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新中国的历史发展,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由奠基、开创到深化和拓展,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华文明实现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新中国的历史发展,不断孕育、生成和发展关于新中国的认识和研究,即“新中国学”。“新中国学”特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学,由此也推动中国学从“他塑”转向“自塑”,重心从研究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转向探讨关于新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时代发展,以及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新中国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科,是关于新中国的“百科全书”;作为世界中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向世界传播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快构建“新中国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推动引领世界中国学发展,是推进新中国史研究的学科建设要求,也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要求。 为此,我们与河北学刊杂志社共同策划了本组专题讨论,重点以《论新中国史研究与“新中国学”》《新中国史史料学的新境遇与新问题——兼论“新中国学”资料构建的发展性与实践性》为题作多方面探讨,以期引领和推动“新中国学”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5-17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中国画学的发展伴随着中国绘画的发展已经存续千年,在当下重新探讨中国画学的传承与发展之时,首先,必须对传统画学的基本概念、术语等内容逐一厘清。其次,要正确理解画学观念在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演化现象。再次,要辩证地观察西方绘画对于中国绘画、画学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客观、有效地重新构建当代中国画学体系,正确地把握中国画美学思想,更好地传承中国文化精神。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青年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宣传、教育、就业、婚姻等多个方面,其核心是推动青年与政治、青年与社会的有机互动。通过梳理《中国青年》相关内容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主要集中在动员青年参加革命与建设、开展青年思想文化教育、引导青年成长需求,并积累了诸如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关注青年成长需求、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等经验。这一时期党关于青年工作的探索,不仅实现了教育培养青年一代积极参加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为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而奋斗的育人目标,亦为当前青年工作提供了历史镜鉴。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融合交汇,构成了一个事关中国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去的更具总体性全局性的总局势,也构成了中国青年运动最为宏阔的历史背景和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两个大局”,从根本遵循、时代主题、以史育人、历史评价、政治原则、先锋力量、职责使命七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作出重要论述。各专题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这些重要论述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未来逻辑四个方面形成极强的指导意义,方向明确、路径清晰、推动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青年运动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极大丰富和最新发展,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共青团工作的行动指南,已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实践的中国方案,蕴含着丰富的文明内涵、现实内涵和价值内涵。具体来讲,文明维度呈现出对西方现代化的批判、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现实维度表现为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的推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破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導循:价值维度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的发展属性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21世纪的头二十年,中国经历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剧烈的城镇化进程,由乡土中国迈向了城乡中国。由于大规模流动人口长期“候鸟式”地在城乡之间徘徊,他们只是在就业和经济收入上挣脱了土地和农业,却未能真正在城市中落地扎根,因此中国城镇化仍然只基本走完了上半程。未来的很长时期,中国将经历城镇化的下半程:大规模农民工将逐步回归家乡,在家乡的城乡社会空间体系中重新扎根下来,这将重构一个以县域为中心的新社会空间和新社会形态。中国城镇化的上半程是挣脱乡土的过程,下半程的主题则是回归乡土,这一历史进程是中国社会和中华文明的一次巨变。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08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理论与实践、战略与策略、政党与人民、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相互成就。这一切无疑与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力息息相关、密切相连。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的卓越的领导力,集中体现为高超的政治领导力、先进的思想引领力、宏阔的战略谋划力、高效的群众组织力、强大的社会号召力、勇断的自我革新力。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凝聚社会共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和任务。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是最大程度凝聚社会共识的思想前提,善于凝聚共识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对西方现代化弊端的深刻反思理应成为中国共产党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来源。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和发展规律构成了凝聚社会共识的现实基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以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社会共识的实现路径,就需要按照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项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为新时代新征程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15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关键在于跳出西方协商民主的既有范式,重新在中国场景中理解协商民主。以“置身事内”的视角,在中国语境的“协商”概念基础上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代生活中剖析协商民主的历史继承和当代实践,为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体系提供参照。协商是中国人熟悉的历史话语和交往传统,自古以来的协商文化是协商民主得以生长壮大的土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对协商进行了三个层次的民主改造,使协商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自我扬弃,打破了传统协商的局限性。总的来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备“独有、独特、独到”的特质,其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根基、伦理性与社会性的塑造、系统化的构建以及同其他民主形式的配合。中国式民主是一个内生性演化的过程,只有突破西方现代化的狭隘限制才能彰显中国式民主的优势和特色。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24
摘要: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对推进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体系、思想体系、理论体系、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历史任务。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以西方现代化思想为借鉴,以中国现代化实践经验为基础;要坚持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学习世界现代化先进经验、坚持强化中国特色。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3-07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艰辛探索的结果, 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2021年, 中国经济学界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命题, 从理论、 形成发展和实践探索方面展开 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为进一步总结和概括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支撑。 这些研究形成了一定的共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把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概括为一般 性规律, 为人类的现代化探索作出应有的贡献。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11-10
摘要:邓小平一生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现代化。他在思考中国改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时,以巨大的理论智慧和政治勇气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命题,明确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带领党和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制定了“三步走”的总和发展战略。邓小平从科学内涵、发展方向、综合基础、动力支撑、制度保障和综合战略等方面,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做出了重大贡献,开辟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09-25 合作期刊: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和核心内涵。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震古烁今的伟大成果。在初步探索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在奠基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建设以重工业为主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启与世界接轨的工业化道路:在大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迈上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回溯百年工业化探索历程,中国正向着工业化强国不断迈进。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盛景,构建了独特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话语体系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展现出鲜明的多元特征,如强烈的政党引领、坚定的人民主体、明确的目标导向以及深远的世界意义。这一道路以话语体系的构建为表达形式,通过系统叙事讲述中国社会发展的事件和行为过程,旨在传达特定的文化与价值观,进而影响社会的运行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叙事内核、中华文明为叙事底蕴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也是基于中国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实践经验而发展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该叙事从多个维度出发,系统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多样特征,并显现出以下叙事特点:强调主动叙事,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现代化的自主性:注重生动叙事,呈显人民主体地位的现代化实践的鲜活性:强化历史叙事,标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渐进性:重视全球叙事,阐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参照性。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多样特征出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多重叙事特点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也能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青年运动听党话、跟党走,是延续革命传统、彰显政治优势、体现责任担当的重要要求。回归社会运动理论、立足时代发展吁求,中国青年运动坚守政治方向需要把握:在“为什么”层面上把握中国青年运动坚守政治方向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在“忧什么”层面上把握中国青年运动政治偏离、规模降级和行动收缩存在的问题;在“干什么”层面上把握中国青年运动强化理论引领、优化先锋锻造、深化群众动员的推进路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8-12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结合时代要求和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青年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青年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是其时代境遇,培养青年、怎样培养青年、为何培养青年为其实践指向。习近平青年观对党的青年工作擘画了根本方向、为青年成人成才指明了根本遵循、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根本保障,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集中表现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历史环节的逻辑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变革历史进程及其发展方向的重要方式,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支点。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旨在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本质和主流,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规律,保持历史耐心,增强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特别是增强历史使命意识和历史规律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强化历史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集中表现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历史环节的逻辑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变革历史进程及其发展方向的重要方式,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支点。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旨在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本质和主流,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规律,保持历史耐心,增强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特别是增强历史使命意识和历史规律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强化历史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09
摘要:中国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前进发展的主题发生了变化。中国特色唯物主义体系适应实践发展的要求应有所充实发展。习近平说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习近平关于实践创新与理论体系创新的思想应升华为唯物主义的规律,毛泽东实践论的思想应升华为“实践是唯物主义的核心”,恩格斯关于学习哲学史坚持理论思维的思想应当成为理论体系创新的重要准则。马克思《资本论》体系创新的方法与原则应吸收为中国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