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机会”鸿沟与共同体的瓦解——评帕特南《我们的孩子》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10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是美国立国的根本信念,这种平等并非结果平等,而是机会平等。“在机会平等之下,人人皆可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追求个人自由和物质财富”,这是美国梦的灵魂; 也是时至今日,处于政治极化、贫富悬殊、社会撕裂和文化对立等多重矛盾之中的美国人仍持有的普遍共识。然而,当机会平等的现实土壤日益流失,上述信念是否还能够继续发挥美国成其为美国的共识作用?

  • ”比“自由”更重要 ——作为思想史文本的《伤逝》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提交时间: 2024-10-29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从清末“罗兰夫人热”到五四“娜拉热”可知,清末以来的女性启蒙思想进入“‘自由’压抑‘平等’”的思维之中。鲁迅《伤逝》延续清末何震关于男女平等的思考,批判清末以来“‘自由’遮蔽‘平等’”的现象,反对将“性别权力问题”转化为“新旧等级问题”的启蒙思路。而且鲁迅在《伤逝》中对男女间“温习旧课”的思考,否定了“五四”时以强者为中心的爱情自由变迁观,反思“‘自由’压抑‘平等’”思维所带来的现实破坏性。同时《伤逝》凸显“家务平等”在自由爱情、婚姻中的重要性,提出日常家务的性别属性并非女性专属,强调“家务平等”与“经济平等”“精神平等”同等重要。总之,作为思想史文本的《伤逝》是近现代女性主义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 什么是公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一个基本概念的考察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作为政治哲学概念的“公平”,首要的含义是基于共同性的同等对待,是社会规则和规范的同等适用。这一层面的公平不只是程序性、工具性概念,本身还具有价值正向性。公乎要考虑社会成员的某些倚,“强者的公平”和“弱者的公平”都是不可缺失的内容,特殊性,追求照顾某些差异性的、真正的不偏不丁接受性或合适性”应当作为追求公平的现实目标。日常生在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存在完美的公平,“结果的活领域可以将公平与义气、同情等其他美德放在同等位置,作为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之一,但社会公共领域应该把公平摆在突出的位置,作为一个国家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硬性要求。

  • 渗透性别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7-04

    摘要:性别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利用生物学科优势,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性别平等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及他人的性别、具有正确的性别意识观念,促进性别平等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形成完整人性。

  • 马克思恩格斯的“平民”概念及其政治伦理批判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20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马克思恩格斯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平民”是一个跨越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的阶级范畴。在不同的文本中,“平民”概念之所以成为客观呈现阶级社会及其意识形态斗争演变的重要视角,是因为平民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市民,而是一种前工业社会接近无产者的群体及其存在状态。在古代社会,作为没有完整身份的被压迫群体,平民本能的反抗行动和平等主义诉求,推动着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不断向世俗的政治演进。在近代社会由于松散的阶级状况和尚未统一的阶级意识,平民被资产阶级在政治解放中进行了组织和利用,平民的政治伦理被资产阶级接管并且进一步理论化为更具普遍性的意识形态。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平民”仍然是能够有效描述流氓无产者或者流氓无产者心态的概念。这一概念不仅比哈特与奈格里的“诸众”更清晰,而且更能够在阶级社会演变的完整线索中找到其内涵演变的历史动力。

  • 马克思恩格斯的“平民”概念及其政治伦理批判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马克思恩格斯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平民”是一个跨越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的阶级范畴。在不同的文本中,“平民”概念之所以成为客观呈现阶级社会及其意识形态斗争演变的重要视角,是因为平民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市民,而是一种前工业社会接近无产者的群体及其存在状态。在古代社会,作为没有完整身份的被压迫群体,平民本能的反抗行动和平等主义诉求,推动着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不断向世俗的政治演进。在近代社会,由于松散的阶级状况和尚未统一的阶级意识,平民被资产阶级在政治解放中进行了组织和利用,平民的政治伦理被资产阶级接管并且进一步理论化为更具普遍性的意识形态。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平民”仍然是能够有效描述流氓无产者或者流氓无产者心态的概念。这一概念不仅比哈特与奈格里的“诸众”更清晰,而且更能够在阶级社会演变的完整线索中找到其内涵演变的历史动力。

  • 创新与顶层财富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4-19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究创新与顶层财富不平等之间的关系。理论上, 本文首先构建刻画顶层财富不平等的帕累托分布, 其次在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下推导出创新可以通过资本回报率以及在位企业被颠覆的概率等机制影响顶层财富不平等。 实证上, 文章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40 个主要经济体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发现: 创新与顶层财富不平等之间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 且该负向关系具有一定的跨国异质性。 此外, 本文还验证了创新对顶层财富不平等的相关影响机制, 并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

  • 男性应该得的多?——基于对农村居民性别收入分配公平态度的考察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性别平等观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本文利用涵盖7个省的样本数据,采用情境方案设置和心理学实验方法,测量农村居民对性别收入分配公平方案的偏好及选择。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家庭收入水平以及受访者个体差异后,性别因素显著影响个体对性别收入分配公平方案的选择。具体来看,农村男性更倾向于选择通过收入再分配手段调节性别收入差距的分配方案,但随着初始性别收入分配差距的加大以及男性转出额度的增加,农村男性赞成调整的可能性下降。同时,农村男性和女性对彻底改变初始收入分配结构方案的偏好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秉承个体主义价值观的农村居民更认同性别收入差距存在的分配方案,而不是绝对的性别收入平等。

  • 从客体到主体:女性在电影产业中的角色分析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提交时间: 2024-10-25

    摘要:在电影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女性作为镜头下被赏玩的客体镶嵌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电影叙事边缘。她们或以无私奉献的母性扮演着近乎“神”的角色,或以男性凝视下的性感身体成为近乎“妖”的色情符号。随着女性主义的兴起,电影媒介开始体现出女性多元化、主体化的表达诉求。作为表达的主体,女性电影从业者在为电影界带来女性声音的同时,也面临着她们的职业与人生困境:女演员遭遇中年危机、行业潜规则,女性导演、编剧、制片人以及幕后工作人员被充满偏见的雇佣机制拒绝于电影工业之外。与此同时,女性观众的消费主体地位日益提升,但其真正需求未能得到电影制作方的充分重视,女性观众自身的女性主义意识也有待进一步觉醒。

  • 金融素养降低农户消费不了吗? ———基于金融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新发展格局战略的持续推进,激发农户消费需求和降低消费不平等、扩大内需对于促进经济良性循环畅通意义重大。基于山东省农户调查数据,采用 OLS和2SLS方法探究了金融素养对农户消费不平等的影响,运用 Bootstrap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金融素养影响农户消费不平等的作用机制,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剖析了金融素养对农户消费不平等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一是金融素养显著降低了农户消费不平等,对生活性消费不平等的抑制作用大于对生产性消费不平等的抑制作用。二是金融素养通过信贷平滑、理财增值和保险保障机制影响农户消费不平等。三是金融素养影响农户消费不平等具有异质性,对消费差异高的农户影响更为明显。

  • 互联网使用、生计资本与村庄内部收入不——以太行山革命老区为例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村庄内部收入不平等是居民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方面,是影响共同富裕和农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太行山革命老区32个村庄519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考察互联网使用对村庄内部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利用 KHB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互联网发挥作用的机制.研究发现:①互联网使用有助于缓解村庄内部收入不平等;②互联网使用缓解村庄内部农户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在非贫困村中比在脱贫村中更大,反映了互联网使用需要与基础设施、产业条件等因素配套才能有效缓解村庄内部收入不平等;③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缩小低收入农户和高收入农户在金融资本上的差距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也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

  • 在家庭与性别之间:农村青年女性的“做女儿”实践

    分类: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韦斯特和齐默尔曼的“做性别”理论强调性别是在特定情境下的互动式达成,拓展了将性别实践仅视为角色或制度结果的传统性别理论。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妻子或母亲的性别实践,忽视了原生家庭中的青年女性。做妻子,母亲的女性通常更主动,处于平等或优势地位,传统文化中女儿在性别和代际两个维度均处于下位且难以退出,这使得“做女儿”的性别实践更能呈现不同性别观念的交互影响与互构。以王芳哥哥出轨事件为例,本文指出,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青年女性的性别实践在传统与现代力量的交织中呈现出复杂性,教育和经济提升确实能给女性赋权,但并不必然导致女性观念变化和地位的根本改变。基于理性的女儿偏爱观以及女性主义理论作为异文化,对于“做女儿”实践可能产生重大冲击。即便如此,在情感压力下采纳家庭主义性别观念维系家庭和谐仍是农村青年女性“做女儿”的首要原则。性别平等价值观的践行任重道远。

  • 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社会诉求的伦理向度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21 合作期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强烈的美好社会诉求,这种诉求因为坚持自由、平等、公正、和谐的价值理念而具有鲜明的伦理向度。首先,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来增进自由、提升道德,从而把自由安置为其美好社会诉求的伦理美德;其次,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来维护人民权利平等,从而把平等标定为其美好社会诉求的伦理圭臬;再次,中国式现代化通过促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同但有差别”的富裕来促进公正,从而把公正确立为其美好社会诉求的伦理原则;最后,中国式现代化通过构筑法德协同发力的社会治理框架,创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文明来构建和谐,从而把和谐肯认为其美好社会诉求的伦理指向。这四大伦理价值作为一个整体,把中国式现代化确证为既与外域现代化具有共同特征,也与本域国情和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实现自由、平等、公正、和谐伦理价值的美好社会的现代化。

  • 数字经济、 收入不与共同富裕——多维 “数字鸿沟” 视角的微观证据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05 合作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摘要:从微观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能够通过就业创造效应、机会分享效应与公共服务效应降低家庭收入不平等水平,而多维“数字鸿沟”限制了数字经济对家庭收入不平等的降低作用。从多维“数字鸿沟”的视角出发,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整理了包含10518个家庭样本的三年平衡面板数据,并构建家庭层面收入不平等、数字经济水平以及多维“数字鸿沟”相关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对收入不平等的减少具有积极影响,多维“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家庭收入不平等有所扩大。在“接入鸿沟”和“使用鸿沟”逐渐缩小后,“能力鸿沟”的缩小有助于家庭进一步利用数字经济缩小收入不平等。数字经济通过增加有效劳动、扩大劳动力流动和降低收入不确定性减小家庭收入不平等。研究结论有助于更为深入地理解微观层面数字经济与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关系,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设计提供依据。

  • 机会不对个体就业概率的影响——基于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6-20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现有关于机会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缺乏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机会不平等对个体就业概率的影响,以及社会资本的中介传导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个体主观机会不平等感知对其就业概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以人缘关系和社会信任为衡量指标的社会资本是机会不平等作用于个体就业概率的重要中介传导渠道。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机会不平等对个体就业概率的负向影响仅在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显著,而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不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中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不的影响研究——基于市场化水平调节作用的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金融发展为降低农户收入不平等提供了新的契机。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构建数字金融发展、市场化水平影响农户收入不平等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显著抑制农户收入不平等,市场化总水平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等市场化子维度能显著强化数字金融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抑制作用略强于数字化水平,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抑制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并且市场化总水平也能显著强化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水平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为农户收入不平等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 中国职业女性劳动力休闲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7-28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调查(CGSS)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测量数据,部署偏最小二乘 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将休闲选择作为家庭生产和市场生产之间的调节变量,研究中国女性劳动力休闲选 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文化和社会期望(CSE)、经济状况和机会(ESO)以及休闲(Lei)是职业女性劳动力休 闲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文化和社会期望及经济状况和机会是休闲选择的形成性影响因素,而休闲选择与 休闲之间仅存在弱相关关系。这需要政策制定者充分考虑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权衡女性劳动者在市场—家庭—休 闲三维空间中的时间配置,同时,增加市场普惠性保育服务、提高男性家庭劳动时间、降低职业女性劳动力市场就 业成本等。

  • 实质视角下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行为界定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15

    摘要: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行为是本罪的核心要件,需要以民营企业实质平等保护为立场,对行为要件中的“非法性”“经营行为”“同类营业”“利用职务便利”四大要素进行实质性限缩解释。其中,“非法性”不仅需要在形式上违反前置法规定,还应当在实质上侵犯以本公司、企业利益为起点的公平竞争秩序;“经营行为”要求行为人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帮助了同类公司经营管理,并直接从非法经营收益中获益,单纯投资、单纯受贿、单纯侵财的行为都不属于“经营行为”;对“同类营业”则需要从法益侵害性角度分析,同类范围应当控制在实际经营的业务范围,而不是根据登记范围僵化认定;在“利用职务便利”的认定中需要考察行为人的职务与职务对公司营业、业务影响的关联性问题,应当将行为人仅利用自身专业知识,而非利用职务获取信息优势的行为排除出犯罪圈。

  • 数字技能缓解了农户收入不吗? ———基于黄河流域 2893 户农户微观调查数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黄河流域沿线省份2893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通过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机制检验模型和分组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技能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特征。 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技能对农户具有增收效应,且能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 2)数字技能能够通过促进耕地流转、增强社会网络和缓解信贷约束三条路径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3)数字技能对中西部地区农户收入不平等的缓解作用不存在显著差异,但随着受教育水平提高,数字技能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缓解作用增强;(4)数字技能可以缓解农户农业收入和其他收入不平等,却加剧了务工收入不平等。 此外,线上商务技能对收入不平等的缓解作用最大,生活社交技能次之,网络学习技能的缓解作用最小。 针对研究发现,应着力提高农户的数字技能、针对不同农户特点设计相对应的数字技能提升策略以及加强数字技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实现农户共享数字红利,促进共同富裕。

  • 就地城镇化与教育代际流动性变迁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24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梳理了“村改居”政策与教育代际流动性变化的特征事实,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政策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村改居”政策冲击提高了子代教育向上流动性,改善了改制村居的教育代际流动性水平。 鉴于不同学历程度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以及认知型社会资本积累对家庭财富的弹性差异,“村改居”政策的家庭财富冲击引致异质性教育深化效应,使得低学历家庭子代获得更大的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性改善,这对于摆脱教育代际黏性引致的贫困传递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