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类统一体”——高清海类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长白学刊》

    摘要:高清海先生的“人与自然的类统一体”概念,不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具体阐释了“类”或人的“类本性”,而且充分体现出高清海类哲学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所达到的高深的思想境界。高清海先生从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出发来理解和阐发人的“类本性”,进而把人与外部世界、人与自然理解为一个“类统一体”;认为“人与自然的类统一体”的实现有赖于人性之丰富完善,有赖于人的存在境界之提升;人的“生存价值”与“生存使命”也在于自觉承担起对自然的责任,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高尚的一体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类统一体”概念的深刻内涵与高深境界,对于我们整体性地把握高清海类哲学思想至为关键,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习近平关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重要论述及其启示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提交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为理论根基,从“和合共生”的中华智慧中汲取营养,立足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实践,围绕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这一时代课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明确了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要坚持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认识,要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强调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大国担当,以中国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的担当来促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提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指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实践方向。习近平关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重要论述彰显了哲学思维和哲学智慧,其重要启示在于:新时代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全球气候正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秩序迈向公正合理;深入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 习近平关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重要论述及其启示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为理论根基,从“和合共生”的中华智慧中汲取营养,立足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实践,围绕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这一时代课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明确了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要坚持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认识,要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强调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大国担当,以中国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的担当来促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提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指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实践方向。习近平关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重要论述彰显了哲学思维和哲学智慧,其重要启示在于:新时代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全球气候正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秩序迈向公正合理;深入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 从盖娅假说到COVID-19 ——评《封锁之后:一次蜕变》

    分类: 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8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气候危机、环境问题、生态问题逐渐国际化、全球化,气候问题的全球治理面临巨大挑战,亟需进行变革。值此背景,《封锁之后》一书通过对疫情期间人们生活状况的反思,表现出社会个体在经历封锁后的蜕变过程,运用哲学寓言及隐喻的形式讨论人类世界中存在的政治、伦理甚至宇宙学冲突,从盖娅政治生态观的视角分析了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本质,探究人与自然关系合理性问题。作者强调,地球上生命的实体正日益受到人类的控制与威胁,需要重建人与自然、科学与政治、事实与价值等这些二元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探寻解决生态危机的良策。拉图尔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主线,提出超越“强纲领”中的其他对称原则,倡导开启行动者议会、生态理想国,发起重构盖娅的制度变革,但并未就该制度建构的行动者的设置进行充分的论证与提供更多的细节。本书为在理解不同行动者活动状态和组合模式的基础上,更好地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提供了一种颇具启发的政治生态观。

  •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和谐共生思想的研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肇庆学院学报》

    摘要: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百年探索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从演进历程看,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经历了萌发、形成、深化与飞跃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而最终成为完整的思想体系。从价值层面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思想指导、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科学谋划、为推进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的主要世界贡献。与此同时,这一重大的真理性思想所赋予的不容轻视的经验启示有: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依托,中国人民始终是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积极贡献者与重要推进力量。

  • 马克思分工理论视域下生态圈的异化与重识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27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生态视角下的资本主义现代性危机具体表现为当下仍然存在的生态圈异化危机。面对这一危机,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本质,以及这一关系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理论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马克思分工思想为我们解构生态圈的异化提供了批判路向指引,具体体现在对资本主义分工主体“工人”不自由处境和资本主义分工整体“机构”非理性生产两方面的批判中。进而,我们能够在本体论层面重识马克思分工理论中的生态圈的科学内涵。认识论方面,在“物质变换”与“生态圈”的关系中,马克思分工理论深刻阐释了“现实的个人”与人与自然关系本体论的统一;实践论方面,在“物质变换的裂缝”与“生态圈的异化”的关系中,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能够为人与自然关系本体论提供切实的回应。

  • “双碳”目标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特征、要求与路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双碳”目标不仅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实现“双碳”目标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只有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才能正确认识其中含义并有效推动相关实践,进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据此,有必要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双碳”目标特征及要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从而丰富并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内涵。

  • 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批判和超越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含对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应然回应”、对西方现代化发展悖论的“实然省思”、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出场的“必然构建”。以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视域,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现代化“生态全貌”的发展症结及其弊病来源,更全面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进行批判和超越的时代伟力和先进内涵,有助于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的高度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同人类社会发展轨迹的互动交融探寻新的学术生长点。

  • 气候变化小说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5-08 合作期刊: 《外国文学》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小说在世界文坛迅速兴起,成为当下学界备受关注的一种文学类型。作为人类世重要的文学想象,气候变化小说书写与反思气候变化,对人类世困境作出批判性回应,勾勒人类世的社会、政治、伦理与情感轮廓。本文从气候变化小说的兴起语境与发展历程出发,重点考辨气候变化小说研究中的尺度效应、能动性摹写、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核心命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就气候变化小说研究的未来方向与任务提出若干建议,为学界在这一文学式样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照。

  • 加快深化环境经济政策创新与发展,建设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工程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环境经济政策因其调节环境行为者的环境经济利益关系的独特功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行了总体部署,环境经济政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加快深化改革与创新,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分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环境经济政策发展的新部署、环境经济政策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提出了新形势下环境经济政策发展的新思路与新任务,认为深化环境经济政策创新与发展要以服务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支撑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为目标,加快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市场政策,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资源环境权益市场交易制度,强化政策统筹与综合优化调控,加快环境经济政策法制化建设等。

  • 生命共同体视域下的全球生态治理:特点、动因和行动原则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7-28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全球生态治理面临着生态危机升级、国际制度建设和全球治理进程的客观条件变化,历经冷战时期的两大阵营对抗、后冷战时期的国际环境制度基础建立和新世纪全球治理进程的历史演进。从国际关系视角来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视域下的全球生态治理进程体现了主权国家间的合作与竞争、国际沟通协商机制化、以国际法为基础、包容性和代表性、人道主义等基本特点,受到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历史责任不同等动因的影响。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需要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体现了主权平等、沟通协商、法治正义、开放包容和人道主义的全球生态治理原则。 

  • 和谐共生:马克思生态文化观的 时代回响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求是学刊》

    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诉求,是马克思生态文化观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与生动实践。基于生态世界观、生态批判观、生态重建观三重论域,马克思揭示出自然与社会辩证交互、双向建构的对象性关联,在历史与价值维度上阐明自然异化的深层成因,探寻人与自然双重解放的整体性变革路径。马克思的生态文化观拓展了感性-人化-历史贯穿融合的生态哲学视野,确立了哲学-经济学视域复合统一的生态批判范式,指明人-社会-自然协同发展的生态治理路径,树立起科学与人文交融互构的思想航标。

  •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视域下的生态本体论及其现实意义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与经典性著述对“生态本体”意涵做了既唯物又辩证的概括,即同时坚持人与自然作为统一整体的自然生态的物质客观性和人类活动的主体实践性。当今世界异常复杂艰巨的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挑战和新时代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我们深入思考这一概念议题提供了新的语境。其一,重思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本体”问题可以进一步恢复或重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唯物辩证特征;其二,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本体论可以通过阐发“生态阈限”“生态实践”等一系列概念来丰富拓展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体系;其三,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本体论及其构建可以更坚实地确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本体论学理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