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分类: 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24
摘要:基于贝克“风险社会”在当代的具象化体现——“元宇宙”为切入口,借鉴布迪厄“资本—惯习—场域”的实践分析视角,按照“要素—制度—结构”的逻辑对虚拟数字空间中的公共安全风险进行逐层解构,创新性提出虚拟数字空间的“场域治理”框架:首先,在要素风险治理层面,一是依托零信任安全架构的数据保护,二是围绕用户画像的数字身份控制,三是基于智能合约的数字资产管理,从而实现制度与技术的同构整合;其次,在制度风险治理层面,应基于数字孪生层与数字原生层实行法治的“分层治理”,应依托公共理性与道德约束实行德治的“柔性治理”,实现德治与法治的有机融合;最后,在结构风险治理层面,既要规范数据伦理,实现深度学习的伦理转向,又需注重价值敏感设计,实现智能算法的人本转向,最终完成工具理性的价值回归。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治理呈现行刑界限不明、衔接不畅的特点。事后重刑主义的治理模式忽视了行政法的防范和处置作用,使该类行为未取得很好的治理效果。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行政犯,该罪的保护法益是金融管理秩序基础上公众资金的安全。前置性法保护金融管理秩序,该秩序有多种价值追求,只有在此基础上,侵害公众资金安全的行为才构成该罪。借鉴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思路,在法秩序统一性的前提下,行政治理具有防范和弱制裁的功能,刑事治理具有强制裁的功能。根据二者功能侧重不同,行刑共治的方式才能有效治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提交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两队一室”运行机制是基层派出所职能职责重新定位后所塑造的一种新型警务治理模式,其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理念指导下应运而生,依托制度革新、技术支持以及组织架构调适,切实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新期盼。从运作机理来看,“两队一室”运行机制的核心是助力基层派出所集约高效运转,具体通过架构重组、资源集聚、决策优化以及流程再造,提升派出所警务运行质效,推动警务现代化设。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提交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新质公安战斗力的形成是国家治理数字化转型全面融入公安工作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公安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加速形成和提升数字时代的新质公安战斗力背景下,塑造“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打造“以数字为枢纽”的管理方式,形成“以服务为内核”的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公安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价值意蕴。然而,在数字技术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加速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公安人力资源管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从认知到行动、从信任到价值维度的诸多挑战。为此,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聚焦数字素养、优化体系建构、强化数据赋能,推进公安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走深走实,为新质公安战斗力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提交时间: 2024-11-18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是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的重要牵引,对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公安机关要从新理念、新需求、新任务的角度,不断深化对新质公安战斗力的新认识,按照拓展新质公安战斗力所蕴含的新编成、新机制、新手段等新内涵,提升组织力、行动力、创新力的新导向,进而达到高效能、高质量、高水平的新质态。以“情指行”组织系统与运行机制一体化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必须坚持政治建警,推进思想观念现代化;深化公安改革,突出警种专业化;加强科技支撑,创新大数据应用实战化;强化制度保障,完善警务协同体系化。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提交时间: 2024-11-18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在“清源断流”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打击毒品贩运是当前治理毒品问题的关键。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物流寄递渠道实施的毒品贩运问题越发凸显。物流寄递渠道贩毒案件主要有贩毒行为与网络活动联系紧密、毒品交易过程隐蔽等明显特点。目前侦查实践中仍面临案件情报线索获取难、案件取证难度大、毒品犯罪侦查专业人才匮乏、侦查中大数据应用水平有限等困境。为此,禁毒部门应该扩大物流寄递渠道涉毒线索来源、提高证据收集获取能力、注重公安专门科技人才培养、加强大数据警务建设。通过这些举措提高案件侦破效率,有效地应对物流寄递渠道贩毒带来的挑战。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当前我国网络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网络购物已逐渐成为消费者重要的购物方式。相较传统门店购物,网络购物具有虚拟性和非现场性的特点,消费者主要依赖线上商家提供的产品介绍来了解商品信息,收到的实物往往不符合消费者心理预期。因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了消费者具有反悔权,即消费者有权自商品收到之日起7日内无理由退货,由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起步较晚,随着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反悔权的保护存在反悔权适用范围模糊、运费分担不合理、权利滥用突出等问题。本文通过消费者反悔权理论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的反悔权制度,进而提出对消费者反悔权的保护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探索公安机关战时党建工作,对于强化公安机关战时战斗力、向心力,确保战时使命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对战时党建模式的构筑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大量成果,但在战时认知、职责权限、工作实效、战时保障、品牌宣传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为破除上述困境,弥补短板,在新形势下对公安机关战时党建工作开展细化研究,并从认知重塑、权责明晰、保障齐备、组织优化、党建宣传五个角度给予现实回应。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公安民警在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等执法活动中面临的人身安全风险高,使用警棍、辣椒水等常规警械制服暴力行为的效果有限。已有部分地方公安机关试点使用警用电击枪处置暴力行为,但电击枪的“警用”身份在法律上尚属模糊。警用电击枪的性质应归属于非致命警械,其性能相较于现有警械武器具有快速制服与最小伤害的优势。国外对警用电击枪的法律规则主要集中于使用程序、使用条件与管理制度等方面。我国应从立法确定其警械名分,明确警用电击枪的使用条件与使用程序,在健全警用电击枪使用监督机制等方面予以规范。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公安数字化组织变革是数字技术在公安业务流程与组织体系中的深度内嵌和要素融合。从数字技术自身特征和数字技术在组织内的运行流程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数字技术嵌入公安组织的理论框架,详细阐释了数字技术的嵌入层次与组织结构变革路径。以杭州数智公安组织变革演化路径为例,为公安机关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论表明:公安数字化组织变革是一种渐进的阶段式变革,技术与组织在特定政策、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完成“嵌入—适应”的流程循环。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各自为代表的三类数字技术分别完成了“边界拓展—职能整合—组织重构”的组织体系重塑,实现了公安组织数字化转型的要素融合。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8-13
摘要:我国公安指挥中心先后经历了探索建立、发展壮大、整合提升、深化实战改革的四个发展阶段,机构从无到有,职能定位由单一到综合,也面临一些发展问题。组织和制度变迁综合分析框架可以对公安指挥中心组织和制度变迁过程及发展完善提供理论解释与指导。集中统一指挥与快速高效反应是公安指挥中心组织和制度的硬核,变迁过程本质上是制度保护带的调整;成功嵌入社会结构环境是变迁得以实现的关键,制度变通和制度适应是公安指挥中心嵌入社会结构的具体途径;路径依赖是变迁的行为规律,公安指挥中心每次变迁是有序的边际组织形式创新;意识形态通过提供价值约束力回应了变革的“理论困境”。当前公安指挥中心仍面临制度硬核与行为规范脱节、社会结构嵌入与制度适应脱节、发展路径与创新要求脱节、价值理念与执法实践有待进一步统一等问题。下一步,公安指挥中心建设应优化制度硬核与制度保护带,增强集中统一指挥和快速反应能力;深化社会嵌入,提升公安指挥中心的制度适应性;突破路径依赖的行为惯性,注重公安指挥中心的创新与赋能;加强意识形态引领,凝聚公安指挥中心制度变革合力。
分类: 公安学 提交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改善态势,污染环境犯罪治理水平稳步提升。然而,当下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立案启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侦查力量的建设、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瓶颈性难题制约着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侦查。有鉴于此,应积极拓展案件线索来源,加强环境领域的行刑衔接,强化专业侦查力量建设,补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力量,推动社会资源的广泛参与,以提升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侦查能力。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提交时间: 2024-07-05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离不开法律规范的引导和支持,立足政策语境把握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问题兹事体大。以14 项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政策为研究对象,综合使用文本挖掘法、内容分析法和PMC 指数模型法,构建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政策指数评价模型,包含10 个一级变量和46 个二级变量,并通过建立多投入产出表、计算PMC 指数值、绘制PMC 曲面图对政策内容进行量化分析,探究样本政策存在的问题短板。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政策设计总体合理,14 项政策文本中,有12 项政策评价等级为优秀,2 项政策评价等级为可接受,样本政策在政策时效(X2)、政策重点(X5)和政策保障内容(X8)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政策优化建议,希望为后续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政策的制定或调整提供一定借鉴。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技术学 提交时间: 2024-07-04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校园欺凌备受社会关注,社会失范理论能够为校园欺凌行为解构提供创新视角。对照社会失范行为表现,校园欺凌属于典型的个体失范,其根源在于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之间的关系失衡。当学生个体采用正当的“制度化手段”无法达到预设的“文化目标”时,可能会采取“低成本、高回报”的暴力化手段实现目标,校园欺凌便可能发生。当前,校园欺凌个体失范主要表现为积极欺凌者、摇摆欺凌者和兼顾欺凌者三种类型。校园欺凌治本之道在于通过推动教育转型、抵制同侪压力、压缩失范空间、多元协同治理等途径,重塑以规则为核心的校园秩序。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提交时间: 2024-07-03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乡村社会治理既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关系着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公安机关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是护航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平安乡村建设新期待的关键路径,是加快推进基层警务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抓手。针对公安机关参与乡村社会治理面临多元治理格局尚未有效形成、法治实践尚不充分、治理数字化支撑不足、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等现实挑战,从多元共治、法治保障、科技赋能、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优化公安机关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建议。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7-02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我国传统法学研究生案例教学模式存在欠缺对学生问题意识、思辨意识培养,教师主导的课堂模式不利于学生自主意识培养,也无法与法律职业素养养成相衔接,因而传统法学研究生案例教学模式亟待改革。从域外经验看,德国的鉴定式案例教学与美国的法律诊所教学受到广泛推崇,其中,鉴定式案例教学模式可克服我国传统案例教学模式的缺陷,为我国法学研究生案例教学所改造吸收。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新质公安战斗力是中国特色公安学学术话语体系的新范畴,它的提出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将公安队伍建设置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思考谋划而提出的重要概念,意味着公安核心战斗力质的变化和跃迁,具有动态发展的性质。新质公安战斗力科学客观地体现了公安工作现代化面对的政治方向之新、形势任务之新、构建理念之新、内涵要义之新、核心要素以及使命愿景之新。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要高站位强化政治建设,宽视野运用系统观念,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深层次提升科技赋能,全方位抓好人才队伍。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26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运用统计和文献计量方法,分析当前重点建设国家安全学的26 所高校情况及其存在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了国家安全学建设的目标、定位及路径。研究认为:国家安全学应该定位于超学科的交叉性、多领域的回应性和综合的应用性;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路径应该包括: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构建特色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构建聚合的人才培养和研究组织,完善学科的多元治理机制。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8-12
摘要:闲暇权作为现代社会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关乎个体身心恢复、个人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享受而具有了权利属性。闲暇权具有个体性、平等性、不可转让性和可救济性,其理论内核涵盖了自主性、恢复性、发展性、社会性和权利与责任的统一等多个维度。以“历时性”为视角,闲暇权的历史演进大致经历了萌芽、觉醒与确认三个阶段。自然法哲学视角下的个体尊重、道德实践与全面发展思想赋予了闲暇权正当性;劳动权、休息权与闲暇权的逻辑关联性赋予其现实基础;社会福祉理论对闲暇权进行价值阐释;现代法治理念对闲暇权进行了制度性确认。未来,随着工作模式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法律将不断适应新挑战,继续完善对闲暇权的保护,确保其在数字化时代下的有效实现。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提交时间: 2024-09-14
摘要: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顺应恢复性司法的价值理念与犯罪人社会化的政策导向,却面临着非犯罪人主体与犯罪人主体间的利益诉求张力、前科评价的秩序失范、犯罪人信息保护的权利失位共同引发的系统性制度困境。犯罪记录封存的制度性塑造:从微观上剖析制度概念微末入手,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与实质刑法观树立制度正当性根据,以康德哲学定言法则发展制度道德性根基。宏观上,审察域外制度的利弊与本土理论方案的得失,借鉴经验、吸取教训,进而完善现有制度。轻罪犯罪记录封存的展开,基于轻罪犯罪记录封存蕴涵的最内层以保护非犯罪人利益优先的价值内核实质,中层以犯罪记录信息化建设为导向的制度外观,外层以犯罪人信息保护为底色的权利救济的三层结构为制度框架,进而在制度上描画微观规则,依次建立起兼顾不同主体,体现秩序与权利均衡的多元主体启动机制;人的分类、罪的分层的封存机制;契合比例原则的有限查询机制;健全、理性的解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