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4-19
摘要: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具有哪些突出的特性? 为什么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怎样的历史迫切性和客观必然性? 怎样才能有效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遵循哪些客观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上述问题是本文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6-26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努力提高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自觉性。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把握好战略重点,即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继续扩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劳动生产率是评价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准。建立城乡统一、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大量引入社会资金,加快用智能化、数字化、精准化、绿色化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提高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农村新质生产力发展。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18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的两翼理论揭示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在创新发展中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技档案科普化开发是贯彻落实两翼理论的生动体现,有利于推动科技档案事业与科普事业协同可持续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精神动力。文章从理论、法理、资源、技术四个层面梳理了科技档案科普化开发的支撑条件,并阐述科技档案科普化开发的三点现实意义。同时以中国科学院档案馆为例,总结出可为档案机构参考借鉴的科技档案科普化开发策略,进而结合实际提出促进科技档案科普化开发的优化路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8-23 合作期刊: 《新金融》
摘要: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历史上的数次工业革命均是始于科技创新,成于金融发展。当前,我国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亟须构建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此,利用金融手段实现资源的跨期、跨部门配置是助力科技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举措。本文基于国内外关于科技金融的研究成果,首先,辨析了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的概念;其次,评述了学术界关于科技金融的定义,并评析了金融市场结构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再次,梳理了关于科技金融实践的学术研究成果;最后,分析了科技金融领域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建议未来应进一步加深关于科技金融内涵、科技金融定位及科技金融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分类: 统计学 >> 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人口研究》
摘要:基于2000 年、2010 年和2020 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引入空间视角考察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空间效应,并探索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异质性影响。空间杜宾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不仅与本地科技创新之间存在稳健的“先扬后抑”的倒U 型关系,而且与邻地科技创新之间存在稳健的U 型关系,即某城市人口老龄化对邻近城市的科技创新具有“先抑后扬”的空间溢出效应。门槛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在城镇化率偏低、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阶段,人口老龄化对本地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和医疗服务供给的增加将有效激活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面对短期不可逆转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推进城镇化进程、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是破解人口老龄化掣肘科技创新难题的有效之举。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崭新理论表达,蕴含着现代生产要素深度整合、生产效能整体跃升的内在属性,呈现出生产力发展从旧到新的演化逻辑。新质生产力根植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以数智化为核心驱动力,体现出生产要素的高度融合性,彰显出生产方式的持续推进性,展现出生产力形态的超越性,开辟了生产力发展的全新图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及其与传统生产力的辩证关系,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审视,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先导,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是对传统生产力的革命性超越。培育新质生产力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智能数字化为技术基础,以新兴产业培育为着力点,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传统生产力变革和跃升提供持续动力。新质生产力揭示了新时代生产力演化趋势和规律,对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新的生产力”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是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一把钥匙。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应立足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生成的理论阐释。生产力的生成及其发展在路径上具有共性,也具有不同时代的时代特征。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生产变革的过程,也是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即共同体及其内部社会分工的发展、科学知识的发现与运用、生产要素的拓展与利用、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及相应管理方式的改变。当今世界,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主要路径,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保障,新型生产关系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重要条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应用经济学评论》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转型升级,绿色生产力也是传统生产力的转型升级。绿色生产力属于新质生产力的组成部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推进绿色生产力发展,必须坚持“双轮”驱动。只有推进绿色科技创新才能解决“生态不经济”问题,实现“高效且生态”的效果。绿色科技创新必须高度重视市场机制在科技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国际导向。发展绿色生产力,必须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变革生产关系。本文认为应全面建立自然资源生产率领跑者制度,全面深化环境要素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绿色财政政策的改革与完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8-21 合作期刊: 《党的文献》
摘要:2023年 7月以来,习近平明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围绕这一论题作出系列重要论述,代表性的论断主要有:“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这些重要论述在理论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在实践上为新时代新征程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从而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实践指南。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深刻领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意义,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善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切实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可行路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6-27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北京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必由之路、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关键抓手、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先手棋”,对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北京发展未来产业,既要在战略布局上强调“上接天线”与“下接地气”相结合,也要在产业选择上突出“无中生有”与“有中育新”相结合。遵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展,强化未来产业技术策源、孵化转化、科创金融等能力建设,推动未来产业从“破土幼苗”加快成长为“参天大树”。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6-26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五个要强”既是网络强国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五大引擎”。“技术要强”通过核心技术自立自强驱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内容要强”借助内容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要强”依靠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整合支撑新质生产力提升;“人才要强”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护航新质生产力培育;“国际话语权要强”经由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助力新质生产力拓展。“五个要强”辩证统一,共同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5-21 合作期刊: 《行政管理改革》
摘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引擎,因此如何构建一个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并进一步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们必须探究的关键问题。从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全面整合、成果高效转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升级三个方面分析发展机遇,从创新主体、创新政策环境、创新资源储备、创新能力等维度探讨当前仍存在的发展挑战,建议完善全面支撑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新制度、形成关键技术科技创新自主可控的新引擎、巩固重大创新领域战略研判部署的新策略、汇集多方资源优势打造科技创新的新生态、系统布局科技创新研究成果赋能的新场景,从而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摘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必由之路。从发展样态来看,新质生产力赋能发展富裕;从发展过程来看,新质生产力赋能渐进富裕;从发展结果来看,新质生产力赋能全面富裕。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凸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还彰显了分配正义的价值理念。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培养体系,夯实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以文化创新引领科技创新,凝聚共同富裕的精神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拓展共同富裕的战略支撑: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巩固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探究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科技创新水平耦合协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我国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促进经济和科技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实际意义。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10—2021年的相关数据,计算新型城镇化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探究耦合协调特征,采用基尼系数探究区域差异,并借助Tobit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各省市耦合协调度呈现略微下降趋势,协调度等级为东南部高于西北部的分布形式;② 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水平与新型城镇化水平耦合关系整体差异正在不断扩大,七大区域与全国走势基本相同,各城市间的耦合协调度差异性愈发显著,组间差异是耦合协调差异的主要来源;③ 开放程度、专利数量、政府支持、教育水平和能源消耗总量对科技创新效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第二产业GDP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对科技创新效率影响不显著。这些结果能更直观地表现出城镇化和科技创新水平耦合的变化趋势和方向。要提高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应充分挖掘协调发展的实质,加强跨区合作,加大政府投入,提升整体协调发展程度。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10-29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求各行各业在大数据、新科技的发展背景下做出改革与调整,实现“新质”目标的全新概念。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力,是实现“新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分析,新质生产力在政策层面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方向指引,契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远景目标;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人才支撑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内生动力。然而,数字化转型作为职业教育的全新尝试,在与新质生产力的配合中不免遭遇困境,存在理念错位:数字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概念偏差;培养冲突:技术技能型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分散;素养滞后:教育主体的数字素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鸿沟凸显:职业院校的设备更新与科技创新失衡等问题。职业教育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稳抓“科技创新”的核心理念,明确“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深化“产学融通”的办学模式,完善“数字设备”的基础设施,从调整、改革、转型与创新中实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目标,发挥“新质教育”的现实作用,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加快形成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进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题中之义和内在要求。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推进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建设。基于最新数据和总体情况分析,破解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瓶颈,特别是在农业专业人才、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和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诸多困难,必须聚焦培养农业新质人才、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运用宏观、系统和前瞻的战略思维,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注入强大动能。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新质生产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中心环节,也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坚持劳动者至上、创新引领、深化改革,实现生产力的整体跃升,助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高端化为核心的新型生产力。文章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对于提升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几个关键途径: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数智化转型、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推进绿色发展。通过这些路径,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能够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提升自主研发能力,通过数智化转型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最终通过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本文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保障措施,包括完善内外部制度、吸引和培养更多人才,以及加强资金支持,确保新质生产力能有效促进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当前,我国面临碳排放基数较大、能源消耗主要依靠煤炭的严峻形势,碳减排的压力较重。研究表明,能源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是推进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但现有研究缺乏能源结构、绿色科技创新以及碳减排三者之间的定量研究。本文拟构建包括4个准则层、13个指标层在内的指标体系,借助计量分析实证检验能源结构、绿色科技创新对碳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能源结构优化、绿色科技创新对碳排放均有抑制作用,且绿色科技创新在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8-24 合作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 包括新型劳动者 、新型 劳动资料与新型劳动对象三 大关键要素。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有着其深刻的历史逻辑 、理论 逻辑与现实逻辑 , 其既建基于科技革命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与新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 又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下破除经济发展瓶颈的现实需求 , 既利当 下又惠长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 , 当前学界围绕新质生产力展开的学理探 究主要在于: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系统阐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规律与质量互 变规律 ; 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生产力的解说为突破 口 系统阐发生产力与科学技术之间 的辩证关系 ; 科学论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