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转向:关于形式、批评与地理批评的概述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提交时间: 2024-07-28

    摘要:空间形式几乎是所有时代和所有文化共有的文学经验与文学阐释的重要方面。空间首先是一个物理的观念,极早成为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基本内容。欧洲物理学、哲学、形而上学关于空间及其属性的争论持续了2000多年。空间、地理空间、社会空间、空间形式、空间批评、空间转向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人文观念。1945 年约瑟夫·弗兰克提出了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空间批评发生于1950–1980年代,巴什拉尔、勒菲弗尔、福柯、詹明信、曼德尔、哈维等从人文地理学、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理论等角度越来越多地关注了空间理论。“空间转向”发生于1990年前后。21世纪初期,其革新的学者范式及其方法迅速从人文地理学扩展/散播到哲学、文学、艺术研究诸领域。

  • 青年新部落的性特征与动态变化:以“706青年”及其在南京的“城市客厅”为例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12

    摘要: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和空间现象,青年新部落的空间性特征与动态体现了其与所处社会环境互动的模式、过程与策略。但是既有研究主要将空间作为新部落的形成条件和内在特征,而缺乏将空间作为理解新部落的社会与历史过程的关键视角。为弥补这一不足,本文基于索亚(Soja)提出的两条向空间开放的分析路径,即“时间-空间”与“社会-空间”,构建分析框架,以“706青年空间”为例,剖析青年新部落的空间性特征与动态。研究表明,“706青年空间”具有成员流动性、共同的情感、仪式与符号、共同占用的空间等新部落属性。同时,“706青年空间”也在现场的情感流动与认同中呈现出瞬时的空间性特征,在记忆与想象的过程中呈现出空间性的稳定与延续。在与外部社会环境的互动中,青年新部落采取了多种空间策略以便嵌入到现实社会中,包括通过空间的收缩和刺激扩散得以保存和发展,通过空间的开放和关系的拓展来实现与地方的连接。本研究突破了新部落理论有关空间认知的局限,揭示了新部落与社会环境互动中所呈现出来的空间性特征与动态模式,为解释城市中不断涌现的新部落现象提供了基于空间性的视角。

  • 赛维坦与赛托邦:ChatGPT时代的权力悖论

    分类: 其他 >> 其他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通过引入空间视角,探索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权力格局所产生的悖谬式影响。一方面,ChatGPT等技术促进了资本的狂飙与空间剥夺,建构起国家意识形态下的空间霸权,催生速度化的空间帝国主义,最终形成极权式的“空间赛维坦”。另一方面,在各行为体的良性管控下,在国家层面,ChatGPT等技术能够促进空间的扁平化与协商化、科层制政府的韧性化与国家自主性的弥散;在全球层面,通过促进不同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平等协商,ChatGPT有助于建构“全球空间在场”,最终形成协商化的“空间赛托邦”。权力自身具有中心化的倾向,人类需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变革“空间赛维坦”,驶向“空间赛托邦”,从而将“权力悖论”转变为“权力向善”。

  • 转向视域中的生态艺术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生态艺术已经介入到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的多个维度,跨越艺术与社会性研究以及生态保护工程的界限而成为一种当代的生态性社会实践与行动,呈现出空间问题的复杂性。文章从自然空间的生态修复与改造、社会空间生产的生态性维度、精神空间的生态性特征三个方面,阐述生态艺术与自然空间、社会空间与精神文化空间的复杂关联和交织。

  • 从“认同”到“承认”:城市正义的生成逻辑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04 合作期刊: 《求索》

    摘要:空间认同是主体对自我以及自我生存状态的确证,而空间承认是对空间主体间生存结构的确认。空间认同是城市空间正义理论建构的前提,空间承认是城市空间正义建构的基础。从空间认同到空间承认的转向反映了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换,这种转换并不是简单的自然演化过程,主体的生存状态其实一直被主体间性所建构,二者之间具有深刻的关联性。空间认同的确立需要得到他者的承认,他者承认内在的动力来源于主体自身的需求。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建构也就成为城市空间正义的生成逻辑。

  • 社区治理理论的跨学科视角——构建“物理—社会—数字”三元融合框架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提交时间: 2024-09-02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第四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国家治理的空间基础出现革命性变化,数字技术推动“物理—社会—数字”三元空间深度融合。基于传统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概念而形成的社区空间治理理论已经难以回应数字时代的复杂社区空间治理难题。数字时代的社区空间治理需要构建三元空间融合框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跨学科理论体系,从价值基础、行动网络与系统工程三个层面整合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学与规划学等学科理论,进而解决更为复杂的社区空间治理难题。基于“物理—社会”空间的二维叠加,中国社区空间治理实践经历了从增长导向到民生导向的政策转变。数字时代为新文科建设提供了时代命题与机遇,面对数字空间三元融合新挑战,需进一步凝聚价值共识、塑造行动网络、整合跨学科力量以解决复杂社区空间治理难题。

  • 独立艺术的替代经验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20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独立艺术空间在国内出现是2000年之后的事情,在2014年前后掀起了一波高潮,并在此后快速退场和迭代,现已成为主流艺术系统的重要补充。本文从独立艺术空间的基本概念出发,对此类型机构的不同定义展开分析。相较于2014年之前独立艺术机构强调的“独立/替代”价值,结合现今处境,如何更好地展开在地性艺术生产,应该更值得进行公共探讨。强 调艺术生产的“项目空间”会是一个极佳的替代选择。

  • 数字正义的理论内涵、缺失表象与弥合路径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空间是互联网集团代表的市场资本和掌握数字知识的技术精英共同塑造的新型社会空间,而数字空间正义就是对数字空间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空间异化现象的反思和批判,意指社会个体能平等公平地分配数字资源以及拥有充分数字权利。数字空间生产中,受市场资本和技术精英的共同支配和影响,数字空间日益沦为数字资本攫取剩余价值的空间,技术精英进行监视以及自我约束的规训空间,类型和功能均具明显单向度特征的同质空间,延续并再造新型社会不平等的区隔空间,进行免费劳动的剥削空间以及引导预售的消费空间。长此以往,数字社会日益沦为单向度社会,数字生活沧为单向度生活,人也日益丧失否定、批判和创新而成为单向度的人。为打造正义的数字空间,实现诗意的数字生活,须坚持数字空间生产的人本性和正义性取向,通过完善契合数字空间运行和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规范数宇资本时空运作以及生产复合型数字空间,再造专业型数字文化空间激发数字生活的集体记忆,秉承差异再造原则并保障主体数字权利,确保数字技术开发中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平衡等路径予以实现。

  • 大数据时代下区域经济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区域经济增长迅速,但也造成了一定的地区经济差异,且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本文以福建省2018—2022年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并构建模型。结果显示,福建省各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整个地区的经济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投资水平及工业化发展对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且工业化发展水平具有较好的溢出效果。本文采用4个空间计量模型对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进行了估计,得出的结论与现实基本一致,大多数解释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基于此,本文从资源共享、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优化区域创新环境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区域经济的策略,以期促进福建省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

  • 低轨大型星座下交通管理的安全挑战与应对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4-30

    摘要:低轨大型星座的快速发展使外层空间安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军民融合加深、大国竞争加剧、外空武器化战场化趋势的背景下,愈发繁忙拥挤的外空环境不仅给外空活动的业务安全保障造成严峻挑战,还带来了战略误判和冲突升级等国家空间安全层面的挑战。构建一套能够覆盖两个安全层面的国际空间交通管理机制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前的空间交通管理概念对国家空间安全要素考量不足,有必要结合国际外空治理在空间物体登记、外空活动透明度、空间监测与跟踪能力提升以及空间碎片治理等方面的现实需求,明确完善空间物体登记机制、保障空间业务安全和协调国家空间安全这三大空间交通管理任务。面对空间交通管理亟须应对的空间安全问题,国际社会应着力完善星座登记、促进星座信息共享与提升活动透明度,从而构建一体两面的安全机制,保障外空活动和空间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 欧洲共同数据的发展历史与未来挑战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4-01-19

    摘要:数字化转型、数据生态系统和数据空间是我们未来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欧洲数据空间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前景,探索工业和个人数据空间的前沿理论、技术、方法和成果,对未来面对的挑战进行总结。

  • 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非均衡及收敛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综合运用箱型图分析法、Dagum基尼系数法和空间β收敛模型,分析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非均衡特征和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2011-2021年全国及四大地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区域非均衡特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位数以上的城市是数字经济发展增长主体;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且各区域间差异呈逐步缩小趋势;全国及四大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东北地区收敛速度最快,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慢,而一系列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作用加快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收敛速度。

  • “第二个结合”与创新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7-05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第二个结合”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智慧与实践方法,打开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新空间,突破了西方现代文明框定的空间格局。“第二个结合”在实践中内蕴历时态的过程性与共时态的结构性有机统一的总体视野,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新空间的价值定位确立了坐标系,确定了创新空间以文化空间为依托而形成的历史方位与建构策略,具体表现为通过文化空间生产和交往来整合创新空间的有益资源、构筑创新空间的基本架构,创新空间在此过程中呈现为集聚性和交融性的社会综合体。对于在文化空间的生产和交往中涉及的差异性文明资源,“第二个结合”采用多元文明和谐共生的包容机制,秉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内生发展与外部延伸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为创新空间注入持续建构的兼容力和永续发展的向心力。

  • 协同与重塑:城市公共阅读虚实交互的实践面向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提交时间: 2024-07-29 合作期刊: 《编辑之友》

    摘要:在数字化背景下,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传统阅读环境持续遭遇网络与数字化升级的挑战,继而在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交互协同中寻求转型和创新,通过塑造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为市民阅读提供新的感知体验和阅读想象。在城市公共阅读空间虚实交互的实践中,物理空间通过融入虚拟呈现,使得两种空间的相遇,叠加凝聚时尚感,推动公共阅读空间向生活美学空间转型;人工智能的线下应用以科技赋能的方式助推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智慧建设;阅读场景的双重交织促生沉浸式阅读,强化阅读内容的立体感和读者在场感;阅读共同体社群的联结点从“地缘”“趣缘”延伸到相近的生活方式,从而激发阅读新感受。通过维护阅读价值,探寻阅读空间中人体延伸的意义和目标,以及促使两种空间从共存演化为“共美好”,将有助于实现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的规则重塑。 

  • 全民阅读的推进逻辑:城市—界面视角下的阅读场景创新研究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提交时间: 2024-07-29 合作期刊: 《编辑之友》

    摘要:城市既是落实全民阅读战略的重要主体,又充当了阅读的文本以及阅读行为发生的时空背景。文章从城市作为交互界面的视角出发,基于多地推进全民阅读的经验实例,探索当前阅读场景的创新,归纳阅读赋能城市发展的途径。研究发现,全民阅读活动构成了不同城市打造崭新品牌形象的契机,推动了城市既有景观向阅读空间转型,并通过设立“15分钟阅读圈”、推广公益阅读项目、联结社会趣缘群体,提升了城市的包容程度。同时,城市的沟通性调适了物质与精神、历史与当下、个体与社群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化全民阅读工作至关重要。 

  • 浅谈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分类: 艺术学 >> 设计艺术学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得益于世界级大师与事务所和顶尖策展团队在展览中对人与生活根本联系和对问题方案的呈现,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已为全球公认为最权威和盛大的建筑展示平台。从第一届到第十七届,它通过建筑记录了期间人类聚焦的所有关键性突破和趋势铺垫。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梳理该双年展发展趋势和影响力,同时讨论其与国内建筑的主要关联。

  • 临近管辖争议及其解决

    分类: 其他 >> 其他 提交时间: 2024-07-10 合作期刊: 《中国军事科学》

    摘要:临近空间源于空天划界的模糊性,国际社会对于临近空间管辖领域的诸多争议包括管辖范围、管辖主体、管辖事项等。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的管辖范围争议,是其他管辖纷争的基础问题。临空国、临飞器国籍国与国际组织对临空活动都享有一定的管辖权利,各方权利诉求的差异容易产生纠纷。管辖事项争议则聚焦在飞行活动、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普遍管辖等领域,每个领域应当适用不同类型的制度规范。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需要重点考虑和平利用、主权优先、安全保障和国际合作等四项原则,将其作为解决管辖争议、构建相关机制乃至临近空间法治体系的基本遵循。

  • 基于溢出的陕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文章选择陕西省11个地区2000—2020年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利用外资、旅游收入等方面,建立空间Durbin模型分析陕西各地区经济增长及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陕西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稳定的收敛趋势,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本地区有促进和带动作用,且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利用外资因素对经济增长率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显示,物质资本在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居于显著地位,这对于各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利,应逐步改变这一形势。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日益凸显,因此,借助陕西省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提升各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从而促进陕西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辐射带动西北地区的经济取得高质量发展。

  • 足球运动二重性难题及其身体现象学解决路径——以VAR技术的应用为例

    分类: 体育学 >> 体育人文社会学 分类: 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7-26

    摘要:视频助理裁判(VAR)技术的运用所引发的争议可以看成是康德式空间二重性难题的实践延伸。一方面,足球运动的空间性作为“物理空间”意味着裁判员只能通过特定的视角来吹罚比赛,错判、漏判成为不可避免的,这就影响了比赛的公平性。另一方面,足球运动的空间性作为“几何空间”意味着裁判员得以通过VAR技术从特定物理空间中摆脱出来,以上帝视角审视比赛,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判罚的准确性,但却破坏了比赛的流畅性和观赏性。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意义上的“现象空间”作为第三条进路不仅有利于破解传统空间的二重性难题,而且也有助于重新思考足球比赛的公平性问题并甄定VAR技术的应用限度。

  • 马克思主义正义视域下的中国话语及其实践路径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源于一种建构本土化空间正义理论的现实诉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阐释和想 象应当在廓清经典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原初视域的基础上,从价值规范角度自觉助力中国城市空间的规划发 展。中国社会性质与国情决定了其空间话语和实践有自身的特殊性。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发展方式相结 合的新型城镇化,展现为不断向更高层次空间结构合理性迈进的历史进程,而这实际上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 思主义空间正义出场的现实依据。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作为 社会主义空间正义建设的理论出发点,以坚持唯物史观、贯彻以人为核心以及推动共同富裕来有条不紊地践 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正义事业,对于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正义话语体系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