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类建立、收集和管理与个人有关的档案已具有广泛的实践基础,现代 档案学围绕人事档案、名人档案和私人档案等形成了一系列相对独立的理论知识与 方法体系。文章以“个人生命周期形成的档案整体”为逻辑起点,将与个人有关的档 案视为一个整体性概念进行讨论,发现可以形成以个人为中心的内容来源观,为不同 类型个人档案之间的互证互补、互相转化的管理现实找到合理的理论依据,为推进不 同类型的个人档案管理业务规则的融合发现了恰当的理论突破口,为面向社会开展 作为整体的个人档案现象的宣传和教育以及提升全社会的档案素养、实现个人与社 会记忆的有效留存提供良好契机。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9-05
摘要:天人關係理論是《黃帝內經》的重要理論基礎,“天人合一”的思考模式是其主要表現。《黃帝內經》“天人合一”涵蓋了本體論、宇宙論、價值論等多方面因素,主要由“天人相應”、“天人同源”、“天人同理”、“天人合德”四部分組成,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精神與理想追求。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9-02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持续进步,人文研究的数字人文范式正在向“AI人文”转型。传统的数字人文通过技术手段,成功将人文文献转化为数字化和数据化的形式,实现了对文献的高效处理与利用。AI人文不仅是数字人文的升级版,更有望实现AI4R(AIforresearch),推进人文信息分析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具有知识生产的潜能。生成式AI实现了人类经验的向量化,通过模式识别、信息重组、预测推断和语言生成技术等,具有了辅助参与知识体系建构、提供趋势预测和决策参考的重要功能。不过,目前AI人文的基本方式还是人机交互辅助生成,仍是“需要人的AI”,人依然处于中心性、支配性和主导性地位。同时,“拥有AI的人文”也亟待应对算法黑箱、算法偏见、AI幻觉,以及可能的AI自我意识的觉醒等问题。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当前学校美育实践存在着“人学空场”现象,表现为美育目的知识技能化、教 学过程主体性弱化和育人功能狭隘化。 在人学立场上,学校美育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 点,通过审美活动确证人的本质,在审美关系中彰显人的主体性,最终使人在感性发展中 走向全面发展。 为此,学校美育应回归以美育人本位,重塑立德树人的审美向度;突破校 内场域边界,实现全域覆盖的审美浸润;加强主体审美互动,构建师生共生的美育课堂; 面向现实生活世界,唤醒整全发展的审美生命。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机器换人”背景下中国工业就业规模不断缩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担忧。本文基于职业流动视角,通过匹配中国劳动力调查数据和行业机器人应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行业机器人渗透水平每增加1%,将平均提高生产工人1. 2%的职业流动概率;结合垂直和水平流动考察生产工人职业变化,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促进了生产工人互补式流动而非替代式转移。以上研究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内生性处理下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工业机器人应用影响下,高学历、健康和男性生产工人的互补式流动更加明显。本文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对技术性失业的担忧,在“机器换人”背景下促进生产工人职业互补式流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既是为了人,也需要依靠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意味着这是一场激发人口巨大潜能和力量,全人口共同参与、共同发展与共同富裕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全面和最深刻的社会转型与变革。人口规模巨大一方面蕴含着人口力量大、人力资本提升、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等优势和机遇,另一方面也存在人口压力大、生育率极低、人口结构失衡、城镇化质量不高、婚姻家庭出现新问题等风险和挑战。优化人口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把握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应对少子化老龄化,打造全人口、全过程、全方位和谐社会,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人口研究》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目前世界上众多国家(地区) 面临的普遍现象。尽管人口老龄化会给供给端带来劳动力短缺等负面冲击,但其对供给端的影响也蕴含着积极因素。使用多种国际数据库中的人口数据、工业机器人数据和社会经济发展数据,研究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工业机器人使用。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工业机器人使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通过工资成本倒逼效应、人机矛盾弱化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3 条渠道实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工业机器人使用的促进作用在智能制造战略准备度、技术准备度和人才准备度高的国家( 地区) 更为明显。因此,应加强智能制造领域的战略部署、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以打通人口老龄化积极影响的释放渠道。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分析江苏省徐州市人口增长、人口流动和人口结构特征,表明徐州市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老龄人口抚养比不断提高。实证检验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流动率对徐州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徐州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流动率每提高一个单位,徐州市经济增长率分别提高1.0692和4.5565个单位。为实现徐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优化人口发展的对策建议,即转变家庭生育观念,完善社会服务支持体系;释放老年人力资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人口素质教育,获取劳动人口质量红利;把握人口流动性特征,引进并留住海内外人才。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县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单元,在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重要进程中占有独特地位。县域人口变动事关县域的发展及其重要载体作用的发挥。本文以1990年以来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从规、结构、质量等多个维度考察了我国县域人口现状及较长时期内的变动趋势,并分析了不同区域间的发展差异。20世纪90代以来我国县域常住人口持续减少,人口净流出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力人口出现缩减,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各区域间县域人口发展分化加剧,面临诸多挑战。与此同时,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高等教育人才比重增加及区域间人口发展差异缩小也为县域人口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机遇。应利用好县域人口城镇化和教育提升优势,提升县域整合功能,密切关注县域人口外流、结构老化和少数民族人口变动等问题,做好应对准备。
分类: 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畿辅哲学研究》
摘要:在传统儒家思想中,自我和他者并非一种主客对立关系,而是处于一种 “内外思维”之中。早期儒家的内外思维是基于一种整体性思维之上的,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 “我”与他人是相融合的,而非相对立的;是内外之间的,而非主客二元的。在认识论意义上,一方面对自身的认知需要有一个实践的面向,即面向生活以及处于生活中的他人;另一方面,由知人返回知己不仅是潜在的必经过程,而且是个体实现自我成就的必然路径。认识他人即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而自我认识也同时是一个认识他人的过程,理解我们对他人的认识不是孤立的客观审视,而总是一个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与此同时,对他者的认识因具有实践向度,也使得知人本身包含了成人的面向。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吸引人才回流与培育本土人才是人才振兴的两种途径。本文以湖南省攸县渌田镇返乡能人的创业过程为考察对象,分析了劳务型能人、经济型能人、农技型能人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以及发挥的作用,进一步讨论返乡创业模式引领乡村人才振兴的机制。研究表明,农村产业与人才的良性互动是人才振兴的基本逻辑。能人返乡创业改变了农村生产要素匮乏的困境,带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兴旺进一步吸引各类专业人才的回归。然而,高度依赖返乡创业能人的个人能力,村庄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人口研究》
摘要:人口惯性变动与人口动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人口惯性变动是指人口增减转变滞后于生育率高低转变的现象,人口动量反映的是假设生育率立刻下降或上升到更替水平后人口增加或减少的幅度,是一种虚拟结果,实际发生的人口惯性变动现象包含的信息比人口动量更丰富。生育的代际更替滞后效应是导致人口惯性变动的根本原因,并决定了人口惯性变动标准期。人口实际惯性变动期长短受惯性变动期间生育率高低和移民规模大小的影响,人口惯性增减幅度则受进入惯性变动期之前数十年间生育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显示,中国、日本、韩国、德国已完成人口惯性增长全过程,实际惯性增长期长达30~50 年;英国、法国、泰国、巴西正处于人口惯性增长过程中,大约在21 世纪中叶前后才会结束惯性增长。目前,世界上尚未有任何国家进入人口惯性负增长过程。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切现代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迈入新阶段。20世纪60年代马尔库塞提出了“单面人”思想,“单面人”现象在当下集中表现为:物质至上的拜金主义、逃避现实的佛系现象、价值判断的弃权主义。“单面人”走向“全面人”的可能性在于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制度条件、文化条件、社会条件及生态条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摒弃“单面人”走向“全面人”的过程。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文化基础,全面协调的现代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社会条件,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世界条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自然基础。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红旗文稿》
摘要:2014 年 10 月 15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人民性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重要论述的根基、底色、坐标和鲜明特征。习近平的人民文艺观的根本方向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根本动力是人民需要文艺,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基本途径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要方式是审美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分类: 其他 >> 其他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中国军事科学》
摘要:以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历来是干部工作的首要问题。习近平鲜明提出的“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军队好干部标准,立起了新时代军队选人用人的根本标尺。要完整准确理解把握军队好干部标准,提高政治站位、突出全程抓建、完善考评体系、规范选用机制、纯正选用风气,加快锻造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堪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我国陆地边境地区在国家总体安全、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等重大战略上占有独特地位。人口之于边境地区安全、发展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文章在探讨边境人口预测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利用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队列要素法为基础,对未来50年我国陆地边境地区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变动趋势进行了多情景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无论在何种预测方案下,未来陆地边境地区的人口负增长趋势都将长期延续,2050~2060年,人口内生负增长趋势将在所有边境地区蔓延开来。在考虑人口迁移的情况下,陆地边境人口总规模下降速度更快,尤其在2040~2070年后,人口迁移流动对人口负增长的加速作用将更为明显。人口结构方面,未来边境人口老龄化速度将更快。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育龄妇女的比重则将持续下降。考虑人口迁移的情况下,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陆地边境地区还将面临严峻的人口结构失衡与生育潜力削弱的问题。要立足边境人口负增长将长期持续的现实,重视提高边境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居留稳定性;充分发挥边境地区政策优势与固有优势,培养与吸引人才;提高边境地区生育潜力,放宽边境生育限制,关注生育主体的需求;充分考虑不同边境地区发展条件,探索符合边境地区现实情况的人口方案。
分类: 统计学 >> 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广东是全国青年人口第一大省,广东的经济发展吸引大量外省的青年劳动力涌入本省就业市场。本文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描述和分析了广东青年人口的增长趋势、性别构成、城镇化水平、分布情况等基本情况,以及广东青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婚姻和生育状况、从业水平、健康状况等变化特征,勾勒出广东青年主流群像,客观呈现广东青年发展情况。同时针对青年人口婚姻挤压、高素质人才占比偏低、青年流动人口规模大、流动性强等问题,提出要推广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尽快解决困扰青年人的社会问题,继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建立健全青年人才培养机制,积极补齐教育、医疗等发展短板,继续提升各地对青年人口吸引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等若干对策建议,对于广东新时代人口、社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创新人才教育》
摘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各自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当今教育不可或缺的三大支柱。学校教育发挥着导向性、系统性和协同性价值,通过科学规划、系统设计、有效落实,将校家社三方力量统整起来、形成合力。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学校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让“失位”家庭发挥“本位”作用,让社会教育从“冷眼旁观”到“躬身入局”,为构建更加高效、全面的教育生态系统提供实践参考。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9-02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文章追溯了茶人精神的历史脉络,揭示其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呈现的思想风貌与精神追求。在结合当代茶人的鲜明特质与茶产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文章对新时代茶人精神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阐释。通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与历史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文章揭示了茶人精神的时代性与历史传承性的双重特征。文章提出,新时代的茶人精神,以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实干本色为基石,追求精益求精、卓越非凡的工匠情怀,以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开拓胆识为动力,同时秉持团结协作、和谐共融的包容心态,坚守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这一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对于推动茶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促进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社会廉政文化建设等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2022 年我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标志着人口趋势发生改变:漫长的人口增长期结束和新 的人口负增长期开始。 这种人口负增长是内生性的,是由人口内在规律驱动的长期变动。 根据人口惯 性变动规律和人口长波变动形态,设定未来生育率变动的三种方案,即假设生育率将在 2050 年、2080 年、2100 年回升到更替水平及以上,对我国人口总量变动情况进行模拟预测。 结果表明:我国人口总量 呈负增长趋势,并且具有“缓—急—缓”特征。 人口负增长过程由两个阶段构成:第一阶段是低生育率 和人口负增长并存期,持续时间由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决定;第二阶段是惯性减少期,持续时间由人口年 龄结构决定。 低生育率回升到更替水平的时间越晚,人口总量降幅越大,老龄化程度越深。 预测结果 还表明,随着生育率逐渐回升到更替水平及以上,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将趋于正常。 因此,面对我国人口 数量已经进入下降过程的现实,尽可能促使生育率早日回升到更替水平对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和人口结 构趋于正常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