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为了作品的“增殖”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作品是对“世界”的诠释,展览是对“世界”的抵达,两者内外有别,各有使命。本文通过对几个展览案例的自述,解析如何因地制宜,巧立展题,借用博物馆的固有资源,让作品在公共空间中获取整体性的开放意义,其实践过程也引入文学、戏剧、建筑、园林等其他机制拟化“视觉艺术”,使得展览在“时间”序列中扩大“空间”维度的想象力,并以故事性的叙事形态,更好取得观众对展览内容的感知,从而使作品达到“增殖”的效应。

  • 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前景下公的消解及重建

    分类: 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构成了数字资本主义发展的高级节点和最新样态。随着以 ChatGPT和Sora等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升级选代与日常化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日趋成为推动人类公共性扩张和变革的关键要素。数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本质上带有“反公共性”的逻辑,数字生产资料作为数字劳动的产物被数字平台所有者私人占有,其发展与公共性产生了严重抵牾,私人所有”的数字平台所炮制的“公共使用”的美丽骗局更是进一步蚕食了公共性。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前景下人类公共性的消解突出表现为公共性主体渐趋“自我中心化”公共性信息渐趋“同质茧房化”公共性领域渐趋“碎片分裂化”。基于此,揭露数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公共性逻辑,重构数字生产关系,发展平台社会主义,呼唤数字技术公共性本质的价值回归,引导数字技术公共性放应的发挥,不失为重建人类公共性的现实通道。

  • 溢出:社会治理中的社区社会资本职场关联(2009—2021)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7-29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关键治理载体,职场将如何在社会治理转型中影响社区社会资本的凝聚。基于 全国“职业经历和社会网络”调查 2009年至 2021年四期截面数据的分析发现:职场之于社区社会资本具有公共性 溢出的作用特征。第一,进入职场能提升居民结构性和认知性社区社会资本。第二,相较于未进入职场居民,进入 职场的居民在社区社会资本上的优势不断扩大。第三,身处党政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和体制外部门的居民,在社 区社会资本凝聚上呈现差异特征。在中国社会治理实践中,职场在提升居民公共事务参与意愿和能力上既体现职 场普遍性又体现体制差异性,进而与社区社会资本形成正向关联。这不仅体现了职场的社会价值,而且展现了体 制内行动者的治理潜力,还提示了社会治理和社区社会资本中潜在的职场和体制部门分化风险。

  • 互联网媒介下的非院线装置和电影收藏

    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提交时间: 2024-07-12

    摘要:从电影观看的视角,互联网是一种非院线装置,它更新了人们对电影的认知,也带动了更多关于人的主动参与。计算机交互技术不断促成互联网装置下电影产品的更新。这些前提给互联网收藏做出了铺陈。在互联网装置下,人的主动行为和电影之间的关系更为微妙。尽管视频平台并不以收藏为营销目的,但却可以形成电影网络收藏行为的基础平台,完善电影公共收藏的虚拟空间。这也可以改善互联网电影的粗糙呈现,或成为提升互联网电影层次的一个有效维度。

  • 再造家国: 治体论与近世秩序的公和法度化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10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近世政治思想研究呈现出传统本位与现代导向两个基本进路,两造之间的对话、论辩在现代语境下仍处于开放进行中。政学相维下的政治社会中心建构,或曰以公共性和法度化为中心的秩序演进可谓近世以降的一大 “根本性议程”。围绕君主威权与共治发展起来的治道公共性,如何在纪纲法度中得以落实,与公法产生何种对应,是治体思考下秩序演进的核心动力。治体论传统在近世达到成熟阶段,其间,变革思想家侧重治道原理重构的理想型取向与经制事功学侧重治法演进的保守立国取向,开拓出了近世以降立国思维一显一隐的双重源流。保守立国思维,较之潜在而激昂的三代理想立国,更为自觉地探讨国家宪制构建。二者共同构成近世儒学政理的大义格局,在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里凝练促成了一个极具综合意味的、前所未有的立国思维突破。晚清以来朱一新、章太炎、宋育仁、钱穆等人对于 《明夷待访录》的多维评价,形成了源自治体传统的“正黄”。这一思想史上的 “正黄”历程,为我们省察共和源起所依赖的精神质素和智识资源,提供了颇具透视性的思维视野。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社会关系思想的出场逻辑及其公意蕴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6-03 合作期刊: 《学术界》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社会关系”思想阐发的重要理论基地。在《手稿》中,马克思“社会关系”思想的出场逻辑是“异化劳动—异化社会关系—人类社会关系”,即异化劳动是“异化社会关系”产生之根源,“异化社会关系”主要表现在“人—自”关系异化、“我—我”关系异化和“我—他”关系异化等三个层面。破除异化社会关系,实现“人类社会关系”对“异化社会关系”的超越,这是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之必然。这一认识有助于深度把握“社会关系”思想在《手稿》中的地位。深入研究,可窥见《手稿》中社会关系思想并非一般而论的“存在论”,而是存在着深刻的公共性意蕴,而社会关系思想的公共性开掘是开启“马克思哲学是当代哲学”的另一视界。

  • 赠地大学与美国农业社会学的发展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8-14

    摘要:美国农村社会学的学科基础建立在赠地大学体系之上,而农业社会学的诞生与发展又深嵌于农村社会学的学科脉络中。本文以赠地大学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学科发展史,重新审视美国农业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赠地大学早期的农业公共实践催生了农村社会学,但农村社会学却由于制度上对赠地大学的依附,逐渐偏离了公共性初衷。为了应对学科危机,农业社会学于20世纪70年代末应运而生,以“社会学的想象冶重新勾连起现实问题与知识生产。可见,“公共性冶是农村社会学以及农业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本文认为,以新姿态重返农村社区,找回公共意识,将成为美国农业社会学发展的潜在出路。而中国农业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也应借鉴这一学术脉络,展开一场有机公共社会学的探索实践。

  • 中国式现代化的传统文化底蕴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4-15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相关思想的梳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共性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研究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共性在于“革故鼎新”思想,而传统文化中“既庶何加”“民为邦本”“富而教之”“天人合一”“亲仁善邻”等思想则充分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所具备的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特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充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围绕“既庶何加”这一核心问题,选择“富之”与“教之”两手齐抓的发展路径,以“天人合一”“亲仁善邻”的理念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革故鼎新”的理念让改革成为发展的根本动力。

  • 乡村振兴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社会化调适

    分类: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政策实践,指向了社会学持续关注的国家与农民关系问题。公共资源下乡中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互动不仅在器物和组织两个层面展开,还集中体现在价值层面。在乡村振兴的积极案例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新形态表现为器物层面上国家资源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组织层面上社会动员能力的提升,价值层面上农民国家认同感的强化。国家输入的公共资源只有以高度社会化的方式与农民互动时,农民才可能按照特定的行动逻辑将“国家”内化于心,国家权力才算实现了社会合法性的确认和再生产。为了实现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社会化调适,社会治理公共性的建设不应停留于权力运作的策略层面。国家应充分发掘、激活蕴藏于乡村社会中的本土资源,将自上而下输入的公共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社会开展自主建设的内生要素。如此,公共资源的下乡才能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促成国家濡化能力在基层的再造,实现现代国家在社会中的扎根和成长。

  • 算力新质生产力对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作用机制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30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对赋能数字经济新增长、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算力的公共性、外部性、网络性与迭代升级特征,研究算力新质生产力的网络外溢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理;利用面板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发现算力新质生产力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这种效应来源于算力新质生产力对智算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促进作用。省际个体的算力新质生产力对与该省份在地理、经济、人口方面相关联的其他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网络外溢效应。研究表明:(1)算力新质生产力网络外溢效应通过提升创新数量、创新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正向的积极作用;(2)算力新质生产力网络外溢效应通过缓解算力投资错配、数字技能劳动力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正向的积极作用;(3)算力基础设施数量网络与算力基础设施质量网络通过创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时具有异质性。相关研究成果有利于创新拓展数字经济背景下算力新质生产力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为政府制定数字经济政策提供有益参考。基于此,提出推动算力技术创新、促进算效提升、汇聚算力资源、优化算力要素供给、加大智慧教育投入力度、培育算力基础设施创新人才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