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关于中国化本质问题的刍议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11-08

    摘要: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问题的研究对于新时代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然内涵思考其本质,其出场语境是马克思主义、在场建构是中国化、续场样态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思考其本质,必须把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位、把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然结局思考其本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 什么是比较哲学?一些方法论的思考

    分类: 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28 合作期刊: 《哲学家》

    摘要:本研究为比较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个立场说明。研究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提供了一些关于比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上的思考,最初是涉及比较哲学本身,然后回应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西欧哲学一个分支的错误观点。我们可以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各个地区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扎根并形成了鲜明的特征。第二部分提供了两个比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如何进行的例子:对一个“共产主义者”的不同定义,以及基于对《共产党宣言》本身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定义,即把社会主义定义成生产资料所有权或解放生产力。结论回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偶然性判断如何相互联系的问题。

  • 魔幻:基于想象的政治理论和革命方案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魔幻马克思主义是都市马克思主义者安迪·梅里菲尔德在《魔幻马克思主义》中提出的一种政治理论,其主要特点就是对想象的强调。首先,面对资本主义都市化时代带来的城市空间景观化和非现实化、日常生活异化、个体丧失主观认知能力等问题,在充分吸收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梅里菲尔德建构了以想象为主要方法来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城市化的空间辩证法,以此作为颠覆性政治的理论基础;其次,梅里菲尔德主张以假想党作为政治主体,借助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日常生活革命以及与各种抵抗运动结盟的方式彻底颠覆资本主义;最后,梅里菲尔德描绘了他基于想象的理想社会。魔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表现在:丰富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没有充分论述的城市、空间问题,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在新的条件下,努力探寻超越资本主义的革命方案。但是,魔幻马克思主义是当代的空想社会主义,它背离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对想象的过于强调赋予了这种政治理论的空想性特征,使其最终不能成为指导假想党进行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假想党也不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和变革力量。

  • 技术的批判与超越:人类增强技术的观——对斯坦霍夫的回应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对于人类增强技术,超人类主义者主张通过技术完善人类从而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詹姆斯· 斯坦霍夫主张挖掘超人类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关联,以社会结构视角关注技术的设计。 基于此,尝试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出发,对以上两种观点进行针对性的批判性分析,主张从制度-技术-人的视角深挖人类增强技术发展所引发的分配不均、阶层分化等社会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应对建议,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最终尺度,引导人类增强技术的正向发展,从而真正增进人类福祉。 

  • 在北京早期传播研究的分析与展望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摘要:目前,马克思主义在北京早期传播研究成果丰硕,呈现出研究者队伍扩大、研究视角拓展、研究史料增多等特点。具体而言,相关研究围绕马克思主义在北京早期传播的传入渠道、传播主体、传播载体、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开展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进一步深入的空间,主要是对北京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的地位关注不够、对传播主体的分析不够全面、对传播载体的研究存在“厚此薄彼”、与工人运动结合的研究深度广度不足。深化马克思主义在北京早期传播研究,应重视北京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的地位,全面考察各类传播主体,强化对党外传播载体的分析,深化拓展早期传播中的工人运动研究。

  • 在北京早期传播研究的分析与展望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提交时间: 2024-11-07

    摘要:目前,马克思主义在北京早期传播研究成果丰硕,呈现出研究者队伍扩大、研究视角拓展、研究史料增多等特点。具体而言,相关研究围绕马克思主义在北京早期传播的传入渠道、传播主体、传播载体、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开展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进一步深入的空间,主要是对北京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的地位关注不够、对传播主体的分析不够全面、对传播载体的研究存在“厚此薄彼”、与工人运动结合的研究深度广度不足。深化马克思主义在北京早期传播研究,应重视北京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的地位,全面考察各类传播主体,强化对党外传播载体的分析,深化拓展早期传播中的工人运动研究。

  • 视阈下规范影响利益判定的机理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6-03 合作期刊: 《学术界》

    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需要与实现需要的手段的统一,价值是指具体历史过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据此可知,利益判定与价值判断具有密切联系,利益的判定过程首先是一个价值判断的形成过程。规范是价值的载体,价值判断是规范判断的依据,因此规范影响着利益的判定。包含于价值观念中的规范也可以影响利益的判定,因为价值观念可以作为目的、需要客体以及实现需要的手段而深度影响利益的判定。另外,规范还可以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社会功能而成为需要客体,从而影响利益的判定。

  • “第二个结合”的内在机理探赜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4-25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科学命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在理论特质、价值取向层面的高度契合是二者有机结合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实现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中国化”“化中国”的成功实践中实现了由高度契合到有机结合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肩负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分析和研究“第二个结合”并使其走向深入,既是必然要求也是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以文化精华滋养马克思主义,充实其文化生命和鲜活内容。

  • 科学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三个基本问题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正确理解和实践新质生产力的科学认识工具,要科学理解新质生产力,首先应当回答好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三个基本问题,即“新质生产力从哪里来”“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只有在这三个基本问题上形成正确认识,并将其作为整体来加以把握,我们才能根据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的需要,持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与实践,以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 高校劳动教育的人学审视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当前,高校劳动教育渐趋成熟,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弱针对性、浅思想性、差整体性且与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区别不大等现实困厄。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在于,用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对高校劳动教育进行领会分析与系统规划。从人之生存、人之价值、人之发展中探寻高校劳动教育推进“何以必要”,从生存论、价值论、发展论三个维度创新构建高校劳动教育框架,内容涵盖现代化职业教育、劳动价值观教育和五育并举式教育。同时在此科学架构下努力实现高校劳动教育“三个融合”,即产教融合、文化融合、五育融合,如此,高校劳动教育方能在“以生为本”的育人实践中取得成效,摸索出高校劳动教育高品质发展之路。

  • 闽浙赣边革命的兴起及其历史影响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07-16 合作期刊: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摘要:在五四浪潮之下,闽浙赣边的方志敏、黄道等先进知识分子通过成立江西改造社、创办《新江西》刊物等方式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边区民众的革命觉醒,体现了主义的力量。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他们充分利用学缘、地缘、血缘等地方社会的关系网络,实现了共产党地方组织的开拓和发展。汇于大革命的洪流, 闽浙赣边的组织力得以积极发挥,边区革命逐渐兴起。总体而言,闽浙赣边革命的兴起既是它响应中国革命的主动行为,也体现了地方革命的特色。从历史的长时段而言,闽浙赣边革命运动的兴起为闽浙赣苏区的创建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基础,为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厚实的思想土壤、准备了最基本的党组织力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锻炼了革命人才队伍。

  • 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传播——基于湘鄂两省24所高校访谈质性分析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传播氛围日趋好转,传播主体的责任意识凸显,多元协同机制日趋完善,传播载体更加丰富,传播方式日趋多样,传播效果再上新台阶。但不同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氛围、能力和效果差异明显,高校教师工作负荷和压力过大与理论水平欠佳的问题并存,历史虚无主义等网络社会思潮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传播效果基本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二手观点的层次上。为此,建议试点建设一支省级跨部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深化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传播的分层分类策略,推动强弱高校之间的对口帮扶,强化留学归国背景传播主体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合理地推进传统传播路径的发展和“互联网+”路径的创新。

  • 重新认识“语文教育家”叶圣陶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提交时间: 2024-05-08 合作期刊: 《课程·教材·教法》

    摘要:近年来一些论著在评述叶圣陶时,常常出现静态、片面、绝对、主观等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看待事物、评价人物的方式,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和辩证的、客观的态度看待叶圣陶有关语文教育的观点、实践,可以获得新的认识:他对语文教科书由最初全盘否定到身体力行编写大量经典的语文教科书;对语文课程目的由最初强调学科的专责到主张全面育人;认为选文不仅是例子,还兼有凭借、引子等教学功能。他不赞同汉语、文学分科;不轻视语文知识,但反对系统、孤立地教,主张有选择地、随机地教;反对以文学教育为主,又并不轻视,且重视阅读技能的培养。他的强调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培养基本能力的实用主义语文教育思想是合理的。

  • 金融化、资本积累与就业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4-08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金融化反映了信用货币体系下金融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相背离的趋势,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信贷扩张与实体经济增长背离和实体利润越来越多地分配至金融机构。基于马克思主义信用、就业理论的分析表明,在就业总量上,金融化会抑制现实资本积累,导致可变资本规模收缩并且单位可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就业整体下滑。在就业结构上,金融化带来的金融资本积累使金融业就业经历了从扩张到饱和与高技能化的过程,实体行业则由于现实资本积累的停滞而劳动力需求大幅缩减,同时,其行业工资由于劳动者的激烈竞争而下降,大量高技能人才流向金融业;在实体行业中,新兴行业在金融资本的估值逻辑下受影响较小,传统行业就业则下滑较为严重;金融化对私营企业就业的抑制作用强于国有企业。基于2008—2021年省级细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验证了上述分析。当前的稳就业政策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导金融资本与现实资本共同积累,着力稳定传统行业和私营企业就业以弱化前期的负向影响,防范高技能劳动力“脱实向虚”。

  • 陈独秀《谈政治》发凡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摘要:在新文化运动和组建中国共产党期间,陈独秀对于政治的态度经历了从“不谈政治”到“谈政治”、从“谈民主主义的政治”到“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的转变。《新青年》第8卷第1号刊发的《谈政治》提出了“阶级战争”和“劳动专政”的观点,集中体现了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和国家观念,标志着陈独秀从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是陈独秀转向马克思主义的公开宣言,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谈政治》发表后,陈独秀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在思想论战和工人运动的过程中实现了从“社会党人”向“共产党人”的转变。在此期间,“德谟克拉西”是贯穿陈独秀政治思想的主线。

  • 遵循马列教导 加强知识教育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9-25

    摘要:马克思、列宁等革命导师高度重视知识学习在青年一代成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和基础教育现实也充分说明了知识技能对能力培养的奠基作用。重温和遵循导师们的谆谆教导,加强中小学生的知识教育,对进一步厘清我国基础教育的特征和优势,自觉抵制“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对我国基础教育的负面影响,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基础教育均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 五四运动在江苏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7-18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1919年,从北京首先爆发的五四运动迅速席卷到江苏,江苏各界人士立刻响应积极 声援,通过举办国民大会和游行演说、筹建各界联合会等爱国团体、全面开展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 动尤其是罢课、罢工、罢市斗争等实际行动,参与到五四浪潮中,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巨浪。这一 时期,新文化思潮在江苏各地广泛传播,一些地方开始兴办教育事业,成立进步团体,发行文化刊 物,使广大民众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的 革命实践中迅速成长,他们深入到工人群体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 江苏地区早期中共组织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重构“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 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项基于比较方法的探索新尝试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7-12

    摘要:“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这门课程具有方法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重特点。教学探索和经验总结业已表明,为彰显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科学性、生命力和说服力,将之与其他社会科学进行比较是应当贯彻课程教学始终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运用这种比较方法开展课程教学,就是要求我们围绕科学与意识形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等元理论问题进行内容重构。比较方法和内容重构的这种融合,由于能够更为直观地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独特之处、比较优势与真理价值,因而有助于增强硕士研究生参与课堂、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生成、创新与精神实质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地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优势和鲜明特色。作为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的一次成功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在话语陈述、话语塑形、话语表达中生成。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创新体现在制度、价值和效能多重向度上。从其精神实质上讲,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源于中国传统政治话语的文化基因,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话语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延续了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话语特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构建民主话语新秩序的历史担当。

  • 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与在中国发展的关系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摘要: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以来现代化发展与民族复兴的驱动力,也构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接受及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的思想观念背景。民族主义在中国近现代的演化,为外来思想观念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接受提供了必要条件,也影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表现形态和实质内容。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及 “中华民族”观念的演化不仅同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这一根本问题紧密关联,而且阐释了具体社会历史语境中二者相互激荡、相互影响的实践意义。中国近现代以来民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历史考察和理论反思,对于深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理念以及在当今世界正确看待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