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分类: 社会学 >> 民俗学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9-14
摘要:全球化与多元文化并存的现代社会中,种族歧视与文化偏见依然广泛存在,严重影响少数族裔的社会融入与发展。以加拿大华人群体为例,职场、教育及住房等关键领域中系统性歧视问题凸显,背后的原因涵盖文化差异、种族偏见、社会结构不公与历史政策等多层次因素。通过多元文化教育的推行、完善反歧视法律、强化社区支持,以及调整舆论与经济政策等措施,能够从制度层面消除歧视现象,保障华人群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其社会融入。这些系统性变革不仅有助于减少歧视,更为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智慧养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以养老需求为核心,带动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优化的新型发展模式。老年人养老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对智慧养老服务手段的接受程度会直接影响其接受智慧养老服务的综合意愿。因此,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养老需求为目标,发挥智慧养老产品和养老服务的集成优势,是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结合社会认知理论、嵌入式理论以及供需平衡理论等多重视角,系统分析辽宁省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指出推动辽宁省智慧养老产业的创新升级,需要综合考虑智慧养老产业供给侧环境和服务设施建设情况以及需求侧老年群体养老行为偏好,实现菜单式供给和精准式需求的完美结合,共同推进智慧养老产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以提升辽宁省老年人的养老幸福指数。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人口老龄化催生了养老产业和银发经济,老年人助餐服务应然而生。为了推动老年人助餐服务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社会养老实践,总结出了先行的主流老年人助餐服务运营模式,比较了社区主导和市场化主导两种模式的优缺点,通过实地访谈和文献研究,总结出影响老年人助餐服务选择的五种主要影响因素,论证了影响因素对老年人消费意愿的影响机制。在运营模式比较和影响因素阐释的基础上,从助餐行业标准、可持续发展机制、助餐服务产品组合、助餐综合服务水平四个方面提出了实现老年人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和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国民平均寿命显著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口规模化、结构复杂化,传统养老服务体系已无法满足不同层次老年居民的养老需求。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各地政府尝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养老产业相结合,智慧养老模式快速发展。从舟山群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居民居住特征看,偏远海岛留守老年人较多,养老服务体系亟须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调查研究发现,舟山偏远海岛养老模式单一、养老产品匮乏、医疗服务资源稀缺、专业人员素质偏低,智慧养老社会环境、运营体系、服务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需从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智慧养老平台系统设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等诸多方面进行完善和优化。仅供参考。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11 合作期刊: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9-10
摘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以智能化、数字化为核心特征的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的生产力,同时科技创新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对高素质创新人才需求更加迫切。新质生产力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存在双向驱动的内在逻辑: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构建高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新生态,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促进知识和劳动力再生产、加速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高校人才教育亟待更新育人理念、升级培养方案、优化供需匹配以及扩大对外开放。研究基于以上现实困境提出四个方面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寻求创新与突破。
分类: 统计学 >> 统计学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9-06
摘要:本研究系统介绍了网络记忆采样(Network Sampling with Memory, NSM)方法的理论基础,并探讨了其在加拿大华人移民调查中的具体应用。NSM方法通过动态扩展社交网络,成功解决了传统链式采样中的选择偏差问题,尤其在非法移民、低收入群体等隐性群体中展现了显著优势。本研究通过NSM方法,收集了大量来自隐性群体的样本数据,揭示了复杂的社交网络结构,并优化了抽样的代表性。尽管研究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如社交网络分化、受访者隐私保护及疫情影响,但通过适当调整,NSM方法依然表现出强大的适应性与高效性。本文不仅为移民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支持,还展望了NSM方法在未来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潜力。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03
摘要:随着我国快速进入老龄社会,老龄群体从消费的边缘群体转变为参与消费的重要主体,构建老龄友好型消费环境的需求跃然而成,成为纾解老龄社会需求关切的一种价值观照。构建老龄友好型消费环境既是老龄人口红利转化为消费增长动力的行动投入,又是增进老年人福祉的实现路径。文章试析老龄友好型消费环境内涵,总结国外建设老龄友好消费环境的实践经验,提出从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消费供给体系、完善消费触及渠道、强化消费权益保障、增强消费参与赋权五个方面,构建老龄友好型消费环境行动路径,力求形成与老龄友好型社会建设相契合的政策话语体系,凝聚学术共识。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公共空间的“双刃剑”属性日益明显,加强对网络公共空间的治理成为数字化背景下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数字化背景下网络公共空间对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效能、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功能。研究认为,网络治理主体弱化、农村网络信息管理强度不高、个别乡村干部网络治理能力不足和农村“原子化”趋势等问题,制约了当前农村网络公共空间现代化治理高质量发展。因此,文章提出提升村民的治理主体力量、规范相关行业和完善法律法规、提升村干部的网络治理能力和消除农村“原子化”等措施,为促进数字化背景下农村网络公共空间发展与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政策参考。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02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要精准把握监督与治理的辩证关系,立足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构建适应发展要求的监督路径,以系统观念强化监督治理效能。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02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在数字政府建设进程中,我国兼顾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促进了建设水平的快速提升。然而,部分地方在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长时间明显偏向单一驱动,尚未有效依托双轮驱动强化数字政府建设的协同和联动来消除非均衡困境。从经济性、能力性和观念性因素来看,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部分地方在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实现双轮驱动所需的经济条件有待优化、能力有待增强、理念支持有待强化。据此,应进一步优化实现双轮驱动所需的经济条件、增强所需的能力和理念支持,有效强化数字政府建设中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02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地方政府行政审批改革行为是理解地方治理的关键环节之一,新型技术要素的加入对其变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数字时代地方政府行政审批改革行为差异的影响要素可以概括为组织情境要素、制度变化要素与行为过程要素,在这三种要素影响下会形成改革行为差异,而这些差异的形成过程可总结为组织情境互动、制度变化能动与行为过程联动。在此分析框架下,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数字时代地方政府行政审批改革行为差异可类型化为数据集成型行为、平台驱动型行为与场景应用型行为。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抗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再次表明,应急能力是慈善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能力,也是慈善的生命力。根据紧急程度的不同,慈善应急可以分为日常应急和突发事件应急。慈善自诞生之日起,所开展的慈善活动就是应急。发展至今,慈善组织在日常应急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突发事件应急要求慈善组织在高度不确定性的情境和紧迫的时间压力下,作出关键性的决策并采取有效的行动。尤其是面对可能井喷的社会捐赠,慈善组织常规配备的人力资源难以应对,常规的运作机制难以奏效,应急能力不足的问题就会显露出来。青年思维敏捷,最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可以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在“互联网+”时代,青年参与贯穿于慈善应急能力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作用不可替代。加强慈善组织应急能力建设,既要从战略上把青年参与作为一个着力点加以考量,全方位为青年参与慈善应急能力建设创造条件;又要引导青年将慈善看作一个新兴就业创业领域,将高新科技应用到慈善应急能力建设上,推动慈善尽快补齐应急能力建设的短板,全面提升慈善应急能力。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公共利益理论,构建“生成逻辑—目标—内容—效能”分析框架,以其剖析我国养老服务业政府监管的运行逻辑。我国养老服务业政府监管具有社会、经济和政治三种生成逻辑,社会与经济逻辑互构,形成不良循环,由此决定了社会性与经济性的双重目标:保护老年人的正当权益,促进养老服务业有序竞争、规范发展。现在的监管内容存在硬监管集中于服务场所条件、居家社区板块内容欠缺、在部门间碎片化分布等缺陷。在社会福利的增进/减损和目标实现程度两个维度上考察监管效能:社会性目标实现较好,体现为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老年人权益受损事件和有隐患的机构设施减少;机构养老的经济性目标实现不佳,市场规模在许可制时期受到准入监管的负面影响,养老机构及床位的数量有所增长,但入住率持续下滑,社会福利损失持续增加。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健康状况作为人力资本的一项指标,对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基于2021-2022年广西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状况调查(local town life conditions survey,LTLCS)构建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有序Logit 模型实证分析健康状况对广西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探讨收入水平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健康状况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并且在加入控制变量后,结果仍具有显著性,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是不完全中介。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丘陵和平原地区,健康状况对山区农村居民的牵福感影响更大,而对于不同的年龄段,6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则受影响程度更大。因此,在乡村撒兴大背景下,要统筹解决广西医疗问题,推进医疗水平协同发展,从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基于 2012—2022 年省级面板数据,将全国统筹初级阶段的中央调剂制度作为准自然实验,探讨中央调剂制度对地方政府征管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央调剂制度降低了地方政府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管强度,中央调剂制度实施后,基金缺口地区存在“压力缓解效应”,基金盈余地区存在“基金收益受损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高、财政压力小和老龄化程度低的地区,中央调剂制度对地方政府征管强度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严征管和降费率改革在中央调剂制度与地方政府征管行为之间发挥调节效应。研究结论为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提供了经验依据,对增强地方政府征管治理能力具有重要启示。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治理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规定”做法其实蕴含着时间政治逻辑,并存在着明显的效率价值偏向。在“职位中心主义”的应然趋势下,应推进编外人员治理的时空政治逻辑转向,外在表征上由人员资历转向工作职序,内在要义上由身份符号转向职位禀性,进而在强调空间政治逻辑中形成编外人员治理的组织空间和区划空间进路策略。时空统一的政治逻辑转向,预示着可通过突破身份疏离突显权能分工,在克服体制内外身份有别的过程中提升编外人员治理水平,从而为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质量的组织支撑。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摘要:在稳步推进健康老龄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有效缓解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下老年人的主观幸福 感十分关键。基于 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检验非正式社会支持对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调节机制,发现受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和政策城市偏向性的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配置失衡,城乡老年人健康不平等问题突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大幅降低。非正式社会支持作为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社交互动、情感慰藉 和经济支持,有效缓解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下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失衡。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应消除城乡政策选择偏好,优化城乡医疗资源配置,加强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建设。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摘要:从理论上解构老年友好型社区的构建路径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命题。老年友好型社区与生态系统理论具有内在的关联性,通过改善社区生态系统能够增进老年群体的福祉。从生态系统的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次提炼文化氛围、制度保障、 社区支助、社会参与、资源禀赋、人际网络等六个前因条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 31 个样本的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水平进行条件组合效应分析,研究发现:单一因素并不必然决定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水平,其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并且各影响因素在实践中具有跨越生态系统层次、实现相互促动的特征;老年友好型社区构建包括"文化引领型" "制度主导型" "内生孵 化型""资源供给型"等四种可行性路径。 各地在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时需要从社区生态的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系统层次关注社区自有条件,通过发挥因素联动作用,把握并动态调整相关经验标准,扎实推进社区养老的实践发展。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摘要:构建新型农村养老模式,不仅有助于应对老龄化危机,还关系到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推进。 农村养老共同体的核心是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场和家庭的优势,共同参与到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当中,形成多中心的养老格局。其内在的逻辑是搭建一个多中心治理框架,通过整合多元主体参与农村养老形成扁平化治理网络,并开展积极有为的治理行动来培育农村养老的自主治理能力,最终构建多中心治理体制,共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农村养老共同体以多中心治理体制为基础,呈现多中心、多层次、立体化和内循环等实践特征,是一种低成本、高福利且可持续的新型农村养老秩序,能为当前乡村振兴的实现以及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推进提供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