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欧亚地区因其地理位置特点,是我国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改革开放新发展格局的枢纽地带和重要合作伙伴。在科技快速更新迭代的背景下,欧亚地区生物经济面临广阔的发展机遇。文章基于习近平同志于2021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视角,结合欧亚地区国家生物经济合作现状,分析推动欧亚地区生物经济发展与合作的路径。研究表明,为解决欧亚地区生物经济发展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坚持全球发展倡议的六大基本原则,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等地区合作平台,结合地区生物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诉求,着力加强生物经济领域高水平国际合作,助力域内各国通过发展新兴经济业态,实现疫后经济的快速复苏,共同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8-24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提交时间: 2024-08-05 合作期刊: 《清史研究》
摘要:清朝统一天山南北之后,根据回疆具体情况和清朝典章制度,使伯克制度更具制度化和可操作性,故而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改良版伯克制度。然而伯克势力在回疆拥有悠久的历史,且在回疆绿洲城郭农业、民事等领域拥有较大的权力,致各路伯克常为扩大其权势而明争暗斗。其中发生于乾隆五十一年的“鄂斯满受诬告案”则恰好集中体现了这一点。本文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满、汉、察合台文档案文书,梳理该案的来龙去脉,并分析案件背后伯克之间的利益瓜葛和钩心斗角,以及清政府在处理此案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考察伯克制度在回疆社会的地位和与清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提交时间: 2024-06-15
摘要: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谋划宜从如下四个方面问题的讨论而展开:第一,以着力破解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为主攻方向。第二,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和现代税收制度所作出的一系列改革部署和所取得的一系列进展和成果为逻辑起点。第三,首先盯住相关行为主体关切,将着力点和着重点放在稳定相关行为主体预期、激发相关行为主体内在动力和创新活力上。第四,承继历史传统,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充当“先锋官”和“突击队”。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6-14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西南边境农村在社会变迁进程中呈现空心化态势,对边境地区安全、发展与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国家陆续投入大量公共治理资源,但由于基层政府在具体的制度设计、政策制定、项目规划等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边境农村空心化蔓延态势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出现投入与成效不成比例的治理偏差问题。治理偏差形成与既有治理策略不适应有关,包括经济扶持机制不畅、基本公共服务覆盖不足、政策执行偏差和边民主体缺失等。从固边与安民角度看,西南边境农村开展空心化治理要在把握区域基本特点和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强化系统性治理,从多元共治、精准治理、长期治理和智慧治理等方面提升治理效能,化解治理难题。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当前,自贸试验区建设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快金融开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的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指标设定与数据来源。其次,构建实证模型对我国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的制度创新效果进行评估。最后,文章提出正确认识建设自贸试验区的真实价值、立足国际化环境,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自贸试验区的内在动力,通过制度创新构建开放的健康市场生态,破解不良“光环效应”、推动贸易开放的转型升级等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提交时间: 2024-07-05
摘要: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已成为共识,而基于当地资源禀赋的可再生能源创新应用则是推动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有效路径,能够带动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各族人民共同奔赴绿色发展和和谐富裕。其中,水电、光伏在青藏高原分布最为广泛,因而成为当地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并且水光互补又提高了绿色电力的供应稳定性。透过青海共和县的“水光牧一体化”建设,探索可再生能源创新发展的政策路径,以及如何发挥其在多民族共建青藏高原生态高地中的积极作用,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均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7-04
摘要:党的二十大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概念,吹响了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号角。《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代表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的重要成果,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进入新时代以来,这一讲话的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论十大关系》来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并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论十大关系》的创新发展,将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7-02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思想,并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得到了创新和发展,两者都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了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在历史维度上都取得了历史成就,形成了历史辉映,创造了历史经验;在理论维度上都是“两个结合”的产物,具有相同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在人民维度上都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使具有人民属性的文化事业得到不断发展;在话语维度上习近平良好地继承了毛泽东的言说方式,都通过诗词体现了人民情怀和历史使命的传承;在世界维度上都产生了的重要的世界影响,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需要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着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习贯彻“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推动全球文明倡议发展。新征程上,要继承和创新毛泽东文化思想,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新时代文化建设更加广阔的前景。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提交时间: 2024-06-21 合作期刊: 《清史研究》
摘要:清前中期,明季遗民和官方史家关于明末殉节诸臣“异梦”的历史书写,是典型的历史话语权的局部争夺。前者致力于赋予明末殉节诸臣象征才智超群、忠义两全、际遇不凡的“异梦”,且所记之梦象具有明显的“应时性”,反映出他们保留信史的旨趣,表彰忠烈的初衷,追念故国的情怀以及自明心迹的用意,充斥着浓重的遗民色彩。后者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反复强调的“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的正统论,更倾向于否定明末殉节诸臣“异梦”的合理性,逐渐乃至完全取缔其“异梦”所有权,来为清廷发鼎新革故之嚆矢,是一种应时论调。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14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独立居住现象普遍,膳食质量低下问题突出。文章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库”数据,通过构建双向代际互动模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不同的居住方式对农村老年人膳食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居住方式对农村老年人的膳食质量具有显著影响,与独立居住相比,与成年子女合住降低了农村老年人的膳食质量。使用工具变量对内生性问题进行控制和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其影响机制可以从亲代和子代间的双向代际互动加以解释,合住家庭中的代际倾斜甚至“代际剥削”是造成农村老年人膳食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异质性分析表明,独立居住更能够提升低龄、与配偶同住的农村男性老年人的膳食质量。为此,应有针对性地保障和提高不同居住方式下农村老年人的膳食质量,通过推进社会化养老体系建设等措施,使农村老年人能够享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分类: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6-05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
摘要:社会学存在着多元化理论的取代式发展与学科整体的理论解释力受限 的悖论,中西皆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学必须寻求对这一悖论的化解之道。群学作 为中国古典社会学,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融通主义传统,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传 统,可以在社会学各种 “范式”的相处方式上,消除 “取代式”,实行 “融通式”。 学科发展的历史,确证了融通则盛、不融通则衰。中国学术的这一内在逻辑,可称 为 “社会学融通主义的历史逻辑”,其交叠性更新、传承性发展、会通性转化和共 生性崛起等特点对中国特色社会学建设具有启发意义。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下,社会学融通主义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需要, 可以大展其能。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4-1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深刻回答了“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性问题,是中国相继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后所提出的又一大全球性倡议。该倡议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逐步成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人类共同价值等主张日渐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步展现出其世界意义的理论厚土之上,是在一系列以“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代表的具体实践取得丰硕成果后,对世界做出的郑重号召。需不断把握并丰富全球文明倡议的基本特征,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12
摘要: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首次涉及新型举国体制,对此不应仅作狭隘的理解,需要立足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从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作用进行理解。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更多的是外源性的,应对这类外源性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要给出一系列内源性的具有斗争特质的方案。新型举国体制就是这类能够协同破解新发展阶段改革难题的有效手段,体现在其吻合新发展的性质、有效驾驭资本、耦合协同需求、适应斗争需要。我们已然运用新型举国体制破解了一系列改革难题,需要进一步运用,尤其是在金融领域中展开实践。
分类: 政治学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提交时间: 2024-04-12
摘要:当前,世界社会主义振兴的苗头初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历史性机遇,但如何走出低谷尚是难题。在曲折发展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曾也经历了一个陷入低谷并走出的历史过程,大约是自1895年恩格斯逝世至1919年第三国际成立这25年,对此进行研究有助于探索如何走出低谷的宏大难题。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以更好地理解考察:第一阶段为1895年恩格斯去世至1900年第二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体现为修正主义理论与修正主义实践登堂入室,国际共运陷入低谷;第二阶段为1900年第二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体现为在修正主义道路下第二国际功败垂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心由西欧向外转移,国际共运坠入低谷;第三阶段为1915年至1919年第三国际成立,体现为列宁在思想上和实践上创造性开辟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并成立第三国际加以推广,国际共运走出低谷。通过三阶段的历史足以证明道路问题决定国际共运兴衰之变,伯恩施坦的根本性危害在于其开辟的道路混淆、圈定了一整个时期的众多社会主义者,无人能在伯恩施坦所划定出的道路中胜过伯恩施坦,唯有列宁发现伯恩施坦视野外的广阔世界存在“另一条道路”,列宁在思想和实践上主动地将其开拓而出,拯救了工人阶级、拯救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今日,“另一条道路”的历史隐喻对期盼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我们,似乎构成了一种熟悉的新启示。
分类: 政治学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提交时间: 2024-04-11
摘要:新型举国体制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源流与崭新特点,但犹有提升发展的空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需进一步通过马克思主义塑造走向深化。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塑造,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经济构成上由调增长向调结构转变,在现实利益动力上由竞争富裕向共同富裕转化;需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六个坚持”具体贯彻于制度构造;需形成对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现实作用力,助力实现锻造适应人类文明新形态新人的目标,助力实现在普遍的公有制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目标。
分类: 哲学 >> 逻辑学 提交时间: 2024-09-30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借鉴亚里士多德的化归方法,通过反复使用双否消去规则、否定内移规则、移动排序规则、合并规则和归约规则,可以将命题逻辑否定蕴涵系统的任一定理等值地化归为一个形如[YY]的公式。再借助相应的证明子程序和嵌入程序可以能行地构建该定理的证明。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一种适用于广博的陌生人社会、对每一个人都平等有效且不受空间或情感距离影响的稳定持久的利他主义,即能够体现道德原则普遍性特质的利他主义,不能奠立在缺乏坚定性、稳定性和可靠度的情感主义的基础之上,也不能表现为行为主体纯粹单方面的无私付出——所谓极端理解的利他主义。在宏大的匿名环境里,善意、仁爱、团结的利他主义倾向往往并不呈现在作为个体的行为主体直接的行为动机上,而是渗透在作为社会框架性条件的有控制系统和制裁机制的制度设计里,体现在能够使善好的道德意图转化为对逐利的战略性举措的行为激励上。这样一种对等性利他主义,能够产生出人际互相的行为期待的可靠性,让道德的规范性依靠制度和激励走入现实并发挥其应有的效力。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6-06 合作期刊: 《哲学研究》
摘要: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当中,并体现在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哲学认为宇宙是和谐的统一体,这是中华文明和平性的本体论依据。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崇尚的“和”是一体多面的,涵盖了个人、社会、自然以及天下,最终的理想是致太平,可见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在和平、和谐思想观念之下统一起来。中国哲学主张“和而不同”,根本原因在于“和实生物”,“和”是有生命力的。中华文明所具有的和平性不但是中华文明生生不已的内在动因,同时也决定了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中必然走和平发展道路,必然要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具有深刻的战略内涵和鲜明的本质特征。高水平自立自强内在要求的关键就是产业安全问题,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重大变革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其中首要问题是产业安全问题。中国制造业的“内外差”反映了中国制造业“过快去工业化”和“过早去工业化”的风险。在此背景下,新发展格局下产业安全的关键任务包括:一是推进新发展格局下产业基础重构与技术创新;二是逐步探索适合不同企业的向高附加值环节拓展的产业链水平提升路径;三是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加快构建强大而有韧性的产业链。同时,要更好地发挥自贸区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