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综合学科
  • 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内涵特征、现实挑战、实施路径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24

    摘要:制造业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伴随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经济水平持续提高,市场需求层次不断升级,全国多地吹响制造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重要抓手的高质量发展号角。本文以中国制造业数智化发展为切入点,研究探寻中国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三大内涵特征,提出制造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转型步伐较为缓慢、转型模式有待创新、数据安全保障不足、数字生态缺乏共识等四大现实挑战。基于这些现实挑战,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应从稳步推进数智化转型、创新转型新模式、强化数据安全治理、打造数字生态平台等来推动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的实施路径。

  • 论人工智能如何促进残疾人权利保护202407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7-24

    摘要:人工智能在科技助残领域的应用已经较为广泛,但由此引发的处理规则不透明、偏见和歧视等问题也颇受关注。在残疾人权利保护领域,为了真正解决人工智能系统的快速扩散所引发的公平问题,残疾人群体必须成为解决方案的中心,主动参与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和算法规则的解释中,并且其隐私和敏感个人信息应得到充分保护。人工智能系统的部署和使用应避免对残疾人造成偏见和歧视,国家应确保法律、政策和标准落实《残疾人权利公约》的条约义务;企业应通过对残疾人友好的系统设计实现用户的平等对待;残疾人群体主动参与,并从那些不属于人工智能“正常”版本的角度去校正人工智能。

  •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 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16 合作期刊: 《文化软实力》

    摘要:一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水平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系统而专业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做基础和支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校要勇于走在前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24个字"建设思路,准确把握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主要特点,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的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努力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局面。

  • 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中的八大问题探析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12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国家安全学已经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在学术界、中央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研究对象、学科来源、逻辑起点、研究方法、学科群落等方面还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厘清。国家安全学的逻辑起点是国家安全学的起源,要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探寻国家安全学的逻辑起点;国家安全学是多学科来源,这也是国家安全学的交叉学科属性决定的;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路径融合了多主体和多阶段性;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存在“泛化”和“窄化”之争在国家安全法律定义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引入类型思维合理限缩国家安全的范围;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系统思维的要求,决定了系统方法是国家安全学的核心研究方法;总体国家安全观追求大安全格局的目标,要求国家安全学的学科群落划分要探寻兼顾学科特征和实践需要的最优解;国家安全教育要合理区分国家安全通识教育、培训教育和专业教育,充分重视教材建设:在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的背景下,构建“大安全学”是从根本上解决争议的有效途径。

  •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地方探索及对策建议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12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是新型的数据开发利用方式,有助于推动数据高质量供给、激发数据要素市场活力,已成为各地争相探索的创新领域。调研发现,我国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存在分散间接授权型、统一直接授权型、统一间接授权型 3类模式。这 3类实践模式在授权方式、运营主体及运行规则上存在着差异。我国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在顶层设计、主体界定、定价与收益分配机制、数据生态建设等方面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明确主体权责和定价收益分配机制、推动更多主体参与场景的开发和挖掘是进一步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关键。

  • 乡村山水:基于生存、象形、诗意栖居的人文考察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11

    摘要:以千年农耕文明为代表的中国,乡村有其特殊的历史方位,中华文明的兴起和传承很难与乡村为代表的“山水”观念分开。如果说中国文化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通过“山水”观念来表达和塑造,其与人文地理的深度关联是亲近的、紧密的。山水人文观念肇始于先民生存之需要,启发于山水象形之意象,定型于地理人文之形胜。山水“因形见义”,隐含着中华文明最初的人文意蕴。山水作为人文地理标识,以“书”的形式记录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样法和“法天乐道”的生存旨趣。山水与人文互为表里、互为依存,表达着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和生存哲学。新时代,合理阐发乡村山水的人文意象依然有它特别的价值和意义。

  • 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合著用稿的观察与思考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08

    摘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合作日益扩大,可预见是未来主流科研模式,但当前对合著论文却存在不同的认识和评价。数据分析和相关材料表明,核心期刊对待合著存在两种相反的用稿风向:或推崇独著,或推崇合著,并且有两极化发展趋势。核心期刊采用合著的基本立场不仅直接取決于学科自身特质,也存在应对外部环境影响的过当调整。两极化的合著用稿风向或矫枉过正,或过犹不及。期刊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挥导向作用,鼓励真实合作和多样化研究,从而推动学术发展。

  • 中国行政区划名称规范化研究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分类: 其他 >> 其他 提交时间: 2024-07-03

    摘要:《中国行政区划名称规范化研究》是在行政区划名称领域应用通用规范汉字,促进行政区划地名、单位名称的用字规范化,并推动行政区划命名、更名以及地名规范化发展的一项应用研究。本课题研究的行政区划用字规范化,主要是行政区划名称中的地名、单位名称及其通名的用字规范化。行政区划地名与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紧密相关,也是中国地名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地名体系中的核心门类。同时,行政区划地名又是行政区划名称中用字最为复杂、变化的,而行政单位名称和行政区划通名则是相对简单、固定的。因此,研究行政区划地名用字,既是行政区划名称用字规范,也是行政区划名称规范化发展研究的重点。行政区划名称用字规范化研究,主要在于从理论上揭示行政区划名称内涵与外延,分清行政区划地名和行政单位名称,梳理行政区划地名与中国地名的知识边界和联系,研究和制定基于地名用字的行政区划名称用字规范。研制行政区划地名用字规范,主要在于研究和揭示行政区划地名的用字特点与规律,结合地名规范化发展实际,确立行政区域地名用字的字形、字量、字级和字序,编制行政区划地名用字表,从而为行政区划名称规范化提供重要的文字规范和保障。从地名体系上,行政区划地名用字表属于中国地名用字表的一部分。从科学研究上看,行政区划地名用字表的研究制订是中国地名用字规范科学研究的“探索队”“先锋”,为研究中国地名用字表,促进地名规范化发展打前站,摸索方法,积累经验。本课题自2022年3月开始研究,历时约1年半,共完成研究论文1部和编制标准文件1个。诚邀国内对此领域感兴趣的语言文字、科技术语、地名用字、辞书等领域相关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 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目标与路径研究 ——基于26 所高校的分析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26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运用统计和文献计量方法,分析当前重点建设国家安全学的26 所高校情况及其存在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了国家安全学建设的目标、定位及路径。研究认为:国家安全学应该定位于超学科的交叉性、多领域的回应性和综合的应用性;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路径应该包括: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构建特色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构建聚合的人才培养和研究组织,完善学科的多元治理机制。

  • 暴雨灾害预警失败的根源剖判与管理策略优化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23

    摘要:近年来,极端暴雨天气在全球范围内时有发生,暴雨灾害的惨痛后果倒逼我们深刻反思:政府部门提前发布了暴雨灾害预警,为何仍然无法避免重大生命财产损失?预警失败频繁发生的根源究竟是什么?鉴于此,灾害公共预警便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要议题,通过优化预警系统以实现“有灾无难”的愿景就凸显出极端的重要性。本研究构建了“多阶段暴雨灾害预警流程模型”,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为例,细致评估并深入剖析暴雨灾害预警准备、预警传递及预警响应环节的管理效能及失败归因。基于此,提出强化风险意识和预案编制,全面提升灾害预防能力;完善气象预警信息,拓宽传播有效渠道,提高预警和风险沟通效率;加强部门沟通协作,精简应灾报告程序,打破下级决策依赖,全面提升预警响应效能,以优化预警管理系统的可行策略。

  • 本能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文论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14 合作期刊: 《外国文学》

    摘要:“本能”是区分或关联人与动物的基本概念,看似不言自明,其实很难把握。它经历了漫长的概念演进过程,曾在自然/本性、刺激/灵感、自然本能、驱力、行为等诸多概念之间辗转,也曾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驻足。在当下有关生命和动物问题的讨论中,本能概念的必要性和复杂性再度凸显,可谓其在人性与动物性之辨中起落沉浮的写照。本能的本质还悬而未决,概念演进之旅也远未告终。漫游在上述各概念之间,我们会发现,围绕本能的讨论形成了一个“西方哲学的人类学机器”贯穿始终的引力场,本能就是这一人类学机器孕育出的“临界概念”。

  • 自主知识体系视域下的标识性概念建构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05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

    摘要:建构本土自主知识体系以建构标识性概念作为出发点,标识性概念建 构又以理解概念的构成要素和建构原则作为基础。概念由对象、意义、词汇和场域 四种要素组成。四种要素衍生出标识性概念建构的四条原则:与对象相关联的是“差异性原则”,旨在廓清概念的边界;与意义相关联的是 “同一性原则”,旨在提 炼对象的本质属性;与词汇相关联的是 “准确性原则”,旨在使概念以恰当的词汇 得到表达;与场域相关联的是 “谓述性原则”,旨在形成概念之间的相互解释关系。总体而言,一个理想的标识性概念应该满足以下标准:对象边界清晰、反映本质属 性、词汇选择恰当和谓述关系明确。在建构本土自主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标识性概 念还需要进一步操作化才能发挥其知识建构的功能。

  •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若干思考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05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

    摘要:文明的发展同知识体系的建构和转换几乎是同步的。中国经过短短的 几十年就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因而,一种全新的知 识体系即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建构就成为时代发展的内在需要。中国自主的知识 体系必须以回答中国问题为逻辑起点,以运用中国素材为内容支撑,以表达中国立 场为方向指引。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具有本土性、独立性、集成性、稳定性、开放性 的特征。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坚持 “两个结 合”,着眼 “两个大局”,答好 “四个之问”,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 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 宗教视域下日本部落民歧视的文化审视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5-16

    摘要:歧视是文明进程中阶级分化的衍生物。在当今日本的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对“部落民”(即过去贱民后代)的歧视现象。贱民绝大多数是江户时代出现在日本贫农和地方城市贫民中的没落者,主要有“秽多”和“非人”两种。明治维新尤其是二战后,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人权意识的提高,部落民在法律制度上的身份虽与其他普通人无异,但其社会身份却不能被其他日本人所接纳。部落民歧视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侮辱,伤害了人类精神的根源。日本部落民歧视形成的原因有多元解释。宗教视域下,日本部落民歧视主要是受佛教不净思想、神道污秽思想影响,而从社会学角度而言,部落民则是由等级制度划分的产物。从宗教对日本人的行为方式影响出发,分析日本社会部落民歧视问题形成的文化原因,对于了解日本社会结构具有参考作用。

  • “本土化与中国学术转型” 重点专栏建设笔谈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5-15

    摘要:《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本土化与中国学术转型”专栏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后,2024年 1月 20日,济南大学召开“本土化与中国学术转型”专栏建设座谈会,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岛大学以及《新华文摘》《文史哲》《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社会科学》《东岳论丛》《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期刊编辑部的 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就如何深入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提出了真知灼见,本期我们将各位专家学者对“本土化与中国学术转型”专栏建设所提的宝贵建议编发一组笔谈文章,以期对本刊的“本土化与中国学术转型”重点栏目的新阶段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 论信仰因素对传统社会婚姻家庭法律制的塑造及影响——基于古代中国与英格兰等西欧国家的比较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分类: 法学 >> 法律史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5-06

    摘要:中国传统社会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主要受儒家思想的支配,具有世俗性、伦理性、政治性等特征。这与中世纪英格兰等国的婚姻法律相比存在巨大差异,中世纪西欧国家的婚姻事务主要有教会法进行调整,其超越性最为彰显。在这两种不同思想、理念的主导即影响之下,居民所享有的婚姻家庭权利相差是非常大的,例如中国古代享有一定程度的离婚自由,而在英格兰离婚是被严格禁止的。这在深层次上凸显了中华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异质性。这种差异性使 “家”在中西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极为不同,进而对社会结构和政治认同等诸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 从耻感文化视角分析日本社会秩序现象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现代日本社会民众在日常生活以及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过程中,表现出非常有秩序的现象。日本社会的良好秩序现象和日本社会长期以来深受“耻感文化”的影响、“耻感文化”在民众意识深处扎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耻感文化”在日本社会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耻”作为一种不知不觉的潜意识蕴藏于日本人的道德体系之中,制约着各种行为,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日本的“耻感文化”是中国儒家文化中解析出的一个文化元素,但又不同于中国社会的耻文化。日本“耻感文化”社会的形成是通过吸收外来文化并逐渐与本土的制度规范等相适应,外力作用导致了本土文化习俗与传统的突变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入、日本人的共同体意识、等级意识、各种宗教对日本人的影响等是日本“耻感文化”社会形成的主要原因。“耻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日本社会影响巨大。

  • 日本耻感文化及其多维结构-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4-28

    摘要:耻是伦理道德的基础性规范,耻感是这种道德规范在情感层面上由个体心理机制产生的社会性结果。日本文化被认为是一种耻感文化,耻感文化外化为现实中与“耻”有关的一系列道德情境,具有多维结构。其特征表现为公认道德标准下独特的他律,且凭借外人的观感和反应所施予的强制力来行事;另一方面,由于自身耻的行为被发现而产生耻感,日本人习惯于通过一系列方式来洗刷耻辱,获得他们认为的尊严。日本耻感文化的多维结构蕴含着日本社会中强烈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和以耻为内核的伦理价值,但在社会剧烈发展、伦理道德淡漠的时代背景下,耻感文化过于强调的规则意识和硬约束作用,往往也使得日本人的价值判断基准产生混乱,形成崇拜强者的行为选择、以死谢罪的耻辱洗刷方式、竭力逃避责任的荣辱观。

  • “双碳”战略助推中国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作用机理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是推动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对目前可持续发展进程进行了评估,可持续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很多目标进展不足,其中就包括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向国际社会宣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围绕“双碳”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方针。 “双碳”战略与SDG13(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精准呼应,并与其他SDGs密切联系,其关系大致可以分为靶向对应、协同对应、权衡对应三种。 因此,在二者落实过程中,应强化靶向作用机理,放大协同效应机理,弱化拮抗效应。 “双碳”战略推动落实SDGs,在认知层面,应进一步强化社会各界对“双碳”战略的正确认识;在实践层面,要针对“双碳”战略与SDGs重叠的重点领域大力开展工作;在落地层面,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因地制宜开展零碳转型的试点工作,为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 “黑镜”中的对垒: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与防范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4-23

    摘要:近年来, 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并渗入意识形态领域, 通过大量发表含有意识形态内容的言论和信息、 围绕和设置议题展开社会动员、 炒作政治人物人气、 干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渠道等方式, 使得互联网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呈现自动化、 智能化趋势。 作为 “对象化的知识力量”,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本质上是属人的, 其在意识形态领域活动的行为逻辑主要依据利益与兴趣诱导、 从众心理、 强势意见压力等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影响。 对此, 需结合社会思维和技术逻辑, 从认知、 制度和技术等层面, 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网络意识形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