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7-28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情感养老是当前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老年群体的情感需求能否被满足,关 涉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表征。通过梳理情感养老的历史脉络 与时代诉求,可以明晰情感养老在当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情感养老客体、情感养老主体、情感养老环境三个层 面反思当前情感养老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情感养老的实践路径:首先,重构“家庭—社区—国家”三位一体的情感 养老共同体;其次,重塑“文化—空间—制度”三维合一的情感养老环境。与此同时,需要对情感养老与情感科技、情 感养老与情感消费等问题保持审慎思考。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30 合作期刊: 《法学家》
摘要:在法学的知识系谱中,“情感”的形象总体上是纷乱、孱弱且消极的。但这样的形象并非从来便是如此。广义的“法学”对情感的阐释是长时段、多向度的。在前学科化时期,早期的立法者和哲学家从理念和经验上为法学的情感阐释传统提供了支撑。在学科化时期,出于自治知识系统建构的需要,法学家更强调法律理性对情感的规范评价,以及理性化的情感知识对法律教义的同化。在后学科化时期,法学在理性认知的既定图式之外,以延展性的“内一外”广角,在更开阔的知识场域中寻求情感阐释的主体动能及回应进路。对于法学的体系构造和功能发展而言,情感阐释不仅有丰富的规范和实践认知价值,而且还有隐而未发、至关紧要的知识论涵义。只有将理性与情感的对垒消解,以一种新知识论的整体均衡观为指引,法学方才有望合乎优雅的审美,由刚硬的命令之学转向表彰优美心灵的人性之学。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
摘要:中央苏区时期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首次尝试,也是其建立情感体制的开端。中共在当时严峻的内外形势和阶级分析法的影响下,形成了以阶级感情为中心、强调高涨的斗争情绪的情感准则。这一情感准则藉由宣传动员得到强化和扩散,通过脸谱化的敌我形象呈现、多层次的宣传网络渗透、高密度的运动竞赛批评、情绪化的修辞句式表达、嵌入式的情感指导展示,在苏区内部造成了紧张激烈的革命空气,由此形成了中共严格的情感体制。情感不仅提示了理解中国共产党精神特质和政权合法性的关键切入点,也有助于反思强大的宣传动员能力所引发的深层影响。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提交时间: 2024-10-24
摘要:情感史研究是近年中西学界新兴的史学研究方向之一。然而将情感入史却面临着情感作为历史研究对象科学与否的质疑。为了探究情感史研究的科学理论依据,著名情感史学者威廉·雷迪于其著作《感情研究指南:情感史的框架》中展开对情感史研究的理论反思与建构。雷迪批判性借鉴了认知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的情感研究成果,接纳了“情感是认知过程”“情感很大程度上由文化建构”等观点,同时也批判了二学科忽视情感与历史相联系的事实。在此基础上,雷迪进一步提出情感体制、情感表达、情感导航、情感自由、情感痛苦、情感努力、情感避难所等概念,建构了一套适用于历史研究的情感理论,证明了情感作为历史研究对象的科学性特征。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本文以全球华人艺术展为案例,通过对这一特殊群体在中国现代化与全球化不同阶段所扮演的角色,研究他们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前期文献梳理后所做的艺术家访谈中,隐藏着大量被非此即彼的艺术观念忽略的细节,成为此后研究、展示的重要基础。借助于人类学研究的视角,可以看出作为创作动机的情感问题是当下中国的艺术学研究里缺失的重要一环,而基于血缘关系与情感机制对海外华人艺术生态的描述,又能够返回到中国艺术研究自身,用情感的底层逻辑助推艺术观念的主体性建构。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新的历史节点推进乡村振兴,不仅需要重视制度和技术层面的发展,还应关注文化与情感资源的发掘与培育,发挥情感治理的作用。情感治理是乡村“软治理”的一种方式,其基本理念根植于儒家的仁、礼等思想,孔子的“礼治”思想更为“融情于礼”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从个人、家庭、社会层面剖析“礼治”思想的情感结构,并思考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发展应用。希望借此理清中国文化中所特有的情感脉络,在乡村治理中构建适宜群众表达的情感空间和参与机制,运用情感将乡村治理多元主体结合起来,并与正式的规定相契合,从而实现乡村治理的精细化、人文化、温度化。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一直是对立统一、相互包容的,在摄影创作中也不例外,20 世纪的“堪地派”的摄影作品以内容为主,展现人们身边的细节,而超现实主义摄影则更强调形式,追求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无论形式还是内容,最终都要相互结合,为艺术自身的价值服务。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1-10
摘要:尼采早期的教育思想对康德的崇高思想有一定继承,都以崇高文化作为目的,但不同处在于更重视自然动力还是文化结果。虽然无形式的崇高自然激活判断力的运作,但康德认为崇高主要是作为理性理念,赋予人超越于自然的道德使命。康德要求自然适应文化,让自然服从于人创设的道德目的。而尼采认为文化成全自然,通过创造文化而实现权力意志。尼采提出了基于自然情感的崇高教育,让人恢复生命力量而树立崇高理想。首先以人对自然的惊异感带来最初的教育动力,其次以艺术游戏的愉悦感振奋生命力量,最后对崇高的文化典范产生敬重感而激发创造动力。尼采的教育思想也是以教育学视角对崇高作出情感发生学的分析,基于自然情感进行循序渐进的文化教育,培育崇高理想与创新精神。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巨变推动着国人的情绪样貌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情与爱”突破传统礼教的束缚上升为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参数,尤其对女性解放产生了空前的影响,借助文学女性笔下的“花之喻”便可豹窥中国近现代女性的情感嬗变。以秋瑾、徐自华、吕碧城、张默君等为代表的第一代知识女性偏爱梅花,她们的咏梅诗既继承了传统文人借花比德的精神传统,也展露出近代知识女性各具风采的情感特征。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承载着现代爱情意蕴的玫瑰取代传统梅花成为新文学女性热烈情感和自由追求的载体。但是,源自西方的爱情玫瑰舶来本土之后却发生了有趣的形变,由“夜莺玫瑰”转变成“杜鹃玫瑰”并在玫瑰的颜色上有了红白之分,由此透露出新文学女性情感嬗变中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状态。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7-23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档案价值的思考走向多元,开始了“情感转向”。文章梳理档案情感价值的发展脉络,从档案蕴涵情感的客 观性、情感价值词性和内涵的正负性、档案情感价值的必然性和或然性三个方面对档案情感价值进行辩证思考。文章基 于社会、民族、个人三个层面,从档案的社会记忆属性、文化属性、人本主义思想出发,将档案情感价值的应用场景归纳 为触发公众情感共鸣、深化民族情感认同、建构个人情感寄托三个维度,以期实现场景效能的针对性提升和范围性扩展, 为档案情感价值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为研究社会公众对档案的关注度和认同度,分析档案社交媒体形象,论 文采集新浪微博的档案主题文本,通过高频词分析、LDA主题聚类和情感分析,揭示 档案主题内容和用户情感倾向。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公众对档案的关注度较高,档案 价值主体不断扩展;多数档案主题微博具有积极情感,社会公众对档案的认同度较 高;少数档案主题微博具有消极情感,档案社交媒体形象有待优化。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提交时间: 2024-05-09 合作期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摘要:在对228篇学术论文进行主题聚类和时区共现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情绪传播研究相关论文的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但总量占比较小;热点议题集中在传播机制、传播特点、传播效果等方面,同时与突发性事件、社交媒体、舆情治理和媒介技术的相关研究呈现深度互嵌态势;Python-SentiStrength、聚类分析、模型运算成为情绪传播研究方法“主力军”,加速了情绪传播研究的智能转向;情绪传播理论拓展呈现缓慢且保守特征,缺少跨学科对话。未来,情绪传播研究应注重研究维度拓展、研究视角立体化及研究范式的动态转向。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分类: 艺术学 >> 广播电视艺术学 提交时间: 2024-11-14
摘要:“悟空”这一文学形象漫长的经典化过程,渐次建构起多元复合的中华符号。剖析孙悟空这一经典IP的历时性嬗变,既是历史梳理,也是追本溯源,其实质是“小切口大主题”,从悟空之变看中国之变。“悟空”形象的文化寓言性不仅映射了社会结构的变迁与文化发展的深层次脉络,且在与民众的情感交流中激发出强烈的共鸣效应。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信任的生成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得以发挥的重要前提,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理论和现实难题。从个体内在需要破解思想政治教育信任生成的根源有3个向度: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信任生成的现实起点,要关注人的利益,在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的利益过程中实现对人的思想政治引领;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信任生成的重要基础,“笃信”本身也蕴含着情感,通过以情育情、以境育情和以德育情提升情感体验以增强认同感和信任感;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信任生成的动力源泉,信任实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个体社会化、满足精神发展需要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0-13 合作期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感受在舍勒的现象学和他的质料价值伦理学中具有一种基础性的理论地位,情感具有感受的层次,或感受之于情感有一种奠基关系,感受的分层对应着舍勒质料伦理学的价值梯度级序。舍勒对感受的分析本身具有独立、独创的现象学价值,在感受的基础上他已经给出了一个迄今相当完整的情感—价值学说,与心灵哲学和当代心理学主流对感受的看法形成反差,倒是与东方思想(如佛教)有某种亲缘性。总的来看,他的感受—情感学说是认识论、存在论和价值论的统一体,理论和应用潜能巨大。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7-26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摘要:客体关系的精神分析理论将艺术视为主客体之间“移情”与“反移情”的交流过程,在当代情感研究中彰显潜力。克莱因的“破坏”与“修复”心理模型、温尼科特的“游戏”与“潜在空间”概念、艾伦茨威格的“创造力三阶段”图式共同提供了一条探索艺术的形式特征、具身的审美经验和外在的文化现实之间深层互动的技术路径。情感之为客体关系,意味着人与外部现实的原发关系根本上被感觉为人与人的关系,在人性化的意义上释放了艺术作品的能动性,也为当代各种角度的艺术阐释提供了一种人格理论上的连接。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7-01 合作期刊: 《管子学刊》
摘要: 基于赫斯特豪斯对美德伦理学的界定,荀子伦理学可以被认定为一种美德伦理学。不过,荀子的美德伦理学并非一种理性主义美德伦理学。这是因为荀子的人性论具有复杂的结构,其中除了道德理性至少还应包括自然情欲与道德情感两个要素,因此荀子伦理学不应被视为一种理性主义美德伦理学。荀子的美德观念以其宇宙论作为基础,认为美德是基于“情”和“心为之择”两个基础条件而形成。情感与理性在荀子的美德伦理学中密不可分,基于“天生人成”的宇宙论共同成就美德。此外,荀子伦理学也提供了一种反思美德伦理学的独特视角。近年来,迈克·斯洛特提出了美德伦理学的情感主义与理性主义的二分法,这种二分法在荀子伦理学中是不成立的。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社会加速度带来的新型异化偏离了亚里士多德对美好生活的指引,也违背了启蒙现代性的初衷,以罗萨为代表的第四代社会批判理论试图回到哈贝马斯,重振启蒙的理想,呼吁人们应当激发自我效能感,达成与世界的共鸣关系。学界的批评和罗萨的回应进一步激发了共鸣理论的内在张力:名词还是动词,情景还是矛盾,情感还是反思。争论的解决需要到马克思的情感理论中去追溯共鸣理论的根基,创新出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特质的共鸣理论。共鸣的自我效能以对象化活动本体为载体处于动词化、中介化的过程中,蕴含着情感与批判之间的互塑性张力。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16
摘要:社会情感学习已成国际教育改革众望所归、大势所趋,我国社会情感学习理论构建和项目落地仍存在较大困境,政策制定者和项目实施者亟待对中国化社会情感学习的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社会情感学习作为教育观转向的具象,其哲学根源符合中国一贯以来的和合精神。引入和合学视角,有助于进一步澄清中国化社会情感学习是什么、不是什么。在尚和合的思想传统下,在和合学的指导纲领下,中国化社会情感学习的内涵需从知行和合、情理和合、彼我和合三个层面去理解,需与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情绪管理技能培养相区别,需虑及为己之学、中庸人才观、建设性独处、关系型集体主义等角度以避免偏误,需藉由存在孤独和思想洄游的概念反思其外延与意义。
分类: 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亲职化是一个涉及多学科领域研究范畴的术语,它代指了在家庭关系中未 成年子女承担成人的责任并与父母角色互换的一种现象。 亲职化根据功能分为两种类 型,即工具性亲职化和情感性亲职化。 造成亲职化的成因主要包括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父母的特点与关系问题,以及社会环境与文化因素。 虽然亲职化对子女生活技能及人际 交往能力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是日常经历超出其能力范围的照料工作可能会使 孩子过早地耗尽资源并产生许多严重的消极后果。 应让亲子关系回归正确的轨道、各司 其职,才能保障父母与子女双方相互滋养、亲子关系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