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25
摘要:当数字资本主义与生命政治接榫,一种看似自由、包容、文明的数字—生命政治的治理模式已然形成,但身处其中的生命主体并未实现真正的自由,反而在数字—生命政治机制的运作中经由数字化的扩张沦为虚体,并在无感知的境遇下奔赴进符合治理层面要求的框架内,逐渐从现实的个体降格为透明的数据抽象物。在此背景下,从福柯生命政治理论出发,可以发现生命主体的存在形式与生存方式随着数字化全景敞视监狱的构建以及数字资本主义治理机制的运作发生了改变。同时,数字—生命政治机制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全面渗透,标志着数字资本主义权力机构实现了从个体生命到整体人口的完全掌控,导致生命主体的自由发展以及向自身的复归成为一种美好幻想。面对数字资本主义施加于生命主体之上的权力布控,可以从对数字化生命样态、数字化权力形式、数字主体差异化发展的批判入手,同时借助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回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实现对数字资本主义中生命主体面临的困境的全面审视,从而寻求生命主体反抗的路径。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9-17 合作期刊: 《国学学刊》
摘要:“远”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在魏晋南北朝山水人物品赏及艺术表达中增添了“亲”的内涵,由此显现出生动的个体生命精神。自老庄哲学赋予“远”以超越性以来,“远”的道体特征与形而上的生命意义成为根本,个体生命亦融入宇宙生命之中。在魏晋南北朝人物品藻与山水审美的个性自觉影响下,“亲”聚焦了“远”的生命意义,在天人相亲、物我相亲、道器相亲几个方面丰富了“远”的美学内涵,重新指向士人个体。同时,“远”与“亲”进一步融入了山水诗画领域之中,在审美形式、审美对象和体验层次等方面突出了个体生命的表达,强调虚灵与情致的合一。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04 合作期刊: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摘要:高清海先生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他的“类哲学”创想。“类哲学”可以视为当代中华民族创造“哲学自我”的一种新的哲学形态。理解高清海先生的“类哲学”创想,必须把握住“类哲学”的三重主题——人性主题、现实主题与生命主题。高清海先生自1990年开始重点关注与研究“人”的问题,把“人”作为哲学的主题,实现了哲学观念的变革,也开启了“类哲学”创想的思想历程,人性主题也就构成了高清海先生创想“类哲学”的哲学主题。市场经济研究把“人”的哲学主题创造性地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为高清海先生的“类哲学”创想提供了一个时代性的现实主题。高清海先生的类哲学创想与思想建构是围绕着人的“类生命”这一主题具体展开的,是在人类走向“类时代”的语境中思考与表达人的“类生命”和“类本性”的未来哲学问题。类哲学的三重主题也应当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哲学研究与思想创造的哲学基础。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近年来,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推进,对家庭厨余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和处理将成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一大趋势。城市管理者在对家庭厨余垃圾管理模式进行决策时,有必要开展环境经济效益综合评估,在控制环境污染的前提下最大化降低经济成本。文章从研究目标、评估方法、数据来源等方面系统分析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指出家庭厨余垃圾管理领域常用的环境经济效益综合评估方法主要有基于费用效益分析的社会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法、基于生态效率法的环境成本效率法、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的多目标评价法等3种。但研究者需要在污染物货币化系数、环境成本效率计算方法、共生产品分配问题和折现问题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注意积累形成适用于家庭厨余垃圾特征的清单数据库。在对比家庭厨余垃圾管理模式时,要特别注意包含与处理技术相匹配的源头分类、收集运输以及产物利用处置等环节。
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提交时间: 2024-09-21
摘要:电影《无依之地》讲述了一个在金融危机中失去了一切的老女人寻找生命意义进而获得自我救赎的故事。影片将特色锁定于记录风格的场景设计、艺术化的剪辑叙事、富有寓意的视觉冲击,调动出浅淡隽永,却又深入人心的情感,展现了对生命严肃反思的直觉。文章结合柏格森、列斐伏尔、海德格尔、德勒兹以及宋明理学的相关理论深入分析了《无依之地》中展现的直觉革命,即通过直觉逃离空间胁迫,回归时间本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展现生命游牧的情怀。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抗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再次表明,应急能力是慈善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能力,也是慈善的生命力。根据紧急程度的不同,慈善应急可以分为日常应急和突发事件应急。慈善自诞生之日起,所开展的慈善活动就是应急。发展至今,慈善组织在日常应急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突发事件应急要求慈善组织在高度不确定性的情境和紧迫的时间压力下,作出关键性的决策并采取有效的行动。尤其是面对可能井喷的社会捐赠,慈善组织常规配备的人力资源难以应对,常规的运作机制难以奏效,应急能力不足的问题就会显露出来。青年思维敏捷,最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可以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在“互联网+”时代,青年参与贯穿于慈善应急能力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作用不可替代。加强慈善组织应急能力建设,既要从战略上把青年参与作为一个着力点加以考量,全方位为青年参与慈善应急能力建设创造条件;又要引导青年将慈善看作一个新兴就业创业领域,将高新科技应用到慈善应急能力建设上,推动慈善尽快补齐应急能力建设的短板,全面提升慈善应急能力。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8-10
摘要:本文从尊重生命的意识、和谐相处的意识、自主自强意识、珍惜时间意识、安全保健意识、探究创新意识等方面总结了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体会。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提交时间: 2024-05-09 合作期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摘要:短视频不仅是一种供观看娱乐的内容,而且构建了一个新的技术平台对日常生活中的经济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实际上,它是与短视频的媒介特征与传播特性有关的传播学问题。技术平台作为一种新的媒介物,其可供性与人的情动驱力在此互相交融,短视频的平台特性不断地触发“情动”的生产与消费,顺应了人的生命欲望,才使得其成为“后起新秀”,迅速地占领了平台经济的高地。但同时,人在其中的能动性并未消失,正是使用者自身的生命权力导向了平台化以这种形式和方向去发展和演变。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生命政治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的身体与灵魂的思想,它长期被宗教政治和君主政治束缚,文艺复兴使得生命政治从神学走向世俗生活。 资本主义工场工业劳动取代农业劳动后,资本主义国家机器为了维护工场工业劳动与社会稳定,与医学技术结合嬗变出医学生命政治。 随着机器大工业劳动的崛起,资本国家机器和资本双重规训劳动者使得生命政治嬗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生命政治。 当今非物质劳动已经产生,并获得劳动霸权,根据马克思的劳动思想,吸收自治马克思主义的非物质劳动思想,以非物质劳动为基础反对资本主义性质的生命政治;突破资本主义性质的生命政治的藩篱,并发展出自治马克思主义的生命政治。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长久以来,钱穆先生的学术思想都被冠以 “保守主义”。这一学术标签,固然离不开近代学术思潮中特定时期的风貌特征和流派,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 “革命”哲学息息相关。本文通过追溯 “小镇青年”钱穆早期对于柏格森哲学的吸收借鉴,到 “史学名家”中年钱穆的史学代表作 《国史大纲》对于柏格森 “生命观”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以及和胡适同时代学人的比较研究,力图展示 “保守主义”标签下钱穆这一代学人新中有旧、亦旧亦新、除旧开新的复杂底色和独特精神面貌。钱穆身上的这种 “新保守主义”远非只是一种学术上的保守姿态,更是代表了近代思想的激荡变迁潮流中一部分学人对于自身独特学术理想和治学道路的自觉选择和默默坚守,今天看来,这种注重从传统开出新路的学术志业俨然有着更强大的生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术传统和未来创新之间的复杂演变关系。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提交时间: 2024-11-20 合作期刊: 《敦煌研究》
摘要:幸福的奥秘在于“生活关系”,在于“美善相乐”的人际建构。幸福亦是一种自足的状态,是在人的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达到某种和谐与完满后的美好心理体验。古代敦煌人追求身体康健、福寿绵长的个人幸福,追求家庭和睦、万事顺遂的家族幸福,追求团结互助、国泰民安的社会幸福,他们既注重“生”,更注重“死”。他们所崇尚的幸福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集体的;是更广泛群体的追求与向往,注重生命活动、崇尚生命价值的幸福。
分类: 其他 >> 其他 提交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20世纪,随着计算机科学、现代生物科学、新材料物理学等新科学的发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一个超越欧洲近代人本主义生命观的后人类生命世界正在逐渐生成,科技、文学和理论则是此生成过程中的关键塑形力量。其中,新科技使具有生命跨界色彩的后人类生命形态从理论到现实都获得了存在的可能,科技是后人类生命世界的物质塑形力量;文学通过对未来世界的虚拟呈现疏泄新科技带给人的心理冲击,作为使人们在想象中提前介入未来生活的精神操练手段,它们是后人类生命世界的情感塑形力量;文化理论则立足现实生活与文学作品的阐释空间展开深刻有力的哲学反思,以富有创造性的理论创构重释生命本体论,提出新生命伦理价值观,它们是后人类生命世界的观念塑形力量。三重动因在后人类生命世界的生成过程中密切联动,对其联动关系及作用机制的分析显示出跨学科视域对于理解后人类生命世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本文择取以家庭为单位的视角,将县域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问题置于代际关系和动态的家庭生命周期中加以理解。研究发现,农民的养老安排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在代际分居、儿女有别的原则下,分居城乡两地的父子两代人的小家庭构成了合一的整体,协作经营着维持生计、养育孩子、赡养老人的任务;第二,农民步入老年可分为能通过劳动挣取相对可观收入、能独立生活、不再能独立生活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居住与生活安排;第三,老年人在城乡间的流动是双向的,居住模式也是多元而弹性的。如何在城乡融合的视野下,发挥村庄的养老功能,以及通过养老保险为陷入困境的高龄老人提供“托底”的养老保障,或许应该成为未来公共政策设计的重要内容。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9-04 合作期刊: 《心理技术与应用》
摘要:为探究生命意义感对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的纵向中介作用,从贵州省铜仁市三所高中选取366名高一、高二学生,使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进行为期十个月共三次的追踪测试。结果发现:(1)生命意义感显著负向预测高中生的学习倦怠,且有长期作用;(2)生命意义感既可以直接影响高中生的学习倦怠,又可以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实现这种影响,并且这种中介作用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该结果表明生命意义感和心理韧性对高中生学习倦怠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培养生命意义感以及增强心理韧性两个方面来缓解高中生学习倦怠。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生命周期的农村留守女性都在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社会代价与压力。国家的经济社会重构和传统父权制的双重压制,剥夺了她们与男性平等的流动机会,还使其在家庭中承担了远远超越于传统性别规范所要求的多重角色。家庭生命周期中接替出现的再生产刚性需要,使她们一生都难以逃离不断被留守的命运:从孤独成长的留守女童,到孤独持家的留守妇女,再到孤独养老的留守老人。在其漫长而又短暂的生命史中,她们所遭遇的是一个孤独的留守人生。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本文在当代诠释学的语境中介绍和评论里德的现代权力理论,目的是推动中国文化社会学和历史社会学的发展。里德以国王的两个身体的转变为线索,阐释了一种奇幻的现代权力的形成。奇幻的色彩指涉现代复魅,它经新尼采派棱镜的折射而炫目。这个棱镜倾向怀疑的诠释学,揭露虚假道德意识的伪装。笔者倾向信仰的诠释学,树立道德超越的信心。这两种诠释学都敏感于多元与霸权之间的关系,这是当代文化社会学和历史社会学的关键。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1-11
摘要:马克思生命伦理思想以劳动为核心,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实现、人与社会的内在互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技术革命引发的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生态危机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以及资本逻辑对个体生命价值的侵蚀,都给马克思生命伦理思想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使马克思生命伦理思想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需求,需要通过跨学科融合,将马克思生命伦理思想与现代生态伦理、科技伦理相结合,构建“生命共同体”理念,拓展生命伦理的多维理解。此外,需要积极推动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弘扬绿色消费的文化理念,促使生命伦理从理论指导向实践转化,为构建一个新的生命世界贡献理论启示与实践方案。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7-18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基于前沿技术应用的核电工程文件数据治理,是依托智能核电总体方案,应用大数 据、区块链、BIM、三维设计、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核电工程文件数据治理模型,完成核电工 程文件数据从生成、关联、检索、分发、存储、统计、监控到共享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形成核 电工程文件数据治理标准,从而实现业务管理与技术创新双驱动,有效改变或优化核电设计传统 生产关系,为实现智能核电打下坚实基础。
分类: 艺术学 >> 广播电视艺术学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07-18
摘要:影视作品的案例分析教学,适用于相关专业的贺信课程,也适用于想所有专业的同时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因影视作品的艺术属性而自然地带上美育的目的和效果。选择新版《大侠霍元甲》为武侠影视类型作品的最新案例,分析该剧秉持中华武术正剧的创作原则,塑造主人公真实的三重生命境遇,及其显现的三重生命美学,同时引导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国传统武侠精神之后,能够深入思考人生的生存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寓严肃的生命观教育于审美教育之中,激发学生对自身生命的深刻思考,给予一种精神上实现自我本质力量解放的启迪。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6-24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基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以美育人目标与新时代美育的理念,从人的意义去理解和实施美术教育,在跨学科的域境中,融合思维,兴发生命理解与价值,在创造中生发对自然、社会、未来的感知、共鸣,丰富生命需求与感悟。以生命美学观照儿童艺术实践与发展,经历艺术过程,从儿童的生命经验出发,关怀心灵。向儿童学习,遵循儿童生命“事实”,促发生命成长,与时代共振,与美育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