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罗素型论研究

    分类: 哲学 >> 逻辑学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1-04

    摘要:类型论是罗素为解决逻辑悖论而构造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以恶性循环原则为前提,其核心思想是不把类当实体看,其总体思想是任一函项必定属于一定的类型和阶。类型论提供了一种对悖论的统一的解决办法,其排除悖论的实质是把引起悖论的表达式归于“无意义”。类型论本身并不完善,引来了争论,争论的焦点首先是可化归性公理,其次是恶性循环原则,引起争论的实质是在类的实在性问题上实在论和唯名论的对立。类型论尽管在总体上不那么令人满意,但它给逻辑和哲学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的。

  • 我国畜禽肉产品市场分析与对策建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畜禽肉类产品是我国“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给和价格变化直接关系着城乡居民的生活和农民的收入。通过对近几年我国畜禽肉类产量变化、进口情况及市场价格波动特点等的梳理分析可知:近十年我国牛、羊肉产量总体呈现缓慢增长态势,猪肉产量则呈先增长后降低的变化,禽肉产量呈波动性走势。牛、羊肉进口量呈逐年增长之势,猪肉和禽肉进口量则周期性很强。近五年我国牛、羊肉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禽类市场价格基本平稳,而猪肉市场异常,畜禽肉类市场价格波动具有季节性。稳定畜禽产品市场需加强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抓好畜禽肉类市场调控,加强信息共享和监测预警,积极推进种养结构调整,鼓励和支持“线上电商+线下直销”销售模式。

  • 哲学” 创想的三重主题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04 合作期刊: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摘要:高清海先生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他的“类哲学”创想。“类哲学”可以视为当代中华民族创造“哲学自我”的一种新的哲学形态。理解高清海先生的“类哲学”创想,必须把握住“类哲学”的三重主题——人性主题、现实主题与生命主题。高清海先生自1990年开始重点关注与研究“人”的问题,把“人”作为哲学的主题,实现了哲学观念的变革,也开启了“类哲学”创想的思想历程,人性主题也就构成了高清海先生创想“类哲学”的哲学主题。市场经济研究把“人”的哲学主题创造性地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为高清海先生的“类哲学”创想提供了一个时代性的现实主题。高清海先生的类哲学创想与思想建构是围绕着人的“类生命”这一主题具体展开的,是在人类走向“类时代”的语境中思考与表达人的“类生命”和“类本性”的未来哲学问题。类哲学的三重主题也应当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哲学研究与思想创造的哲学基础。

  • 型与谱系: 思想政治教育分的形态学视角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4-15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对复杂多变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开展分门别类的研究,形态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分类中建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形态学标准,需要遵循外部性标准与内部性标准相统一、功能性标准与层次性标准相统一、逻辑性标准与历史性标准相统一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分类的形态学视角包括要素、结构与功能三个分析维度。以此为分类标准和分析维度,思想政治教育可分为生活化形态、专门化形态、科学化形态、社会化形态和人本化形态。五种形态呈现出基于功能的层次递进关系、基于演化的交替融合关系、基于空间的多态共存关系,由此展现出内在的谱系学特征。

  • “人与自然的统一体”——高清海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长白学刊》

    摘要:高清海先生的“人与自然的类统一体”概念,不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具体阐释了“类”或人的“类本性”,而且充分体现出高清海类哲学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所达到的高深的思想境界。高清海先生从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出发来理解和阐发人的“类本性”,进而把人与外部世界、人与自然理解为一个“类统一体”;认为“人与自然的类统一体”的实现有赖于人性之丰富完善,有赖于人的存在境界之提升;人的“生存价值”与“生存使命”也在于自觉承担起对自然的责任,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高尚的一体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类统一体”概念的深刻内涵与高深境界,对于我们整体性地把握高清海类哲学思想至为关键,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阶级道德、共同道德与全人道德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0-13 合作期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阶级道德、共同道德与全人类道德是描述人类社会道德现象的三个基本概念。长期以来,对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理解以阶级道德为主导。然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除了认为阶级社会中的道德主要表现为阶级道德,还认为存在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正义准则以及为不同的阶级都认可的共同道德。而共同道德内在蕴含着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全人类性道德的观点,正是在此基础上,现代学者提出了全人类道德的概念。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时代,充分认识阶级道德、共同道德以及全人类道德的含义及其关系,对于理解和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六大理念从人类的生存发展以及理想追求的最高价值意义上回答了人类的基本价值问题,而人类社会生活的正义准则、共同道德以及全人类道德则回答了全人类共同价值何以成立的根基问题,为其提供了深厚的伦理学基础。

  • 当代新兴增强技术下的“公有”命题

    分类: 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摘要:人类“公有制”面临历史终结论的形而上学,自由的有限性,运动的失控等多重责难。当代新兴增强技术产生了“超人类”,即人作为物种与新兴增强技术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人类增强是对马克思“现实世界"和“人的世界"概念的再释义,特别是人类增强为人类打开了全新的指向“公有"的未来时态。在新兴增强技术下,以碳基-硅基互联为基础的新的共同体形成了新的“集体生产力”,这是人类趋向“公有”的原动力。在人类增强“强集体力"命题下,人的发展将以更为丰富的场景和指向性超越传统生产关系。新兴增强技术对于“公有"的最大贡献在于从根本上解决个人的能力差异,消灭了公平的“不公平前提”,为“公有"清除了“私有的初始条件”,极大地丰富了“公有”的公平本质。

  • 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背景及其全球治理意义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4-19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其精神内涵与历史脉络来看, 似乎古已有之, 古代的庞大帝国均立足自身文明与文治武功追求对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定义权和建构权。 无论是古代的罗马帝国, 还是近代的大英 “日不落” 帝国, 甚至20世纪的美苏体系, 都反映了西方文明对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历史探索和竞争性建构。 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历史民族立足自身文明尺度而为人类命运谋划, 就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持续建构的历史动因和竞争性背景。 非西方文明同样存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定义和竞争, 中国古典的 “天下体系” 就是非常出色的构想与尝试, 其思想与制度遗产泽被至今, 光辉不泯。 而 “人类命运共同体” 由中国晚近提出, 并诉诸 “一带一路” 的创造性实践, 在西方霸权体系与全球化固有秩序中寻求竞争性和增量式建构, 甚至具有激活中国古典文明、 超越资本主义剥削体系和创新社会主义实现路径的文明论与世界历史意义。 因此, “人类命运共同体” 无疑是值得从哲学与制度层面严肃、 深入探讨的 “第一课题”。 这是宏观的背景交代与旨趣说明。

  • 土地纠纷中证据型与运用规则分析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为破解证据类型划分以及证据运用规则在土地纠纷中的适用难点,应用类案分析方法对土地纠纷司法栽判文书进行探析发现;在证据类型方面,以“人证、物证、书证”模式划分土地证据易致对其被动消极认定,“材料-证据-定案依据”模式存在行政机关取代审判主体认识的倾向,应审慎运用“证据资料-证据方法”二元结构,而按照“主要--般-参考”模式进行划分具有现实意义;在证据运用规则方面,民事证据保全制度与土地纠纷解决无法完全适配,土地证据客体范围在常规证据收集制度下产生排斥现象,亟需释放土地纠纷电子证据的应用潜力。因此土地纠纷证据运用一方面需要以土地证据类型划分为基准,平衡土地证据举证责任;另一方面需要以土地证据适用认定为切入,构建“抗告-撤销-赔偿”的缓冲带。要打破部门法学科壁垒,以土地法条文为基底,合理解释土地证据规范,推进土地仲裁证据非诉化.

  • 以礼论为中心 ——清儒蒋彤的荀子学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合作期刊: 《邯郸学院学报》

    摘要:清儒蒋彤是嘉道年间常州学派的人物,其学深于丧服之礼。立足于自己的礼学研究心得,蒋彤对于荀子学展开了以礼论为中心的多方阐发,从礼仪体系的逻辑——认知结构、礼之本始起源与礼的功用、性质等问题方面,对于荀子礼学大旨做出了比较精准而独特的发明,与现代学者的研究颇可印证,体现了其理论上的卓识远见。蒋彤的荀子学论述,与清代中期以降的礼学经世思潮交涉互融,折射了荀子思想资源在清代儒学发展中的活力。

  • 气候变化小说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5-08 合作期刊: 《外国文学》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小说在世界文坛迅速兴起,成为当下学界备受关注的一种文学类型。作为人类世重要的文学想象,气候变化小说书写与反思气候变化,对人类世困境作出批判性回应,勾勒人类世的社会、政治、伦理与情感轮廓。本文从气候变化小说的兴起语境与发展历程出发,重点考辨气候变化小说研究中的尺度效应、能动性摹写、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核心命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就气候变化小说研究的未来方向与任务提出若干建议,为学界在这一文学式样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照。

  • 技术的批判与超越:人增强技术的马克思主义观——对斯坦霍夫的回应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对于人类增强技术,超人类主义者主张通过技术完善人类从而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詹姆斯· 斯坦霍夫主张挖掘超人类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关联,以社会结构视角关注技术的设计。 基于此,尝试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出发,对以上两种观点进行针对性的批判性分析,主张从制度-技术-人的视角深挖人类增强技术发展所引发的分配不均、阶层分化等社会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应对建议,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最终尺度,引导人类增强技术的正向发展,从而真正增进人类福祉。 

  • Web of Science分合理吗?——基于梯度显著度文本特征提取的分预测方法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4-09-09

    摘要:Web of Science是获取学术信息的重要数据库之一,拥有复杂的学科分类体系,该数据库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于学术资源的检索、促进学科内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多学科类别”的数据集,从极大似然理论出发进行推导,结合大模型梯度显著度的可解释理论,挖掘文本的分布特征并且量化类别特征并衡量类别相似度,由此提出了一种文本提取和分类预测方法。本文使用该方法不仅重新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单分类标签进行预测,通过提高文本分类标注的准确率而改善了质量,而且实验证明了该方法也可对多分类有效预测,进而对文献分类提供决策依据。研究发现:通过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对类别特征量化和类别相似度的计算,找出了预测标签经常在某几个特定类别集合中反复出现的原因。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指导文献分类,也可以衡量数据库类别划分的合理性,还能通过分析期刊收录的论文,判断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与期刊实际类别相符的程度。

  • 论黄庭坚诗歌的转折型与特点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9-20 合作期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黄庭坚诗歌的转折主要有表现对象的转换、表达方式的变化、情感状态的起伏、叙事内容的曲折 和时空变换五种主要形式.在表现对象的转换时以平行、对立、冲突的结构形式对应不同的主题;在表达方式 的变化中通过个别词语的双关作用连接上下文;在情感状态的起伏方面使作品呈现出抑扬变化的抒情效果, 表现复杂的心态;在叙事时通过曲折的表达增加情节吸引力,展现祸福变化的无常人生;在时空变换上很少依 靠题画诗的突然性叙述层级变化追求震惊效果,而多表达对画面境界的向往.体现了宋诗在唐诗意境美之 外,通过表达形式的探索,构建独特美学风貌的追求。

  • 家庭代际关系型及其城乡差异分析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利用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从家庭整体视角对老年人家庭代际关系类型及其城乡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整体视角下三种代际关系类型(紧密型、赡养有间型和疏离型)的共同特点是子女均为父母提供了高频的经济与情感支持,代际空间距离的扩大是形成赡养有间型和疏离型的重要因素。代际关系类型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城市占主导是紧密型,农村占主导是赡养有间型。代际关系类型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城乡,高龄老人与子女更有可能成为紧密型,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更有可能与子女成为赡养有间型,失能以及丧偶的老年人不太可能与子女成为疏离型,儿子与女儿数目的增多显著降低家庭成为紧密型的可能性;此外,结果还显示老年人独立住房的拥有增加了城市家庭成为紧密型的可能性,但是降低了农村家庭成为紧密型的可能性。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三重逻辑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5-22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成与世界历史演进具有双向同构性,一方面世界历史演进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成提供历史场域,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又从生产力、国际互动、文明发展三个层面使世界历史从“中心—边缘”格局向“多元一体化”演进。生产力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并为打破西方式现代化迷思与限定、助力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方案;国际互动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际关系旧理念、顺应世界多极化发展大趋势、适应全球治理改革新要求;文明发展层面,中国秉持的文明观、推动的文明创新发展为破解西方文明优越论、文明隔阂冲突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 中国古代档案史书史料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7-23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类书史料在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研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文章通过研究,明确中国古代类书保存档案 史史料主要有集中性强、指引度高和珍稀度高的特点与优势;择要介绍部分类书史料,总结类书史料在档案史研究中的 应用情况,同时指出部分类书史料存在内容不完整、不准确以及研究者在应用过程中所做脚注信息不完整甚至错误等情 况,以期帮助研究者更加简便准确地查找到相关档案史史料。

  • : 汉语思维与传统文学批评的过程性特质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5-20 合作期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比类即古人谈艺论文时常随文取便,援引与文学无涉的领域描述创作鉴赏过程,并用多领域概念展开批评的现象。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或批评方法,更是由汉语造字时的跨类联想所决定的普遍言说方式和致思模式,清代小学家戴震便将“六书”中的比类视为传统比兴批评的基础。因汉语与印欧语中种属明确、层级清晰的表述习惯有本质区别,为了整体把握比类的思维特质,有必要借助“精神科学”对语言与推理逻辑关系的反思,以确认所谓传统文学批评的“零碎散漫”“不成系统”并非缺点,而是更契合于体验过程性的特点,进而强调古文论的研究应回归立足“汉语性”的“总体史”和“过程史”,不再执着于体系建构的“观念史”。

  • 基于特征分析的政府数据分分级政策量化评价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4-04-10 合作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摘要:目的/意义 数字化改革的提出,让数据分类分级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近几年,各地政府先后出台多份有关政策来落实。但是,政策的合理性、政策与行业数据的匹配程度等还有待讨论。 方法/过程 文章采用描述性分析、共现词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2016-2021年间各地政府发布的54份数据分类分级政策文本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数据分类分级政策的评价框架,根据一定的规则选取8份具有代表性的政策样本,利用PMC-NMF模型进行量化。 结果/结论 分类分级政策发展速度较快,政策内容也结合了市场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较为合理,但在丰富政策内容、强调政策工具的搭配使用、扩大政策适用对象的范围、标准化文件的引用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 不同亚型ADHD儿童的视通道时距估计能力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09

    摘要:本研究选取 ADHD 混合型儿童11名‚ADHD 注意缺损型儿童13名以及正常儿童15名‚通过“平均估计长度”“平均估计误差百分比”“估计变异值”三个指标‚考察不同亚型 ADHD 儿童在时距复制和言语估计上的稳定性和精确性。研究发现‚在视觉刺激条件下‚ADHD 儿童的时距估计缺损并不受时距长度的影响;ADHD 混合型儿童在多项任务中所表现的稳定性和精确性都差,而 ADHD 缺损型儿童只是稳定性差,这说明 ADHD 混合型是 ADHD 中更严重的亚类型;ADHD 儿童在时距估计任务中稳定性差反映了其状态调节能力的落后。