会美育的发展与问题,以当今社会美育中美育效应之于常人群体审美救赎的现实路径为对象,对美育人文学科进行中外学理思想的研究和现实探索维度上的反思。从始于学校美育的培根铸魂到终于社会美育的审美救赎,应充分考虑到个体人的期待视野、审美接受与社会关联。因此本文借用传播学、社会学、哲学、美学等与之关联的理论交叉点,分别从内卷与迭变、日常的生活、美育的底色、结语与展望等四个层面进行比对研究。同时为致敬徐渭,文中兼贯穿以相应分析阐述之。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当前学校美育实践存在着“人学空场”现象,表现为美育目的知识技能化、教 学过程主体性弱化和育人功能狭隘化。 在人学立场上,学校美育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 点,通过审美活动确证人的本质,在审美关系中彰显人的主体性,最终使人在感性发展中 走向全面发展。 为此,学校美育应回归以美育人本位,重塑立德树人的审美向度;突破校 内场域边界,实现全域覆盖的审美浸润;加强主体审美互动,构建师生共生的美育课堂; 面向现实生活世界,唤醒整全发展的审美生命。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创新与创业教育》
摘要:劳动教育与生态美育具有高度密切的关系。“劳动”“自然”“美”三者之间的理论关联,以及践行生态劳动的现实要求,都昭示着培养个体的生态审美意识是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从生态美育角度重新审视劳动教育,发现劳动教育过程中的劳动伦理教育、劳动精神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在观念、情感、行为层面共同作用于塑造真正的生态审美主体。基于此,围绕观念转变、内容整合、实践优化等方面探索以劳动教育发展生态美育的实现路径。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美育融入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是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全面推进美育教学工作改革的重要一步,为提升涉农专业师生综合素养、促进美育浸润涉农专业教学、推动涉农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意义。鉴于此,文章提出职业院校需要深化涉农专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机制、营造校园美育文化氛围、探索多元化评价方式、打造专业教学团队、开发美育数字教学资源等路径,将美育融入涉农专业教学各环节,贯穿育人全过程。
分类: 哲学 >> 美学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社区美育”作为社会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特定场域中对社群开展感性教育、审美教育的途径之一。社区美育以视觉和感官等方式,充分利用该地区的学校、社会、机构等资源协同开展,为社区更多居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居民审美认知,增进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居民社区认同。2021年四川美术学院与重庆大学城虎溪街道社区联合开展的“中国社区美育行动计划”便是对社会美育最后一公里的思考和探索。活动期间,居民们自主接受社区美育,通过多重视觉和感官刺激,使居民沁润其中,融入美育教育之中,这是当代社会美育发展的趋势,也是美育实践的一次初探。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分类: 艺术学 >> 音乐学 提交时间: 2024-07-24
摘要:乡村学校是实施美育浸润行动的重要领域。活态传承地方传统音乐视域下推进乡村美育具有增强文化自信、塑造完整人格、推广地方曲艺等价值。随着时代变迁、文化交融,乡村美育提质发展面临着地方曲艺热度不出圈、以美育人认识不深刻、乡村美育师资不充足、美育课程体系不完整、地域方言传说不广泛等困境。北桥中心小学运用场景美学,创建“兼容并蓄”物态体系;聆听窗外声音,组建“和乐共生”资源体系;突出全科美育,构建“成·美”课程体系;健全完整人格,搭建“创·美”展演体系,开展地方传统音乐活态传承研究,不仅实现了美育浸润学生、浸润教师、浸润校园的主要任务,还为乡村美育提质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北京民生美术馆于9月底呈现了艺术家隋建国的个展“体系的回响——隋建国1997-2019”。展览以艺术家创作的几次重要转向为线索,结合时代背景、艺术史知识等相关导览,清晰而系统地呈现出艺术家20多年来的创作面貌。馆长周旭君表示,艺术家创作中所体现出的自由意识和对时代的诚恳回应是打动观者的关键。民生北京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记录者,也将继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专业性,为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展览。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9-20 合作期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其美育价值深远且丰富.然而在实施书法美育的过程中,时常会面临师资配备不齐、美育概念不明以及受众基础不均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书法美育的普及出现了不均 衡现象.为克服这些困难,江西省的相关部门和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以江西省书法美育示范校———抚州市南城县泰伯学校为例,该校在书法师资、课程任务、教学环境、教育方法与效果评估等方面进 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该校对研判结论和优化方案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剖析,为江西省中小学书法美育实施提 供了有益的借鉴。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非遗手作来源于传统手工艺,它是手工艺的现代形态和都市转化。本文基于案例调研,梳理和分析了非遗手作在公共文化机构、手工艺文化企业/村落、手作坊和文创市集以及自媒体和数字化应用的四种实践途径。一方面希望可以帮助传承人、民间手艺人或文旅机构寻找盈利模式,挖掘非遗手作在文创服务和发展审美创意经济方面的潜力;另一方面尝试从“社会美育”的视角重构非遗手工艺文化,力图发掘非遗手作服务美育建设的社会价值,形成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社会美育,同时响应国家提升“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7-20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工艺美术教育是一个发展的课题,扎根中国大地,立足国家需求ꎬ构建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的工艺美术教育体系,是新时代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提出,工艺美术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需要从宏观视野、产业行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尝试破解难题ꎬ契合国家战略和政策要求,紧密围绕行业产业发展,服务美育和满足高质量生活需求ꎬ持续完善学科建设及教育体系,探索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新路径。
分类: 哲学 >> 美学 提交时间: 2024-06-06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深刻影响时代的技术,已然关乎人类对世界与自我之认知的深化问题。从Midjourney、Sora到更近的Genie,人工智能技术向我们呈现出人类与世界进行深层次的,甚至在物理底层的重新展开沟通的可能性。在此意义上,AIGC就绝不局限于“AI generated content”这一定义,而是可以被重新定义为“animpossibly great civilization”。据此,我们可以对“人际互动”与“人机互动”做出对勘式反思: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反应往往是由一系列事件和话语累积所触发的;而在与AI交谈时,人们话语的选择同样决定了AI生成内容的质量和倾向。世界在物理/政治意义上的化成诚然在本体论意义上需要“互动”(interaction),尤其在经由生成式AI所掀起的美学革命中,要点并非定义“美”而是在互相触动中去创造“美”。在人与人、人与非人类的不预设界限的创造性合作中,这个世界才有真正的美的可能性。
分类: 哲学 >> 美学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本文探析和研究我国美术教育家姜丹书美育思想的嬗变,通过研究姜丹书的教育经历及其相关学术文献,分析出其美育思想演变的四个阶段,总结归纳出从私塾的诗书礼乐到学堂的图画手工再到美术艺专的教学实践中,其美育思想也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从美观到实用,再从实用到育人的演变,最终形成中西调和、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育主张。在此过程中,姜丹书在教学实践、书籍撰写等方面深入的研究,填补了我国近代艺术教育理论的空白,形成了独特完善的手工劳作教育思想,注重工艺美术教育,为我国20世纪近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的基础。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创新人才教育》
摘要:2023 年 12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以美育人,助力“双减”。重庆南开两江中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以特色美育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学生情操、温润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活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具体来说,学校从环境之美、课程之美、活动之美、评价之美四个方面深入开展美育实践。
分类: 哲学 >> 美学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基于文艺主题性创作的大众美育是以现代媒介形式为依托,由主创群体引导开展或大众自发开展的主题性美育范式。本文以大众美育语境下的主题性创作为切入点,聚焦主题性创作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以及当下大众美育形式的创新与拓展两个层面的问题,尝试为基于主题性创作的大众美育工作带来借鉴和思考,以优秀主题性创作的作品结合线上线下多样的美育传播形式,综合化创新输送积极价值导向,从而为时代画像,铸造灵魂。
分类: 哲学 >> 美学 提交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审美模式是人类审美体验与鉴赏的经验模型和决定要素,不仅呈现人们的审美习惯和思维方式,蕴含审美发生的机理、特点与规律,还连接着审美理论与审美实践,对于审美体验和审美教育的经验指导至关重要。伯林特承续怀特海和席勒的美育思想,将环境审美参与模式应用于教育过程和社会环境的审美描述,不仅阐释了审美过程与成功教育过程的相似性及其应用价值,还为新时代建构可以涵盖各种审美对象的环境美育基础理论提供了“审美模式”的理论基石和“审美场域”的语境立场。这不仅统整了艺术、教育和社会过程审美的理论基础,还为审美教育的经验指导与评价、教育与社会过程的审美阐释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审美与伦理的统一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