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枢纽地带,新疆在推动城乡融合与对外开放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城乡融合是新时代下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旨在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城乡产业结构也逐渐向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的互通和融合。本文测度并对地区层面面板实证检验城乡融合结果显示,目前新疆城乡融合水平较低但正稳步提升,地区差异较大且趋于缩小。对外开放稳健促进新疆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塑城乡关系的重要战略举措。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城乡融合发展及其引发的社会革命要求基层党组织主动开展自我革命。两者之间的辩证运动形成了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内在逻辑。辩证审视城乡融合发展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冲击,机遇与挑战并存。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基层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基层党组织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做好制度设计,以党组织自身建设为牵引,自觉运用系统思维,统筹谋划党的建设、城乡融合、基层治理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守正创新,通过系统性自我建设强化对城乡融合发展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多元引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已然形成“一核多元与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结构、“党建+治理+发展”的城乡融合互促共进模式,其独特功能的充分发挥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层社会基础。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加快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推进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既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深化改革的难点所在。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实证分析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协调度及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水平整体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其空间格局具有“东高西低”的特征,且这一特征日益弱化,但南北差异不断扩大、“南高北低”的特征日渐凸显;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也展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协调度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其中西部地区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率为2.00%,东部地区增长速度最慢,年均增长率为1.07%;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协调度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其中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且呈现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延伸的态势;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且其空间聚集程度呈现减弱趋势;低-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地区。据此,建议差异化制定乡村振兴策略,构建城乡区域均衡发展体系,形成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间科学有效的互补机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振兴便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国人民热议的话题之一。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部署,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乡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基于此,通过CiteSpace软件对CNKI中篇名包含“乡村振兴”的6938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该领域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旨在厘清研究现状、挖掘研究热点、找出研究短板,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研究表明:2017-2023年,CNKI共发表6938篇乡村振兴的相关文献;自乡村振兴提出以来,相关研究的热度持续升高,但紧密的核心作者群体尚未建立;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研究院和高校,缺乏跨区域合作交流;研究热点主要有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和城乡融合3个方面。因此,继续拓展和深化有关乡村振兴的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学术合作,树立全局化的研究视野,谋划整个乡村的全面振兴,继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接续奋斗。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经济-生态保护-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效应是检视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及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和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数存在一定差异,城乡融合发展最高,生态保护居中,数字经济最低;从时间上看,研究期内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低水平段位呈上升状态;从空间上看,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作为制约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人口素质、经济驱动、政府调控、科技支撑的驱动效果依次递减。因此,要制定差异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构跨区域协作机制,实现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城乡融合发展的互构式发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7-12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乡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高阶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破解现代化与乡村衰败之间悖论的必由之路。以农民为主要创作者、以农业农村为核心元素的“三农”短视频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重塑农业、农村和农民,在乡村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潜在效能。在梳理明确乡村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基本要义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三农”短视频赋能乡村现代化的表现形式、内在逻辑与提升路径。研究发现,“三农”短视频对乡村现代化的赋能主要表现为驱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乡村汇聚,主要源于“三农”短视频的就业创造效应、潜能释放效应、叙事窗口效应和全景敞视效应,赋能效应的进一步发挥需要“三农”短视频扩展应用场景、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创作质量和加强行业监管。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7-04
摘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话题,破除城乡二元空间的秩序失衡的局面,从空间形态上为体制机制的健全建立扫除障碍日渐提上议程。成都市战旗村为代表的“中心村”作为城乡融合空间载体上土地优化利用的成功案例,在土地利用模式创新方面具有突出表现。通过深入挖掘战旗村在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与先进之处,本文聚焦城乡融合的空间形态特征与空间重构过程,明确了战旗村作为空间载体的发展策略,并为其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指明了可行性建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5-25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建设历经探索阶段、发展阶段与成熟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村新型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显著;人居环境与美丽乡村仍有距离;生态文明建设还任重道远。在梳理总结浙江“千万工程”实践探索与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其对乡村建设实现进路的启示:一是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合力推进乡村建设;二是加强塑形铸魂总体谋划,分类推进乡村建设;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推进乡村建设。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实现城乡融合是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的城乡融合水平评价是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环节。南充市是成渝经济圈中心城市之一,又有“川北重镇”之称。目前我国已将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对南充市城乡融合水平展开研究将对周边城市加快融入经济圈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南充市为例,从人口、空间、社会生活、经济、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建立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障碍度模型对南充市城乡融合水平以及障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9年南充市城乡融合综合水平发展向好,唯经济融合子系统自2014年之后呈下降趋势;经探测分析发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二元经济结构是阻碍城乡经济融合的重要因素;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对整体融合发展水平影响日益凸显。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1
摘要: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保障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基于熵值法,对 2012—2020 年长三角地区 41 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采用最小二乘法(OLS)模型探究长三角地区城乡间的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及城市偏向政策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衡,城乡深度融合地区多为经济发达城市,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低。全局上看,长三角地区人力、资金、产业要素的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最显著,其中人力和资金要素流动产生的驱动作用为正,产业要素流动的影响为负。城市偏向政策在要素流动影响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抑制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1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味着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着新条件新背景,深入认识我国农村发展所处的时代方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针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改革部署,从时序比较视角阐释了我国农村发展业已取得的多个维度的历史成就,进而基于新征程上国家战略和客观环境的转变,强调农村发展主要围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而展开,这意味着农村发展的状况和特征需要再认识。本文引入国际比较和目标对照视角,论证了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个论断提供了一种解释。“成就显著但挑战多元”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基本方位,依据这种理解,本文从主体、要素、要素组合、要素组合支持条件等出发,提出了新征程我国农村发展的突破路径,以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实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战略的新导向,探究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对全面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系统耦合视角,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生态环境等维度,构建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5~2020年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结合Kernel密度估计、探索性数据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系统耦合协调度时序与空间演进特征。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稳健上升态势,但子系统间则存在较大差异,相较于城乡经济发展系统和城乡社会生活系统,城乡生态环境系统整体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分布呈分散化趋势,区域间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差距在持续拉大,随着时间的推演,逐步演变为二层分化式发展结构。空间视角下,黄河流域省区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呈正空间相关性,省区间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局部集聚特征表现为正、负空间相关性并存。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重心主要位于陕西,标准差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略有增长,但方位角趋于缩小。最后,依据研究发现提出系统优质协调发展路径,为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小镇青年是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群体和关键力量。在城乡融合发展中,部分小镇青年存在社会认同“内卷化”现象。因此,引导小镇青年突破“内卷化”,找准自身定位,融入社区,实现自我价值,显得极其重要。在国家层面,要建构支持小镇青年发展的政策机制,制定精准的帮扶政策,包括落户帮扶、资金帮扶和职业帮扶等;在社会层面,要注重优化社会认同大环境,确保小镇青年在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融入城镇生活;在个体层面,小镇青年要改变自我认知逻辑,正确认识自身价值,重构自我角色,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城镇发展进程中。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文化振兴是城乡融合与乡村内生发展的基础。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视角,对四川崇州的文化振兴实践进行了嵌入性案例研究,揭示了县域乡村文化振兴的空间再生产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文化振兴是通过文化治理政策创新、文化要素融合与参与媒介升级的迭代发展,逐步构建城乡多层级社会互动机制的差异化空间生产过程。创新融合型要素网络、开放学习型参与载体、共创共享型治理场域构成了这一过程的关键要件。文化振兴的创制互动在时空上形成了村域系统性更新、镇域复合性联动、城乡包容性融合三层空间形态的差序迭代,引发了复合性的城乡文化经济社会再生产。这表明乡村文化处于深刻复杂的变迁过程,应当在充分挖掘、修复、创新乡村本土文化要素基础上,从空间再生产角度推动文化要素融合与参与载体升级,实现文化发展的多重功效。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0-29 合作期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破解民族地区城乡发展差异、推动城乡互惠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基于城乡互惠共生理论,坚持新内生发展理念,运用半结构式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对云南省昆明市SG城乡互助项目的发生过程和运行机理进行了细致剖析。研究认为,SG城乡互助社将城乡社区两个共生单元进行了点对点链接,开展了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城乡互惠合作实践,呈现出一种连续共生状态。与外源力量直接介入相比,社区社会组织侧重于挖掘地方性知识和本土化资源,遵循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原则,引导内外资源联动,实现了共生单元之间、共生单元与共生环境之间的连续性互惠共生。由于点对点互惠共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城乡一体化对称性互惠共生才是城乡互惠共生发展的理想模式和最终进化方向。为此,民族地区城乡互惠融合发展可以借鉴SG城乡互助社的运作逻辑,通过结合政府、市场、高校、社会组织等外源性力量的介入,打造一个具有高密度、高关联、持续性的城乡一体化互惠共生体。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应对城乡发展不平衡难题的关键所在,迫切需要引入当前经济体系中最活跃的数字经济来打破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基于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熵值法指标体系,构建面板回归、门槛效应等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城乡劳动力错配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数字经济通过改善我国城乡劳动力错配现状,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而劳动力错配会带来效率损失,因此在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遮掩效应。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程度受城乡劳动力错配门槛效应影响,当城乡劳动力错配程度较高时,数字经济的促进效应会被大幅抑制,造成资源浪费且不利于城乡融合发展。基于此,提出优化布局数字新基建,利用数字赋能调节城乡要素配置,完善要素市场体系,深化城乡分割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建议。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7-15 合作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摘要:伴随社会发展,城乡融合的理念从强调城市发挥主导作用转向强调乡村社会的主体性,逐步发展出城市带动式、城乡联动式、乡村驱动式的思路。结合对某县案例的分析,这三重思路分别指向了解决过往城乡二元体制遗留问题、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和面向未来布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这些实践相互交织、叠加,从时间维度上解释了各地城乡发展症结各异的缘由。因而,城乡融合发展须遵循将三重思路动态贯通的实践路径,应进一步理顺基层的条块关系,建立各主体相配合、各机制相协调的治理体系,避免陷入由城市主义与田园主义主导的前置预设。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04 合作期刊: 《学术月刊》
摘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基于国际视野来阐释中国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可以发现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是理论逻辑与本土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时序意义上看,中国城乡关系正由割裂对立走向融合发展,但二元结构失衡问题仍然存在。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城乡融合发展遵循一般规律,但农业农村发展绩效、城乡发展差距等维度呈现的独特性更值得研究。人多地少的禀赋条件、本土化的要素组合方式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是形成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独特性的关键因素。新时代中国推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发展应注重四个方面,即:客观评价和准确把握其历史方位,立足国情和制度背景选择其实践路径,增强政策的组合功能和制度之间的协同效应,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具有重要赋能作用。厘清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融合的理论逻辑,并识别出当前面临的城乡发展不均、信息安全风险、社会保障不足、产业被动变革、公共服务缺失、劳动结构失衡等现实问题,探索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融合的现实路径。为此,需强化政策支持、保障数据共享、协同资源配置、加快产业升级、协调地区规划、统筹人才培育,推动区域一体化共建共享机制,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