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23
摘要:不确定性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是普遍存在的,农户在对不确定性事件进行主观判断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偏好和模糊态度会影响其技术采纳行为。本文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例,基于山东省潍坊市果蔬种植户的调研数据,首先运用实验经济学方法对农户风险偏好和模糊态度进行测度,然后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风险偏好、模糊态度与农户技术采纳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基于多主体的仿真对农户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农户表现出“风险厌恶”和“模糊厌恶”特质,农户相对于结果发生概率不清晰的事件,更倾向于选择结果发生概率清晰的事件;风险偏好和模糊态度对农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机制检验结果显示,风险感知在风险偏好、模糊态度对农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行为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综上所述,本文重点强调信息在农户技术采纳中的重要性,可以通过降低农业信息的模糊性、充分利用农户风险偏好、模糊偏好的心理、强化农户的风险感知等方式提高农户技术采纳的参与度,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农户不确定性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文章重新调整了劳动收入占比中分子分母的计算口径,对1978—2017年我国各省份劳动收入占比进行测算,使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测算出各省份技术进步偏向各项参数,对各省份劳动收入占比进行趋势分析;采用Dagum基尼系数描绘了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省际差异的演化格局,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分解分析;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要素收入空间分配格局形成的原因。研究发现:①劳动收入占比整体呈现“西部>中部>东部”的空间分配格局,经济愈发达的地区劳动收入占比愈低,折旧、生产税净额占GDP比重的空间分配格局与之相反,混合收入占GDP比重的空间分配格局与之相同。②各省份劳动收入占比总体均值的变化趋势呈倒“U”型,所有省份中北京和上海上升趋势最为明显,西藏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大部分省份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这是导致其劳动收入占比显著下降的重要原因。③劳动收入占比省际差异的基尼系数仍然较大,从地区内部差距来看,东部地区的内部差距最大,并且呈显著下降趋势。从区域间的基尼系数来看,东—中、东—西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中—西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小。④空间计量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对劳动收入占比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提高农业生态效率对于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是当前普及程度最广的数字乡村建设政策,并逐渐成为推动农业生态效率提高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湖南省120个县级行政单位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实施使得农业生态效率显著提高3.2%,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具有稳健性。进一步机制分析显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通过推动农户收入增长和农业产业集聚实现农业生态效率提高。本文为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和农业生态效率促进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来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经验证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有机肥施用是耕地保护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绿色生产的重要方式。在理论分析数字金融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22年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2313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OLS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②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通过增强信贷可得性、提升价值认知和促进农地转入,进而提高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③从种植结构来看,数字金融使用能促进经济作物的有机肥施用行为;从经营规模来看,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有机肥施用存在规模限制,会促进经营规模在20亩以下的农户家庭的有机肥施用行为。据此,建议从提升数字金融服务水平、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等方面促进农户有机肥施用。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即将到期并再延长30年背景下,评估新一轮农地确权在欠发达地区的土地流转效应对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云南省3032个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反事实估计模型,实证检验农地确权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①农地确权促进了欠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提升,且平均处理效应为5。7%,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农地确权对欠发达地区的土地流转效应尚未得到充分释放;②农户的农地权属认知、确权政策满意度和家庭收入结构均对其土地流转意愿有显著正向效应;③农地确权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在不同农户之间呈现显著分化规律,即农地确权显著提升了Ⅱ兼业户与非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但对低兼业化农户的影响效应不显著。据此,建议欠发达地区应持续推动农地确权成果巩固,加快成果拓展与转化;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农户政策信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适度加快农户分化。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求是学刊》
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诉求,是马克思生态文化观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与生动实践。基于生态世界观、生态批判观、生态重建观三重论域,马克思揭示出自然与社会辩证交互、双向建构的对象性关联,在历史与价值维度上阐明自然异化的深层成因,探寻人与自然双重解放的整体性变革路径。马克思的生态文化观拓展了感性-人化-历史贯穿融合的生态哲学视野,确立了哲学-经济学视域复合统一的生态批判范式,指明人-社会-自然协同发展的生态治理路径,树立起科学与人文交融互构的思想航标。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本文基于2006-2021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谷物贸易数据构建贸易网络,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整体、社群和个体多层次分析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及演变特征,并采用时态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对影响谷物贸易网络形成的内外部机制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从整体性看,贸易网络具有较高的平均聚类系数和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存在区域集聚现象;贸易网络具有脆弱性与不稳定性,易受外界不确定性因素影响。②从社群角度看,贸易网络的社群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网络整体性得以提升;地理因素是影响贸易社群网络形成的关键成因,各国倾向于与邻国建立贸易链接;各国基于农业资源禀赋差异形成了农业资源较强的东南亚、南亚、东欧等谷物出口主导的社团以及农业资源较弱的中东、北非的谷物进口社团。③从个体角度看,印度、乌克兰、俄罗斯与泰国等国家在贸易网络中具有较强的贸易优势且扮演着贸易核心国的角色;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在贸易网络中担任“中间人”角色并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的选择产生间接影响;中国在贸易网络中是重要的谷物进口大国,具备较强影响力。④谷物贸易网络既受互惠效应、集聚效应、多连通性、联通闭合效应与时间依赖效应等内生机制影响,亦受贸易国的人均 GDP、人均耕地面积、人口规模、地理空间网络和法律渊源网络等外生机制变量的影响。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21世纪以来,海外耕地投资逐渐成为跨国农业投资领域研究的焦点话题。探讨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分布及地缘关系因素的影响规律,有利于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基于Land Matrix数据库的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案例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空间分析法和数学建模法分析发现:当前中国的海外耕地投资处于低水平,且离散性明显;中国的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已呈现“高一高、低一低”集聚的分布模式;中国海外耕地投资规模受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等因素影响深刻,其中声明宣言公报总数、首都距离、政府驻外机构总数、年均入境游客人数和年均出口总值均对海外耕地投资活动的发展影响显著,且具有空间异质性影响效应。提出在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和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要重视对优质耕地资源的投资,应针对不同地区实际发展情况科学调整投资策略及规划投资重点国家。同时,中国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加强与重点东道国的互动交流,提高中国海外耕地整体投资水平,化解企业投资风险。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城镇化对农民家庭生计和就业产生深远影响,基于中西部地区农民以家乡县城为空间场域的就业和城镇化实践的经验调研,从农民家庭生计转型及其分化视角,立足农民家庭及其主体能动性,考察农民县域城镇化实践对家庭生计和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农户分化的背景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为离农户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空间,促进了城镇化目标的完成;缺乏产业支撑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模式,没有为“半工半耕”农户提供稳定和充分的非农就业机会,增加了进城农民就业和家庭消费负担,并没有改善农民家庭生活完整性;纯农户处于城镇化起步阶段,县域城镇化发展促进其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及农业收益的增加,但是也增加了家庭经济的消费负担。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应立足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原则,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改善农民生计质量。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22
摘要:《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1941年创刊,在抗战时期出色地完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改版后该报所突显坚持党性原则、以精英意见领袖为首领、突出群众主体以及新颖的表达形式,对如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以启迪一一从加强报刊媒体建设,坚持党的领导、贴近群众和时代发展,坚持群众路线和秉持创新思维四方面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农机补贴政策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促进和导向作用,也为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日本农业机械化中的金融、财税支持政策及其成效,结果发现:日本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所采取的多元化金融工具、构建差异化财政补贴体系、刺激性税收创新计划等做法和经验具有重要推广价值。结合中国机械化政策存在的问题,本文指出未来需要探索多元补贴模式,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调整农机购补标准,增强补贴范围及力度,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拓宽农户的资金来源,完善配套支持措施,提升金融、财政和税收政策衔接度等措施,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利用2014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课题组”在7省(自治区)开展的农村中小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文章考察了社会资本对留守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抗逆力在多个维度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会直接影响其学业努力程度,但未对其教育期望和辍学意愿产生直接影响;抗逆力同时在家庭社会资本、社区社会资本、学校社会资本和朋辈社会资本对教育获得产生作用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较高的家庭社会资本、社区社会资本、学校社会资本和朋辈社会资本有助于提升留守儿童的抗逆力程度,间接影响其学业努力程度;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发挥着不同程度的正面效应,其中学校社会资本和朋辈社会资本具备互补作用,前者是留守儿童学业努力、辍学意愿的保护因素,后者是教育期望的保护因素。[关键词]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22
摘要:加强纪律教育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持续发力推动纪律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就要紧扣目标要求,增强纪律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抓住政治纪律这一“牛鼻子”,带动和推进其他方面纪律的广泛学习;多措并举推动纪律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建立制度机制,推动纪律学习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应对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的“脱嵌”状态,世界工厂的持续发展使得“再嵌入”成为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文章总结了当下中国的情境下劳工“再嵌入”的结构体系和内在逻辑,对国家、市场和社会力量所推进的“再嵌入”驱动力进行了分析。文章进而基于田野调查所获取的10个案例,讨论了三种主体推动再嵌入的路径:企业主导体现为福利增长方案、劳工住宅方案和社会培育方案;政府推动体现为公共服务和住房改善方案;社会主导则体现为产业与地域交相作用实现的“内部化产业”方案。基于这些再嵌入路径的作用方式和面临局限,文章指出多方合作是走向嵌入的摇摆模式和启动双向运动必由之路。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文章梳理了陕南S县易地搬迁的政策变迁历程,从目标、对象、手段和效果四个维度,以旧宅腾退、社区重建和市场培育等方面分别回答易地移民政策能否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从S县扶贫实践来看,易地移民搬迁增加了搬迁人群的家庭财产的总额,但不利于贫困农户管理社区自然资源,从宅基地腾退、社区重建和市场培育角度看,易地搬迁难以实现政策目标。城镇集中搬迁模式需要从健康、卫生和教育人手,大幅度改进贫困户人力资本,需要重视社区的重建以重构基层治理体系,市场环境的净化,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方可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社会学研究“去农业化”的趋势,带来了农业研究与乡村研究的二元分立。同时,生产主义、后生产主义和多功能乡村概念,不仅是对西方国家乡村转型与变迁过程的理论抽象,“农民的终结”“农业的终结”也成为逻辑推演的必然结果。文章以江西垣村生态农业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主要讨论三个问题:(1)如何重新将农业与乡村结合起来分析;(2)新生产主义乡村如何可能;(3)生态农业发展带来的理论命题及其挑战。生态农业技术和产量、合作社的生产组织过程、生产端中心的产消连接、新型城乡关系形塑、乡村社会运作及与国家关系六个层面上出现的新变化、新组合,使新生产主义乡村成为中国乡村一种极为重要的(新的)发展类型与形态。如何面对生态农业对农业种植与乡村社会的重塑,如何面对中国社会食物需求上的转型及其引发的对乡村与农业和广义城乡关系的重新定义和塑造,是生态农业带来的理论命题及研究上的挑战。文章以中国乡村实践案例的分析和抽象,提示乡村转型一种重要发展类型和形态之外,丰富和推进乡村社会学对农业与乡村关系的再认识。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22
摘要:为探究基础教育的数字科技应用如何推动五育并举向五育融合型结构发展,案例分析了九年一贯制Y校的积分银行实践后发现:数字积分制本是基层创新社区治理的方式,但经过借鉴至校区,能够与德智体美劳五育评价结合形成校区五育数字积分制。具体结构分析了Y校五育并举的三级积分指标体系,并指出积分系统可从加权汇总的动态算法、统分结合的双层设计、结对互助的整合功能,朝五育融合方向优化演进。由于校区数字积分制相比社区,积分测量指标更明晰、积分操作实施更容易、积分激励作用更明显,数字积分制更适合校园育人环境。这有助于基础教育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夯实教育强国建设之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22
摘要:本文首先追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变迁,阐释了国民经济奠基阶段、“经济奇迹”时期、高质量发展时代等特定阶段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执择的有机切换:然后梳理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问题,剖析矫正前期偏差而付出代价、逆全球化严峻挑战等经济趋缓因素,从而厘清中国经济增长的底层逻辑;最后提出中国经济增长的演进逻辑,短期措施靠逆周期调控、筑牢经济底部,长期战略靠结构性改革、释放经济潜能,短长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最终推动中国经济步入行稳致远的光明坦途。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分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提交时间: 2024-11-21
摘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广东省以“五外联动”(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战略为核心,全面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本研究基于系统的政策、数据和案例分析,探讨广东省在全球化和经济转型背景下的现状、挑战及发展路径。分析发现,广东省在外贸新业态、外资引进效率、服务外包升级、对外投资布局及高精尖缺人才引进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结构优化不足、协同效应不强、政策稳定性和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此,建议通过优化政策支持、强化资源统筹、增强“五外”协同效应及完善高端人才支持体系,全面提升广东省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21
摘要:在1927-1934年间,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多块革命根据地,农村党支部也在各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不仅成为推动农村地区革命的领导力量,而且为党和革命的整体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村党支部承担着将中央和地方党部的决策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责任,具备一定的执行性决策权。根据地的农村党支部通常通过支部干事会和党员大会进行集体决策。然而,由于农村党员的政治觉悟、工作能力和协作能力具有差异性,导致党支部书记或少数干事主导决策的现象屡见不鲜。此外,在实践运转中还形成了上级党组织直接决策、巡视员干预和影响党支部决策的多样化决策模式。农村党支部多样化的决策模式展现出任务导向、高度灵活的特点,反映了农村党支部在革命时期应对环境复杂性、任务紧迫性和组织层级特性之间的张力。上级干预与基层自主之间的动态平衡是农村党支部在复杂斗争环境下得以长期运转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环境变化的灵活应对与任务安排的动态调整,根据地的农村党支部得以不断贯彻落实党的组织目标并持续推进革命斗争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