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大学生内卷化:表征、机理与矫治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6-27

    摘要:本文聚焦大学生就业内卷化现象,通过解析其表征、机理与矫治策略,为解决就业难题提供新视角。在内卷化进程中,大学生面临应试教育导致的功利性价值取向、社会结构转型推升的流动成本、优质就业资源稀缺引发的零和竞争,以及错位评价强化的路径依赖。矫治策略上,强调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本的教育体系改革,建立共赢规范的就业市场,推行多元多维的就业评价机制,并重视就业价值观教育的核心作用。研究指出,需多维度协作,优化资源配置,引导积极就业观,以期破解内卷困境,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充分就业。

  • 我国研究生研究现状、热点主题与前沿分析——基于 CiteSpace 的文献计量分析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创新与创业教育》

    摘要:为进一步探究研究生就业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和发展方向,以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1日中国知网中的176篇与研究生就业相关的CSSCI高质量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以CiteSpace6.2.R4信息可视化软件为研究工具,对研究生就业研究的发文量、发文作者、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方面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生就业的相关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研究热点主题众多,选用理论较为集中;研究主线明确,相关研究逐渐深入,时效性较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未来的研究要坚持把研究生就业放到研究生教育总体发展中去审视和探索;努力实现跨区域研究,加强合作交流,推动高质量成果的产出;紧跟研究生就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丰富研究成果。

  • 国际青年以及对国内青年的影响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本文梳理介绍了国际促进青年就业的有益经验,并结合当前我国青年就业的新特点、新问题,提出了我国促进青年就业的启示。研究发现,面对全球范围内青年失业率高、青年就业质量有待提升的挑战,各国采取了扩大就业需求量、增加有效供给量和提高就业质量的政策来促进经济总量提升,帮助青年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提升青年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当前,我国青年就业呈现新就业形态规模扩大、“慢就业”“稳就业”心态加剧、“高学历低就业”现象较多等特点。针对我国青年就业的新特征,应进一步制定综合性政策框架,增加就业需求,提升就业容量;注重青年人才培养和就业权益保障,促进青年就业技能与产业需求匹配。同时,进一步发挥新技术在青年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完善青年失业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 智慧城市建设如何影响劳动力?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重塑城市创新形态,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就业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利用中国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规模与结构的二维视角考察智慧城市建设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总体上能够扩大就业规模,优化技能层面就业结构,且规模效应大于结构效应,呈现出先量变后质变的边际递增趋势;(2)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技术创新补偿效应、网络基础设施配置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推动劳动力就业量质齐升;(3)在科教资源丰裕、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劳动力市场扭曲严重的地区以及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就业促进作用尤为明显;(4)智慧城市建设的就业规模效应通过行业间溢出实现,而就业结构效应主要源于劳动力技能偏好,存在就业极化特征。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数字化转型下城市高质量就业提供新方案,为劳动力就业方面的公共政策制定提供经验证据。

  • 去上班还是送外卖:数字经济下劳动者的选择分析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4-08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选择新就业形态工作,加剧了制造业的缺工现象。为探究哪些人更倾向于选择新就业形态工作及其选择原因,首先,本文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了新就业形态的本质,发现资本通过算法等手段加强对劳动的控制,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但它通过分享制、时间自由等形式掩盖了剥削,以吸引劳动者。然后,本文利用第一手的调查数据发现,34岁左右的精壮劳动力最易选择新就业形态,选择的主要原因是收入高和时间自由。但平台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和培训机会,长此以往将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并阻碍他们提升人力资本。最后提出政策启示:政府应着力推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并加强对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的劳动权益保护。

  • 青年的全球和区域趋势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提交时间: 2024-09-02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在过去的两年里,全球青年的劳动力市场参与度普遍下降。部分原因是由于青年需要在教育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以确保未来进入劳动力市场时能够在技能上更加的熟练,并能更好地应对新技术对工作世界带来的挑战。但同时,这也反映出青年劳动力利用率不足的严重问题:世界上约五分之一的青年既没有工作,也没有接受教育或培训,处在尼特(NEET)状态。青年就业还面临其他挑战,包括劳动力市场持续存在性别差异、非正规就业盛行、工作贫困等。其中,性别差异和非正规就业影响到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从业青年,工作贫困影响到全球几乎三分之一的从业青年。在许多国家青年面临着劳动力市场障碍和工作条件不稳定的困境,如果可以有机会改善就业,那么,全球范围内就有数以百万计的青年愿意永久移民。这一事实也从侧面佐证,全球范围内青年就业的发展趋势存在着巨大的区域差异。

  • 外资进入与女性 ——基于率和性别工资差距的双重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在中国性别就业差异逐渐扩大的背景下,探讨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能否为提高女性就业比例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提供新的动力,对实现中国劳动力市场性别平等、共享对外开放成果至关重要。基于1998~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库,从就业率和性别工资差距的双重视角出发,实证分析外资进入对中国女性就业的影响及其机制,并考察外资进入速度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能够提高女性就业率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以独资方式进入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来自欧美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更有助于提高女性就业率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同时,外资进入对女性就业的积极作用在私营内资企业、高性别平等化地区、东部地区以及第三产业中影响更大。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增加市场竞争程度和促进技术进步是外资进入能够提高女性就业率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主要渠道。从调节效应上看,过快的外资进入速度减缓了外资进入对提高女性就业率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积极影响。因此,应通过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合理把控外资进入速度等措施,充分发挥外资进入对提高女性就业率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促进女性共享对外开放成果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 数字经济对大学生的影响与挑战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6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研究发现,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在就业领域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革,诸多新业态不仅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本文提出进一步发挥数字相关产业的就业拉动作用、提高中西部地区就业承载力、加大数字人才培养力度、打造数字化就业服务体系和培育适应数字经济新时代要求的人力资本体系等对策,以期为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提供参考。

  • 数字素养、正规与工资性收入 ——基于CHFS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4-25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素养正在从不同方面影响着人们的决策行为。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采用 Probit、OLS、2SLS等模型研究了数字素养对劳动者就业决策行为、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并通过引入信息获取、风险偏好、社会资本等中介变量实证检验了数字素养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数字素养可以显著提高劳动者进入正规就业渠道概率、提高劳动者工资性收入;(2)数字素养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信息获取能力、风险偏好、社会资本水平等途径影响劳动者就业决策及其工资水平;(3)数字素养的促进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家庭差异、城乡差异、城市差异;(4)数字素养除可以直接影响劳动者工资水平外,还可以通过促进其正规就业产生部分间接影响。研究结论对于改善劳动力市场环境,提高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国际青年问题研究述评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青年高质量就业是国家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石,在全球经济持续发展和技术不断革新的背景下,解决青年就业问题至关重要。新兴技术和经济形态为青年就业带来新机遇,但劳动力市场竞争、技能更新和工作不稳定性等挑战亦并存。本文梳理了Web of Science外文期刊数据库中收录的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知名期刊所发表的文献5272篇,通过系统研究分析发现国际青年就业问题的主要研究视角包括青年就业现状、青年就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青年公共就业服务政策体系三个方面。此外,现有研究还关注到了数字经济、零工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为青年就业带来的新趋势、新机遇与新挑战。尽管国内外学者对青年就业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仍在交叉学科研究、跨文化和跨国比较研究、长期跟踪和动态分析、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等方面存在研究缺口,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青年就业问题的多维性和复杂性。

  • 后疫情时代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指导体系效能提升研究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10-04

    摘要:文章立足后疫情时代高校大学生“促就业”“稳就业”的社会背景,在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分析基础上,指出在后疫情时代加强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应用型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应由组织体系、课程体系、师资体系、资源体系和支持体系五个具体方面构成。结合对M校的调查走访,以点带面支出后疫情时代应用型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以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理念为依据,从组织体系、课程体系、师资体系、资源体系和支持体系五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就业指导体系优化完善对策,为应用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效能提升提供参考。

  • 创业教育质量与大学生素质的协同效应研究——以北京市 37 所高校为例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创新与创业教育》

    摘要: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则是提升其就业能力的必要途径,二者协同发展是推动创业教育质量提升和大学生就业素质养成的重要突破口。在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素质,不仅是国家政策驱动、教育效能发挥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通过分析北京市37所高校的调研数据,明确了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质量和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提升路径,测算了各高校创业教育质量与大学生就业素质的耦合协同性,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 数字经济对灵活的影响效应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经济结构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新的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其与传统就业模式相比,展现出更加灵活和多样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与灵活就业的发展现状,并基于我国2017—202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向量自回归模型,并且结合实证分析与脉冲响应图来探讨数字经济对灵活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了GDP增速与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控制变量后,数字经济对灵活就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基于USEM模型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如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和行业需求的酒店管理毕业生,是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高校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法,以P酒店人才班学生为研究主体,基于USEM模型对影响P酒店人才班就业能力技能、学科理解力、自我效能感、元认知等要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P酒店人才班在专业认知、专业技能、学生心理准备等方面存在不足,据此,本文从高校、酒店、学生三方面对P酒店人才班学生培养和就业能力提高提出改进策略,对培养复合型酒店管理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 平台经济对灵活者收入和主观福利的影响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平台经济的兴起,引发了人们对灵活就业者收入和主观福利的关注。 本文基于 2012—2018 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库,分析平台经济对灵活就业者收入和主观福利的影响及其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平台经济能够提高灵活就业者收入和主观福利,并且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各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平台经济通过提高就业匹配度和社会资本的途径实现灵活就业者收入和主观福利的提升;文化程度能够调节平台经济对灵活就业者收入和主观福利的影响;相对于灵活就业者而言,平台经济对正规就业者主观福利的影响效应更大,但对其收入并无显著影响。 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平台经济对灵活就业者中的青年、男性、文化程度较高、城镇户口、东部地区个体的收入和主观福利的提升效应明显。 因此,政府应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技能培训,提供职业转型支持和必要的社会保障,以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灵活就业者收入和主观福利。

  • 数字化赋能、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工资收入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6-20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探究数字化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赋能和对其工资收入的差异性影响,对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08-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集农业数字化、工业数字化和服务业数字化为一体的数字化赋能指标,探究其通过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机制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赋能会显著降低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并显著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且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数字化赋能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就业技能水平有较强的增进效应,但存在差异性和偏向性特征;高、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会增加其就业占比;数字化赋能会使高技能劳动力占比增加,进而优化劳动力的就业技能结构。数字化赋能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和时间异质性。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 近代以来中国乡村劳动力的演变——基于农时的视角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中国生产者一贯注重结合农时安排生产就业。在农业国工业化的过程中,乡村劳动力争取实现更充分就业的条件和方式不断发生演变。以农时为视角,可贯通性地考察和理解近代以来中国乡村劳动力的就业演变:传统乡村劳动力通过在大田农闲期从事家庭小工商业以争取实现更充分就业;近代外来工业产品输入所造成的冲击导致部分乡村劳动力无法有效利用农闲期从事家庭手工业生产,其被迫进城寻找就业机会;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内乡村劳动力被严格限制在大田生产中,无法有效利用农闲期从事非农生产;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地区非农就业机会扩大,大量乡村劳动力主动进城就业、减少大田农闲期和农忙期的农业劳动时间投入,部分乡村劳动力则扩大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未来,随着乡村人口的代际更替,从事稳定非农就业将是大多数乡村劳动力的就业需求。

  • 高校创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证研究——基于对吉林省18所院校的调查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9-29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上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论述,为高校高质量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要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路径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以就业创业教育为基点,从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问题切入,通过对吉林省18所高校师生群体的调研发现:当前高校就业创业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三方面成效,即师生知悉度较高、师生认同度较高和思政融合度较好;高校就业创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体制机制保障不够到位、师生意识能力不强不高、课程思政氛围不够浓厚三方面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做好体制机制向纵深推进的落实工作、教师队伍观念转变与能力水平提升的工作、大思政理念深入人心的工作。

  • 数字技术创新的效应: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基于2009-2021年上市公司数据,以企业数字技术创新为切入点,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在微观层面考察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就业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企业就业水平提升,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生产规模扩大效应、盈利能力提升效应及创新能力增强效应发挥对企业就业的促进作用。数字技术创新的就业促进效应在成长期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及低互联网发展水平地区企业更明显。

  • 强化公共服务的关键路径:优化机构设置与职能分配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5-21 合作期刊: 《行政管理改革》

    摘要: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对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至关重要,这需要进一步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而合理设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分配公共就业支出责任,是提供高效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础。理论上,公共就业服务职责的政府间分配要坚持三方面的原则:支出责任和财权相匹配,公平与效率兼顾,政府间协调和政府、市场合作。实践中,我国以地方人民政府为主的公共就业行政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公共就业服务供给过度依赖基层政府,城市辖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分散和功能同设,以及农村地区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不足。为此,未来的改革要增强省级政府统筹省内公共就业服务的能力,优化市辖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置和功能分配,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