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22 合作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摘要: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中既蕴含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思想,又蕴含社会主义现代性的设想。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为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结合提供了实践空间。中国共产党通过辩证法的运用和历史理性的坚持,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初步建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成果。社会主义现代性的价值规定,包括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关系上,坚持两者相统一基础上的价值理性优先;在个体主体与集体主体的关系上,坚持两者相统一基础上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在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上,坚持劳动优先;在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上,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关于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正确理解,需要坚持民族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统一、批判性与规范性相统一。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文章梳理现代性进程中的茶文化体系化建构,发现茶文化的全球化传播和体系化建构与现代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茶物质商品文化样态的全球化传播,得益于现代工业文明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茶医学健康文化样态的更新,得益于现代植物学、医学、药学等学科的进步;现代植物学进展使得茶文化在西方各国的在地化传播更加具象化。与此同时,由于具备文化现代性的自我更新能力,多层次面相下的茶文化体系逐渐成为推动公共交往的有效载体、增进社会信任的互动媒介、赓续传统与记忆建构的文化符号,从而为现代社会建构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文化赋能。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6-21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继《观察者的技术》(Techniques of the Observer)出版后十余年,克拉里出版了《知觉的悬置》一书。该书秉承了克拉里一贯的研究风格,用综合了自然科学、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马奈、修拉、塞尚的作品进行个案分析,以十年为一个阶段交代一种现代注意力的历史演进关系,聚焦于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人类之眼,并再次回归到对现代性景观的思考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6-21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继《观察者的技术》(Techniques of the Observer)出版后十余年,克拉里出版了《知觉的悬置》一书。该书秉承了克拉里一贯的研究风格,用综合了自然科学、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马奈、修拉、塞尚的作品进行个案分析,以十年为一个阶段交代一种现代注意力的历史演进关系,聚焦于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人类之眼,并再次回归到对现代性景观的思考。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自制问题是反思、批判、预演生命个体行为与实践的基础性问题,也是美德伦理学复兴的奠基性问题。人类非理性因素在由外到内的占有与由内而外的表达过程中,天然地存在着僭越的倾向。自制即原始发生于生命个体内部理性对非理性因素的妥善安置,构成了个体成为德性的存在者并在生活实践中选择德性行为的重要前提。随着现代化运动的不断推进,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嬗变使得自制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了冲突性、复杂性和整体性样貌,这极大地加深了人类行为能否自制所面临的知识论困境与实践论难题。现代化运动既为人类带来了能够快速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组织模式,通过激发欲望、扩大需要的方式促进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却也在资本逻辑的嵌入中不断地消解精神公共性,摧毁着人类神圣而崇高的精神家园。在后现代的语境中,自制是人们走向精神富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德性,无论人们是否认识、理解、承认、掌握,人的自制能力时时刻刻都给人以精神力量,帮助人类走上最符合其“类生命”的道路,帮助个体成为自由而自觉的目的论者和正当的行动者。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17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文化的再生既非发于自然,也不是可以肆意干预的社会现象。它首先面对着“谁之再生”的当代悖难。文明和文化的“再生”主要是一种现代的现象,它因此也面对着现代人普遍的困境:那就是人工完美再造了天工,使得一部分被保护的文明和文化得以在表象上延续,同时又加快了更多的文明和文化走向实质衰亡的步伐。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提交时间: 2024-05-13
摘要:小说批评理论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提交时间: 2024-07-24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治安由“管”到“治”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治安治理也在随之进行现代化。治理过程中,治安治理理念与治安治理实践相互作用,不断推动治安治理现代化发展。作为治安治理的结构要素的治安治理理念、治安治理主体、治安治理方式在治安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这些特点不仅阐释了治安治理的内涵,同时也体现了治安治理现代性的丰富意涵。我国的治安治理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其现代化还在继续,现代性持续增强。未来我国治安治理要在依托强制性手段和惩罚措施的同时,引导公众树立治安意识,强化公众参与治理能力建设,规范公众治安治理权力,形成治安自觉,助推治安治理效能的发挥。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9-13
摘要:作为海上摩登建筑的典型代表,大世界是全民游艺性质的公共交际场合,制造了现代意义上自由、平等关系。这种建筑的产生,传达出“工作+娱乐”的现代都市生活节奏,让时间上的体验被延展。“夜游”成为人们的新生活观。大世界建成之初,即发行有一种日刊《大世界》。它聚集了一批旧派文人。通过征诗、唱和、论说,旧文人追求一种“日常现代性”,将大世界打造为文士风雅、教化之地。大量新奇的东西,也给旧文人群体的诗文创作带来诸多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大世界是新、旧参杂的。这也说明近代都市之中,仍然活跃着很多半新半旧的文人。这些人一部分是来自其异域他乡,暂时寄迹海上,成为都市中的“游寓者”。通过游戏场作为中介,他们感知、体验着现代性。关注他们的创作、都市生活,有助于重新审视都市性进程。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8-02 合作期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黑格尔是第一个把现代性上升为一个哲学问题的思想家,他热情欢迎现代性的到来,但同时对现代性中的内在分裂、矛盾和冲突有敏锐的把握,指出其存在着所有权不具普遍性、劳动异化、市民社会伦理丧失、大规模贫困对精神带来消极影响等方面的危机。黑格尔认为,当时的其他思想家对此问题的认识都存在偏差,所以主张对现代性予以政治伦理重塑:在逐步恢复伦理性的市民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必须继续进展到现代国家,才能真正对现代性加以政治伦理的重塑,即现代国家能够使个人的特殊性与国家的普遍性达到有中介的统一,这样个人的本质就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得到了塑造,所有权、个人的主观性、劳动的异化、贫困等问题都将得到有效解决。黑格尔对现代性的剖析体现了强大的思想力量,但其重塑方案终究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设想。
分类: 社会学 >> 人类学 提交时间: 2024-07-06
摘要:文章利用多物种民族志、深度访谈等方法,以“抱树”为观察切口,探讨了当代青年与树木之间的相互纠缠及他们的“共同生成”。研究发现:(1)“抱树”是人与树之间的“交染”:一方面,从童年时期的陪伴到青年当下的社交拓展,人与树的纠缠贯彻了当代青年的整个生命历程;另一方面,人能在“抱树”期间获得或拟物或拟人的跨物种生命体验;(2)从线下参与到线上社群营造,“抱树”群体经历了从“玩”到“微政治”的过程,对抱树日常分享的鼓励将“远方的自然”转化为“身边的日常”;(3)“抱树”的0成本特性能够一定程度上规避被消费主义物化的风险,但仍需时刻关注“附近的纠缠”,认识到生命体之间不仅仅在空间上接近,更在生态层面上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5-20 合作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实现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显著标识和各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各国现代化实践道路的多样性源于现代性的本质规定,这一本质规定内蕴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既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包含自身的民族特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开辟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并在世界范围内推行现代化发展的单一模式,以资本现代化的文明面向来掩盖其剥削实质,衍生出“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视域。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在坚持社会主义文明定向的基础上,拒斥了西方一元现代性叙事的强制逻辑,向世界展现出多元现代性的文明图景。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共同体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个体、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均具有深远影响,所以共同体的现代性构建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议题。西方现代化打破了传统共同体的生活方式却始终难以真正逾越“虚假共同体”与“真正共同体”之间的鸿沟,使“人”在现代社会中陷入“自我丧失”的生存困境,引发了共同体的“成员危机”“认同危机”“前提危机”等一系列内生性弊病。而中国式现代化在超越西方现代化“共同体”范本中重塑了“共同体”的现代性样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为依托,建设起“人民至上”的发展共同体: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基本原则,构建起“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以和平、发展、合作和共赢为价值引领,积极推动构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从而诠释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共同体向度。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9-13
摘要:诗界革命的发生,深受西学新知的影响。其中关于身体、情感与人格的研究,通过译介传入国内,唤醒了国人的主体意识,进而引发诗歌抒情方式的变化。作为以报刊聚合的文学团体,一系列事件引发的情感共鸣,表明诗歌不仅可以言情,甚至还可以传情。它将个人化的情感表达介入公共领域之中,增强了诗歌“群”的功能。这是诗界革命产生的媒介性力量。此外,新知的获取不仅在于书籍(或报刊)的阅读,身临异域得到的观感经验,亦能转变主体的位置。跨域行旅引发的情感体验并不仅限于怀旧、创伤,还包括对异域物质文明的惊羡、欣赏、崇拜,以至超越了对制度、思想的追求。在此过程中,个体发现自我,同时也意识到自身不可避免地依附于民族共同体。促成旅行的动机也可以被视为寻求“救亡图存”之道的实践。在强烈的民族情感驱使下,文人在全球化语境中进行现代性反思,探索民族未来。这些表明,诗界革命于新名词、新意境、新理想外开辟了“情感革命”的主题。
分类: 艺术学 >> 设计艺术学 提交时间: 2024-05-17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以传统的角度切入现代文字设计,看似“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逆向解。其既可被视作艺术设计的方法,也是态度。文字因更植根于历史而须向传统致敬,而对传统文字的设计解析和重构也是对汉字现代性的发现和回归。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五工作室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工作中,以文字设计(typography)理念的东西方对比研究为参照,把传统汉字设计研究作为设计方法,强调汉字在设计意义中的基础、原点和深度,发现传统汉字设计语言、内涵与汉字现代设计、传播的关系,提出最终实现汉字在当下作为整体的时代笔墨和场景营造的新意义。在视觉设计领域,研究汉字设计难免有视觉中心主义的理论和创作的偏向,但就理念和深入理解的背景下试图提出以尘净则古、以古为新的现代文字设计的新思辨。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创新与创业教育》
摘要:劳动教育是培养劳动者劳动技能、劳动素养和劳动精神的教育方式。作为一种教育形态,劳动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内在耦合性,具体呈现为在实践方面相互成就、在价值方面相互契合、在精神方面相互促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中,劳动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性视角、整体性格局与文化性内涵,劳动教育的内涵、实践与价值得以丰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要坚持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的方向,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政治导向、价值引领、物质保障、精神支撑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6-07 合作期刊: 《求是学刊》
摘要:现代性的机制使现代个体的生存呈现出悖论的状态:一方面,现代个体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创造和个性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确定性的丧失而使他们面临着个体自由失去根基的异化境遇。对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阿格妮丝·赫勒一方面对现代个体的悖论式的、偶然性的现代性体验和生存困境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明确偶然性是悖论性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将偶然性作为其现代性理论的哲学预设;另一方面,又借助存在选择理论为现 代人摆脱这种生存困境、异化状态提出做“好人”和“好公民”的建设性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性批判理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4-22 合作期刊: 《教育研究》
摘要:教育强国是指教育实力强大,能够有效支撑该国成为世界强国,并且在国际比较中处于第一方阵的国家。教育功能是判定教育强国与否的根本标准。世界强国主要体现为军事和经济实力强,其内核是先进制造业。与先进制造业直接对接的教育类型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精准对接的三个点位是教育体系结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要聚焦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把学科专业结构优化、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予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整体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础教育如何发挥基点作用,都可以从这三个点位推理出来。教育强国建设要从教育目标或产出、教育体系、育人模式、教育保障、教育对外开放、教育治理等方面整体推进,评价指标体系要突出强调教育强国的科技贡献与人才贡献,并把关键影响因素如育人模式、教育治理方式列入评价指标。教育强国建设的本质是教育现代性的增长与实现,现代性是培育创新能力的最好土壤。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提交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诗大众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新诗变为大众的诗,让大众读者能够读懂。从百年新诗史的大众化事实看,中国新诗大众化传播接受诗学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诗学,具有三大思想内容:一是新诗大众化的“大众”不是抽象名词,而是随时代语境改变而变动的特定“大众”;二是读者作为传播者和接受者,其阅读反应是新诗文本是否属于大众化文本的评判依据;三是新诗大众化的核心内容是文本大众化。一百年来,新诗大众化因时而动,具有时代性与反思性。中国新诗大众化传播接受诗学是在百年新诗建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的诗学形态,具有中国现代性特征并向未来敞开。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实践性诗学,它在言说逻辑上有时存在着语义传达大众化和诗意表达大众化相混淆的问题。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6-06 合作期刊: 《哲学研究》
摘要:现代化奠基于欧洲,书写了以资本现代性为轴心的西方现代文明,在世界历史的特定阶段获得了强大统治力。西方现代文明在带来成功和进步的同时,也伴随着代价和退步。重撰现代文明,已上升为人类命运自我救赎的重大原则问题。中国是一个多元一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文渊文脉流淌不息的文明型国家,国运跌宕起伏的超大型国家。中国样本的独特性决定了“现代化在中国”行不通,“现代文明的西方逻辑”在中国行不通,只能“走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现了和欧洲原理相对应的中国现代化原理,创造了蕴涵“中国之骨”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重构资本与人民的权力逻辑,兼顾进步与正义的双重价值,冲破中心与边缘的传统格局,重塑物质与精神的内在张力,重建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是现代文明在21世纪的崭新形态,是具有辩证性、整合性、叠加性、自反性特征的新文明类型。现代文明的中国陈述,必将以思想的力量引领人类精神成长,以更高水准的人类文明参与世界新秩序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