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抗日根据地新闻出版事业的历史溯源与重要贡献

    分类: 新闻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15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胶东根据地的各级党组织和社团都非常重视利用报刊作为宣传、组织群众的有力武器。胶东根据地的大量进步书籍被印刷,众多报刊被创办和发行,这些新闻出版物在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宣传并贯彻了党的抗日政策,增强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影响力,有效地抵制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言论,反击了日军的文化侵略。胶东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为中国近代新闻出版史留下了辉煌篇章,其独特的办报刊理念成为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宝贵遗产,对于当今新闻出版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 中国古代旗帜文化的四个向度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9-11

    摘要:中国古代旗帜文化深受诸多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五行学说对古代旗帜的颜色和数量构成以及设置的时间和方位等有显著的影响。专制等级制度的渗透使得旗帜具有极强的政治属性,成为标识身份、区分等级的重要器具。周代礼制和儒家经典的持续作用使得传统旗帜表现出耀眼的历史继承性。以神灵观念为基础的祥瑞文化、宗教灵祇和方术迷信也与古代旗帜建立了密切的关联。这四者共同塑造了中国古代旗帜丰富多彩的文化内蕴。

  • 数实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机制与路径研究——基于全球71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08

    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深化数实融合是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围绕数字产业和实体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尚待构建数实融合的测度方法,亟需探索数实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机制。立足产业间融合关系,本文围绕产业投入规模、产业产出贡献和产业技术投入,提出融合量度、融合强度和融合效度,探讨数实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机制。并利用2011—2020年71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实融合可以显著赋能新质生产力,融合量度的赋能效应强于融合强度和融合效度,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2)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实融合对工业与服务业的赋能效应强于农业,对发展中经济体的赋能效应强于发达经济体,对低制度质量经济体的赋能效应强于高制度质量经济体;(3)中国数实融合发展水平在71个经济体中位列第8,其中融合量度优势明显,但融合强度和融合效度偏弱。进而,提出提升融合量度、强化融合强度和推升融合效度的发展建议。本文从投入产出视角拓展数实融合的测度量化研究,从产业融合视角丰富数实融合的赋能机制研究,并为深化数实融合推动新质生产力提供有益参考。

  • 数实融合的测度方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机理研究——基于全球71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18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数实融合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支撑。围绕数字产业和实体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尚待构建数实融合的测度方法,亟需探索数实融合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机理。立足产业间融合关系,本文围绕产业投入规模、产业产出贡献和产业技术投入,提出融合量度、融合强度和融合效度,探讨数实融合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机理。并利用2011—2020年OECD中71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实融合可以显著驱动经济,融合量度的驱动效应强于融合强度和融合效度,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2)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实融合对工业与服务业的驱动效应强于农业,对发展中经济体的驱动效应强于发达经济体,对低制度质量经济体的驱动效应强于高制度质量经济体;(3)中国数实融合发展水平在71个经济体中位列第8,其中融合量度优势明显,但融合强度和融合效度偏弱。进而,提出提升融合量度、强化融合强度和推升融合效度的发展建议。本文从产业融合视角丰富数实融合的驱动机理研究,从投入产出视角拓展数实融合的测度量化研究,并为深化数实融合推动经济增长提供有益参考。

  • 危害生物安全犯罪刑法立法的理念转型与规范调整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为控制与防范生物安全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应强化危害生物安全犯罪刑法立法的严密性、前瞻性、类型性及体系性。然而,当前我国危害生物安全犯罪刑法立法存在着规制范围不周延、犯罪预防不到位、行为类型化不足及规定过于零散等问题,难以有效遏制危害生物安全犯罪。对此,应立足我国刑法立法实际,着眼各类生物安全风险本身的特点和前置法的规定,在预防性刑法观的指导下,调整部分犯罪在刑法分则中的位置,前置刑法介入犯罪的节点并完善相应犯罪的主体、行为方式及法定刑。

  • 我国刑法死刑适用标准的体系解释——兼与冯军教授商榷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提交时间: 2024-08-28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死刑适用标准”的把握依赖于对罪行极其严重的“罪行”、罪行极其严重的“极其严重”、“必须立即执行”与“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等问题的正确理解。而冯军教授针对上述问题的阐释有悖于刑法教义学所倡导的体系解释。从体系解释出发,“罪行”应仅仅指行为的客观危害,而不应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极其严重”应指犯罪性质特别严重的犯罪行为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结果(后果);“必须立即执行”应包括两种情形:一是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符合“极其严重”的基本标准,且具有从重处罚量刑情节,或者犯罪人的主观恶性明显严重;二是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已经超过“极其严重”的基本标准,且不具备从宽处罚量刑情节,或者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并非明显较轻。“不是必须立即执行”应包括三种情形:一是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刚刚达到“极其严重”的基本标准;二是犯罪分子主观恶性明显较轻;三是犯罪分子具有法定应当从宽处罚的量刑情节或者具有特定范围的酌定从宽处罚量刑情节。

  • 辽代汉人世家与契丹通婚研究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辽代韩、刘、马、赵四大汉人世家均与辽朝宗室和契丹贵族长期通婚,体现了民族交往的过程、交流的范围和交融的程度。双方的持续通婚对辽朝的政权巩固和契丹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不但带动下层通婚扩大了民族交融范围,而且在客观上加强了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认同。辽代汉族与契丹的持续通婚推动了血缘交融,将当时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向新的巅峰,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

  • 论佛教境界的真妄二重性与文学关联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佛学中,境界有真妄净染之别,它们与文学境界均存在密切关联。在文学境界的研究中,应从佛教对境界的整体认知入手,关注妄境的同时更不能忽视佛境。佛学境界对文学境界有着全面深入的影响,它不仅揭示了境界的丰富特性,极大拓展了中国古人的主观世界和精神空间; 而且更重要的是,随着隋唐佛教心性哲学的繁荣,其对心体功能的阐发回答了心与境的诸多根本问题,对心与万法关系的颠覆性革新使现实诸法在得到肯定的同时也为人从妄境到佛境的跃升指明了方法,使佛学境界对文学产生了直接影响。另外,佛教对佛境诸特征的辨识,对体会佛境诸方式的要求,以及在精神内理层面所体现出的对主体性的高度赞扬,均与文学境界说存在高度相似性。古代文论中境界的由来亦有着深厚的佛学渊源。

  • 西方“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背后的文化基因研究——兼论对中国的警示意义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7-26

    摘要: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本质上是一种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并服务于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的文化策略,它是由二元论、个人主义、西方中心论、西方普世价值观、消费—物质主义、社会等级思想等西方社会文化基因共同塑造的结果。这些思想观念紧密结合,相互渗透,我们在引介时需慎重对待,同时应引以为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诸多优秀美学精神。

  • 扶养负担、禀赋效应对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基于有调节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山东、河南782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扶养负担对农户土地转出的直接影响,并分析禀赋效应的中介效应及非农就业的调节作用,以此系统探析扶养负担对土地转出影响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扶养负担对土地转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禀赋效应在扶养负担与土地转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非农就业能够削弱扶养负担对禀赋效应的正向影响,从而有利于促进土地转出;从扶养负担结构看,老龄化负担对土地转出的抑制作用强于抚幼负担,禀赋效应的中介作用在抚幼负担与土地转出之间更明显,非农就业能显著缓解抚幼负担对禀赋效应的影响。据此,应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并加大对农户本地非农就业的扶持力度,以帮助农户实现非农就业与照顾家庭的兼顾,从而更有效地降低土地劳动承载功能及就业保障不可替代性,缓解农户的土地禀赋效应并促使农户转出土地。

  • 短视频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变革研究——基于社会记忆的视角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在媒介的视觉转向背景下,短视频成为新型的记忆媒介,创设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场域。短视频在民族间的在场想象、民族认知的重构、民族情感的共享三方面产生了意义建构。本研究从此三方面解析遥想记忆、流动记忆、共享记忆,探讨短视频从社会临场感建立到情感共同体的记忆沉淀“物”的历史重现与“魂”的精神传承,完成了社会临场感的建立和当下意义的策展;瞬时位移的流动和网络公共领域的群体参与,完成了民族间认知结构的重塑;情感叙事样态和审美共鸣,完成了民族间的同理、共情和跨文化艺术沟通。

  • 互联网发展环境下多维教育对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构建互联网发展环境下多维教育影响农户 IPM 技术采纳行为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利用猕猴桃主产区陕西和四川两省686份种植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熵值法从互联网渗透度和互联网使用度两个维度构建村域层面的互联网发展环境指数,探讨互联网发展环境在多维教育与农户 IPM 技术采纳关系中的作用。研究表明:(1)多维教育(学历教育、互联网学习)各维度均能直接促进农户采纳IPM技术;(2)互联网发展环境降低农户IPM技术采纳过程中对学历教育的依赖性,但显著增强默会知识和互联网学习在其中的积极作用,在处理学历教育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研究结论依然具有稳健性;(3)进一步地在考虑种植户规模异质性基础上,互联网发展环境对小规模农户学历教育影响IPM技术采纳的弱化作用更为明显,对大规模农户互联网学习影响 IPM 技术采纳的强化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建议政府持续改善农村教育基础环境,积极探索和创新多维教育体系,增加农户技术知识和经验积累,进而促进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

  • 重污染企业如何实现高水平环境响应?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重污染企业实施积极环境响应行为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 企业环境响应具有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如何通过不同要素组合来实现高水平环境响应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本文构建重污染企业环境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从动态视角探究 2012—2016 年和 2017—2021 年两个时期中国 82 家重污染企业实现高水平环境响应的可能条件组合及动态演进逻辑。 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环境响应的驱动路径在 2012—2016 年存在两种构型,在 2017—2021 年则存在四种构型;高管环境注意力在推动企业实现高水平环境响应方面发挥着较为普适的作用;环境规制压力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而企业行为由外在压力下的被动响应转变为多重动力下的主动作为。 本文的研究结论拓展了企业环境响应多因素动态联动机制的相关研究,对重污染企业环境响应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