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应用经济学评论》
摘要:无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环保督察的政治背景下,基层政府的组织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表现为基层政府环境治理的“共谋”结构被规制,环境治理上升为基层政府的中心政治任务.通过对山东省Z镇“污染搬迁”的案例研究发现,基层政府的环境治理嵌入到多重组织逻辑———完成任务逻辑、资源约束逻辑、避责逻辑和公益逻辑的复合作用之中,表现为“拼凑策略”和“目标 嵌套”的行为样态,基层政府的环境治理呈现为被动性、摸索性和权变性。作为高位权力的环保督察虽然调适了基层政府的组织环境,使环境治理成为基层政府的强治理事项,但基层政府“赋责不赋权”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基层政府应合理调整环境治理权责分配机制,建立程序公正和公众赋权的环境治理体系,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的格局,以真正 推进基层政府环境治理的现代化。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鲜明品格。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将马克思主义农政理论与中国国情、农情有机结合,旨在破除西方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话语迷思,探索通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新发展阶段须构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耦合传导机制,探寻村社集体现代性转化和小农户组织化方案,同时立足县域城乡融合,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内生为源、外生联动式发展,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爱社会多元协同,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保障。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农村发展转型提供了全新选择。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实证分析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协调度及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水平整体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其空间格局具有“东高西低”的特征,且这一特征日益弱化,但南北差异不断扩大、“南高北低”的特征日渐凸显;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也展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协调度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其中西部地区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率为2.00%,东部地区增长速度最慢,年均增长率为1.07%;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协调度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其中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且呈现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延伸的态势;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且其空间聚集程度呈现减弱趋势;低-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地区。据此,建议差异化制定乡村振兴策略,构建城乡区域均衡发展体系,形成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间科学有效的互补机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摘要:以2003—2020 年中国262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 基于“全国文明城市” 评选的准自然实验, 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剖析城市品牌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 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城市品牌建设能够提升绿色经济效率。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 研究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 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城市品牌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在地理区位较优、品牌依赖度较高及品牌相对稀缺的城市更加明显。机制分析结果表明, 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城市品牌建设能够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强化环境规制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绿色经济效率。研究结论为充分识别城市品牌建设效应及拓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启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8-23 合作期刊: 《新金融》
摘要: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历史上的数次工业革命均是始于科技创新,成于金融发展。当前,我国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亟须构建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此,利用金融手段实现资源的跨期、跨部门配置是助力科技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举措。本文基于国内外关于科技金融的研究成果,首先,辨析了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的概念;其次,评述了学术界关于科技金融的定义,并评析了金融市场结构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再次,梳理了关于科技金融实践的学术研究成果;最后,分析了科技金融领域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建议未来应进一步加深关于科技金融内涵、科技金融定位及科技金融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土地托管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土地托管亟待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推进。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在土地托管理论方面处于整体指导地位,实体主义是土地托管的价值引导,新古典/新制度经济学是土地托管的效率保障,后现代/后结构主义是土地托管的反思取向,生计框架则构成土地托管的底线思维。土地托管的五大理论不是无序的理论杂糅,而是呈现出一核多元的理论互构形态。未来土地托管理论研究应保持对土地托管多元化实践的包容心态,自觉应用多元理论指导土地托管实践,同时须根据实践变化不断提炼中国土地托管的基础理论,传播中国特色土地托管经验,提升土地托管理论范式的国际话语权,形成土地托管基础理论和现实实践的“大循环”。
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电影导演面临生存挑战,需要导演在被动接受中主动适应。电影工业美学导演维度的研究也需要在人工智能时代“接着讲”。秉承“人机一体”的创作观,并以此观念构思作品,应该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导演观。探索一种人工智能“算法内生存”的创作路径,应该是人工智能时代导演的创作方向:一方面,导演在遵循作者情感的同时,必须尊重人工智能的数据理性,进而在感性、情感与理性、数据之间折衷、平衡:另一方面,导演在积极发挥创造性想象的基础上,必须合理利用人工智能高效完成人类指示的底层机制,进而在借助数据算法、人工智能实现想象的同时,不断扩展想象。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8-09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摘要:作为中国民主实践创新的独特标识与政治表达,民生民主具有特定生成逻辑、重要的类型学拓新意义与显著发展优势。在人民中心思想引领、民生与民主功能互构、美好生活目标驱动同向发力的共同作用下,民生民主得以生成并趋向完型。民生民主是生发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实践的新型现代民主,具有显著的发展优势,有助于维权与维稳深度耦合,持久有效地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有序扩大政治参与,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民生民主深化进阶不仅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实要求,也是迈向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应然之举。走好中国民生民主行稳致远的优化完型之路,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持续推动民生实事民主化治理,引导有序扩大实质性政治参与,发挥数智技术的赋权增能优势,完善民生民主的深化发展机制。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7-26 合作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华文化复兴根基在于乡村文化振兴。从乡村文化自觉开启到新时代乡村文化自强的递进式逻辑转化中,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乡村文化振兴相互呼应,揭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规律性认识,达成对乡村文化振兴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有效回应了“乡村文化何以强”的时代命题。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逻辑集中表现于乡村文化领导论、乡村文化立场论、乡村文化自信论、乡村文化激活论、乡村文化系统论和乡村文化保障论的体用贯通,明确了乡村文化振兴的责任担纲、价值立场、文明基础、内生动力、要素融通和工作布局,构建了“第二个结合”性质的乡村范式。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实现进路须从夯实党的乡村文化领导权、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动农耕文明现代转化、巩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阵地、构建乡村文化发展共同体和健全乡村文化制度体系等方面着手,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基础。
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提交时间: 2024-07-04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电影导演面临生存挑战,需要导演在被动接受中主动适应ꎮ,电影工业美学导演维度 的研究也需要在人工智能时代“接着讲”。 秉承“人机一体”的创作观,并以此观念构思作品,应该是人工智能时 代的导演观。探索一种人工智能“算法内生存”的创作路径,应该是人工智能时代导演的创作方向:一方面,导 演在遵循作者情感的同时,必须尊重人工智能的数据理性,进而在感性、情感与理性、数据之间折衷、平衡。另一 方面,导演在积极发挥创造性想象的基础上,必须合理利用人工智能高效完成人类指示的底层机制,进而在借助 数据算法、人工智能实现想象的同时,不断扩展想象。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能源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和关键资源,推动能源系统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建全球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首先,从“新”和“质”的先进性剖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表现形式,提炼出能源系统新质生产力的定义;其次,从科技创新的革命力量、要素配置的创新活力、产业转型的重要支撑三个方面解析新质生产力的驱动理论逻辑,进一步构建能源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框架;最后,以新能源新兴产业的发展应用为例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价值。研究发现,培育和发展能源系统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以颠覆性技术为锚点,优化新质生产要素的配置,依托现代信息网络、通信技术、数字资源等技术手段,聚焦重点能源领域产业转型升级,做强新能源、锂电池、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能源领域 新质生产力,让能源系统更加“坚韧”。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13 合作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摘要:深入理解中国机构改革的驱动因素和变迁逻辑对总结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效和宝贵经验,巩固机构改革成果意义重大。本文以改革开放后1982—2018年启动的八次机构改革为研究样本,聚焦到微观机构,实证探究机构改革的驱动因素和变迁逻辑。结果表明,国家战略是驱动机构改革的重要因素,与特定时期国家战略相关的机构更可能面临改革。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社会需求也成为触发改革启动以及影响改革程度的重要因素,尤其在2003—2018年的四轮机构改革中,社会需求既能直接触发改革,又能通过影响国家战略推进机构改革。这反映了政府对社会需求的回应由早期的战略层面对接逐步转向通过改革主动应对,社会需求直接进入改革议程。另外,除机构下设司局数量外,其他机构内部特征因素对机构改革的影响很小,而财政供养人数增长过快、经济增长乏力会触发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城镇化对机构改革的影响则由正向引导转向反向倒逼。控制时间和职能类别固定效应以及采用多重插补方法进行重新估计,发现结果是稳健的。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机构改革的理性认识,还能为日后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参考。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提交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使用2008—2020 年 A 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 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促进企业绿色创新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 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行业的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其成本粘性的影响效果更明显。 本文的研究证实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积极作用,将这一重要因素纳入成本粘性动因的分析框架,能够助力企业实现环境治理与成本管理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