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数字如何塑造法治?——关于数字法治的逻辑与使命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法制与社会发展》

    摘要:法学为何应该从算法研究扩展到对数字权力的研究?观察商业与国家两种应用场景下的数字技术之影响,可发现数字私权力和数字公权力已经形成,它们带来的普遍社会性风险正在威胁人权并重塑法治。作为一种新型的权力, 数字权力从事实和规范两个层面来看,都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权力,其应该被纳入法学范畴, 进而也应当被纳入法律概念体系。数字权力在接受法治控制的同时,还能够克服人类法治的固有弊端、改善人权和法治并造福人类。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起点,数字法治有了明确而特殊的使命——利用数字权力塑造一个能够“赋能扬善”的未来法治。

  • 参与式档案管理中社会力量参与的来源与实现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参与式档案管理逐渐受到档案界的关注。虚拟空间、关系网络和数字技 术成为社会力量参与档案管理的权力来源,但社会力量参与权力的实现受权力主体 权利意识淡薄、权利保障缺乏、权利行使途径有限等的限制。档案专业权力主体应与 社会公众权力主体协同努力,开展主体培育,完善制度保障,丰富参与途径。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对华ODA政策研究——基于结构性理论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09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内容提要】 日本对华ODA是中日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ODA政策调整的关键期。基于结构性权力理论中四个权力结构间相互依存、互动转化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的中日双边关系与日本对华ODA权力结构变迁,推动了日本对华ODA政策转变。可分为三个阶段:1990-2000年是日本对华日元贷款高峰期,对华ODA政策的生产结构主导期;分析日本对华援助的利民工程与日本对外、对华援助的纯额数据,2000-2008年是日本对华ODA政策的知识与金融双结构主导期;对比日本政府出台的三份ODA大纲,2008-2018年是日本对华ODA政策的安全结构主导期。在动态进程视角下,四种权力结构在日本对华援助的不同时期经历了互动关系变化与此消彼长的过程。总体而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日本对华ODA政策变迁,反映出日本对外援助战略与理念的转变,并与日本政府对外战略相配套。随着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扩大,应注重“南南合作”与“南北协调”相平衡的原则。

  • 平台法律关系的理论构造与规范控制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提交时间: 2024-07-04 合作期刊: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平台运营方、双方或多方用户间形成的平台权力-法律关系的非对称性是导致互联网平台上诸多问题发生的根源。平台权力是平台权力-法律关系的决定性要素,其本质是平台基于“看门人”地位、纵向整合能力和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而获得的社会权力。平台权力的存在,使得平台权力-法律关系在内部构造(平台权力关系)中表现为平台对用户的支配关系:用户条款的存在,使得这种支配关系在外部构造(平台法律关系)中被转化并确认为一种平等的合同关系。应当承认用户条款的社区公约地位,加强以用户条款为核心的、由平台与用户共同参与的平台自治,规范平台权力的行使,对用户条款进行备案审查并制定示范性文本。

  • 资源、 与政策网络结构: 视角下的理论阐释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4-09 合作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摘要:尽管政策网络已成为政策研究的主要范式,但对政策网络结构的研究则相对不足。现有研究主要基于结构主义视角,通过倡议联盟框架 (ACF)和资源依赖理论 (RDT)的引入,强调政策信仰和资源依赖对政策网络结构的解释作用;随着政策问题复杂和不确定性程度的提高,上述两种解释路径已不适应政策网络结构的解释需要。因此,本文基于行动主义理论视角,通过权力因素的引入将政策网络结构界定为权力关系的结构化形式。通过对资源和权力之间关系,以及物质制度资源和社会结构资源、制度权力和结构权力、垂直整合能力和水平整合能力的划分进行分析,进而对政策网络结构的产生、维持和变迁进行解释,以期对政策网络结构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 中国政治为何需要“使命型政党”?——论誓约与贤能政治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7-19

    摘要:“使命型政党”是对中国共产党具有广泛共识性的政治身份,坚守使命型政党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经济社会的重要政治承诺。从制度主义视角进行理论思辨与历史分析,可以对中国政治为什么需要使命型政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规律认知。通过初步构建“权力誓约”与“权力契约”的概念体系,对契约与誓约的哲学内涵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对中国政制传统中权力誓约的历史分析,证明了使命型政党对于中国政治与经济社会的必然性;进一步,探讨建设使命型政党的内在逻辑,即从权力誓约的传统路径依赖中推导出对贤能政治的必然要求,将问题聚焦于贤能政治的实现方面,而非粗浅地讨论国家与社会的契约问题,为中国共产党持续自我革命、强化自身建设的合理性做了有力证明。

  • “平台化”的生产与消费:短视频作为一种“情动”媒介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提交时间: 2024-05-09 合作期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摘要:短视频不仅是一种供观看娱乐的内容,而且构建了一个新的技术平台对日常生活中的经济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实际上,它是与短视频的媒介特征与传播特性有关的传播学问题。技术平台作为一种新的媒介物,其可供性与人的情动驱力在此互相交融,短视频的平台特性不断地触发“情动”的生产与消费,顺应了人的生命欲望,才使得其成为“后起新秀”,迅速地占领了平台经济的高地。但同时,人在其中的能动性并未消失,正是使用者自身的生命权力导向了平台化以这种形式和方向去发展和演变。

  • 空间赛维坦与空间赛托邦:ChatGPT时代的悖论

    分类: 其他 >> 其他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通过引入空间视角,探索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权力格局所产生的悖谬式影响。一方面,ChatGPT等技术促进了资本的狂飙与空间剥夺,建构起国家意识形态下的空间霸权,催生速度化的空间帝国主义,最终形成极权式的“空间赛维坦”。另一方面,在各行为体的良性管控下,在国家层面,ChatGPT等技术能够促进空间的扁平化与协商化、科层制政府的韧性化与国家自主性的弥散;在全球层面,通过促进不同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平等协商,ChatGPT有助于建构“全球空间在场”,最终形成协商化的“空间赛托邦”。权力自身具有中心化的倾向,人类需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变革“空间赛维坦”,驶向“空间赛托邦”,从而将“权力悖论”转变为“权力向善”。

  • 福柯的调查实践与谱系刍议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7-27

    摘要:调查是米歇尔·福柯一度在实践中运用并在理论上反思的一门技术。在组织性实践方面,福柯领导监狱信息小组围绕监狱问题开展一系列“难以忍受-调查”,从而支持了法国公众变革现行压迫制度的集体政治斗争;在谱系学反思方面,福柯主张调查是见于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以及中世纪末期行政国家需要之中的知识-权力形式。尽管福柯旨在统合它们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各自取得一定成就,做出一定贡献。正是透过这些成就和贡献,我们得以窥见福柯的调查实践与谱系在现时代的可能价值。

  • 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阵地坚守与路径革新探析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是研究阵地日渐丧失。本 文明确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独特性,阐明档案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而档案工作者具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使用这种力量、规范这种作用的发挥是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 的主要课题。本文认为,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者应当坚守基础理论研究阵地,从 档案学高等教育、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档案学学术评论和档案学学术宣传四个方面 进行革新,以期走出困境。

  • 档案开放中配置逻辑与合理化研究——基于新修订《档案法》的文本解读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7-22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随着新修订《档案法》的颁布实施,档案主管部门、档案馆、档案形成单位或移交单位被赋予新的权力与职 能,形成新的权力结构模式。基于权力理论与行政管理学视角,研究档案开放中权力的分配逻辑,剖析目前权力分配制 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档案开放权力运行程序、监督机制、权责对等规则及完善权利救济途径等策略,有利于推 进档案开放权力配置走上合理化、法治化发展轨道。

  •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算法及其规制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4-23 合作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摘要:依托框架优势、机器优势和嵌入优势的全新算法,将会随着数字平台的搭建、数据资源的挖掘、“人–机”交互的设计,由单纯的计算工具向事务运行规则转变,进而演变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不容回避的权力议题。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算法权力既有益于管理风险、规范行为和辅助决策,也可能由于自身的局限以及它与教育之间的冲突,导致教育的风险异化、行为降格和决策失衡。要将算法权力规制到安全、可靠的“笼子”之中,除借助算法目标的教育审查、算法设计的教育解释、算法运行的教育监管、算法应用的教育鉴别、算法信息的教育备案、算法责任的教育认定,以构建从背景、过程到结果的规范机制;还应诉诸教育之于算法的祛魅、平衡与扬弃,以凸显“入乎其内却又出乎其外”的制衡思想。

  • 理解帝国运行——读潘岳先生《秦汉与罗马》一文的思考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潘岳先生 《秦汉与罗马》一文围绕秦汉和罗马两大帝国的发展兴衰,提出了 “为何两大政治体具有相似的历史基础和发展挑战,却又走出了不同的路径和不同的结果的”这一问题。对此,本文在原文的叙述与解释基础上进行了一次重新思考与 “再叙述”。借助潘先生提供的政治题材,本文提炼重组出“权力运行的目标”“权力运行的机制” “政治秩序的构造”以及 “政治体系的主宰 (皇帝)”四个维度,探讨了影响政治体系稳定运行的关键变量与作用机制,提出了同原文不尽相同的差异化解释。

  • 习近平监督理论体系论纲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08-12

    摘要:习近平法权力监督理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党的自我革命重要思想、党的建设重要思想的重要结合点,是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思想与执政实践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成果。习近平权力监督理论体系以“权力监督价值论”“权力监督范畴论”“权力监督动力论”“权力监督方式论”“权力监督职责论”为架构;以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法治思维揭示权力本质的人民性、权力作用的两面性、权力运行的嬗变性和以法律规范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监督权力等充满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为内核。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习近平权力监督制约理论的实践转化,集中体现在强化权力监督的自律意识,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强化纪法贯通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 数字资本特性与行为规律的三重逻辑: 主导· 扩张·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是一个由资本形态的主导逻辑、 资本运动的扩张逻辑和资本统摄的权力逻辑等组成的辩证理论体系。 通过重构传统资本职能机制,将中小资本纳入垄断平台生态圈以及重塑剩余价值分配秩序, 数字资本成为起支配作用的资本形态。 数字资本扩张表现为基于数字平台的规模和空间双重维度扩张, 规模决定了空间类型的多样性, 空间为规模扩张提供活动场域, 规模与空间扩张互联互促。 数字资本作为一种权力, 在经济领域体现为支配、 操控劳动者和消费者的经济权力, 在非经济领域则衍生出政治权力与社会权力, 由此构成数字资本的权力光谱。 我国现阶段既要引导数字资本发展社会生产力, 又要对数字资本加以规范和约束, 使之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向。

  •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内在逻辑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廉政文化研究》

    摘要:我国国家治理呈现“一核多元”、全域覆盖的特点,要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就必须构建党的全面领导下协同高效、分工明确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不仅是完善党的领导体系的战略制度保障,还通过党内监督进一步强化了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领导地位,而国家治理现代化又为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完善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两者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过程之中。

  • 赵国大国之路上的“分权”拖累 ——三次“二元”尝试之失败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提交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邯郸学院学报》

    摘要:摘 要:从公元前772年叔带入仕晋国,到公元前222年赵国被秦国灭亡,这550年间,赵氏、赵国历经苦难与坎坷。除了外部势力的觊觎外,主要还是内部改革的失误所造成。尤为可叹的是,每当走到鼎盛阶段时,赵氏/赵国内部总会发生一次动乱。而动乱的主因,就是“分权”游戏。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被称为“夏日之日”的赵盾、被誉“简襄功烈”的赵襄子、被赞为“第一雄主”的赵武灵王尝试的,将内部最高权力转移和再分配——两次由大宗变小宗、“权力二元化”所带来的制度性风险。这三次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深刻反映出,赵国的国家进程在改革认知上的迷茫和滞后——既落后于魏文侯,更落后于商鞅。这种“分权”带来的风险,不仅导致家族内部兄弟屡屡相阋于墙、削弱了自身实力,而且也给外部势力抑制赵氏、赵国的发展造成可乘之机。最终拖累了赵国成为大国、强国的进程,未能实现统一六国、做天下共主的目标,不免令众多历史看客扼腕。

  • 女性与族群认同:阿玛拉松塔政治参与二重向度的考察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526年,东哥特王国的开创者塞奥多里克去世,王位由外孙阿塔拉里克继承。因阿塔拉里克年幼,其母阿玛拉松塔摄政。阿玛拉松塔有意在王国中促进罗马元素与日耳曼元素的融合,这一目标同哥特人日益强化的族群意识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其施政引起哥特贵族势力的反对。阿塔拉里克去世后,阿玛拉松塔失去权力并丧命。古代晚期地中海世界缺乏保证女性独立执政的社会环境、法律基础和权力机制,女性权力具有显著的依附性,这是阿玛拉松塔摄政政权垮台的关键原因。阿玛拉松塔政权的垮台则成为该时期地中海世界政局发生显著变化的重要契机。

  • 法院判决适用党的规范性文件的模式及其完善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提交时间: 2024-08-19

    摘要:党的规范性文件大量的被法院判决适用,是一种典型的中国法治现象。经检索可见当前法院判决适用党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直接适用与间接适用两种模式,该模式中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即法院对能否适用党的规范性文件的认识不统一;法院对党的规范性文件适用的级别认识不一致;法院适用党的规范性文件的标准不一致。党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法院判决的法理需要从三个维度去理解,即首先法院判决适用党的规范性文件的规范及法理可能何在;其次,法院适用党的规范性文件的本质是什么;最后,法院适用党的规范性文件的国家权力结构。这就需要在对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正确定性的基础上并结合立法机关的类型以及法院适用法律的特征等综合因素对前述问题进行完善。

  • 数据主权主体论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催生数据主权,深刻影响国家数据安全和全球数据治理实践。出于管辖、隐私和商业利益等因素考量,现有研究分别提出了国家、个人和企业三类数据主权归属主体,模糊了国家作为唯一主权者的权威身份。通过追溯历史、分析现状可以发现,个人与企业不可能成为数据主权的行使主体,个人和企业的利益诉求可用个人信息权利、企业数据权利等制度安排以蔽之,无论从性质上还是内容上讲,都不属于数据主权的范畴。对于个人而言,其主权主张滥觞于信息自决权,且个人缺乏对海量数据的掌控能力,个人作为数据的产生者并非理所当然是数据的所有者和主权者;对于企业而言,其因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获取的数据权力使之仅处于支配地位而非法律地位,更不能将其提升至主权地位,企业依旧是被监管者。事实上,自博丹以来的主权学说和国家间主权实践确立了国家不可动摇的主权者地位,在虚拟空间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主权责任只有国家能够承担,受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赋能的多元主体作用的提升并未侵蚀主权,相反,国家数据主权在应对新问题、新挑战的过程中获得了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