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形式逻辑一词来自康德。康德对形式与内容的区分影响深远。康德关于形式与内容的区别可以有一种新的解释:所谓形式,指与逻辑常项相关的表达式;所谓内容,指与非逻辑常项相关的表达式。康德在自己的思想中有这样的认识,但没有完全说清楚。日常认识、科学认识的表达是有内容的,哲学认识、逻辑认识的表达也是有内容的。澄清这个问题,逻辑上涉及句法与语义的区别,语言上涉及语言和语言所表达的东西的区别,以及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康德的先验逻辑,有助于学界更好地认识所谓形式与内容的区别。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形式批评学派对经学文本的语言细读和文类分析,与形式主义美学和新批评派相呼应,其审美 论立场和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之于我国古典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古典经学阐释传统下, 基于文本的可靠性和文类的稳定性,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阐发和穷究文本形式审美观念之发生与发展, 以及文本与历史生活背景的复杂互动关系,正是此种形式批评视野的核心价值之所在。同理,新世纪以 来欧美学界以新形式主义观念为代表,其呼吁“审美论回归”的理论主张,对于反思我国古典文论的当代阐释过程中所存之弊端亦不无裨益。实际上,以诗文评点和诗文格法著作为核心的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传统,本即可以说是一种“关于古代文学的理论”。其重在“标举章法句法”、“就诗论诗”,正是一种以文本 细读为中心的形式批评实践传统。此种形式批评知识范式与言说传统,与古代道德批评和历史批评的强 势相比,实是一种内在和基础性的话语资源,对古代文学创作具有直接的阐释有效性和贴切的教学实用性。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一直是对立统一、相互包容的,在摄影创作中也不例外,20 世纪的“堪地派”的摄影作品以内容为主,展现人们身边的细节,而超现实主义摄影则更强调形式,追求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无论形式还是内容,最终都要相互结合,为艺术自身的价值服务。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马克思资本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意识和阶级意识,深刻体现在《资本论》第一卷“商品”章关于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的考察中。马克思关于价值形式、货币形式和商品拜物教的历史考察,阐明了经济的社会形态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历史性区别;揭示了人们的劳动的社会关系采取物的关系的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和基本特征;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把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看成永恒的自然形式和自然秩序的非历史观念和阶级本质;展望并绘制了社会形态从人的物化的商品形式向人的自由联合的社会形式演变的历史趋势。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中国工笔画经历了传统工笔、写实工笔和当代工笔的发展过程。当代工笔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接受了西方写实造型思想和“现代水墨”的创新观念,到新世纪形成了中国工笔画的现代转型。当代工笔画在创新形式上,接受西方造型观念中的构成、透视、色彩、光影、媒介等方法并应用到当代工笔画的创作中去。当代工笔画在创作语言表现上出现了“新工笔”现象,他们追求水墨媒介形式的表达,追求画面唯美效果的表达。中国当代工笔画实现了从过去注重笔墨语言表达到当代注重水墨媒介形式探索的转化。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6-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中国工笔画经历了传统工笔、写实工笔和当代工笔的发展过程。当代工笔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接受了西方写实造型思想和“现代水墨”的创新观念,到新世纪形成了中国工笔画的现代转型。当代工笔画在创新形式上,接受西方造型观念中的构成、透视、色彩、光影、媒介等方法并应用到当代工笔画的创作中去。当代工笔画在创作语言表现上出现了“新工笔”现象,他们追求水墨媒介形式的表达,追求画面唯美效果的表达。中国当代工笔画实现了从过去注重笔墨语言表达到当代注重水墨媒介形式探索的转化。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9-02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在中国当代书法的探索中,到了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两股潮流,一方面是传统书法的回归,另一方面受日本书法“物象论”和西方后现代主义影响而开始的“现代书法”探索。在当代书法的创新探索中和中国的当代艺术一样,注重观念性、形式性成为书法创新发展的潮流。在中国当代书法的创新发展中,出现的“墨象派”、抽象书法、流行书风、丑书现象、学院派书法等都是书法艺术在形式上的探索。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提交时间: 2024-05-11
摘要:由于书面语符号形式文字的概念一直以来是一个热点问题,与之产生的汉语本位之争也是国内学者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依托生成语言学相关理论,提出书面语“形+词/语素”的形式为语位,并提出语位是书面语的符号,接着我们通过对语言生成机制的再研究,提出了语言状态机制的运行方式,并提出认知态、形体态概念,以此提出语位是语言形体态与语言认知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指称功能的激活与使用后,来完成语言储藏传递的语言单位,并与之建立了语位化理论和汉语语位化理论及其相关标识。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4-28 合作期刊: 《求是学刊》
摘要:卡西尔对新康德主义传统的继承与超越问题是卡西尔研究的重要范畴,然而这一问题需要在观念史的维度上进行梳理。哈曼、赫尔德与洪堡特对康德哲学中的语言缺位问题展开了批判,强调了语言对于人类精神的重要性。其中,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是康德观念论原则在精神科学中的具体实现。卡西尔高度评价了洪堡特对康德先验方法的坚持与运用,并基于这一原则构建了自己的符号形式哲学体系。他从洪堡特的语言哲学中发现了对康德哲学进行扩展与超越的可能性,这促使他把先验方法运用到语言之外的其他文化形式中,进而从理性批判走向了文化批判。在上述意义上,卡西尔延续并发展了德国观念论中的康德-洪堡特传统。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08
摘要:100年前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的最初实践。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代背景特殊,影响因素复杂。关于如何合作,当时提出过三种形式:党外合作、党中有党、党内合作,能够采取何种形式取决于具体历史条件。中共召开三大,决定以党内合作形式实现国共合作,是国共实力对比的真实反映,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共产国际指示,也是中共对国民革命、对国民党认识的新变化所致。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以政党合作为基础实现了革命民众大联合,有力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这段历史对于坚持怎样的统一战线原则才能真正维护统一战线和推动革命发展,提供了深刻启示。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本文依据文化传播的适应理论,研究丝路艺术在丝路文化传播中呈现的表现规律。提出丝路艺术是文化传播信息处理的重要载体,明确艺术形式的符号性特征及其在文化传播中的媒介作用,通过建筑、雕塑、器物、图像等艺术案例分析丝路艺术的演进历程和文化融合的特征表现。以传播学、符号学、艺术学等交叉视角研究文化传播中丝路艺术的文化适应规律,为丝路文化传播中的艺术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摘要:“形式规定”是《资本论》手稿中的重要方法论范畴,是“物质规定”和“本质规定”的辩证统一,体现了经济唯物主义的原则。经济范畴的本质关系并不在现象世界中显现,而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因此不能将“物质规定”与“本质规定”混为一谈。资本作为生产关系的本质规定受到物质载体的多重遮蔽,形成了载体形式对实质内容的层层包裹,资本的复杂形式规定使其成为一种神秘性的存在。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只有站在“形式规定”的方法论高度,才能揭示“生产关系的物化”对本质关系的遮蔽,洞察“物的人格化”所导致的主客体关系的颠倒,从而把握资本所特有的悖论性和自反性。只有通过资本的悖论性存在,阐释资本运动中生成的机器悖论、劳动悖论、贫困悖论、人口悖论和生态悖论等多重悖论,才能深化对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的认识。资本的悖论性和自反性最终将走向对自身的否定,因此必须发挥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有效实现对资本的规范、引导和驾驭。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7-05
摘要:20世纪初, 杜尚的《泉》引发了现代艺术史上关于“何谓艺术?”的争论性事件,它导致艺术的形式结构和传统美学观念之间遭遇前所未有的分离。本文围绕艺术的核心概念,试图从艺术史与美学的角度深入探讨《泉》的创作观念、物质媒介、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进而阐明《泉》确立了现代艺术审美的视觉形式之叙事框架。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4-15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习近平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文中首次提及“生产函数”,并要求革新生产函数。函数本身是一种关系,但生产函数并不等同于生产关系,强调对自然界的外指性。广义的生产力对应着生产函数,并且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即使在狭义的技术性生产力定义中,生产关系也是不同层次的生产力的整合中介,进入生产力的形成过程。类比“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律)”,本文引入“生产力第一运动定律”:生产力保持原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本文发现: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处于常态互动交往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处于相互锁定的非常态时,生产关系的变革创生新的生产力。对于“资本”这一重要的生产关系,本文依据马克思的分析判定资本的“生产要素性”具有间接性,不能在生产函数中与直接性的劳动和物质要素处于并列位置。本文还对生产函数的建构进行了方法论上的思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4-08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商品价值从而劳动时间在货币上的独立表现,给社会生产施加了货币约束,它的边界随着货币形式与货币数量的内生发展持续变化,表现为货币金字塔为了适应商品流通和资本积累动态进行的扩张与收缩。国家承担着维护货币品质和货币流通、规训货币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马克思主义认为,对货币政策机制及其效果的考察需要区分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货币与信用、正常时期和危机阶段、货币危机不同类型等结构性因素,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原理与有效性也不尽相同。然而,社会生产的货币约束和货币关系的固有矛盾绝不会因为货币形式、数量的发展和国家货币政策的干预而消除,它们为货币改革设定了天然界限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1-04
摘要:我国 国有企 业 的 改革有着 自己 的逻辑和特点: 从 形式特征上说, 它 是公有制“ 外加” 市场 经 济 ;从理论逻辑上说, 它是释放 国有企业 的活 力、 落实社会主 义 生 产 目的 的 必 然 要求 ; 从 实践 目 标上说, 它是 以 改组 国有企业 的结 构和功 能 为 中心, 调 整国 有经 济的整体布局和 结 构, 以 全 面建立 包括完备的 宏观调控体 系在 内的 统一、 开放、 竞争、有序的现 代市场体 系。 这样一 种格局, 鲜明 地反映 了我 国在公有 制 为 主体、 国有经济控制 国民 经济命脉的条件下, 自觉由计划经 济体制 向市场 经济体制转 变的历 史性特征。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通过恩格斯提出“理论思维”论题的原初语境分析可以辨明,恩格斯明确地把“理论思维”基本工具界定为“形式逻辑与辩证法”,其所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对于形式逻辑与辩证法(辩证逻辑)互补融通机理的深刻认知。基于现代逻辑的长足发展而把握这种互补融通机理,需要对辩证逻辑的两个经典论点予以辨析与改进。 这对于在新时代条件下坚持以“系统观念”为标志的科学思想方法和辩证逻辑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功能。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0-29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部署要求,具有确保反腐败格局中职能责任的依法履行、确保反腐败法网密织及流程贯通、确保反腐败执法司法公平公正的时代价值。推进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亟需从理论上回应“结构平衡说”“监察中心主义说”等学术争议。其一,构建以监察执法为主导的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结构形式。应当从反腐败格局中的职责定位来深刻把握腐败治理与社会治理在刑事诉讼领域的差异,深刻把握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政治逻辑。其二,明确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主体责任。该主体责任是建立在监察机关履行反腐败法定职能基础之上的监察机关与审判、检察、公安及相关执法特定机构和人员所承担的法法衔接职责和义务。其三,完善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主要包括监察机关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与审判机关的协调配合机制,如证据审查认定、审判信息通报配合等,以及与检察机关的衔接机制,如重大疑难案件提前介入、案件移送等,其要旨是通过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的配合制约,确保反腐败执法司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9-19 合作期刊: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优化路径,可以从语境、内容、形式和主体四个维度展开:一是实现宏观语境与微观语境的并重、现实场域和虚拟场域的兼顾;二是实现政治话语学理化、理论话语通俗化、生活话语科学化和网络话语理性化;三是推动话语表达文本化叙事向图像化叙事转换、显性灌输话语向隐性渗透话语转换、工具性媒介向兼顾意义性媒介转换:四是推动教育者由“灌输者”向“沟通者”“传播者““把关者”转变,受教育者则由被动的“接受者”向自觉的“传播者”转变。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26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研学旅行作为“旅游+教育”新型旅游模式下的旅游业热点,在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RMP分析法对三亚研学旅行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三亚的研学旅行正持续发展,但由于教育属性和旅游属性的分离,三亚的研学旅行产品存在研学特征不明显,形式大于内容;研学产品类型较少,品牌不突出;研学产品体系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研学旅行保障机制 不完善,安全感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从产教融合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产教融合,深化育人目的;立足优势,丰富产品供给;深挖内涵,提高产品质量;构建机制,规范安全保障等对策建议,并尝试设计具有三亚地方特色的研学旅行产品,为三亚的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以期推动研学旅行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