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人类生态健康教育:新时代中国研究的新领域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研究应该将人类生态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培养青少年的人类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我们需要围绕人类生态健康教育进行新的组合:包括社会发展、自身发展、责任担当、共建人类新文明、人类共同发展五个方面。同时,人类生态健康教育需要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系统性研究,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人类生态健康问题。人类生态健康教育研究领域的发展表明,中国青少年研究内容的演进趋势应该是从科学认知走向系统整合,这才符合青少年研究发展的规律。

  • 生态、行动、希望:论欧美恶托邦小说中的“危”与“机”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欧美恶托邦青少年小说与20世纪以来的恶托邦文学传统在“探求更为美好生活”方面一脉相承,却又因其主人公为亲历生态危机与成长转型的青 少 年 而 独 具 特 色。书 中 的 青 少 年 为 生态灾难之“危”的见证人,更在跨文化的经历中、亲友的支持与信任中、同龄人抉择的影响下,为追求环境正义和社会正义带来“机”遇,成为具有世界性身份的行动者,并在行动中不断建构具有跨国界联通性、关注非人类生命、质疑资本过度积累之非道德性的青 少 年 文 化,为 世 界 可 持 续 发 展 注 入 青少年所贡献的希望与力量。

  • 新时代法治教育:价值意蕴及其实践理路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提交时间: 2024-10-09

    摘要:立足新时代,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内在之需、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之要、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题中之义。新时代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涵特征表现在:适应全局的战略性、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整体谋划的系统性。当前,学校在开展法治教育中存在宪法教育的核心地位未能充分彰显、校外法治实践基地建设不足以及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严重缺乏等现实问题。为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需铸牢法治思想基础、打造法治品牌基地、夯实法治教师阵地、占领法治网络高地,在理论引领、实践活动、专业师资及数字技术等方面持续发力。

  • 线上亲社会行为量表在中国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8-14 合作期刊: 《心理技术与应用》

    摘要:以2369名中学生为对象,对Erreygers等人编制的线上亲社会行为量表(OPBS)进行修订。在对原版OPBS进行翻译和回译的基础上,依次对中文版线上亲社会行为量表的两个分量表(实施和接受线上亲社会行为)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效标关联效度分析及信度分析。结果显示,中文版的两个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2和0.94,重测信度分别为0.91和0.94。两个分量表与线下亲社会行为及数字多媒体使用频率的相关系数为0.24~0.82(p<0.01),表明中文版OPB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评估中国青少年的线上亲社会行为。

  • 手机使用与学业发展的关系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9-04 合作期刊: 《心理技术与应用》

    摘要:手机在数字时代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手机对青少年发展、尤其是学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本研究整合了关于青少年手机使用影响其学业发展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证据,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复杂作用机制,并从使用场合和时间、使用内容与平台、自我管理能力与使用心态以及现实与虚拟结合这四个方面给出对应教育建议,探究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手机并提升其学业表现。

  • 回归街头:重新定义公共空间及其地方认同——基于深圳市民中心“中区通道”街舞的考察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以深圳市民中心及“中区通道”青少年街舞的经验性考察为依据,分析市民中心作为开放的公共空间,如何因不同的使用者而被重新定义和建构新的意义,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所展开的街舞活动如何使特定的空间转化为地方认同。研究发现,市民中心作为公共空间由开放性言说、差异性表达、异质性呈现和地方价值感共同表征,青少年创造性地利用了市民中心的空间环境和空间意义,建构了特殊的街舞空间,重新定义了“中区通道”的意义生产;由街舞连接的行动者网络成为都市青少年社交和创新关系的路径;街舞建构了个人与空间的关系,进而产生地方归属和地方认同。

  • 中国方案:体育促进健康的政策供给特征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6-05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健康第一,体育为基。研究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的政策供给特征,优化青少年体育政策供给与执行。运用扎根理论和社会网络关系分析,研究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政策的历时变迁、量化阐释和供给特征。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历经了发轫、规范、优化和提升4个发展阶段,面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政策体系建设的挑战。结合政策供给特征分析框架发现,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的供给型政策工具系统失衡,环境型政策工具场景缺失,需求型政策工具机制不强。研究建议:重塑政策体系打造青少年体育政策供给共同体,创新政策工具建设多元化政策供给体系,提升政策效能构建良性循环的政策供给机制。 

  • 互动仪式:戏剧治疗小组的服务机制探析

    分类: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4-16 合作期刊: 《社会建设》

    摘要:戏剧疗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治疗方法,尝试以更灵活、创新、隐喻的手段,缓解或解决服务对象面临的心理与社会问题。基于“问题青少年”戏剧治疗小组的社会工作介入服务行动实践,本研究以互动仪式理论为视角,探讨其治疗过程的实现机制。社会工作戏剧治疗的核心是以文本、空间和技术作为共同关注的行动焦点,将自省、改变和希望作为情感能量的来源,并通过戏剧治疗过程中共享的情感状态的交互强化,使青少年获得正向的自我认知,缓解家庭关系,从而促进青少年成长问题的解决。实现这一过程的机制涉及信任构建、防御消解、焦点制造、情感递进等关键环节。为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情感能量此消彼长及权力支配等问题,需要注意以正向符号延长情感状态,以优势视角化解青少年的抵触心理,在互动仪式过程中寻找和解决问题而非进行道德评判,以及通过强调内观自我价值来消解权力支配。

  • 亲社会倾向与自我损耗对利他行为的共同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1-05 合作期刊: 《心理技术与应用》

    摘要:为探讨亲社会倾向、自我损耗对青少年利他行为的影响,对30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筛选出具有高、低亲社会倾向的高一、初一学生各60名,对其进行自我损耗实验后,采用独裁者任务测试其利他行为。结果发现:(1)高损耗者与低损耗者在利他行为上差异显著,低损耗者更倾向利他;(2)青少年的利他行为随年级而异,高一学生更具利他性;(3)自我损耗、亲社会倾向和年级间交互效应显著。高一学生亲社会倾向高时,自我损耗不影响利他行为;亲社会倾向低时,低损耗者的利他行为高于高损耗者。初一学生无论亲社会倾向高低,低损耗者的利他行为均高于高损耗者。研究表明,自我损耗、亲社会倾向对青少年利他行为的影响与年级相关,初中生易受自我损耗的影响,而高中生在高亲社会倾向下,自我损耗效应消失。

  • “劳动补充”抑或“劳动素质”:家务劳动技能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摘要:根据中小学生发展状况的全国调查数据,运用OLS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家庭、性别、学校教育等因素对青少年家务劳动技能的影响,检验了青少年家务劳动的“劳动补充假设”和“劳动素质假设”。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家务劳动技能受到家庭状况、个人性别及性别观念、学校教育等多种因素的显著影响。农村家庭青少年家务劳动技能水平显著低于城市青少年;相比于中等经济条件者,家庭经济比较富裕的青少年家务劳动技能水平更高,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和非常富裕者劳动技能水平显著更低;女生总体高于男生,农村男女青少年的劳动技能差别更大,父亲受教育程度提高会显著降低女生的家务劳动技能水平,缩小男女生家务劳动技能差异;性别观念比较平等的青少年,其家务劳动技能水平更高;家庭中兄弟姐妹越多,青少年家务劳动技能水平越高。学校劳技课显著提高学生的家务劳动技能水平。结果表明:青少年家务劳动技能不是补充家务劳动的结果,而是劳动教育的结果。因此,本研究基本否定了青少年家务劳动技能形成的“劳动补充假设”,支持了“劳动素质假设”。

  • 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预警体系的解构与重构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过去30年,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预警体系一直以病理性模型为核心,这已经不适应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迫切需要解构。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预警体系被纳入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要求其为青少年成长和发展作源头预警,预警结果要服务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细胞工程,促进积极社会心态建设。这就需要重构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预警体系。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数字赋能重构心理健康筛查和预警体系成为数字社会的呼唤。为推动新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预警体系建设,一方面要从学理层面研究新时代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适应生活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建构预警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要在技术层面开展建构起基于大数据的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多源信息筛查与预警系统的研究。

  • 国际视域下志愿服务的发展理路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志愿服务是一种历史性的全球现象。本文通过检视国际视域中青少年志愿服务的核心文献,探究了青少年志愿服务的本体建构、功能价值与发展理路,并分别关照了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问题面向。在本体建构上,利用概念结构框架,理清了青少年志愿服务的本体论、因果论与实在论特征;在价值功能上,以社会关系为切入点,说明了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对个体成长所产生的多重影响,及其对家庭、社区、学校、国家等发生环境造成的外部效应;在发展理路上,基于全球视角,分析青少年志愿服务在认识层面、实践层面与政策层面的发展进路。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提出了新时代我国青少年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可能路径。

  • 志愿服务基本要素与理论基础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青少年志愿服务一直是志愿服务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领域,在综合社会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青少年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建设和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大命题,可以从基本概念界定,人本主义和服务学习等基础理论,以及青少年志愿服务内容形式上的特点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总结和探讨。青少年志愿服务要遵循志愿服务的基本特征,以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追求,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内容和形式上,必须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要力所能及,适宜适量。特别强调发挥学校、少先队组织、校外教育机构党组织的作用,特别重视依法依规对青少年实施保障。倡导全社会的支持与引领,坚持科学的青少年观。

  • 投桃报李?中国隔代关系特征、类型及影响因素

    分类: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社会建设》

    摘要: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围绕青少年与祖辈的隔代关系,依次描绘特征、分析类型、揭示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青少年隔代关系中阶段性淡化特征和自上而下的单向特征明显,代际交换特征不明显;青少年与祖辈之间主要有全支持—无反馈、照料支持—无反馈、无支持—无反馈三种隔代关系类型,祖孙地位不对等、情感疏离化、类型阶段性弱化等特征明显,代际交换理论不适用;亲辈是影响隔代关系的关键因素,亲辈向祖辈提供支持对隔代关系有增进作用,而亲辈向孙辈提供支持对隔代关系有疏离作用;亲辈—祖辈和亲辈—孙辈关系是影响隔代关系类型的重要因素,亲辈—祖辈关系对隔代关系类型的影响遵循了代际交换原则,亲辈—孙辈关系对隔代关系类型的影响遵循了动态平衡原则。中国青少年隔代关系中存在替代性投桃报李,祖辈向孙辈投之以桃,亲辈代替孙辈报之以李。

  • 劳动教育如何促进自由而全面发展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青少年自由而全面发展涉及青少年个体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青少年作为社会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劳动教育的角度看,青少年在个体意义上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指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相互融合、协同发力的基础上,强调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促进每个青少年自由而全面发展;青少年在社会意义上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指在政治、经济(物质)、文化(精神)、社会、生态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劳动教育激发劳动内生动力、弘扬劳动精神、投身社会建设,在自觉为五大文明协调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贡献的过程中,促进人的社会性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了服务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劳动教育需要以引导广大青少年追求自由个性发展方向的人的存在样态为遵循。为了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促进青少年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独特作用,必须赋予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相同的地位,以“五育”并举的高度来强调劳动教育。尤其是,在劳动教育中必须要处理好青少年作为个体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与作为社会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 自主支持抑或控制限制:数智时代父母媒介干预策略及其高阶模型的验证

    分类: 新闻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0-18 合作期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摘要:正确监管和引导青少年的电子设备和智能应用的使用关乎他们的健康 成长。为探究当代中国父母采取了哪些媒介干预策略来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媒介,研 究结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自下而上地归纳出监控、主动介入、借助第三方、劝解、 惩罚、情感绑架、积极的共用、示范、自主管理和拖延共 10种一阶干预策略,并开发了信 效度较理想的相应量表;根据父母赋予子女使用媒介的自主程度和支持程度,研究将10种干预策略划分为 4种高阶干预策略,即自主—积极、控制—积极、控制—限制以及 自主—限制,并用实证数据验证了本高阶模型结构的合理性;通过检验各高阶干预策 略的效果,研究发现采用控制—积极策略和自主—积极策略的效果更好,而其他两类 策略则好坏参半。

  • “快速社会化” :数字时代社会化趋向、困境与纾解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与信息技术重塑了青少年的知识空间、生活方式与成长空间,数字社会中的“缺场"交往扩大了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范围,超时空经验提升了青少年的学习能力,网络集群促进了青少年的角色认同。青少年由此具备了主动快速筛选与汇通信息的能力,同时对数字知识与现实经验的双重把控与“反向社会化"的趋势也成为青少年成长的显著特征,青少年成长形成“快速社会化”的趋向。青少年的加速成长促使青少年提前掌握信息控制权、过早接触“成人的秘密”以及更快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由此带来了教化权力转变、两性关系早熟、个性化强调等非预期后果。在此基础上,青少年的成长易陷入数字代沟、不良信息危害和孤独心境影响等现实困境,甚至催生出代际冲突、未成年人犯罪等社会问题。故而实现青少年社会化的全面健康发展,需要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乃至全体社会在理解并配合“快速社会化”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青少年主动加强现实实践能力,家长主动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学校乃至社会积极营造健康的数字社会环境,激发“快速社会化”内蕴的积极价值。

  • 身体素养教育的逻辑转向与变革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6-06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青少年身体素养教育既是对传统学校体育教育的突破与超越,也是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逻辑起点和本质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深陷身心二元论认知误区,成为青少年体育教育“堕距”和表征主义知识观发生的根源,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危机预警,青少年“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价值迷思。为了有效回应青少年身体素养教育的理性回归,突破传统青少年身体教育的深层困局,通过研判与破解身心二元论的矛头之源与“离身化”知识危机,厘清与阐明身体素养教育的知识谱系与意义重构。立足身体主体性、感知性与互动性,探讨青少年身体素养教育由“知识本位”提升为“素养本位”的内在逻辑。进而从“技术讲解”到“知识构建”,“浅表学习”到“深度学习”,“能力整合”到“意义反思”的实践超越中,探寻青少年身体素养教育生成的教学变革。

  • 体验式教学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与深度反思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提交时间: 2024-11-14

    摘要:聚焦青少年思政课教学,探讨体验式教学的创新应用与深度反思。创新应用形式包括情境模拟体验、社会实践体验、小组合作体验、多媒体互动体验等,通过不同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思政课内容。然而,体验式教学在实践中面临教学资源与时间限制、教师引导与把控能力挑战、学生个体差异与体验不均衡、教学评价体系不适应等问题。为此提出优化策略,如整合教学资源与合理规划时间、加强教师培训与能力提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个性化引导、构建科学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等,以提升体验式教学在青少年思政课中的效果,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