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蜀符号中的“梭形S纹”探义

    分类: 考古学 >> 考古学 提交时间: 2024-08-29

    摘要:“梭形S纹”是东周时期分布较广的一种纹饰,被引入巴蜀符号系统后,由纹饰转变为符号,成为巴蜀符号系统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梭形S纹”演变逻辑的追溯,确认其应为龙纹的简形。尝试以龙的意涵对其与手心纹、栅栏纹等多种符号的组合意义进行试析。

  • 比类: 汉语思维与传统文学批评的过程性特质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5-20 合作期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比类即古人谈艺论文时常随文取便,援引与文学无涉的领域描述创作鉴赏过程,并用多领域概念展开批评的现象。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或批评方法,更是由汉语造字时的跨类联想所决定的普遍言说方式和致思模式,清代小学家戴震便将“六书”中的比类视为传统比兴批评的基础。因汉语与印欧语中种属明确、层级清晰的表述习惯有本质区别,为了整体把握比类的思维特质,有必要借助“精神科学”对语言与推理逻辑关系的反思,以确认所谓传统文学批评的“零碎散漫”“不成系统”并非缺点,而是更契合于体验过程性的特点,进而强调古文论的研究应回归立足“汉语性”的“总体史”和“过程史”,不再执着于体系建构的“观念史”。

  • 全球文明倡议的理论根基与实践准备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4-1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深刻回答了“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性问题,是中国相继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后所提出的又一大全球性倡议。该倡议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逐步成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人类共同价值等主张日渐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步展现出其世界意义的理论厚土之上,是在一系列以“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代表的具体实践取得丰硕成果后,对世界做出的郑重号召。需不断把握并丰富全球文明倡议的基本特征,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 论新型举国体制在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体制改革中的独特作用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12

    摘要: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首次涉及新型举国体制,对此不应仅作狭隘的理解,需要立足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从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作用进行理解。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更多的是外源性的,应对这类外源性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要给出一系列内源性的具有斗争特质的方案。新型举国体制就是这类能够协同破解新发展阶段改革难题的有效手段,体现在其吻合新发展的性质、有效驾驭资本、耦合协同需求、适应斗争需要。我们已然运用新型举国体制破解了一系列改革难题,需要进一步运用,尤其是在金融领域中展开实践。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出初次低谷的三阶段论证

    分类: 政治学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提交时间: 2024-04-12

    摘要:当前,世界社会主义振兴的苗头初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历史性机遇,但如何走出低谷尚是难题。在曲折发展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曾也经历了一个陷入低谷并走出的历史过程,大约是自1895年恩格斯逝世至1919年第三国际成立这25年,对此进行研究有助于探索如何走出低谷的宏大难题。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以更好地理解考察:第一阶段为1895年恩格斯去世至1900年第二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体现为修正主义理论与修正主义实践登堂入室,国际共运陷入低谷;第二阶段为1900年第二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体现为在修正主义道路下第二国际功败垂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心由西欧向外转移,国际共运坠入低谷;第三阶段为1915年至1919年第三国际成立,体现为列宁在思想上和实践上创造性开辟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并成立第三国际加以推广,国际共运走出低谷。通过三阶段的历史足以证明道路问题决定国际共运兴衰之变,伯恩施坦的根本性危害在于其开辟的道路混淆、圈定了一整个时期的众多社会主义者,无人能在伯恩施坦所划定出的道路中胜过伯恩施坦,唯有列宁发现伯恩施坦视野外的广阔世界存在“另一条道路”,列宁在思想和实践上主动地将其开拓而出,拯救了工人阶级、拯救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今日,“另一条道路”的历史隐喻对期盼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我们,似乎构成了一种熟悉的新启示。

  • 论新型举国体制的马克思主义塑造

    分类: 政治学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提交时间: 2024-04-11

    摘要:新型举国体制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源流与崭新特点,但犹有提升发展的空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需进一步通过马克思主义塑造走向深化。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塑造,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经济构成上由调增长向调结构转变,在现实利益动力上由竞争富裕向共同富裕转化;需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六个坚持”具体贯彻于制度构造;需形成对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现实作用力,助力实现锻造适应人类文明新形态新人的目标,助力实现在普遍的公有制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目标。

  •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概念形成与内在构造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08-07

    摘要:“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我国自主话语体系中的标识性概念,其原始框架建立在“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监督”和“地方执行委员会监督”之上,后历经“党的监督”、“党内监督”表达,2015年被作为一个整合概念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则正式将这一概念上升为全党共识。在这一体系形成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回应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动力,其演化过程体现了渐进与突变相结合的特点,形成路径展现了不同监督类型从独立发展到联合发展的轨迹。在此基础上,“党内监督体系”展现出其独特职能——确保组织纪律与推动党的建设。基于党建国家的逻辑,“国家监督体系”在结构和内容上深受党内监督的影响,这一体系将“党内监督体系”“国家监督体系”以及“社会监督”融为一体,其核心聚焦于加强党的领导,手段在于“体系化”。在这一体系中,党内监督与国家机关监督、社会监督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互补性的监督网络。

  • 数字经济对服务业新模式的实证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成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加快了国际商贸的数字化进程,以数字贸易为核心的国际商贸加快了全球贸易格局的变革。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传统服务业数字化程度逐渐加深,促进了服务业新模式的形成,新时期数字经济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在实证部分,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市及自治区的数据,构建了固定效应模型,在区域异质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我国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对服务业新模式发展的影响,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一定的合理性建议,同时为数字经济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向和途径。

  • 巡察工作“结合实际确定职责”的规范内涵与边界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廉政文化研究》

    摘要:建立巡察制度是全面从严治党下沉至基层的必然要求。鉴于基层政治生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赋予了相关主体一定的裁量权,使其可以“结合实际”确定巡察工作职责,以提高巡察监督效能。但是,“结合实际确定”巡察机构职责的裁量权并非毫无边界,应当由市级党委参照《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对巡察机构职责予以细化规定,以使巡察机构职责与巡视机构职责具有同构性,进而有利于巡视巡察一体化推进。“结合实际确定”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党组织类型、群众反映问题、审计监督获得的线索等,确定的重点内容有巡察内容与巡察方式等。依据体系解释,巡察机构职责不得违背党中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不得违背巡察“政治监督”的定位,不得违背巡察权的性质。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动力研究——以粤东西北地区为例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8-28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当前,职业教育面临数字化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职业教育大省的广东省,在粤东西北地区共设置了20所独立的高职院校,是该省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因此,研究粤东西北地区高职院校教师如何提升现代信息教学能力,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价值。文章以粤东西北地区高职院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并以扎根理论为基础,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等量化和质性研究,得出国家政策、学校治理及教师内驱力是影响粤东西北地区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现代信息教学能力的3个重要因素的结论,并对如何解决教师信息化教学动力提出了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