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摘要:钢铁行业是工业能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是我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目前,我国钢铁行业能耗和碳排放水平较高,核心问题在于工艺和能源结构不优。推动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应以结构性脱碳为核心,统筹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数字化赋能、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打造,多措并举、协同发力。加快推进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路径为优化调整钢铁行业结构、实施行业用能低碳化替代、推进重点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创新行业减碳政策机制、提高行业数字化管理水平和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等。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9-20 合作期刊: 《创新与创业教育》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国家明确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能源、环境、经济等交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日益迫切。“双碳”目标的实现对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体系、培养复合型“双碳”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高校相关领域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双碳”人才需求特点、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湖北工业大学能源经济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教学教改实践为例,对基于OBE 理念的“赛教融合”模式下“双碳”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提出将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抓手,通过线上线下整合、教学模式创新和校企合作深化三种途径不断强化教学与竞赛的有机融合,形成“师生参与—项目转化—竞赛获奖—反馈激励”的 “赛教融合”体系,培养符合“双碳”目标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1
摘要: 促进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对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以及“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 2022 年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户兼业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有显著促进作用,推动农村能源消费结构逐渐由以生物质能源为主向以商品能源为主转变。进一步机制分析显示,农户兼业通过提升家庭收入及优化收入结构、土地资本挤出、人力资本挤出和生态自觉性提升促进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此外,农户兼业促进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存在代际、兼业地区和行业差异。因此,提出进一步破除城乡资源流动壁垒,完善农民工省外流动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农户生态自觉性;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民收入量、质提升的对策建议。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提交时间: 2024-10-29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目前关于“双碳”的各种讨论,大多从理念与方向上去谈,而很少涉及产业层面的目标实现路径。论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全新解构“双碳”目标下中国产业网络的关联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论为:中国产业间关联关系具有相对稳定性,产业间分工逐渐深化,溢出效应明显。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占比分别为1.75%、61.85%和36.40%。占据重要地位的“碳节点行业”是4个生产性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和5个资本密集型产业——化学产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金属制品,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网络中第一板块与第二板块是中国产业网络的“动力源”。7个外生属性因素具有显著性影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政策切入点。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26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经济规模与碳排放协同引入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测度中,刻画中国市域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水平及区域差异,采用核密度估计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的动态演化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和“东强、中次、西弱”分布格局。②低碳经济协同效率呈现多极分化趋势,多数城市的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水平有所提升,但各地区间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绝对差异增加。③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干预是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文章最后从加强顶层设计、树立“区域标杆”“精准施策”以及加强区域合作方面提出了提升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的政策建议。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3
摘要:本文以“双碳”目标为背景,构建了中央政府、本地政府和邻地政府间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揭示创新、选择和扩散机制在环境规制政策演化决策中的作用。通过空间杜宾模型与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本文从地理邻近性和经济条件差异的角度,实证分析了不同规制强度地区间的政策溢出效应及地方政府的策略选择,探讨了中央与本地、邻地政府在“双碳”目标下的环境政策互动及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政府的环境规制压力显著推动了地方政府的碳中和行动,但经济差异倾向于阻碍政策模仿,促成逐底竞争;而地理邻近性则增强了区域内的政策协同。异质性分析显示,中西部地区及长江中游、关中等城市群更倾向于协同合作,而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和东北地区独立决策倾向更强。实证结论验证了三方博弈模型的稳健性,指出当前政策在规制强度、区域协调和经济差异缓解方面存在的潜在优化空间,为双碳目标下的政策完善和区域协同提供了实证支撑与理论依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09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实现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高效转换是我国经济是否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造业作为国内实体经济的代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根基和命脉,其绿色转型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首先,本文明确了绿色转型的概念,提出了建立指标体系需要遵守的具体原则;其次,选取绿色观念转型、绿色创新转型、绿色投入转型、绿色生产转型和绿色排放转型几个维度来构建河北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加权得到河北制造业绿色转型程度指标,以期为河北制造业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理论探索和创新支撑。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9-10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我国自提出“双碳”目标以来,绿色金融已成为推动我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不仅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前沿。文本分析作为能够将非结构化数据量化为文本语言特征指标的重要工具,已广泛应用到经管领域。本文通过梳理绿色金融政策和绿色金融市场的文本分析应用进展,结合其他领域的文本分析应用,提出绿色金融领域的研究参考,并对未来的潜在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存在相当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新质生产力将以强大动能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人工智能的应用是新质生产力赋能“双碳”目标的重要体现。人工智 能将推动低碳技术要素的升级变革,促进相关知识要素的丰富发展,纳入并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关键作用,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协同配置。当前,使用人工智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面临潜在挑战,如计算密集型人工智能导致相关碳排放迅速增长、数据要素的流通渠道不畅、数据伦理问题尚未得到高度重视、部分关键人工智能技术仍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存在一定的“产-学-研”链条脱节风险等。因此,需要推进计算密集型人工智能绿色化,加强相关排放的检测与核算;加快建设数据要素市场,统筹考虑数据流通与数据安全;建立并完善数据伦理相关标准规范和审查机制;加快推进关键人工智能技术的 研究攻关;着力推进“AI+双碳”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环境信息公开是我国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改革的重点领域,也是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制度建设的重要立足点,对我国“多元共治”环境治理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公众参与、污染治理、技术创新和制度环境等视角系统阐释了环境信息公开的“双重红利”,并基于长江经济带相关数据进行验证,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经济带环境信息公开具有显著的双重红利效应,这种效应在不同地区存在异质性,并存在一定的空间效应;(2)长江经济带环境信息公开对碳排放存在抑制效应,同时碳排放约束政策对环境信息公开具有调节效应;(3)环境信息公开有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经济与环境两大系统之间有序的协调统一;(4)长江经济带环境信息公开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和制度环境等中介机制实现双重红利效应。这些结论为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提供了经验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双碳目标的设定与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的正式开市,意味着制造业需要转型升级来降低企业生产运作时产生的碳排放,企业也需要绩效指标来进行绿色环保的生产运营,同时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利益与绿色发展统筹兼顾。因此,本文基于企业经济、研发技术、减排效益三个维度建立碳绩效评价体系,以柳州钢铁为例,通过新建立的碳绩效指标总结企业2013—2021年的企业经营状况与碳减排表现,从三个维度分析柳州钢铁的碳减排进程,研究数据表示柳州钢铁的碳绩效评分上升较为稳定,只有2015年全国钢铁产能过剩导致钢铁企业经营状况变差,对研发技术和碳减排效益重视程度降低。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制造业企业在双碳目标的压力下更好地保持经济发展,并达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为国家完成双碳目标奠定基础。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提交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数字经济作为新型经济形态,是全面驱动绿色经济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引擎、新动能。本文基于中国282个城市2013—2022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并检验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不仅显著推动了本地区绿色发展的水平提升,助力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还对周边地区的绿色发展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空间知识溢出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此外,数字经济的作用还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在东部地区对绿色发展产生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建议政府进一步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意愿,同时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全面畅通数字经济促进绿色发展的传导机制,最终有效促进中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仅供参考。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双碳”目标不仅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实现“双碳”目标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只有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才能正确认识其中含义并有效推动相关实践,进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据此,有必要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双碳”目标特征及要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从而丰富并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内涵。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提交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现代流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基础性作用,随着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流通环节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节点,也在飞速发展。然而,传统的流通体系对资源的消耗很大,不仅导致商品本身的资源浪费,对环境也造成一定污染。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渗透在各个领域,文章在阐述数字经济赋能现代流通体系绿色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探讨双碳目标下数字经济赋能现代流通体系绿色化发展。研究发现,当前现代流通体系绿色化发展水平较低,数字化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流通业绿色发展表现出色,相对落后地区的流通业绿色发展则进展缓慢。结果显示,现代流通体系绿色化发展水平主要受数字经济、技术市场成交额、对外开放水平等影响,仅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实施,包括银行机构和债权人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低碳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愈发关注。碳信息披露是否影响债务融资成本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碳信息披露、企业收益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作用机理,提出碳信息披露与债务融资成本呈负相关关系,且企业收益在其中起中介作用的研究假设,并使用逐步回归法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企业为了更好发展应积极提高碳信息披露的主动性以及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政府需持续加强对碳信息披露的监督管理,以保障银行机构及债权人利益。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在绿色低碳环保发展中,“双碳”战略是基础保障和抓手,也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和途径。而数字经济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力推手,同时还是实现产业化升级、技术创新效应、生态惠普效应,实现低碳排放、提升能源利用率,以及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我国三大产业实践发展中,低碳减排的发展潜力并未得到充分挖掘,需要对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升级。所以,要在数字经济发展所创造的机遇之下,将“双碳”作为重要指导,打造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和探讨了以“双碳”背景下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发展,阐释了“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的逻辑耦合性发展,以及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发展的价值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绿色低碳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低碳发展与绿色转型成为未来半个世纪国内社会经济体系发展的主旋律,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对企业的ESG表现及披露有了更多关注。本文通过获取2019―2022年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数据,在Wind平台获取其对应的ESG评分数据,以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为行业分类标准,将2019—2022年的Wind ESG评分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模型进行回归,对ESG评分与股价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以期探究不同行业之间ESG评分与股票收益率的差异,为投资者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投资建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在提倡绿色发展的当下,有关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日渐增多,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绿色创新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首先,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内涵,归纳了当前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测量方式;其次,梳理了环境规制的定义、对主要的环境规制工具进行了归类;再次,综述了当前学者关于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几种不同观点,以及研究中所存在的地区和行业异质性;最后,回顾了当前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的不足之处,并针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法学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提交时间: 2024-04-26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气候资源地方立法是中央立法的重要补充,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加强气象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梳理总结我国现有的气候资源地方立法,以20部省级地方立法为样本剖析发现,气候资源地方立法已取得一定成效,立法定位逐步清晰,制度框架逐渐形成,监管机制不断健全。同时,仍存在立法理念滞后、基础概念不清、同质化问题突出、重点制度有缺漏、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应适时更新立法理念、构建统一的上位法依据、积极转变立法思路以及提升地方立法质效,有效增强我国气候资源地方立法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发挥其应有的制度功能,促进气候资源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区安徽省和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产业发展及治理水平等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试点区建设对“双碳”目标达成的影响以及不同中介变量对目标达成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受到政策冲击后,安徽省和江苏省的碳排放总量与强度的效应曲线明显低于合成省份,说明新型城镇化试点区建设显著降低两省的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在作用机制检验结果中,环境规制和生态碳汇效应对两省试点区建设的正向影响大于其他省份;科技创新机制对两省试点区建设的影响小于其他省份,而非是负向影响;两省试点区在设立之后的能源结构优于其他绝大多数省份。据此,建议建立并优化环境治理规范体制,重视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所带来的“固碳”效应,通过推动“低碳-零碳-负碳”生产科技创新的方式,不断优化能源结构,以期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