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新时代铸牢大学生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9-08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推进民族工作的主线,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理论支撑,根植于中华的大一统历史传统,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通过高校、社会和网络主阵地的建设,可以强化大学生群体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丰富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现代文明视域下铸牢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深化与实践构想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7-10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近代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的集体实践中完成了觉醒与强化,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立足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样态,在继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百年奋斗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标志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升华。这意味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形态方面,实现了从自觉到主动的转变;在认同方面,超越了西方主流民族认同理论的“原生论”与“建构论”;在实践方面,开辟了新时期民族认同工作的文化路向。因此,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当从强化目标认同、转变叙事方式、构建文化符号三方面着手。

  • 历史观的边疆进路——以元初赛典赤治理云南为中心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观在“民族构成”与“回家城”两个维度受到解构冲击,导致其理论创新滞后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的需要。围绕该现状,以13世纪政治家赛典赤将行省制度运用于云南,将云南首次成功转型为历史中国的边疆“省城”为例,论证边疆视角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层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由此回应“不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夯实“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形成中华民族历史观的边疆进路。中华民族历史观的边疆进路是指站位于我国边疆空间,深入挖掘各民族在该地区的“三交”史实,从历史—空间视角阐释中华民族与国家疆域是中国各民族通过互动与并存所形成的。以“大历史观”和中原地区为主流的视角不能全面地分析、弘扬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要以回应并解决民族工作实践问题为出发点,积极推动中华民族历史观研究进路与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相适应,彰显去西方中心化的中华民族理论体系构建。

  • 影视人类学研究铸牢共同体意识:必然性、优势和进路

    分类: 民族学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分类: 民族学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提交时间: 2024-07-29

    摘要:作为民族学的分支学科,影视人类学在不同时期的理论与影片创作实践始终与其母体学科民族学命运、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动态紧密相连。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1957-1980年)到最近的《中国节日影像志》(2010—)等国家主导的重大项目,体现着影视人类学与国家重大民族和文化政策之间的紧密互动。本文认为,在新时代,影视人类学应该传承优良传统,立足于自身学科优势,从影像叙述民族团结的共时的自在维度、共时的自觉维度和历时维度,记录、呈现、阐释、传播和保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相互间兄弟般关系的历史与现实,并以此研究和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

  • 严复思想在建设现代文明中的价值意蕴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02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严复作为学贯中西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以爱国兴邦的热情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满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坚定自信,为救亡图存而进行思想启蒙,表现了其作为先进的中国人非凡的见识和勇气,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转型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严复思想立足当时中国的现实问题,形成了关于自然、社会、国家以及世界相互关系的思想主张和治理方略,对今天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言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思想主张方面,强烈的爱国情怀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汇聚精神力量,会通的文明互鉴观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思想启迪,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实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筑牢精神根基。治理方略方面,开放的世界眼光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拓宽视野,启蒙的教育主张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路径启发,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供实践智慧。

  • 饮水思源:水利建设铸牢共同体意识——基于新疆南疆的田野调查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西北民族研究》

    摘要:水资源是影响干旱区民族发展和群体关系的关键因素,生活在新疆南疆的民族群体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独特的生存智慧与饮水思源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边疆地区的水利建设进程加快,惠及各族人民,在改善民生中凝聚了人心。当代水利建设使传统饮水思源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是衔接中华文明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的纽带,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中一个地区和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共同富裕本质要求的体现。这种基于民众日常生活、在群体发展实践中自然形成并不断强化的内在情感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特殊意义。

  • 观念在民国初年的初步发展

    分类: 社会学 >> 民俗学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中华民国的成立,尤其是“五族共和”主张的提出并成为基本国策,促进了“中华民族”这一观念在民国初年的发展。首先,认同和使用这一观念的人增多起来,而且就民国初年人们对其的使用来看,已不再完全是“汉族”涵义,而具有了“中国民族”的涵义,可作中国境内各民族解。其次,对“中华民族”是出于“一元”还是“多元”中华民族是“土著”还是“外来”以及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等问题展开了初步研究,成果之一就是强调各民族“同出一原”,都是“黄帝子孙”并经过几千年的交往交融,已成一族。再次,提出了“合汉、满、蒙、回、藏五大族而成”的“中国国民”“大中华民族”和“新中华民族”一类的观念,这些观念对后来的“中华民族”观念在五四时期的发展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最终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民族”这一观念在民国初年虽有了初步发展但远没有形成,其最终形成的标志是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12月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的发表。

  • 观念在民国初年的初步发展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中华民国的成立,尤其是“五族共和”主张的提出并成为基本国策,促进了“中华民族”这一观念在民国初年的发展。首先,认同和使用这一观念的人增多起来,而且就民国初年人们对其的使用来看,已不再完全是“汉族”涵义,而具有了“中国民族”的涵义,可作中国境内各民族解。其次,对“中华民族”是出于“一元”还是“多元”、中华民族是“土著”还是“外来”以及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等问题展开了初步研究,成果之一就是强调各民族“同出一原”,都是“黄帝子孙”,并经过几千年的交往交融,已成一族。再次,提出了“合汉、满、蒙、回、藏五大族而成”的“中国国民”“大中华民族”和“新中华民族”一类的观念,这些观念对后来的“中华民族”观念在五四时期的发展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最终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民族”这一观念在民国初年虽有了初步发展但远没有形成,其最终形成的标志是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12月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的发表。

  • 共同体认同逻辑的历史演进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4-25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在国家层面建立起最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一统”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历史逻辑,近代共同的伟大斗争催生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觉醒,新中国的探索实践使中华民族结成更具凝聚力的“大家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创造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形态。百年奋斗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解决多民族国家现代认同的新路,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新贡献。

  • 现代文明建设中的青年力量及其审思与建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7-08

    摘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后提出的新概念新命题,为如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具有挺膺担当的现实使命和整体优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接续乏力、角色错位、认同弱化、担当缺席和叙事失语等问题,应该立足整体优势,针对问题审思建构,才能切实凝聚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青春力量,为新文化创新使命做出应有的贡献。

  •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性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6-04 合作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着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更体现着中华民族自身的民族属性。第一,中华文化以自身的突出特性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意涵;第二,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接续探索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新道路;第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性深刻地体现于文明逻辑、实践逻辑与发展逻辑之中,在世界范围内展现了现代化发展探索的中国方案,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

  • “家国天下”与现代文明的秩序精神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5-29 合作期刊: 《哲学研究》

    摘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对“秩序”的思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由于资本主义的周期性危机及其所裹挟的西方宗教的内在矛盾,西方现代文明所构造的秩序形态在本质上是失序的。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符号之一,“家国天下”的秩序安排深度关联于中华文明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通过重塑“家”“国”“天下”的内在结构与意义关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家国天下”的秩序格局焕发蓬勃生机。以“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为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秩序精神呈现了“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群己协调”等特点,从而为克服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之间的现代性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

  • 加强共同体意识研究是当前敦煌学的一项迫切任务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敦煌地区自古以来民族众多,彼此之间长期和平共处。各民族文化交往频繁且各有特色,在吸纳、包容融汇周边各种文化元素的过程中始终以汉文化为主流。各民族在文化上互相认同,以中原文化为崇尚,由“华心”而“归义”,浓缩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既有的敦煌民族史研究侧重于挖掘、整理民族文献,却未将文献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提升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过于注重对各民族历史脉络的梳理和历史现象的描述,忽视了这种发展趋势在敦煌各民族共生发展中的内在逻辑,缺乏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念。当前迫切需要着力探讨敦煌诸族的历史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以体现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特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术支撑。

  • 论文化主体性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文化软实力》

    摘要:文化主体性是文化发展的自觉意识、自主立场和独特创造,是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统一。文化主体性是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形成的依托、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国家认同、巩固政党执政地位、开展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基础。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党的文化领导权,尊重人民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巩固文化主体性。

  • 守正创新:综合档案馆融入现代文明建设的学理逻辑与实践进路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7-19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使命的提出,为档案馆文化建设描绘了蓝图。档案与文化同 源共生,档案事业本质属于文化事业,决定了综合档案馆具有积累文化和传播文化的角色功能,在 时空维度分别作为文化的存储器和展示器的角色存在。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命题下, 综合档案馆作为文化的富矿,应秉承文化建设“守正创新”的基本要求,在“守正”上擦亮为党管 档、文化自信、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文化底色,在“创新”上挖掘档案文化治理、档案休闲体验、档 案文化产业等档案文化资源,推进档案文化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 关于共同体理论体系构建的思考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04-27 合作期刊: 《西北民族研究》

    摘要: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体现学术自主、理论自信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本体理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本体是事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实践。观念反映事实,观念推动建设实践,实践推动本体的发展,从而形成本体——意识——实践的能动循环,助推本体的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对本体的反映,而是通过主动“铸牢”,能动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生动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上的责任与使命担当。

  • 机遇、危机与新力量:新媒体与铸牢共同体意识

    分类: 民族学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分类: 民族学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提交时间: 2024-08-07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新媒体已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型社会空间,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域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基于我国新媒体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语境,对新--旧媒体的运营特点和功能进行比较,讨论新媒体对培育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的多面而复杂的影响,思考在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绿电天路可以成为铸牢坚实的纽带吗?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09-11

    摘要:从全国统筹和自身条件出发,西藏自治区在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得益彰的基础上,把握绿色低碳转型和电力援藏的双重机遇,积极稳妥地推动水风光储一体化发展,建设绿色电网“天路”,扩大“西电东送”的规模并提高效率,在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内涵的同时,探索全国“生态屏障-清洁能源-互补共富-民族团结”的绿色低碳转型模式,使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与民族团结相互赋能,让清洁能源和绿色电网天路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纽带。

  • 共同体视域下各民族历史文化元素研究的路径——以回族研究为个案的讨论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进行各民族历史文化元素研究,强调中华民族共同性、一体性的目标取向,并非是将民族研究引向千篇一律,而是不同于以往民族研究中过于强调各民族特殊性、“分族写志”的分析视角,注重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具体而深厚的共同性内涵和鲜明的外在表征,在研究路径、分析框架上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并注意继承发扬各民族“述同向和”的文化叙事逻辑。本文以回族历史文化元素研究为分析个案,通过“在全局中认识局部,在局部中参详全局”的结构脉络,将回族放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框架中进行讨论,以阐释回族历史文化元素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中华民族共同性对于回族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此研究旨在厘清中华民族研究与各民族研究的内在关联及不可分割性,澄清民族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 民族议题的国际传播:“共同体”对外话语叙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分类: 民族学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民族议题在国际传播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中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国际與论环境。一些西方霸权主义国家及其媒体通过操织民族议题,企图遏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与叙事体系,对展现真实、主体、全面的中华民族形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话语叙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首先应从深刻理解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话语叙事体系面临的难题入手;其次从元话语理论出发,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话语叙事体系构建的逻辑向度;最后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视角、叙事策略四个维度出发,探察“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话语叙事体系的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